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

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

2023-09-03 08:54: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宇治抹茶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

篇1: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

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

一、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

炼铁高炉的热风炉是蓄热式炉型,在蓄热过程中排放出的烟气温度有时可高达400℃,用这部分烟气去加热燃烧所需的助燃空气,不仅可以节省燃料,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蓄热炉的炉顶温度,从而可使入炼铁炉的热风温度升高,热风温度升高可使炼铁焦比下降,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00℃以上的热风每提高100℃,每t铁所耗焦炭可节约15kg。我国第一台高炉热风炉热管空气预热器于1982年在马鞍山第一炼铁厂正式投用。使用后效果显著,燃料煤气耗量减少了4%,另由于使用热管空气预热器后入炉热风温度升高,结果使每t铁的焦炭耗量减少了10kg,当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经过近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此技术已趋于完善,目前国内许多大型钢铁企业都采用了这一技术,最大换热量已达0kW,由于容量大,且多为双预热(同时预热空气和煤气),因之都采用分离式的热管空气预热器。图为某钢铁公司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的流程及其参数。从热风炉排出的烟气(250℃)通过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加热段降至145℃,由烟囱排入大气。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冷却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加热助燃空气,另一部分则加热燃料煤气,这种双预热系统使燃料煤气和助燃空气同时被加热到130℃以上入炉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

运行表明:该炉的热风温度比过去不采用此项技术前的'热风温度提高了42.4℃,这样使每t铁的焦炭耗量节约了6.36kg。1993年6月份,该高炉产铁184787t,共节约焦炭1175t。约合人民币43万元/月,同时煤气的消耗量也有所下降,按热值计节约8648.3kg/月,约合人民币10.2万元/月。

二、烧结机的余热回收

冶金烧结工序能耗较高,约占钢铁冶金总能耗的10%~12%,根据冶金行业对部分烧结厂的热平衡测定,一般烧结厂的总能耗达250~300GJ/t,烧结热效率仅50%左右,余热量很大。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烧结矿余热,一直是国内外烧结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研制与推广,从24~300m2的烧结机,回收的余热可产生0.5~1.6MPa的蒸汽3~20t/h,所产生的蒸汽可直接用于拌料,使给料温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产率4~5%,并使每吨的动力消耗下降0.5kWh。经测定计算一台75m2的烧结机回收此项余热的经济效果可达70万元/年。一般情况下设备投资在8个月可以回收,系统全部投资回收不超过14个月。

篇2:冶金业高炉煤气运用论文

冶金业高炉煤气运用论文

1高炉煤气的特点

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煤气成分以N2、CO2和CO为主,其特点是含尘量大、不易着火、燃烧不稳定、热值低,一般为3000~3800kJ/m3(见表1),产出波动大,尤其是高炉休风或发生待料的时候。高炉煤气的主要用户是高炉热风炉、焦炉、电站锅炉以及燃用高焦混合煤气的轧钢加热炉等。由于高炉煤气的热值较低,一般企业在煤气平衡不好时首先选择放散高炉煤气,因此高炉煤气放散率一般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煤气平衡措施和水平的标志[1]。表2为近几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情况[2],由于炼铁产能的增加,高炉煤气产量逐年增多,高炉煤气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2高炉煤气在钢铁厂的应用

高炉煤气因热值低、含尘含水量大、压力波动大等因素在钢铁企业中难以适应生产需要,大部分钢铁厂除高炉热风炉、焦炉等用户使用外,剩余的大量煤气被白白地放散掉,但在先进钢铁企业,高炉煤气除满足生产设备的加热外,很大一部分用于发电或产生蒸汽。表3为近几年我国宝钢高炉煤气的利用情况,可以看出,高炉煤气放散逐年减少,宝钢高炉煤气有60.89%用于各种工业炉窑加热,35.00%用于电站锅炉发电,放散率仅为0.1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日本新日铁高炉煤气43%用于各种工业炉窑加热,57%用于发电;焦炉煤气80%用于工业炉窑加热,20%用于发电;转炉煤气64%用于工业炉窑加热,36%用于发电。放散均为零,煤气再利用率约为100%[3]。烧纯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和高温蓄热式燃烧技术的研制成功并在钢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高炉煤气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如作为世界首台大容量单烧低热值高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宝钢的建成,使宝钢每年被放散约20余亿m3高炉煤气得到有效利用,不仅解决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煤气平衡问题,而且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纯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

锅炉燃烧高炉煤气,是钢铁企业中利用大量低热值高炉煤气进行发电的一项新技术,在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发电负荷来增减高炉煤气的使用量,既有效地利用了高炉煤气资源,作为缓冲用户又能及时地调整煤气管网的压力波动。首钢应用烧纯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以来,每年生产蒸汽57.6×104t,发电4320×104kWh,节约17.6×104t标准煤,综合年效益在4000万元以上。目前,国内主要有杭州锅炉厂、江西锅炉厂、无锡锅炉厂生产此类锅炉,有130~220t/h高温高压电站锅炉机组。此技术已在鞍钢、马钢、武钢、沙钢、梅钢、安钢等企业广泛使用。

2.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CPP)其工作原理是除尘后的低热值煤气(高炉煤气)与空气混合后在汽轮机的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透平机组做功、发电;高温气体再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另外,富余的转炉煤气、焦炉煤气也可供低热值煤气热电联供发电,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发电效率。该技术是当前世界上热电转换效率较高的用于钢铁行业副产煤气发电的系统,一般由高炉煤气或混合煤气供给系统、燃气轮机系统、余热锅炉系统、蒸汽轮机系统和发电机组系统组成,与常规锅炉发电机组相比,CCPP热电转换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可达45%以上(见表4),使发电成本大为降低,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在宝钢、通钢、济钢都已投入生产,鞍钢的CCPP也正在建设,预计可投入使用。

2.3高温蓄热室燃烧技术(HTAC)

高温空气蓄热燃烧技术(HTAC)是一项全新的燃烧技术,亦称为无焰燃烧技术,具有高效烟气回收和高温预热空气及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等多重优越性。它的特征是烟气热量被最大限度地回收,实现了超高温(助燃空气被预热到1000℃以上)、超贫氧浓度(燃料在低氧浓度)下燃烧,做到了燃料化学能的高效利用和燃烧产物的低NOx排放。它从根本上提高了加热炉的能源利用率(热效率提高了85%),既减少了钢铁企业富余高炉煤气的放散,又节约了能源,是满足当前资源和环境要求的先进技术。近几年,蓄热式火焰炉发展迅猛,我国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新建的蓄热式火焰炉已达200多座。

3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的措施

低热值高炉煤气的特点是可燃成分低,燃烧不稳定,燃烧温度低,烟气量大。火焰稳定直接关系到燃烧的安全性,对低热值煤气一般都采用稳定强化燃烧的措施,如富化高炉煤气或采用换热器对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双预热等。

3.1富化高炉煤气

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炉煤气也作为高炉热风炉的燃料使用,一般占到煤气产量的40%左右。然而,随着高炉入炉焦比的降低,高炉煤气的热值已降到3300kJ/m3以下[4],显然,如果不采取其它附加措施,用此高炉煤气获得高风温是不大可能的。为了获得高风温,国内外基本上采用富化高炉煤气的办法,即掺烧一部分高热值煤气(如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以获得高风温。宝钢2#高炉掺烧转炉煤气、鞍钢部分高炉掺烧焦炉煤气均以获得高风温来满足生产。

3.2采取双预热,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

在高炉煤气不被预热的条件下,很难满足工业加热要求,因而大量的高炉煤气因无法使用被放散。如果对这些低热值煤气及其助燃空气进行预热,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加热的高温要求,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而且可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扩大了低热值煤气的应用范围[5]。耗能设备(如加热炉、热处理炉等)的'燃料利用系数指的是遗留于炉内的热量(有效热与炉子热损失的和)与供给炉子的燃料燃烧热量之比,或在热工设备中,物料得到的有效能和设备的热损失之和与燃料的燃烧热之比叫做燃料的利用系数[6]。可见,燃料和空气预热,能够提高燃料利用系数,如果回收利用高温烟气进行空气和高炉煤气预热,则可提高高炉煤气的利用系数,使低热值高炉煤气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4结论

(1)高炉煤气是清洁的气体燃料,在先进钢铁企业全部被回收再利用,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优化钢铁厂能源结构,实现钢铁企业煤气的零排放是节能的方向之一。

