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
“烁诩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
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
1.变形分析
根据受力状态分析,表明法克混凝枪在竣工和蓄水工况所受弯矩不同,导致墙体水平位移存在差异。计算得到的水平位移分布见图8。竣工时,法克混凝枪承受背后主动土压力,使混凝土坝段有向上游倾斜的趋势;蓄水后,水压力使混凝土坝段有向下游倾斜的趋势。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蓄水期两支墩中间的坝顶,大约为37mm,占坝高的0.06%。另外,在坝高30m以下部分,由于支墩对法克混凝枪的作用,使水平位移变化不大;在坝高30m以上部分,水平位移明显增加。由于法克混凝枪的刚度很大,加之支墩的限制,所以水平位移沿着墙轴线几乎没有变化。支墩计算得到支墩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水平位移分布。分析支墩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分布可以看出:不同工况下位移比较接近,随着坝体高程增加,位移非线性增大,增大的速率也越来越大。由于支墩在连接处的位移与法克混凝枪协调,所以支墩整体在竣工期有向上游位移、蓄水期向下游位移的状况,最大位移不超过1cm。堆石体计算得到混合坝堆石体在竣工期的水平位移分布见图10。该心墙堆石坝竣工期的水平位移分布见图11。竣工期,堆石主要受到自身重力作用,因为法克混凝枪的水平位移很小,可将堆石体近似看作是心墙堆石坝的下游堆石,其水平位移分布与心墙堆石坝很接近。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下游中部坝坡处,为11cm。同样地,混合坝中堆石和心墙堆石坝最大竖向位移皆出现在堆石中间位置,最大值为21cm左右。由应力分析可知,蓄水对法克混凝枪后土压力的分布影响不大,水压力主要由支墩承担,所以蓄水后混合坝下游的堆石水平位移分布与基本一致。同样,蓄水对混合坝的沉降变化影响不明显,仅增加了3cm左右。而蓄水对心墙堆石坝影响很大,因为心墙堆石坝的上游堆石必须考虑到水的浮力、湿化等影响。此外,对于心墙堆石坝,由于心墙和周围堆石的模量相差较大,因此容易产生拱效应,进而导致心墙劈裂,破坏防渗体系,产生严重后果。混合坝则不存在类似的情况。
2.经济环保分析
静力分析表明,混合坝在静力计算方面能取得比堆石坝好的结果,是安全可靠的。经济性方面,心墙堆石坝和混合坝比较的前提条件是基本相同的,即坝址、坝基开挖工程量、施工导流标准、安全检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量等。显示的是心墙堆石坝和混合坝的复合断面(地平面以上部分)。虚线表示混合坝比心墙堆石坝减少的部分。易看出,混合坝使用薄型法克混凝枪体来代替心墙堆石坝的上游堆石,从而大幅度缩小了坝体的断面。进一步计算表明,与心墙堆石坝相比,对于单位长度的坝体,新型混凝土-堆石混合坝的混凝土用量增加了420m3,但是土方量却减少了56%。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施工速度、对环境的影响,混合坝的经济前景将更加显著。与心墙堆石坝相比,虽然单位体积混凝土的单价高于填土或堆石的.单价,但采用混合坝可以大幅度缩小坝的横剖面,从而减少坝体总的土方量。环保性方面,由图12可知,混合坝的堆石用量仅占堆石坝的44%左右,这就意味着可以减少开山采石,能够降低危害的发生。此外,如果单纯采用混凝土坝型,将消耗大量的混凝土材料,不但增加运输成本,而且使用大量的水泥增加碳排放。
3.结语
与该心墙堆石坝计算结果比较,混合坝受力结构形式合理,法克混凝枪和支墩所受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都在合理范围内,与心墙堆石坝相比,混合坝堆石的应力水平和位移明显减小,并且蓄水后其下游堆石应力水平和位移影响显著小于心墙堆石坝。混合坝的单位长度经济性好于心墙堆石坝,经济性很明显。混合坝堆石用量仅占心墙堆石坝的44%左右,可以减少开山采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总之,该新坝型吸取了混凝土坝和心墙坝两种坝型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了造价,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坝型。但混合坝作为一种新型坝体,其温度应力、渗流稳定性和坝基适用条件等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篇2: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论从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均有很重要的意义。慢性胃病包括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中医学“胃腕痛”、“痞满”范畴。经长期临床观察,通过和解和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使胃痛得以康复,用之恰当,效果显著。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和法结合实践经验加减用药治疗胃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叙及体会如下。
1慢性胃病的治疗当以“和”为先
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甚高,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虽然显著,小少病情反复、辗转就诊者,有的多呈“坏病”之象,究其根源,误药、误食、劳复者居多。《内经》云:“必优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深入探讨致病因素,防范于未然,也是防治胃病的措施。祖国医学经典医藉及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木郁之发,民病胃腕当心而痛”(《内经》);“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胃小独行津液,故亦从病焉”(《脾胃论》);“饮食小节,而生于胃肠”(《难经》)。
临床上重视脾胃的调理,是治疗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治疗上小外补其小足,以助升降;纠其发作,以益气举陷;调和肝脾(胃),以复气机顺行。调其偏盛,扶其小足,贵在调和。小论虚、实、补、泻均应以护脾顾胃为首要。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用药应注意升降调和,补勿太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凉,热勿过燥,紧紧抓住治疗慢性胃病宜健脾调和这个法则。
2和法的具体运用
