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

2024-01-27 08:04: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ingsi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

篇1: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

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分)

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分)

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分)

答案:

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

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篇2: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以及答案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以及答案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

1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分)

1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分)

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1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

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篇3:神秘的人体“天网” 阅读答案

神秘的人体“天网” 阅读答案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 “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知识窗》)

1.“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分)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2.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每空不超过6个字)(2分)

中性粒细胞: A →与细菌拼杀→ B → C → D →构成”天网”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参考答案:

1.(2分)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2.(2分)A.发现细菌 B.自行解体 C.抛出丝状物 D.丝状物缠绕

3.(2分)列举了5000-10000个,55%-70%这些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白血球在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数量,以及中性细胞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4.(3分)“可能”即不确定,意即医学家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谜案与“天网”有关仅只是一种猜测,未经证实,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2分)B

篇4:《人体模特儿玛利亚》阅读答案

席慕容

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早上都是人体写生的课,画室里经常有两三个模特儿摆姿势给我们画。

他们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流动性却不太大,就是说:间或有一两个人做不长久,但是大多数的模特儿都有了好几年的经验,也都很敬业。每天准时来,准时走,休息的时候尽管也会和我们谈天说笑,但是,只要一到上课时间,一走上他的位置,一脱下罩袍,一摆好姿势,他就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安静沉稳得如一具雕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个叫做玛利亚的模特儿的原因了。

她不但常常迟到,常常借故早退,并且,摆姿势的时候,从来不能让我们满意。

因为她有着一副长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常常要求她摆出站立的姿势。在开始的五分到十分钟里面,她还算合作,还能努力地保持直立的姿势,努力地睁大她那很黑很深的眼睛,但是,只要时间稍微久一点,她就开始摇晃了,眼睛也时开时闭,有时候还会自说自话起来。

在那个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低声埋怨,我也会一阵一阵地觉得烦躁。平常的我可以开玩笑,可以容忍一切的散漫和疏忽;但是,站在画布前的我,尤其是那个二十二三岁时的我,那个年轻气盛有着无限野心,并且对自己非常严厉的我,是绝对不能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

那天,上课的时候,爱玛带了几个橘子来,教授不在,画室里自然就比较活泼了一点。爱玛剥橘子给我们吃,画室里充满了一种橘子皮的香气。

这个时候,玛利亚忽然说话了,就在画室的中央,在木制的高高的写生台上,她对爱玛说:“请你给我一点橘子皮吃好吗?”

大家都有点吃惊,很少有正在工作中的模特儿会开口说话,并且开口要东西吃的,而且要的是橘子的皮!

爱玛有点不好意思,赶快递给她几瓣橘子,但是,玛利亚不要,她只要橘子皮,她说:

“我喜欢吃橘子皮,可以提神。”

全班都哄笑了起来,助教也在旁边微笑,真的啊!这个老爱打瞌睡的玛利亚实在是需要提提神的啊!

而我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了!整个早上,对画室里的嘈杂,对玛利亚的不合作,对正在画的那张画的毫不进展,对这所有一切的不满都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我把笔摔进画箱里,把画箱用力地大声地关上,然后拿着画布气冲冲地走出画室,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本来可以用功的早上是完全浪费,完全白过了。

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在灯下,我又把那张画再拿出来端详,想看一看还有些什么可以努力或者补救的办法。画布上的玛利亚面对着我。其实,如果不是这样瘦削和无神的话,她的轮廓应该可以算是很美丽的。

隔壁房间的阿丽丝跑过来找我聊天,她是一间公立医院的护士,比我大上五六岁,快要结婚了,常常拿些壁纸或者窗帘的样本要我来帮她挑选,给她的新家提意见。

那天晚上,她一看那张画就叫了起来:

“我的天!你把她画得真像!”

我很奇怪地问道:“怎么,你认识玛利亚吗?”

“怎么不认识,在中学里,她高我几级,长得漂亮,一毕业就结婚了。可是,生了四个孩子以后,有一天,她丈夫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隔了很久才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寄了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来,说对不起她,劝她把四个孩子送到育幼院,你看!有这样荒唐的事!”阿丽丝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是啊!她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来找她,两个人甜甜蜜蜜地说上好多话,她怎么能够忍受玛利亚这样荒唐的婚姻呢!