(2)高炉煤气除作为加热燃料供钢铁厂使用外,还能用于发电等其它用途,利用好这部分副产能源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还将改善钢铁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通过高炉煤气富化及助燃空气、煤气双预热等手段能够提高高炉煤气的利用效率,克服高炉煤气热值低、燃烧困难等问题,增加高炉煤气用量,减少高炉煤气放散。

篇3:冶金业PLC技术研究论文

冶金业PLC技术研究论文

1PLC的选型

PLC选型方式灵活,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任务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PLC及其模板类型和数量。首先我们根据具体的控制任务决定出需要采集和控制的点数,即DI/DO点数和AI/AO点数,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搭出所需PLC的模板配置及其模板的数量。一般来说:点数在100点以下,选用S7-200系列;点数在1000点以下,选用S7-300系列;点数在1000点以上,选用S7-400系列;模板的数量等于点数除以单个模板的通道数。因此唐钢冷轧厂———镀锌生产线所采用的PLC就是S7-400系列。

2西门子PLC的连接方式

西门子PLC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

(1)下位连接,即PLC与远程单元的连接,就是主站与从站单元的.连接。西门子PLC可以通过PROFIBUS-DP通讯方式与ET200系列远程站构成分布式自动化系统,方便的实现现场级自动化。PROFIBUS-DP通讯数据传输率最大为12Mbit/s,从I/O传送信号到PLC控制器只需短至毫秒级的时间,确保了从单元层到现场层的集成通信。这种连接使现场只有一根总线,彻底避免了多电缆硬线连接容易造成的故障,简化了施工与维护。

(2)同位连接,即PLC与PLC之间的连接主要是多台PLC主站之间连接。多台PLC通过通讯模板连接在一起,在S7网络组态中指定2台PLC的伙伴关系,就产生共同的ID号,用来识别网络上构成伙伴通信关系的2台PLC,再通过S7的标准功能FC5(AG-SEND)和(AG-RECV)编程定义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如果采用的通讯模板是PROFIBUS网卡,构成伙伴通信关系的2台PLC采用FDL协议;如果采用的通讯模板是工业以太网网卡,构成伙伴通信关系的两台PLC采用ISO协议。

3INTOUCH操作站

上位监控软件INTOUCH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组态软件平台,它可用于自动化领域中所有的操作员控制和监控任务。INTOUCH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使用INTOUCH组态软件可开发出较强的组合画面。以下是INTOUCH组态软件所具备的一些功能:

(1)显示功能:用图形实时地显示生产线上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动态显示生产工艺流程;动态显示模拟量信号、开关量信号、各种累计信号的数值,通过按钮、开关、信号灯、颜色、百分比、填充等手段实时生动地表达出来。

(2)数据管理:能够建立和产生数据库,操作信息库,故障信息库。

(3)数据处理:在INTOUCH的曲线跟踪功能中,它既可以显示实时数据,也可查询历史数据。

(4)报警功能:当某一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超出给定范围或某一开关量(如电机启停,阀门开关等)发生变位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发出不同等级的报警。

(5)报表功能:即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6)安全功能:按不同的操作级别分别加密,不同级别的操作员操作权限不同。

(7)打印功能:可以实现报表和图形的打印,以及各种报警的实时打印。

(8)INTOUCH操作站硬件基础是工控机和工业网卡,软件构成为WIN98/NT/系统。

4西门子工业通讯网络

(1)工业以太网ETHERNET:工业以太网是基于国际标准的网络,专为工业应用而优化设计。工业以太网技术上与1EEE802.3/802.3u兼容,使用ISO和TCP/IP通讯协议。工业以太网是基于1EEE802.3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

(2)现场总线PROFIBUS网: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支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发展的产物。PROFIBUS主要由PROFIBUS-FMS、PROFIBUS-PA和PROFIBUS-DP三部分组成。其中PROFIBUS-DP是一种高速(传输速率9.6kbps~12Mbps)、经济的设备级网络,主要用于现场控制器与分散I/O之间的通讯,可满足交直流调速系统快速相应的时间要求;PROFIBUS-PA用IECII58-2标准,传输速率为31.25kbps,提供本质安全特性,适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以及由总线供电的场合;PROFIBUS-FMS主要解决车间级通信问题,完成中等传输速度的循环或者非循环数据交换任务。唐钢———镀锌车间采用的就是PROFIBUS-DP通讯。

5结语

由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和INTOUCH操作站构成的监控系统解决了整个系统实时集中控制和各种数据的在线管理问题,实现了对控制目标的直接数字化控制,大大提高了控制过程的技术水平。西门子PLC技术在唐钢一期镀锌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完全达到设计的控制要求。

篇4:煤矸石余热技术运用论文

煤矸石余热技术运用论文

引言

煤矸石制砖是顺应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建立的。但是在制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弃的热量不加利用,又重新排入大气,形成二次污染,对职工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能满足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的发展要求。所以,对煤矸石制砖窑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

1生产现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煤股份一矿平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煤矸石烧结多孔砖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制砖生产线采用全内燃烧砖工艺,热量来源于煤矸石自身所产生的热量。该公司3月23日点火成功,设计生产能力1.2×108标块。生产工艺是采用山东泰安环美墙材开发装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先进制砖技术和成套设备,不掺加其它任何原料,挤砖机真空度高,挤出压力大,生产线具有效率高,成砖质量好等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制砖窑炉出砖时的冷却带温度高达900℃以上,砖坯出窑时温度高达300℃以上[1],自然冷却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卸砖,窑车循环速度慢,因此生产效率很低,一直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同时释放的大量热能不能有效利用,既造成热能浪费,又污染环境、制约生产;且出砖时的大量散热,造成车间环境温度很高,给职工的生产、工作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过高的`温度又会大大降低窑炉的使用寿命。

2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

由于国内对隧道窑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余热利用率较低,除少量余热利用砖坯干燥外,隧道窑大部分产品冷却热量直接废弃,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热源污染。针对平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制砖厂焙烧窑发热量高,高温带分布过长等的具体情况,通过余热锅炉将窑内多余的热量吸收,用于厂区附近的平煤股份一矿职工采暖、洗浴、烘干衣服,从而为窑炉温度控制、提高产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少热源污染,充分发挥窑炉余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

2.1利用方案采用热辐射的方式将炉体内多余的热量传递给循环流动的冷水,冷水吸收热量后被逐级加热成所需参数的蒸汽,蒸汽一方面通过汽-水换热机组转化成热水供职工洗浴、采暖,另一方面用来烘干衣服。

2.2解决的主要问题a)采用以辐射换热为主的热交换方式[2],换热效率高,解决了管道磨损、积灰等问题;b)采用交叉布置吸热管,增加单位长度锅炉受热面;合理控制锅炉集箱长度,掌控窑车温度降低的幅度;c)在不影响隧道窑烧结段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将冷却段物料燃烧放出的热能和高温物料所具有的热能充分利用,既利于物料的燃尽,又利于物料的冷却;d)在不影响隧道窑正常生产的基础上,不改变隧道窑的整体结构,合理设计锅炉及蒸汽收集管道的安装位置;e)解决从余热锅炉出口出来的高温气流在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利用问题。2.3技术关键a)在与窑炉接触的部位设置了炉体受热面,以防低于露点,造成管道被硫腐蚀;b)与窑炉接触的部位,做保温处理,避免钢材的热胀冷缩对窑炉造成损坏;c)在窑炉冷却段,架设钢架结构,使锅炉安装后不增加对窑炉的荷载。

3实施内容

3.1余热制汽锅炉的选型及安装a)解决锅炉与窑炉的技术参数相匹配问题。锅炉与窑炉的技术参数若不相匹配,会造成窑炉温度急剧下降,给砖厂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需要解决锅炉的蒸发量、锅筒规格、集箱规格、受热面管子及受热面面积等与制砖窑的技术参数相匹配问题;b)合理设计锅炉及蒸汽收集管道的安装位置,以免对隧道窑炉的正常生产产生影响;c)解决锅炉承重问题。通过架设钢结构,减少对锅炉的压力,以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d)合理选择热交换方式,解决蒸汽收集磨损、积灰等问题。

3.2建设配套管网设施收集起来的余热就地利用不太现实,这需要管网把热量输送到矿区使用。因此,在余热利用过程中需要建设配套管网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合理布置管道走向;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管径;制定管网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3.3建设汽水换热站管网输送过来的是高温蒸汽,需要把高温蒸汽转换成所需温度的热水。汽水换热站就是高温蒸汽与冷水热量交换的地方,是余热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个环节;因此,必须建设1座汽水换热站。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余热利用后,每年可节约标煤5913t,减少排放CO215492.06t,SO250.26t;年平均节能收入为604.44×104元,投资回收期为0.61年。