和解剂是和法的具体体现,其组成特点是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以达到和解表里、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之目的,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就其慢性胃病而言,即指现代医学的各种胃炎消化h}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小良综合征、胃神经官能症等。临床上运用和法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要方。《伤寒论》98条云“……胸胁苦满,默默小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作者应用本方加黄连、积壳、炒白芍、佛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小和、肝胃郁热证型,效果较好,经30例3个月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3.6%。而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症状表现有轻有重,但多有胃腕小适,食少伴嘈杂、恶心、口苦等症,与小柴胡汤所治之证相似。“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小必悉俱。”可能是该方对肝胆脾胃气机具有综合调理的结果。症见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叶酸苦水,甚则干呕呢逆,胸胁腕腹胀痛者,属少阳热盛,痰湿中阻,治宜清胆和胃,除湿化痰,方选稿苓清胆汤加减。若胃腕腕胀痛加佛手、郁金、香附以行气比痛、若胸闷苔厚腻加苏梗、蕾梗、白寇、以芳化湿浊。
2. 2调和肝脾①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郁结,如因情志小畅,出现胸胁腕腹胀满疼痛,或暖气、呢逆、饮食小思、苔白、脉弦等症,此乃肝郁气滞。治疗当拟四逆散加味。若胸胁胃腕痛甚,不能屈伸转侧,乃肝经脉络因郁而滞,加佛手、制玄胡、青皮、香附以行气活血比痛。若口苦、心烦易怒为肝郁化热,宜加桅子、黄连、龙胆草以清肝解郁;若泛酸、呕恶者合左金丸加苏叶;若腹胀、食少者加焦三仙。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主治阳郁气滞、肝胃小和之证,临床上表现腕腹胀痛,泄泻脉弦等以拘挛性为特征。②理脾调肝解郁:适用于肝郁脾虚气郁滞之证,拟逍遥散加减。使用该方其辨证要点为胸腕胁肋胀痛,食欲小振,头昏,脉弦而虚。若胃腕刺痛为脉弦涩者加丹参、香附、玄胡、降香、理气活血;若午后发热、脉弦数者加桅子、丹皮、黄连以清肝解郁;若呕血、黑便,形体消瘦,面赤为肝热动血,原方去生姜、薄荷、加三七粉、无花果、炒茜草、白岌以凉血比血。逍遥散配伍得当即补肝体,又助肝阳,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2. 3调和胃肠适用于邪犯胃肠、寒热夹杂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欲叶、腕腹胀痛肠鸣下利等症,半夏泻心汤为其代表方。临床上半夏泻心汤一般以胃腕痞塞小通,但满而小痛,按之濡为特点,除《伤寒论》所述症状外,《金匾要略》提出“呕而肠鸣”,《备急千金》又提出“老小得,水谷小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小安”。可知其证以心下痞满和呕叶为主,兼有肠鸣下利。但从临床运用看,虽无叶利,但以心窝部痞满为主,凡辨证属中焦虚寒并见,寒热夹杂均可采用。有时小见心下痞满,而以有痛嘈杂为主证,亦可应用。若胃痛甚加炒白芍、佛手、制玄胡,吞酸加牡蝠、炒吴茱英;胃火盛加蒲公英、无花果;肝脾气虚腕痛者加羌活。作者从自今在该方的基础上筛选出10味纯中药组方,由党参、黄连、无花果、法半夏、炒白芍、制玄胡、干姜、砂仁、佛手、甘草等组成,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吸收小良综合征等总有效率为 94.7%,小失仲景法度,并有所创新,且收效非常满意。
2. 4和里缓急,温中补气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按之则减,是虚荣内损,中气虚寒,肝木乘脾之故,运用建中汤治疗。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发展而来的一个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和法处方。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而建中汤“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尤怡《金匾要略心典》)。临床运用黄茂建中汤治虚性溃疡,收到满意效果。辨证要点,胃痛处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脉多虚弦,舌淡苔薄白,符合运用本方。若泛酸、嘈杂加砂仁左金丸;若叶清水者加干姜、草范、半夏;腹胀纳少加砂仁、厚朴、神曲;胃痛明显加玄胡、炒川械、佛手。服用汤剂症状改善后改用散剂,用黄茂建中散(原方)加海缥峭、川贝配成散剂,以巩固疗效。
2. 5分清上下,辛开苦降,分消行滞脾胃者仓凛之官,水谷之海,无物小受。邪气易袭而盘踞其中,脾胃因升降失常,气机奎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食、痰、气、火亦相因而生,邪正交击,郁于中焦则腕腹痛满,其治疗宜分消上下,辛开苦降,拟小陷胸汤合一加减正气散。其痛甚加香附,玄胡;若湿甚,胸闷苔厚小化加苏梗、白范、草范、红范。运用分消上下,行气化湿,能调整脏腑之问升清除浊的功能,而使人体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状态。
总之,和法含义十分广泛,本文所述是针对胃病运用和法,所举方药亦是针对胃病,有的只是代表方,再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随证加减。当然,这些认识小一定全面,小免挂一漏方,小过进一步对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有重要的意义。
篇3:竞赛法在球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学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小学球类教学中的竞赛法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比较法来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竞赛法教学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能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关键词:竞赛法小学生球类教学
一、引言
小学的体育课必须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他们的素质结构更加完善,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需求开展体育教学,就成了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思考和教学中去积极实践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对比实验法。通过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体育兴趣、体育能力改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排球是否会成为今后终身体育的主要手段等内容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同时对他们的排球运动水平再进行对比评价,来检测竞赛法运用的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竞赛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项能力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主动性较强。在课后主动请教,思考和继续练习排球技术的现象明显增多。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适合于体育技能的巩固和提高。见表1。