“去年,我在街上碰到她,她如果不叫我,我还真不敢认她哩!她说,她拼命也要保住这四个孩子,绝不让他们遭到分离的命运。她已经学会了开电车,所以,你别小看她,她白天去你们学校做模特儿,晚上可就是夜班电车的女司机哩!”

一个非常瘦削的女人穿着暗色的制服,在驾驶台后面强撑着她的常常黑黑的眼睛,从薄幕一直到午夜,开着一列古老又笨重的电车,在布鲁塞尔狭窄的街道上反复地行走着。然后,在第二天的早上,再匆匆地赶到艺术学院明亮的画室里,在一群骄傲的,残忍的,要求很严格的年轻人前面,脱下她所有的衣服,脱下她所有的曾经有过的理想和美梦。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四个幼小的孩子,在失去了父亲之后,不再失去母亲,失去他们的家,他们那唯一的卑微的依凭。

从那天以后,我一直不太敢正视玛利亚,在她的面前,我一直不太敢抬起头来。

(选自《小说精粹》,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作为模特,玛利亚不但常常迟到,常常借故早退,摆姿势的时候,从来不能让学生满意;但作为母亲,她很称职,拼命保住了她的四个孩子。

B.因为玛利亚有着一副长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故意要求她长时间摆出站立的姿势,以考验她的身体是否胜任模特这一艰辛的工作。

C.“我”把笔摔进画箱里,把画箱用力地大声地关上,然后拿着画布气冲冲地走出画室,意在表现玛利亚的不敬业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D.小说中写阿丽丝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来找她,两个人甜甜蜜蜜地说上好多话,目的在于提示小说的主旨——莫要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否则就可能造成悲剧人生。

E.小说后文揭开了玛利亚的双重身份——白天做模特儿,晚上是夜班电车司机,其实,前文已有暗示,如眼睛“很黑很深”“时开时闭”;只要站的时间稍微久一点,她就开始摇晃;索要橘子皮吃来提神。

(2)请简要概括玛利亚的形象。(6分)

(3)小说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后三段完全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篇5:《人体模特儿玛利亚》阅读答案

(1)B、D

(解析:B“教授故意要求她长时间摆出站立的姿势,以考验她的身体是否胜任模特这一艰辛的工作”错。D.小说的主旨,不是“莫要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否则就可能造成悲剧人生”。)

(2)(6分)玛利亚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十分坚强。在丈夫绝情不归的情况之下,她白天去做模特儿,晚上做夜班电车司机,勇敢地独自承担起了养育四个未成年子女的任务。(不幸、坚忍、尽责、充满母爱也可)

(3)(6分)作用有三:①以“大多数的模特儿都很敬业”与后文玛利亚的不够敬业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的好奇心;②为后文写同学们对玛利亚表现不满做铺垫,使后文情节的发展更为合情合理;③暗示玛利亚其实也是一个敬业的人,她的“不敬业”另有原因。

(4)(8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可以从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方面去谈;不赞同,可以从更清晰地塑造出一位伟大母亲形象方面去谈。

篇6:《奇妙的人体》阅读答案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6. 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皮肤

7、血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分)

答: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质送给细胞, 然后提取细胞排出的的废物。

8. 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空气——气管——小支气管——肺泡——薄膜——毛细血管——红血球——提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然后顺原路返回)

9、第5段说“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2分)

说明胃酸腐蚀性极强

10. 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既结实又轻便,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来说明轻便;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来说明它的结实

11. 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坚持跑、跳、投和游泳等体育运动,增大肺活量,提高身体的柔韧程度。

12、本文围绕着“人体”从多方面来解说其奇妙之特点,下列对这多方面的内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奇妙的神经系统 B、多效的血液循环系统

C、结构复杂、功能奇特的消化系统 D、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低微的人体

13.联系课文,下列说法正确的在后面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人脑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相当,耗能的功率仅有10瓦。( )

(2)血液中有红血球。红血球是圆饼形的,有25兆之多,功能是输送氧气,还能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

(3)胃的作用只是原料堆积作用,消化的过程是在小肠进行。( )

14、第二段第一句话中,“人成为万物之灵”的条件是什么?(1分)

条件是大脑与手的结合,这里可以理解为思想与劳动的结合使人从一般动物的群体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

15、第二段中出现的“数量”与“数目”含义一样吗?请简要分析。(3分)