5实施效果

该工程完工后,于9月开始试运行,在209月至12月试运行期间,各项设施、设备性能良好,蒸汽压力、温度达到了设计要求;其中连续计量3个月,经计算,仅余热利用可折标煤1478.25t,且减CO23873.02t,减排SO212.57(t相对燃煤)实现利润123.03×104元。

6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经测算,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4.44×104元,实现纯利润492.12×104元,销售利润率81.4%,投资回收期0.61年,投资回报期短。

6.2社会效益余热锅炉上马后,能够降低制砖成本,增加出砖产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安置更多的富裕人员就业,为进一步取消粘土砖奠定基础。

6.3环境效益相对燃煤锅炉来说,每年综合利用废热节能量折标煤5913t,减排CO215492.06t,减排SO250.26t。能够有效降低厂房内的环境温度,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篇5:光传输技术运用论文

光传输技术运用论文

光传输技术经过近lO年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SDH电路交叉和WDM波长连接的概念,提供的MSTP和近年来开始逐步商用的A―SON,成为面向多业务适应未来通信传输的热门光网络技术。面临新业务不断推出,MSTP面向传送业务分组化,ASON面向传送网络动态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未来的通信网络提供了最完善的传输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增长,尤其是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需求,使得通信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截止底全球移动用户达到46亿,到底这个数字将为50亿。

20底全球移动宽带用户超过6亿,国际电信联盟预计,20将超过1O亿。数据业务在全国各个城市日渐普及,许多企事业单位对此业务越来越需求,数据专线业务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开通了数据专线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成为宣传此业务的范例,日后将会有更多单位看到次业务带来的高效和便捷,需求量将会大幅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以及光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信行业重组后,电信、移动、联通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同时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种新的局面下,各个运营商对全业务市场的把握,就成为了竞争的关键。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全业务,全业务是不但是指平时人民的日常语音通话业务,还包含了网络数据业务等,不但是无线通话,还包括固话。语音业务也由原来单一语音通话,增长为视频语音通话,还有手机上网等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这就需要网络达到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都能达到高速率的网络传输要求。传输的带宽也由原来的2M传输,逐步升级的8个2M的单站单方向传输,甚至16个2M的单站单方向传输,由此增加的网络传输和交换负担就变得更加沉重。在数据业务如此发展的状态下,搞好基础网络的建设,保证传输质量,提供多业务发展的有力健康平台,就成为各个运营山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需要,对现有新的通信技术的采用、综合就成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作为整个通信网络的基础平台一光传送网络,在整个网络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研究光传送网和光网络技术对满足移动通信网络的增长需求,建设一个崭新的基础传输网络,提高全业务的竞争能力,形成全业务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传送网进行研究,分析现有传送网在各方面是否满足多业务运营模式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针对现有传送网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型传送网才能既有效解决现网存在问题并能满足多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这是本课题想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国际上对下一代的网络标准刚刚颁布了新的标准,共分成了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基础传输层,第二个层次是服务层,最上层就是业务应用。下一代网络的目标是基于IP的网络代替的传统的网络并融合通信网、电视网、因特网这4种网络,业务的范围包括原有的语音、电视节目、数据传输等业务,又能保证新增的各种业务都能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运行,未来发展的趋势肯定是多种高带宽数据业务及语音业务的融合。移动通信网络的平稳快速的转型,由原来的单一业务调整为与各个行业及业务相适应的网络发展需求种过渡。通信网络在经历了以往通信业务发展的冲击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的考验,这次考验对基础网络的要求,在网络可靠性及传输容量上都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传送网应如何演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通信业务需求,就值得研究和思考。多业务对网络的基本要求就是超大带宽需求、多场景接入、高质量高品质业务保障,多业务运营必然要求从业务、终端、网络到运维等进行全方位的融合,网络的融合是实现所有融合的基础。IP技术以其高效、开放、灵活、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实施融合的最佳手段。为了迎接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网络向ALLIP演进将成为一项战略举措。未来运营商的网络必然是把满足这种新的业务需求为目的的网络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随着各种新业务的出现,新的网络建设,技术要求都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更新,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并能满足新业务需求的网络就成为目前各个运营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OTN,PTN,ASON,PON等光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SDH技术这种单一的传输方式的情况,使得传输网络得到新鲜的血液。本课题就是研究在新的业务增长情况下本地城域网络怎样建设,如何纳入新的网络技术,如何组网,以及这种组网方式的优劣是什么?本文力求寻找一种新的传送网网络结构以便能满足这种快速发张的网络需求,并能符合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这几种光网络技术的原理以及技术特点,并扬长补短将这几种技术合理应用到构建新型城域传送网上,期待解决目前传送网的不足,并能顺应传送网发展趋势,满足运营商多业务运营模式的需求。确立面向用户业务增长需求的新一代的城域网发展目标和结构,研究目前本地城域网的各种新业务的发展方向,以便确保网络的健康发展。在构建新型城域传送网的同时,使得现有基础网络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又能满足未来迅速增长的高带宽高质量的全业务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对建成的网络的维护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本地城域网络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的速率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沿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O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具优势。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移动商务等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城域网承载的数据业务将不断增长,对承载这些业务的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城域网技术的发展有三个主流方向,即IP城域网技术、城域以太网技术、光城域网技术IP城域网技术和城域以太网技术均属于城域数据网范畴,光城域网属于传送网范畴。IP城域网指利用路由器组网,核队汇聚节点之间利用POS端口互连。城域以太网指利用L2/L3交换机组网,节点之间利用裸光纤互连。光城域网的核心是利用光传输网络直接承载IP/Ethemet,为上层的业务提供更有效的承载。可以使用各种光纤电路承载IP/Ethemet:SDH/SONE厂连接、D~DM/CWDM连接或者RPR连接。3G和全业务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2G/3G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网需要扩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对于基站与高价值集团客户等高价值业务和普通集团客户与家庭宽带等低价值业务,需要合理选择组网技术;增强对于大规模数据业务的控制和管理。现网钢性管道根本不能适应业务弹性需求和突发性需求。现有网络难以保证对所有业务的H―QoS,虽然支持频率同步,但不支持精确时间同步,对OAM和保护等电信级保护能力较弱。3G基站对于空口精确时钟和时间同步需求非常高,城域网需要提供更高精度的同步信号传送能力,而改造现有MSTP/SDH网络成本较高。根据集团对全业务城域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建设面向全业务的基础网络设施,提高全业务竞争能力,满足现阶段各类业务需求,适应网络未来演进”的要求,构建新型城域传送网以适应全业务的发展需求。

构建综合承载网(新型城域传送网)的成功,有力的补充了原有的SDH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现有网络不能满足GE以上颗粒的大量调度,而且仅有的4个DwDM环通道也已用尽,不能提供电路。OTN构建的城域传送网有灵活的上层调度机制,满足了全市范围内电路的随意调度。新建的OTN综合承载机房极大满足了PTN、OLT、数据等设备的放置,使得PTN、OLT网络以及数据业务割接的各项后续工程能够顺利展开。如果作个比喻,将OTN构建的城域传送网比作是房子的地基,那么地基搭建得结实可靠是房子承载能力高的基础,是今后开展全业务的基础。有了OTN网络的搭建,IP城域数据网、PTN汇聚层、接入层网络以及用户侧(如PON网络)都可以在OTN网络上承载,因此可以说新城域传送网的构建为全网奠定了基石作用。大颗粒的业务接入能力以及多种业务接口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构建新型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引入OTN设备构建的核心层网络,结构为MESH网并加载AS0N智能平面,网络管理和维护更加灵活方便,大颗粒的电路调度满足了数据业务对传送网的要求。在没有构建此网络以前,例如IDC接入CMNET骨干路由器NES000E需要10GE的电路,传统的SDH网络根本无法提供。