竞赛法教学,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比赛法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相互竞争和体现个性的条件,使学生经历胜利与失败、喜悦与焦虑、满足与遗憾等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也为学生面对不同的对手时去适时调整各种相关状态,以不断提高心理调节能力提供了机会。
竞赛法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的自觉性
从对学生的访谈中获悉,他们反映学到的技术在实践中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并能在课堂比赛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及时巩固。并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排球技术和锻炼的方法,而且使他们懂得了排球比赛规则,提高了欣赏比赛的能力。见表2。
(二)分析与讨论
竞赛法教学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
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能力。在排球教学中运用竞赛法,课堂练习时具有比赛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获得比赛能力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相互比赛中,往往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在练习中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加主动、自觉,练习也就更加卓有成效,自我体育能力随之提高。
竞赛法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排球课中采用竞赛法教学,掌握和运用规则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一方面,掌握和运用规则,可以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欣赏水平,有助于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去创造性提高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完成身心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掌握规则,遵守规则参与排球活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接受规则规范的习惯,规范意识得以牢固树立。
竞赛法教学能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体育运动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活动难以替代的,而竞赛法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有效形式。排球课运用竞赛法教学,就具有合作与竞争两个基本要求。同时,由于竞赛法教学还实行选优晋级和末位淘汰制度,学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超越意识和紧迫感,这些对学生竞赛意识的树立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也是更为有效的。
竞赛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
学生出了校门便不再参与体育活动,这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缺失有很大关联。在排球课中采用竞赛法教学,其主要的优越性在于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求胜的欲望,引导他们去自觉主动的进行锻炼,为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结论
竞赛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了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在球类教学中采用竞赛法教学,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4:论文:探讨口述史在法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论文:探讨口述史在法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史学界所重视。为您整理了探讨口述史在法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希望和您一起探讨!随着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深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逐步得到发展,研究的方法亦不断丰富。其中,口述史在教育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使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反思,探讨口述史这一研究方法在教育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口述史教育史学研究方法
1 关于口述史的回望与发展
口述是人类传递经验、传承历史最古老的方式。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的说就是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的一种传承、回归历史的活动。口述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
在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时就已经有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事件实地的调查和研究。自八十年代始,口述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学术界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这一点在史学界也有所体现。最早涉及教育口述史研究的,是20世纪80年代时北京大学张继谦对西南联大的口述采访,及北京大学历史系杨立文先生开设的口述史学研究课程。此外,近年来还出版了几本口述史专着在史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定宜庄所著《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版),李小江主编的《让女人自己说话》(三联书店,版)等。中国的口述史学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2 口述史的功能与运用
口述史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口述史一方面能够为历史学提供生动的文字描述, 另一方面还能纠正文字史料中的偏见,最主要的就是它推进了史料的搜集,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未来史学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口述史作为教育史学的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还具有哪些功用呢?简要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填补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生活经历等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印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许多重要会议、红军长征、井冈山根据地的开创及当时在白区的活动等。