一样,该段第2句中之所以先用“数量”后用“数目”是为了避免行文中用语重复后面一句仍用了“数目”可作印证。

16、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②节主要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人脑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B、血液有将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人体细胞的主要功能。

C、第④节重点解说了身体放松情况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工作的情形。

D、小肠承担了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过程的大部分工作。

17、下列说法与本文不吻合的一项是(A )

A、人脑在人体中最奇妙,它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媲美。

B、人体轻微的炎症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可以靠血液中的白血球来消除。

C、在腹部作来回按摩有利于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消化。

D、适量运动不仅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对氧气、水分和营养物的吸收,还能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气体交换更加完全。

18、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①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本指人具有的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这里把心脏视作人,表现出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突出人体器官的“奇妙”。

②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

蠕动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它的意思是使食物蠕动。

③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pì)美的。

和它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这里的“之”指代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

篇7:人体的独特性阅读答案

人体的独特性阅读答案

⑴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⑵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⑶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 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 且效果通常很好。

⑷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⑸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⑹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⑺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⑻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 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29.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0.第⑹段划线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

31.第⑸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答:

32.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3分)

答:

33.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2分)

答:

参考答案:

29.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1分),交代说明对象(1分),引出下文(1分)(共计3分)

30.举例子(1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1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1分)(共计3分)

31.不能删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1分)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1分)去掉之后就变成90%了,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共计4分)

32.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两点1分,共3分)

33.示例: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二、用脸谱签到。

篇8:《奇妙的人体》阅读答案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A(jiānrèn)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B(bànmó)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C(pì)美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请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A、jiānrèn(坚韧)B、bànmó(瓣膜)C、pì(媲)美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人体的器官(或人体)

3、全文的中心句是人体的结构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4、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作比较、打比方。请各举一例

(1)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2)人的心脏像一座有双重功能的水泵等等

5、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脑的特点。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6、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皮肤

7、血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分)

答: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质送给细胞,然后提取细胞排出的的废物。

8、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空气——气管——小支气管——肺泡——薄膜——毛细血管——红血球——提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然后顺原路返回)

9、第5段说“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2分)

说明胃酸腐蚀性极强

10、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既结实又轻便,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来说明轻便;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来说明它的结实

11、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坚持跑、跳、投和游泳等体育运动,增大肺活量,提高身体的柔韧程度。

12、本文围绕着“人体”从多方面来解说其奇妙之特点,下列对这多方面的内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奇妙的神经系统B、多效的血液循环系统

C、结构复杂、功能奇特的消化系统D、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低微的人体

13、联系课文,下列说法正确的在后面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人脑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相当,耗能的功率仅有10瓦。()

(2)血液中有红血球。红血球是圆饼形的,有25兆之多,功能是输送氧气,还能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3)胃的作用只是原料堆积作用,消化的过程是在小肠进行。()

14、第二段第一句话中,“人成为万物之灵”的条件是什么?(1分)

条件是大脑与手的结合,这里可以理解为思想与劳动的结合使人从一般动物的群体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

15、第二段中出现的“数量”与“数目”含义一样吗?请简要分析。(3分)

一样,该段第2句中之所以先用“数量”后用“数目”是为了避免行文中用语重复后面一句仍用了“数目”可作印证。

16、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②节主要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人脑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B、血液有将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人体细胞的主要功能。

C、第④节重点解说了身体放松情况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工作的情形。

D、小肠承担了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过程的大部分工作。

17、下列说法与本文不吻合的一项是(A)

A、人脑在人体中最奇妙,它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媲美。

B、人体轻微的炎症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可以靠血液中的白血球来消除。

C、在腹部作来回按摩有利于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消化。

D、适量运动不仅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对氧气、水分和营养物的吸收,还能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气体交换更加完全。

18、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①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本指人具有的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这里把心脏视作人,表现出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突出器官的“奇妙”。

②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

蠕动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它的意思是使食物蠕动。

③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pì)美的。

和它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这里的“之”指代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阅读题答案

2.《人体的水与疾病》的阅读答案

3.《神奇的一步》阅读答案

4.《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阅读答案

5.神奇的极光阅读训练及答案

6.《神奇的瓦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7.《神奇的纳米技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8.神奇的脑筋急转弯答案

9.语文《神奇的丝瓜》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10.《人体的营养》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神奇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