引入0TN设备缓解了目前数据网络的压力,并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汇聚层引入了0TN设备,在全市范围内有汇聚节点5O多个,这些节点大多数在规划时考虑了数据用户的需求,目前正在积极部署将城域数据网光纤直连的接入方式割接至城域传送网承载,可以满足更多、更大客户群的数据接入需求。光纤直连方式缺少保护,而且有的数据节点串联交换机在三层以上的,跳纤点多,故障点也就多,而且链路形式缺乏保护,在网络安全上存在着极大的隐患。通过传送网承载就不仅可以避免这种隐患,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承载能力,符合网络融合的趋势。新型城域传送网构建成功后,某市迅速确实发展集团客户的目标,成立了集团客户部,对外大量宣传,使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迈出了坚实的第步。有了第一步OTN网络的基础,使OTN+PTN的搭建成为可能,PTN网络建设也在建设中。有了OTN网络的基础,使得PON技术接入终端用户也成为可能,全省PON网络建设也在建设中。有了强大的带宽资源,发展全业务不再是一句空话,正所谓家里有粮,心不慌。因为运营商承揽的集团客户的增多,以及PTN,OLT设备都要利用0TN网络建设的环承载网络。因此第二期的扩容工程已经开始。当时规划就考虑了后期扩容,因此扩容就会很方便,只要增加相应的板件,就可以满足,而且核心层设备是按80"40G的容量考虑的,网络容量是非常大的。

0TN网络在核心层和汇聚层建设的成功是将来后续网络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新型城域传送网可以说具有很强大的延伸作用。某市核心/骨干层采用速率为80/40X10GE的OTN组网,OTN在解决光纤资源不足和光纤距离不足问题的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波长调度功能汇聚层则可采用速率为10GE的PTN组网,环上节点数控制在48个。按入层采用速率为GE的PTN组网,接入环节点数控制在l5个以内。PON设备可以直接承载在0TN网络上,也可以承载在PTN设备上,然后通过PTN网络上传至0TN核心层网络再上传,因此业务上行和下行的传送都十分方便,而且网络安全性极高。

篇6: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

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相对比较简单,但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多向性思维,教师乐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动画,让学生通过这些模型与教师所讲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学生也会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如:教师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象,让学生快速找出其中哪些是属于二次函数的,哪些图象不属于,教师还可以用动态的图象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动画中的演示进行推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像的变化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讲解例题时,教师一般都要将很多繁琐的过程书写在黑板上,这样既耽误教学时间又不美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教师可以将公式以及概念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甚至还可以将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证明过程和涉及到相关公式的例题也一并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根据公式思考解题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当学生不会做例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步骤都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教师在讲解圆的标准方程中的例题,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如何确定圆的方程?教师可以在旁边问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而言,是否已经建立了坐标系?学生回答“是”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设M(x,y)是圆上的任意一点,根据圆的定义如何建立x,y满足的关系式?学生会写出点M坐标适合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完成例题,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与答案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并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方式既讲解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帮助学生复习

上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在回顾的过程中,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当然,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和例题时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对学生不明白的个别知识,通过黑板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将书上没有的例题通过对媒体播放,让学生自己练习,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对于学生觉得难的例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将答案展现在屏幕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结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7:冶金业外伤抢救及护理论文

冶金业外伤抢救及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86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8例,年龄21岁~59岁。伤后距入院时间最短20min,最长2h。颅脑外伤48例,其中头皮裂伤和颅骨骨折36例,颅骨骨折并颅内血肿24例,颅骨骨折并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及脑干损伤6例。胸部外伤86例,其中单纯肋骨骨折24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52例,心脏钝挫伤8例,创伤性膈疝2例。腹部外伤108例,其中肝破裂26例,脾破裂14例,胆囊管损伤1例,大小肠破裂33例,肾损伤18例,膀胱12例,肠系膜撕裂4例。会阴部外伤12例,其中缸门直肠裂伤9例,高丸挫伤1例,尿道断裂2例。大血管损伤12例,包括颈动静脉损伤4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股动静脉损伤8例。其他软组织挫裂伤21例。

2、结果

本组病例分别经现场急救和手术抢救,术后部分重症被送入ICU监测,其中12例因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分别进行气管切开和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有6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致残(植物人),其余被治愈,总治愈率达97。9%。

3、讨论

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急救技术,行动迅速敏捷,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抢救,把冶金工业外伤的伤亡和伤残降至最低点。冶金工业外伤发生突然,现场混乱,伤情复杂,多为复合伤。如意外爆炸伤,一大批伤员急待搬运和急救,在此情况下,护士随同医生奔赴事故现场后,本着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原则,奋不顾身的奔向前,对伤员做好伤口包扎、吸氧,同时迅速打开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液,保持血压,并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转送到安全地方,再进行后续治疗。

本组有1例因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从现场急救到手术室手术仅用20min,这是缘于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不仅为抢救伤员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也减少和降低了冶金工业外伤的伤亡与伤残率。全麻手术后重症伤员被送入ICU科监测,其余被送回病房监护室观察。在病人未清醒前,要保持头偏向一侧仰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利用面罩给氧3~5L/min,当病人清醒后还要持续吸氧1~2d。由于创伤和全麻后,伤员最易并发心肺功能不全,作者用心电监护仪来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当发现病人口唇粘膜干燥,心率增快,尿少时,表明病人可能是因输液量不足,所出现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输液量,但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结束后用12500U肝素液冲洗,外扣肝素帽封闭,待用。病人清醒后血压稳定时,需改成半卧位,护士要主动协助病人叩背排痰。尤其是腹外伤肝脾破裂的'病人手术结束时,通常在肝下方或脾窝处和盆腔内放置引流管,把手术创面的渗液引流出来,防止发生膈下和腹腔盆腔内感染。护理时要注意各引流管的密闭性,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多少,认真做好记录。本组有1例脾破裂术后,腹腔引流管不断有鲜血流出,护士及时报告医生,后来经手术证实是脾蒂截断处有撕断的小血管在继续出血。

此外,对导尿管的护理,要做到每4~6h开放1次,为预防尿路感染,我们将0。9%氯化钠500ml内加庆大霉素160000U,每日进行1次膀胱冲洗,将尿道口用碘伏早晚消毒1次,对医生要求记录24h出入量的病人还必须做好护理记录和各班的交接工作,确保病人住院安全,康复出院。

篇8:冶金业电磁凝固研究论文

冶金业电磁凝固研究论文

1引言

在材料科学领域里,控制材料的凝固过程是提高传统工程材料和铸件性能以及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凝固过程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现,综合利用电磁场的多种功能对金属的凝固过程进行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电磁场下的凝固技术是指在液态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以电磁场来控制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细化晶粒、改善偏析、获取单一组织、制备钢铁半固态坯料等,并且该方法具有不改变合金的原有成分、无污染、无接触、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其它细化方法不可代替的优点,所以这一技术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能进一步拓展电磁凝固技术的应用空间,让这一技术更好的应用与于冶金生产及材料的加工方面,仍然是有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2材料电磁凝固过程技术简介

电磁场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实质上是通过电磁场与熔融金属液相互感应产生电磁力,作用于金属流体以达到预期目的。目前,把这种研究电磁场与流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电磁流体力学。材料电磁过程是指将磁流体力学与材料加工技术结合起来,将电磁场应用于材料制造和加工过程,从而实现对材料工艺过程的控制及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2.1材料电磁凝固过程技术使用的电磁场

材料电磁过程技术使用的电磁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传统线圈产生的普通强度的直流磁场。主要用于控制液体金属的流动:例如,作为电磁制动抑制连铸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抑制中间包内钢液的紊流等。②由超导线圈产生的高强度的直流磁场。主要用于控制液体金属的流动;控制液体金属的形核、生长等凝固过程,开发新材料。③频率从几赫兹到数十赫兹的交流磁场。交流磁场是材料加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磁场,可以通过磁场频率的选择,将其应用于感应加热、电磁搅拌、电磁加压、电磁传输等工艺过程,是控制液体金属传输的有力手段。④其他特殊磁场。例如,移动磁场、脉冲磁场、变幅磁场等。主要用于高效、节能等新技术工艺的开发。上述各种磁场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几种磁场或磁场和电场共同使用于某一材料加工过程。

2.2电磁场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电磁场主要是通过电磁力对熔融金属液起抑制或搅拌作用。不同的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力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对凝固组织的影响也不同。

2.2.1直流磁场对凝固组织的形态的影响

直流磁场产生的直流磁束既可抑制液态金属中的自然对流,也可抑制固液界面处晶核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形成柱状晶组织,为发展单晶体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际上已有人根据直流磁束抑制钢液流动的作用,应用于连铸浇口处的钢流,从而开发了一种能止喷出流的电闸,防止和降低连铸件内非金属夹杂物的聚集带[1]。国内也有人将直流磁场用于拉制单晶硅的过程及金属成形的控制等方面,尤其是西北工大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3]。