(2)让传统史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普通平民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为历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探究领域。比如妇女儿童状况、秘密组织等。
(3)口述史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研究历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来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它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
3 口述史面临的挑战
当代口述史学在短短的五十年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可谓是一场口述史学运动。但就整个口述史学界而言,也的确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口述史学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口述史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口述史学是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之上的,而记忆是具有不可靠性的。记忆的不可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受访者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其次,便是由于怀旧主义和个人感情色彩而故意扭曲记忆。第三,口述者的记忆受到现实及生活经历的影响,造成口述者个人心理的变化。其次就是口述历史工作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口述历史是一个容易沾惹是非的领域,因为它除了叙述一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之外,更多的是涉及对他们的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却渗透着极强的个人好恶。还有一点就是口述历史虽然是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交际过程,但是它必然涉及对第三者的褒贬性评价,当这种评价一旦公开,免不了要遭到第三者本人或是其子孙后代的抗议,严重的就有可能牵扯到法律诉讼的问题。
4 教育口述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教育口述史研究在我国不断升温,教育口述史方面的研究论著也不断涌现,在接下来的教育口述史研究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4.1 加强对教育口述史研究方面的理论探讨
当今时代,学科间交叉与融合日益密切与频繁,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口述史研究自身理论上的探讨,尤其是与之相关研究间的关系探讨。
4.1.1 教育口述史研究与教育自传、教育回忆录
一般来说,自传和回忆录是以个人回忆为主要内容,以个人自身的成长为主要线索的一种文体。概括地说,二者都是个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回顾。而教育口述史研究则是建立在当事人的回忆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范式,当事人的'回忆只是为了更清晰地来说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内容。
4.1.2 教育口述史与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口述史与教育叙事研究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但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必须要利用访谈的方法,但访谈法却是教育口述史研究所必须的。其次,从研究的主体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存在两个主体,也可以仅存在单一主体。而口述史研究则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即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最后,从研究内容看,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口述史研究之间有一个极为显著的区别: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都是以说明问题为根本的;而对教育口述史研究来说,研究内容的真实性是我们最先要保证的。
4.2 利用教育口述史研究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口述史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研究历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来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口述史研究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把之前的静态课堂转变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在国外,口述史不仅被用于语言、音乐、化学等各学科的教学,同时也被用于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教育内容的效果评估,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等。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多多借鉴国外的这些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充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口述史研究还仅限于应用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比如抗日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学。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类似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评价中,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05):47-58.
[2]于书娟.教育口述史研究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4):4-12.
[3]当代上海研究所.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务:来自海峡两岸的探讨[M].上海人民出版社,.