2.2.2交流磁场对凝固组织形态的影响

交流磁场作用于熔融金属时,则产生定时改变方向和大小的体积力。该力可对正在凝固中的熔融金属实施搅拌,使凝固界面产生结晶的熔解、枝晶的折断与脱开,同时使结晶核移动呈活泼状态,并促使结晶组织等轴晶化。其作用正好与直流磁场作用相反。诸多交流磁场形式中,旋转磁场是其中一种较普遍采用的形式。旋转磁场与液态金属相互作用,对正在结晶的金属液产生强烈的搅拌作用,使金属液处于不同于重力状态下的结晶状态,凝固模式发生变化,成为一种不平衡结晶。电磁搅拌最早用于考察液态金属流动对有色金属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但60年代初,Langen.berg等人[4]报道了交流磁场可显著细化钢锭的凝固晶粒以后,该技术才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电磁搅拌还可改善铸件的冶金质量,消除宏观偏析[5]。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对定向凝固过程中采用旋转磁场来实现电磁搅拌的。

3电磁凝固技术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探索

对于材料电磁凝固技术的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拓展其在冶金及材料加工方面的应用,让电磁凝固技术更好、更有效地应用于生产,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大量的试验研究。

3.1拓宽电磁凝固技术的应用范围

目前,材料电磁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砂型铸造方面,进行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改变。在特种铸造方面,电磁离心铸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凝固技术,该技术可以改善耐热钢的宏观凝固组织,从而可应用其制造梯度复合材料[6]。特种铸造包含有离心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及熔模铸造等多种铸造方式,能否将电磁技术应用于这些特种铸造生产,以改善铸件的凝固组织与结构,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相关设备,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其次,对于材料的热加工方法除包含铸造加工外,还包括锻压生产及焊接生产。对于锻压件,可以采用电磁技术控制其成形过程,并且在锻件冷却过程中能否尝试采用电磁技术对其固态组织与性能进行控制;对于焊接件焊接时,由于焊缝金属凝固较快,焊缝的质量难于控制,容易产生应力及变形等缺陷,那么,能否尝试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金属施以电磁凝固技术,控制其凝固速度,让焊缝化学成分趋于均匀,从而改善并提高焊缝的质量,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及考证。

3.2毛坯件的生产方面

对于一些要求有较高性能的机械构件,如最常见的齿轮,轴类零件等,其毛坯件往往是选择锻件、轧制件或挤压件,因为铸造工艺不能满足其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而锻造生产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对原材料的利用率较低,且生产周期长,锻模的制造成本高,锻件的切削加工性差;轧制件和挤压件的表面质量又难于控制,表面精度低,易产生裂纹等缺陷。若能对这些常用机械构件的毛坯件改用电磁铸造的方式来生产,通过磁场力来控制铸件的凝固过程,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微观组织与性能,这样,与锻造生产相比,可以改善锻造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条件,节省成本,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其机械切削加工前的热处理工序,提高生产率;与轧制与挤压工序相比,电磁铸造可以控制零件的表面质量,减少表面缺陷,提高力学性能。

3.3毛坯件的选材方面

不同材料的毛坯件,其本身的性能不同。如20钢和45钢,都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导致其力学性能不同。若均采用轧制的方式制作轴类圆钢毛坯件,4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要高于20钢。若将20钢材料以电磁铸造的方式凝固成形来制作圆钢毛坯件,通过晶粒细化,获得中心细小的等轴晶区,且可以辅助安排热处理工序来共同提高其力学性能,从而达到45钢轧制件的综合要求。这样推广开来,不仅可大大节省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可改善不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范围,拓展材料的利用率。

3.4零件的加工方面

要将经过热加工制得的毛坯件应用于生产,一般均要对其进行切削加工及热处理工序。机械切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获得符合装配及使用性能要求的零部件。热处理工序是穿插在切削加工工序中,目的是改变零件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其加工或使用的需要。任何一种热处理方式均包含加热、保温及冷却三个步骤,不同的金属材料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下,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均不相同。若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中采用电磁技术,观察其对材料固态组织的影响,则可讨论该技术对材料热处理领域的影响程度与可行性。

4材料电磁凝固技术研究方向的探索

对于电磁场在材料凝固过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电磁场处理影响凝固组织的机理还认识不深,存在很多盲区。这不仅仅是因为电磁场处理是一门错综复杂的交叉领域,而且还因为其研究手段和人们思维的局限性,这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4.1从铸件材料及凝固方法方面考虑

国内外科研人员对材料电磁过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合金、低熔点的Pb-Sn合金、Fe-C合金及一些复合材料等方面,在其他一些合金材料的研究还相对欠缺。同时,对于旋转磁场电磁搅拌功能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钢锭的定向凝固中,对于一些采用同时凝固方法获得的中小型薄壁铸件,电磁凝固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有待深入与提高。

4.2磁场类型及其与电场的交互作用方面

直流磁场及交流磁场对材料凝固过程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多,而关于脉冲磁场对材料凝固过程及其凝固组织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訾炳涛等人[7]曾采用脉冲磁场对LY12铝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处理,发现脉冲磁场不仅可以显著细化凝固组织,而且其细化效果要明显比脉冲电流的细化效果好。但对脉冲磁场应用方面有关的新问题、新现象认识还不够多,相信该技术应该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可能用于大块非晶和大块金属纳米晶材料的制备[8]。在磁场中通一直流电场,其对材料凝固过程的影响已得到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直流磁场与直流电场的交互共同作用于金属的凝固过程,使金属细化效果更为显著[9],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但是对于交流电场或脉冲电场与交流磁场或脉冲磁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还不多,其交互作用效果对材料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还不明确,这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来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4.3电磁搅拌原理的获取方式方面

在金属凝固过程中,施加交流磁场的作用和目的就是对液相产生电磁搅拌,使金属液处于不同于重力状态下的结晶状态,凝固模式发生变化,成为一种不平衡结晶,从而得到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细小晶粒组织。Kobayashi[10]等人曾用在直流磁场中低速旋转模具的办法来实现电磁搅拌过程,并在不锈钢的凝固组织中产生不同比例的等轴晶粒区。那么,对于交流磁场获得的电磁搅拌效果,与在直流磁场作用下通过旋转模具的方式获得的电磁搅拌效果,两者对于凝固组织及机理的影响有什么不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证实。

4.4材料电磁铸造时不同的应用参数方面

为了将材料电磁凝固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铸造生产,得出某种合金电磁铸造的最佳方案,这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及总结,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于相同的合金成分,在不同的浇注温度、电磁场强度及铸型温度下,其凝固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会有何不同;其二,对于不同的合金成分,或是改变同一种合金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在相同的浇注温度、电磁场强度及铸型温度下,其凝固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有何不同。综合各方面的试验数据与结果,从而得出某种合金最佳的电磁凝固方案,包括其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浇注温度的范围、电磁强度的大小及铸型预热温度的取值,以便于更有效地指导及应用于生产。

5结束语

经过几十年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材料电磁凝固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在冶金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能否拓展材料电磁凝固技术在冶金工业与材料成形加工方面的应用,让其应用于锻压生产、焊接生产及材料的热处理加工工序,这种设想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与证明。同时,我们还要拓宽材料电磁凝固技术的研究方向,让更多的材料能应用于电磁凝固生产,并且应加大力度研究脉冲磁场及不同磁场与电场的交互作用下对材料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从而让这一技术更加完善,以便于形成一套有效的理论体系去更好地指导生产。对材料电磁凝固过程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研究成果将为人们进一步探索磁场作用下合金中原子和电子运动规律提供新的实践依据和新的线索与思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运用这些新发现的实验结果,指导人们有效地控制合金的原子结构和微组织结构,为有效改变合金的性能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拓宽电磁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范围,推动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

篇9:冶金业膜蒸馏前景论文

冶金业膜蒸馏前景论文

1膜蒸馏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

1。1膜蒸馏过程的分类

常见的膜蒸馏过程,按照冷侧水蒸气冷凝方法或排除方法不同分为四类:即直接接触式(DCMD)、气隙式(AGMD)、气体吹扫式(SGMD)及减压式(VMD)等4种操作方式(见图1)。直接接触膜蒸馏中,膜的两侧分别和热的水溶液(热侧)及冷却水(冷侧)直接接触(a);气隙膜蒸馏中膜的冷侧和冷凝壁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隙(b);气扫膜蒸馏中膜的冷侧由干空气扫过以带走传递过来的水蒸气(c);减压膜蒸馏是在气隙膜蒸馏的基础上,不断抽出气隙中的气体,使水蒸气的冷凝在膜器外实现(d)。

1。2膜蒸馏的工艺指标及影响因素

1。2。1截留率

从理论上讲,对不挥发性溶质而言其截留率应为100%,但实际上往往达不到100%。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膜的缺陷,如孔隙大小分布很宽,有部分孔隙太大或膜有针孔、裂纹等;其二是运行过程中膜发生“湿化”现象,即疏水性局部丧失使溶液通过了膜孔。

1。2。2水通量

影响水通量的因素有:

1)溶液浓度: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高,水平衡分压小,水蒸气通量小,因此随着热侧溶液的不断浓缩,水通量渐渐下降。

2)膜两侧之温差:温差大,则传质推动力也大,水的通量增加。

3)溶液的流动状态:随两侧流动状态的改善,膜两侧之温差会增加,蒸汽压差也会相应增加,水通量亦相应提高。

4)膜的疏水性及结构参数的影响:包括孔径、孔隙率、膜厚和膜孔的弯曲因子。

2膜蒸馏技术的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Findley和欧洲的Haute、Hen—deryckx最早提出膜蒸馏过程时就是设想用于海水淡化的[1]。l964年Weyl首次将DCMD用于脱盐,但限于当时没有合适的膜材料,过程的通量太小(<1kg/(m2h)),没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到了1982年Gore报道用Gore—Tex卷式膜进行膜蒸馏的海水淡化,由于采用了聚四氟乙烯疏水膜,通量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之后,膜蒸馏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80年代后期,Kjellander等首先在Hono岛上建立了两套中试设备,试验表明膜蒸馏装置操作稳定,并可得到很纯的产品。90年代初,日产淡水25t和10t的膜蒸馏装置在日本投入运行。膜蒸馏用于海水淡化的优点是过程可在常压和接近常温下连续进行,且操作简单,容易放大。但由于需加热,故用于海水淡化难于与反渗透技术竞争。

3膜蒸馏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膜蒸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冶金工作者开始考虑利用膜蒸馏技术来浓缩浓度在1mol/L左右而不适于用其它膜技术处理的冶金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含酸、碱、盐的废水。膜蒸馏对冶金工作者的吸引力不在于它能制备纯水的性能,而在于它能利用低温热源及其具有的高度浓缩性能。冶金工业是一个耗能大户,普遍存在大量废热的回收利用问题,湿法冶金工艺中又经常有溶液浓缩的需要,因此膜蒸馏的工业化对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中南大学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对几种典型的酸、碱溶液的膜蒸馏浓缩进行了研究,均取得成功。现归纳简介如下。

3。1钛白废酸的浓缩[2]

实验所用装置如图2所示,它由加料系统、膜蒸馏器、接收系统和真空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加料系统主要包括恒温控制器、加热器和料液循环槽;膜蒸馏器是整个实验的核心部分。实验采用平板式,主要由料液室、圆形微孔分离膜、膜支撑板、密封圈等组成;收集系统主要由冷凝器和真空接收瓶等组成;真空系统主要由真空泵、压力计和压力调节阀等组成。首先用稀的纯硫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VMD工艺可将2。1mol/L(18。3%)的硫酸浓缩到10。32mol/L(65。5%),如图3所示。开始控制热侧温度为70℃,冷侧为2。67kPa的低真空,当浓缩到硫酸为6。23mol/L(55。1%)时,水的通量已很小,为此将热侧温度提高至80℃,以增大传质推动力,此时可使硫酸进一步浓缩至65。5%。但是用废酸直接浓缩时发现随硫酸浓度增加,由于盐析效应,FeSO4结晶析出,这一结晶使膜发生“湿化”现象,丧失疏水性。深入研究发现,废酸中的钛对膜蒸馏并无影响,因此研究了先用扩散渗析法分离硫酸,但由于盐的泄漏,尽管渗析产酸可以用VMD浓缩至65%,但仍有亚铁结晶析出的问题,为此又研究了三异辛胺萃取硫酸的办法,反萃得到酸浓度为1。12mol/L,酸回收率达91。4%。将反萃回收的酸在热侧80℃,冷侧5。64kPa条件下浓缩可得到10。30mol/L(65。1%)的浓硫酸。

3。2从RECl3溶液中用膜蒸馏分离回收盐酸[3]

用P204萃取分组混合稀土得到的中稀土反萃液及重稀土反萃液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盐酸,目前不得不耗费大量的MgO进行中和。因为盐酸有共沸点,按常规理解似乎不可能回收浓的盐酸,但考虑到RECl3的盐析效应,首先从理论上计算了含SmCl3的盐酸体系中水及HCl的分压,发现相对于纯盐酸溶液而言,同条件下,由于SmCl3存在,导致溶液体系H2O分压减小,而HCl分压增大,而且随SmCl3浓度增大,H2O分压的减小及HCl分压增大趋势更为明显。图4为根据计算结果作出的气液平衡关系图。这表明,由于SmCl3的存在,气相中的nHCl/nH2O会增大,溶液的共沸点组成向HCl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实际膜蒸馏过程中,RECl3浓度会不断增加,温度也远大于25℃,这些均有利于气相组成中HCl浓度的增大,即蒸馏产品液中HCl浓度会增大,而热侧料液中盐酸浓度则会不断减小。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判断的正确性,表1及表2分别为实际结果。试验中稀土反萃液CRE=0。6~0。9mol/L,CHCl=2~2。5mol/L,重稀土反萃液:CRE=0。2~0。4mol/L,CHCl=4。5~5。5mol/L,每次用料液5L,料液温度62~63℃,冷侧压力8~10kPa,料液循环速度5。4cm/s。随蒸馏过程进行,蒸馏产品液体积不断增大,料液体积不断减小,稀土得到不断浓缩。开始时水蒸气分压较大,所以蒸馏液中盐酸浓度较低,而料液中盐酸浓度还有不断增加趋势。随过程进行,盐析效应增强,故蒸馏液中盐酸浓度增加而料液中盐酸浓度下降。

3。3集成膜法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硫酸[4]

集成膜法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硫酸,系指先采用减压膜蒸馏浓缩低浓度的硫酸稀土溶液,再采用扩散渗析法处理浓缩液以回收其中硫酸,其中扩散渗析的料液为减压膜蒸馏浓缩硫酸稀土溶液的浓缩液。由于扩散渗析处理的是浓缩液,较之单独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的硫酸,处理量大大减小,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因此降低,而且回收得到的硫酸浓度增大。表3为经减压膜蒸馏浓缩不同程度的硫酸稀土溶液,再经扩散渗析的实验结果。实验固定条件,料液成分:CRE=0。070mol/L,CH2SO4=0468mol/L,减压膜蒸馏浓缩时,温度60℃,料液流速5。8cm/s,减压侧压力12。7kPa;扩散渗析操作方式为一次通过式,料液流量150mL/h左右,流量比1。0左右,温度28~29℃,渗析料液为减压膜蒸馏浓缩过程所得的浓缩液。此外由于扩散渗析的渗析料液为减压膜蒸馏浓缩过程所得的浓缩液,因此扩散渗析过程截留率的计算实际上包括了两个过程对稀土的截留率。由表3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比而言,经减压膜蒸馏浓缩后,再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回收液硫酸浓度显著增大,而且由于扩散渗析处理的是浓缩液,尽管其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并没有增大,但由于浓缩液体积远小于原液体积,其实际处理的原液量显然增大了,而浓缩倍数越大,效果越明显;同时可以看出,采用减压膜蒸馏预浓缩到不同倍数对后面用扩散渗析法回收稀土的截留率没有什么影响。

3。4氧化铝厂炭分母液的膜蒸馏浓缩[5]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用CO2分解析出Al(OH)3后的母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部分NaOH及少量Al2O3、SiO2,现行生产工艺是蒸发浓缩后返回配制生料浆,耗能很高,为此探索了用膜蒸馏法浓缩它的可行性。在进行了如前所述相同的批量循环试验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浓缩试验。试验装置如图5所示。以预浓缩至碱浓度为244g/L的2L溶液循环液置于槽2中。碱浓度为122g/L的料液连续从11号高位槽进入2号槽,从2号槽上部溢流口相应连续流出浓缩液至13号计量槽。8号槽收集冷侧之蒸馏液。图6为循环槽溢流流出液及蒸馏液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蒸馏液pH基本稳定在13,表明碱的截留率很高。图7为循环槽溢流口流出液之总碱浓度,显然在稳态操作情况下,能保持浓缩液总碱浓度为料液碱浓度两倍的水平。以上几例从不同角度均表明了膜蒸馏对创造节能冶金新工艺的前景。

4膜蒸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4。1膜蒸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10]