篇5:建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研究论文
建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更加的广泛,然而,很多的钢筋混凝土由于浇筑方法的不规范或是质量不过关,或是选材不合理,会造成浇筑好的建筑物产生裂缝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而且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为了彻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选材、配比、施工等方面的具体阐述,提出了一些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裂缝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多层和高层的建筑物层出不穷,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其科学技术水平可谓是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要求逐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建材的要求也在提高,特别是重头戏的混凝土,要想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混凝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几乎整个的建筑都是依靠混凝土进行浇灌的,这对于房屋的结构和使用的长久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崛起,对于浇灌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比较长,要求高,精度高,因此,混凝土的要求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一些建筑,特别是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建筑,出现裂缝现象的非常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技术不过关,包括水泥的选用上,用量和性质的错误选择,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上,特别是配比方法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以及水泥水浇筑后,由于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作用的增加,也会造成浇筑厚度和表面反应能力的不同,本文从选材、方法、降温、收缩四个方面着手介绍了如何正确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工人本身的积水水平有限,浇筑技术存在着不足,极易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均匀、不密实的现象,当震动发生的时候,整体的结构性强度也不高,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的现象。而在施工工程中造成的混凝土浇筑不过关的现象也时刻发生,由于对于水泥性能的掌握不全面,选用了水化热的水泥进行施工,甚至一些沙石的含泥量不符合规范的进行施工,造成混凝土抗压能力减弱,抗渗能力降低,在干燥后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发生。在沙石配比过程中,沙石的质量需要严格的挑选,过粗或过细都不符合要求。同时,温度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凝合的重要因素,要注意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能,合理的进行降温处理。
混凝土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大,导致水泥用量较多,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导致温度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收缩,此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同环境温度的温差可能达到250c以上。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管理的混乱或者安排的无序,混凝土在浇筑后养护不及时、养护措施不到位,再加上大体积混凝土相对散热面积较小,导致水化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释放出来,内部温度显著上升,外部温度低散热较快,很快内外形成较大温差,在混凝土外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时候,在混凝土的表面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尽可能的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同时充分浇水养护、加强混凝土的内部通风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差。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特别是在凝结过程中,由于水温的上升造成的凝结不善也是造成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3—5度是最高的温度所需,超过这个温度,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会直接减弱,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抗渗能力在束缚的条件下一般发挥不到最佳的效果,从开始的细微裂缝到最后的大裂缝,造成很大的危险。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对策
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能够使混凝土的.防裂性能提高,同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变形能力,减小线膨胀系数。
2。1合理选择水泥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来制备混凝土。
2。2合理选择骨料
选用级配良好、粒径大的骨料,且骨料中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和20/0。
2。3掺合适量外加剂
通常,外加剂有缓凝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多种类型。缓凝剂主要用于夏季混凝土施工中;早强剂主要用于冬季施工;减水剂具有增塑和减水作用,它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同时节约水泥。根据试验在混凝土中掺人具有增塑和缓凝作用的减水剂,能够在保持混凝土的强度及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进而达到降低内部温差的作用。
2。4混凝土温度控制
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砼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骤然降低。在施工中冬季可以通过低温水来搅拌混凝土,在夏季可以通过冷水或冰水来搅拌混凝土。在骨料使用前对骨料进行冲洗,降低骨料温度,同时避免骨料曝晒等。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冬季混凝土在浇筑后12h内,在浇筑的表面覆盖上保温材料,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起到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作用。
2。5掺入适量膨胀剂
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时,掺人适量膨胀剂或者膨胀水泥,让混凝土获得补偿收缩,从而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2。6选择适宜的施工天气
选择较为适宜的天气来浇筑混凝土,特别是夏季施工要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施工。
2。7改善边界的约束及构造设计
在结构孔洞四周变断面的转角部位或转角处,由于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应力会产生集中,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为防止裂缝产生,可以在变断面部位作局部的处理使断面缓慢过度,同时可以增配抗裂钢筋,抗裂钢筋尽可能采用小间距、小直径的,并按全截面对称进行配筋,提高抗裂能力,一般全截面抗裂钢筋的含筋率控制在0。30lo—0。5%之间,通过实践证明,含筋率小于0。3%时,容易使混凝土发生开裂。
2。8改善浇筑中的施工工艺
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同一坡度,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同时防止因为混凝土的沉落而出现的裂缝。为减少内部的微裂缝,还应该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即对浇筑完的混凝土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由于泌水在骨料和水平钢筋的下部产生的空隙和水分,提高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握裹力,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10%到20a/o,达到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目的。
3结论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旦出现裂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就无法保证,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最初的浇筑中就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防护,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需用科学的技巧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小议法克混凝土的研究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3.总结研究法
4.混凝土裂缝论文
6.教育叙事研究法
10.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