膜蒸馏过程具有一些其它膜过程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1)通量较小。虽然个别设计很好的膜蒸馏系统水通量可达75kg/(m2h),但一般膜蒸馏的通量无法与反渗透相比,且随着膜蒸馏过程的进行,膜通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造成膜通量衰减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个是膜污染,另一个是膜被润湿。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膜表面细菌的生长或是由于料液浓度过高(特别是料液接近于饱和时),膜蒸馏过程中会出现溶质组分在膜表面处的浓度高于其在料液主体中浓度的现象,即浓度极化。虽然从理论上讲,浓度极化会削弱浓度边界层内的传质推动力,从而使膜蒸馏过程的跨膜通量减小,但如果挥发性组分的蒸汽压随溶质浓度的升高下降不明显,浓度极化对跨膜通量的影响往往可以忽略。但浓度极化对膜蒸馏过程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对多孔疏水膜疏水性的破坏,即当膜表面处溶质浓度高至一定程度将会导致膜被润湿。膜孔润湿被认为是膜蒸馏过程中最严重的`膜污染。

2)热效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大部分的热量通过热传导损失。膜蒸馏过程中,由于热边界层的存在,料液侧膜表面处的温度低于料液主体的温度,渗透液侧膜表面的温度高于渗透液主体的温度,这种现象称为温度极化。温度极化的存在使得在膜两侧主体造成的温差没有全部用于料液汽化,跨膜传质的推动力减小,通量降低,是影响膜蒸馏过程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3)对膜蒸馏专用膜及元件制造的研究非常薄弱。膜蒸馏所采用的膜材料性能的好坏是影响膜蒸馏工艺指标的关键。目前国内膜蒸馏所采用的膜材料,由于均为代用品,某些主要性能基本上都还不过关,从而制约了膜蒸馏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应用。

4。2膜蒸馏技术的发展方向[5—10]

膜蒸馏作为一个新的膜过程在国际上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我国实现膜蒸馏工业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膜蒸馏进行深入的研究:

1)研制分离性能好、价格低廉的膜。提高膜蒸馏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竞争力,膜是关键。目前使用聚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制备的膜性能不能完全达到膜蒸馏工业化生产指标要求,其用于盐水淡化和纯水制造竞争力都不强。故迫切需要研制出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大、膜孔弯曲因子小、疏水性能优良的膜,尤其是加强中空纤维式膜的制备研究以推动膜蒸馏过程中膜元件商业化发展,从而推动膜蒸馏的工业化应用。

2)完善机理模型。正确了解膜蒸馏机理是进行过程强化和设计计算的理论指导;对膜蒸馏的过程机理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和解释,但模型中一般包含大量的需经实验测定的参数,可靠性较差。

3)提高热利用率。热效率是膜蒸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热效率低是影响膜蒸馏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减少膜蒸馏中的热损失,提高热效率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4)扩大研究范围。目前膜蒸馏的应用主要还在于水溶液的分离和浓缩,但对恒沸物的分离方面还不多。特别是对有机溶剂混合物的分离就更少,这是膜蒸馏可研究发展的一个大领域,也是决定膜蒸馏可否替代常规蒸馏的关键。

5)加强对真空膜蒸馏的研究。在四种膜蒸馏方式中,真空膜蒸馏的通量相对较大,而且操作过程中膜不易损坏,下游侧的阻力也较其它三种要小。随着膜材料的开发和制膜工艺的进步,疏水膜的性能将提高而其成本会下降,膜蒸馏分离技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其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相信膜蒸馏技术会在研究和应用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篇10:冶金业润滑脂流失因由论文

冶金业润滑脂流失因由论文

1润滑脂性能概述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分散于液体润滑剂中形成的一种固体或半流体的产品,其中可能也包含为改善其特性而加入的某些添加剂成分。润滑脂实质上是一种稠化了的润滑油,由稠化剂以胶团或纤维等形式分散在油中,形成“均匀的”胶体分散体系,稠化剂的胶团或纤维(皂纤维结构)形成三维的网状骨架结构,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在1μm以内,通过范德华力和毛细管作用相互吸引基础油,形成特殊的膏体———润滑脂。润滑脂的主要润滑性能由其结构中包含的基础油提供支撑,基础油对润滑脂的主要影响。润滑脂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流变特性:不受外力时能保持初期原形,不会自动流失;受微弱外力作用时可以产生弹性形变,除去外力后又可以自动恢复原来的位置和形状;外力增大到足以使润滑脂发生形变或流动后,不能再自动恢复原来的位置和形状。临界作用力的大小又称为润滑脂的强度极限,它是影响轴承内润滑脂流失性的关键因素。在理想状态下,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与剪切应力密切相关,但其他因素通常会对流变性产生影响,如:温度、湿度(接触水)、粉尘及化学介质、辐射等。不同润滑脂的流变特性各不相同,主要影响的内在因素有基型、稠度、黏附性、耐温性能、黏-温特性、抗水性、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抗氧化性能等。这些因素直接反映润滑脂在实际工况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2冶金工业设备工况概述

冶金工业的设备众多,主要包括矿山设备、烧结设备、炼铁及炼钢设备、轧钢设备等。具体的主体设备有牵引电机、球磨机、混料机、烧结机、连铸机、轧钢机、拽引链条等。冶金工业设备的工况特点:

(1)大多暴露在大气粉尘、腐蚀性烟尘环境中;

(2)通常有冲击负荷,设备整体负荷较大;

(3)设备润滑点的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温度很多;

(4)通常采用水进行冷却,环境相对湿度较大;

(5)润滑部位的'转速差异很大;通常在同一套设备中既有低速重负荷又有高速轻负荷的设备工况。

3冶金工业用润滑脂类型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主要用的润滑脂类型

冶金工业主要用的润滑脂类型包括:锂基脂(含极压锂基脂、二硫化钼锂基脂、二硫化钼润滑块等)、复合锂基脂(含极压复合锂基脂、轧辊脂、烧结机脂、连铸机脂)、复合铝基脂(含极压复合铝基脂)、聚脲基脂(含复合脲基脂)、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

3.2润滑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润滑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失及乳化现象。

3.2.1对于使用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1)化学氧化原因:由于在润滑部位受磨擦及空气的影响,基础油和稠化剂被氧化,导致润滑脂的皂结构被破坏,使用中出现软化流失。对于不同的抗氧剂,其使用也存在较大差异。

(2)物理剪切原因:由于磨擦部位的运转,润滑脂不断受到剪应力的影响,使皂结构受到破坏,润滑脂软化流失。

(3)机械杂质原因:主要是摩擦部件运动面产生的磨耗颗粒、环境粉尘等杂质能加速润滑脂氧化产生有机酸,从而破坏润滑脂的结构,造成润滑脂失效。

(4)使用不当原因:如选用润滑脂不当,未能合理用脂;加脂量太多,运行后脂溢出流失;设备超负荷运转。

(5)环境温度原因:环境温度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目前对此尚无统一解决的办法。不同类型的润滑脂对温度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存在巨大的差异。

列出了不同润滑脂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表观稠度变化,采用表观锥入度进行描述。从可以看出,随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同润滑脂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复合磺酸钙基脂对温度最不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表观稠度变化最小,而锂基脂变化最大。

3.2.2对于乳化的原因分析

通常认为在润滑脂中,抗水性能的大致排序(由低到高)为:钠基脂、钙钠基脂、复合钙基脂、复合锂基脂(三元组分)、复合脲基脂、复合锂基脂(二元组分)、无水钙基脂、锂基脂、锂钙基脂、普通钙基脂、脲基脂、复合磺酸钙基脂、复合铝基脂、烃基脂。在实际工况条件中,通常在设备润滑点既有大量的水及蒸汽,温度又较高,同时有的部位还用乳化液进行冷却,因此综合考虑确定采用加水/乳化冷却液滚筒试验进行模拟。由于该试验与实际工况存在差异,对于几种不同润滑脂的加水/乳化液滚筒抗乳化试验结果(见)仅供参考,同时还可采用抗水淋性测试方法SH/T0109对润滑脂进行对比测定。水淋试验结果与滚筒模拟试验结果之间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但对润滑脂的抗水趋势判断基本相同。滚筒加水/乳化液模拟试验方法虽然还不成熟,但其可较好地模拟使用现场工况。

4解决方案的探索

解决的主要办法,首先是科学选脂,针对具体设备及工况进行润滑方案制订,选择适当的润滑脂。如:对于同一台电机且均采用锂基润滑脂系列的情况,电机生产厂家就可以选用3#防锈锂基脂,主要侧重于封存防护;在普通工况条件、间歇运转的情况下选用3#锂基脂更好,因为负荷一般;对于全天候、满负荷运转的工况,就应当选用锂基型电机轴承脂;如果工况条件更为恶劣,全天候、满负荷、大量接触水、有酸性气体等,则应当选用脲基润滑脂;不能因为是同一台设备(电机),就选用同一种润滑脂。对原用脂不太适应的,可以进行改进或升级换代。如原用锂基脂,由于设备工况变化更加恶劣后,原脂不再适用,可以升级采用复合型产品———复合锂基脂、脲基脂或复合磺酸钙基脂。其次,是提高润滑脂产品质量和性能,如提高抗剪切性、抗水性、抗氧化性能、抗磨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对抗剪切性能和抗水性能来说,提高均化效果是最好的办法;在常用的均化方法中分别采用剪切器、三辊机、胶体磨和均质机,对不同产品的最佳均化方法存在差异。有时采用2种以上方式的结合更加有效,如对复合磺酸钙基脂,最初采用剪切器进行均化,但10万次试验结果不理想;后采用均质机进行均化,但对过滤系统损害较大;最后确定了配合使用的办法,即先用剪切器剪切后进胶体磨,再采用均质机均化出料。虽然能耗加大了,但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工作强度,又改善了产品质量指标。再次,可通过添加剂来改善润滑脂性能。其中抗氧化性和抗磨性能,可以通过添加高温抗氧剂(如L-135)、油性减磨剂等进行改善。对于锂基脂、复合铝基脂、复合锂基脂、脲基脂、复合磺酸钙基脂,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均能提高其黏附性、抗剪切性、抗水性,对使用中产生的流失乳化现象有较大改善。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润滑脂的黏附性也相应提高。为不同聚合物对润滑脂产品水淋性指标的影响。表5为不同聚合物对加水滚筒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在聚合物中,聚甲基丙烯酸酯是个特例,虽然其可提高润滑脂的黏附性,但会使润滑脂使用中遇水后乳化现象更严重。由于聚甲基丙烯酸酯与水接触冲刷后会使润滑脂的外观产生乳化现象,因此重点对聚异丁烯和乙-丙共聚物进行考察对比。从和表5可以看出,高分子聚合物对水淋性和加水滚筒试验结果均有所改善。

5结论

(1)冶金工业设备工况条件通常伴有高温、粉尘、潮湿、高速等,对润滑脂的黏附性、抗剪切性和抗水性要求较高。

(2)采用加水滚筒试验可模拟大部分冶金工业用脂的工况。

(3)常用的润滑脂中对温度最不敏感的是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表观稠度变化最小。

(4)对于使用流失、乳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合理选脂、科学用脂是关键;提高润滑脂的质量和性能是核心保障;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润滑脂产品的性能。

篇11:物业管理中如何运用节电技术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普遍短缺,特别是夏季用电是高峰期,为了确保每家每户都能确保用电,政府每年都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电力的使用,比如提高电价、限电让电等。对于生活第一线工作的物业管理来说,运用大量的节电技术与实行严格的节电管理降低用电开支,成为摆在当前物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首先介绍了物业管理中配电系统的节电技术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物业管理中空调系统的节电技术的应用和物业管理中电梯系统的节电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节电技术;物业管理;应用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体现到物质方面就是各种各样电器层出不穷,更令生活在第一线工作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堪重负,特别是用电高峰期的夏季更加物业管理焦头烂额。为了响应政府的“节约用电”的号召,又不能给业主或客户带来不便,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协调好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特根据不同类型物业如何开展“节电”作如下分析,供大家参考。

篇12:土木工程地基加固技术运用论文

土木工程地基加固技术运用论文

摘要:现在土木工程相对来说是一项普及性比较大,因此可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与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的建筑业也是受欢迎程度比较广泛的一个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相对比较悠久的了。因此本文主要就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基加固;应用

1前言

现在因为目前土木工程相对来说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学科,因为它需要依靠一些实际的技术来进行的,不是其他学科那样利用比较单一的理论去完成的。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应该进行测试或者进行现场的观察比较重要。因为一些土木工程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表层上,需要从实践进行出发,才能获得发展的进步空间。

2关于土木工程如何施工以及进行设计

土木工程因为从其本身施工条件上来说,与其他普通的建筑工程就有区别,需要更高层的技术。因为钢筋混凝土是土木工程的道桥的桥梁,因此在进行水利施工的时候或者进行房屋建筑的时候,各种需要进行重点构造的结构需要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来说,应该主要有混凝土的性能,其中高性能的混凝土的质量相对来说可能就比较高,其抗震性能力也强。对于混凝土的结构来说,因为耐久性以及裂缝控制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重点进行控制。因为钢筋混凝土的表面以及斜截面的承载力都需要精确的计算。现在钢筋混凝土经常会出现因为本身的建筑设计,外观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为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因此需要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根据钢筋的具体的形状以及数量都需要按照具体的方法进行规范,现在在如今的建筑设计中,因为大跨度的建筑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此对于最终的承载力来说,提前进行承载力的预估就非常重要。需要具有比较可靠的特点,因为稳定性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土木工程来说都是比较关键的重点。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因为本身钢结构是地基和结构进行加固的重点。因为钢结构本身安装过程就复杂,需要不同的标准,因为其本身的机构也比较复杂,安装起来就显得比较困难。不同的建筑设计对钢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主要就其存在的主要区别进行了叙述:第一,因为钢结构的连接与选材容易出现问题,结构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钢材,金属,以及板材等。土木工程中的钢材一般采用的是一些碳素钢,因为这种材料本身的强度以及硬度相对比较高,比其他材料的钢材的强度都高。但是塑性没有其他材料好。土木工程需要的钢结构的'截面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弓形或者箱型的。相对来说因为土木工程中的一些梁性的结构本身就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过压制或者焊接的特殊型的钢材,对于结构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钢材截面来说,需要定出一些对钢面的具体要求。因为关于梁与柱之间本身可能就是采用比较复杂的技术进行连接的,需要采用一些相对复杂的技术进行焊接。因此制孔技术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在连接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些相对较低的连接孔位的精度。如果技术存在问题的时候,需要一些其他的事项进行弥补,在安装的时候,不能直接用一些工具进行强制性的施工,这样可能会导致出现更多问题。关于安装钢结构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一些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钢结构能从一些中转的地方运到现场的一些地方。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因为不合适的运输导致钢结构出现变形等问题,应该在施工的现场进行具体调整。现在因为钢结构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的臂杆的力度有一定的要求,起重的能力能到标准,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对于不同钢构件部位进行起吊,对于处在问题的起吊速度应该进行合理控制,因为起吊速度应该满足安装钢结构部件的一些具体要求,防止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起重机的钢丝绳的容量也有要求,因为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臂杆的高度需要有不同高度差,才能满足臂杆在进行调整时候的要求,当前起重机应该保证在合理的距离内进行施工。

3关于地基加固技术在具体土木工程的使用

因为土木工程相对来说是工程建设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就在工程建设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工程地基的加固相对是土木工程在现在面临的大问题,因为土木工程需要进行问题的解决,关于地基加固技术是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技术中需要亟待改善的技术。现在因为土木工程加固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有加筋法、挤压法、排水加固法以及换填法等。需要在土木工程的加固在使用一些因地制宜的方法解决。现在关于地基加固的方法,其中换填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是主要利用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使得能够比较好的支撑建设一些质量好的泥土实现土层的转换,现在用土层进行垫换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因为用质量好的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土代替原来一些自然的土,这种方法是对于整体的土层的替换。

4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土木工程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问题以及施工,以及关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以及叙述,因为现在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关于新技术和相关理论都在推动建筑工程的进步,对于土木工程这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程来说,需要进行技术的加固以及促进,近些年来,就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应用是其中的难点,因此就其在土木工程的应用,需要进行明确以及研究,在工程施工中需要促进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以及改善。

参考文献

[1]孙生玉.钢结构焊接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7,67.

[2]王明贵.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研究[J].钢结构,2016,23.

[3]孙善军.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6,89.

【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1.冶金业膜蒸馏前景论文

2.运用多媒体技术备课

3.零件加工中合理运用热处理加工技术论文

4.光电技术在纺织中的运用论文

5.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运用论文

6.汽车运用技术个人简历表格

7.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8.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运用论文

9.[小学语文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

10.浅析篮球断球技术的训练与运用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冶金业热管技术运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