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炫美23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瑶瑟怨》作品介绍
《瑶瑟怨》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9卷。
《瑶瑟怨》原文
瑶瑟怨
作者: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注释
①远:全诗校:“一作还。”
②过:全诗校:“一作向。”
篇2:瑶瑟怨的原文注释
《瑶瑟怨》作品介绍
《瑶瑟怨》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9卷。
《瑶瑟怨》原文
瑶瑟怨
作者: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注释
①远:全诗校:“一作还。”
②过:全诗校:“一作向。”
《瑶瑟怨》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瑶瑟怨》繁体对照
卷579_16瑤瑟怨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篇3:温庭筠《瑶瑟怨》原文、注释、赏析
[唐]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3中月自明。
注释:
1、簟:竹席。冰:喻簟之凉。银床:银饰精美的床,亦含凉意。
2、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古有湘灵鼓瑟和秋雁南飞不过湖南衡阳的传说,故用“潇湘”字;或闺中女子所思之人远在潇湘。
3、十二楼:仙人所居。《史记·孝武本纪》:“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裴骃《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此指思妇所居之处。
赏析:
题为《瑶瑟怨》,诗写闺妇孤居独处的怨思,但通首不着一“怨”字,却从对思妇所感、所见、所闻、所居的描写中,透露出深沉的幽怨。冰簟银床,夜凉云轻,秋雁声哀,明月自照,高楼独栖,通篇布景而着以“梦不成”三字,立刻使这幅幽冷凄清的画面“活”了起来。所以宋顾乐评曰:“此作清音妙思,直可追中盛名家。”(《唐人万首绝句选》)
篇4:《青楼怨》作者介绍及原文注释
《青楼怨》作品介绍
《青楼怨》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青楼怨》原文
青楼怨
作者:唐·王昌龄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青楼怨》注释
①高调:即调高,升高音调。
②关山:指乐府横吹曲《关山月》,内容多写戍卒思归及离别之愁。不解说:不会说,无法表达。
篇5:《青楼怨》作者介绍及原文注释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青楼怨》繁体对照
卷143_23青樓怨王昌齡
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鳴箏緩夜愁。
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篇6:《长门怨》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长门怨》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32首。
《长门怨》原文
长门怨
作者: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长门怨》注释
①似:原作“自”,校云“一作似。”
②着:全诗校“一作却。”
篇7:长门怨君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长门怨君·王嫌妾妒》作品介绍
《长门怨君》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长门怨君·王嫌妾妒》原文
长门怨君
作者:唐·岑参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
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
羞被夭桃笑,看春独不言。
《长门怨君·王嫌妾妒》注释
①长门怨: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陈皇后母馆陶长公主千金聘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动人。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②“君王”二句:《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曰:“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在:全诗校:“一作向。”
③此言宫嫔舒袖曼舞,君王垂注新宠。
④句指陈皇后因思念君王旧恩而愁眉锁结。
⑤绿钱:即苔鲜,见《古今注》卷下。侵:清编《全唐诗》乐府类载此诗作“生”。
⑥夭桃:此二字乐府类所载作“桃花”。
篇8:瑶瑟怨原文评析
瑶瑟怨原文评析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作品赏析【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韵译】: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评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篇9:《瑶瑟怨》原文及译文
温庭筠〔唐代〕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篇10:《瑶瑟怨》原文及赏析
《瑶瑟怨》原文及赏析
瑶瑟怨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
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篇11:《晚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晚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晚春》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
原文
晚春
作者: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注释
①将:携。
②慢绿:遍地绿色,满眼绿色。慢,通“漫”。妖红:艳丽的`红花。
③等闲:无端,无来由。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4_5晚春韓愈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
篇12:《春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春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春情》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原文
春情
作者:唐·孟浩然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注释
①情:全诗校:“一作晴。”
②青楼:女子所居。日:全诗校:“一作色。”
③相将:相随。
④萦:缠绕。
⑤不当作: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三:“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孟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春情孟浩然
青樓曉日珠簾映,紅粉春妝寶鏡催。
已厭交歡憐枕席,相將遊戲繞池台。
坐時衣帶萦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鬥管弦來。
篇13:《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武夷山
作者:唐·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注释
①萧子升《建安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色,望若朝霞。......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县南,商隐行踪似未及闽越,此诗或非亲至其地之作。
②《论衡·道虚》载项曼都好道学仙,三年而返。家问其故,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流霞:流动的彩霞,仙酒。
③几:全诗校:“一作当。”
④《武夷山记》:“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俗往来,蹊径俱绝。”
⑤《武夷山记》:“武夷君于八月十五日置慢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篇14:《柳》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柳》作品介绍
《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2首。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
《柳》原文
柳
作者:唐·李商隐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柳》注释
①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时在梓州幕。
②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底:何。
③《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柳》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李商隐当时为梓州幕。
篇15:《秋字》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秋字》作品介绍
《秋字》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
《秋字》原文
秋字
作者:唐·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秋字》注释
①淮南:指淮南王刘安,汉高帝刘邦之孙,好文学,与门客撰《淮南子》。《淮南子·说山训》中有“桑叶落而长年悲”句,庚信《枯树赋》引作“《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②宜春:袁州本隋宜春郡,唐武德四年改为袁州,天宝元年复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再改为袁州。今属江西省。
篇16:《秋字》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秋字》繁体对照
卷344_33秋字韓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傷秋。
況與故人別,那堪羈宦愁。
榮華今異路,風雨昔同憂。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
篇17:《林卧》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林卧》作品介绍
《林卧》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林卧》原文
林卧
作者:唐·岑参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袖里淮南方。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林卧》注释
①西山药:指仙药。
②淮南:谓汉淮南王刘安。方:药方。淮南王好神仙,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即烧炼丹药化为金银之术)”。事见《汉书·刘安传》。
③隐几:指“隐(凭)几而卧”(《孟子·公孙丑下》)。
④无何乡:无何有之乡。
篇18:《林卧》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林卧》繁体对照
卷198_67林臥岑參
偶得魚鳥趣,復茲水木涼。
遠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臼中西山藥,袖裏淮南方。
唯愛隱幾時,獨遊無何鄉。
篇19:《枯楠》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枯楠
作者:唐·杜甫
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
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
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
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
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
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
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
《枯楠》注释
1、楠:常绿高大乔木,木材是建筑良材,亦可用于造船。
2、楩楠:本为二树,皆树身高大,前人常连用。此指楠树。峥嵘:高大貌。
3、乡党:即乡里。《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周礼,二十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4、惨惨:暗淡无色貌。生意:生机。
5、皇:全诗校:“一作苍。”
6、厚地:大地。
7、巨围:巨大的树身。圻:裂。全诗校:“一作折。”
8、冻雨:《尔雅·释天》郭璞注:“今江东呼夏月暴雨为冻雨。”流胶:流出的树胶。
9、冲风:暴风。佳气:指楠木的香味。
10、白鹄:鸟名,似雁而大,长颈,羽毛纯白。
11、天鸡:鸟名,状如鸡而羽毛五彩绚烂,蜀地所产。
12、栋梁:房屋的大梁。具:才具。
13、霄汉:全诗校:“一作云霄。”
14、榆:树名,落叶乔木。
15、截承:犹托载。金露盘:汉武帝所造。《汉书·郊祀志》注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16、袅袅:柔弱貌。不自畏:指榆而言。
篇20:《九成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九成宫》作品介绍
《九成宫》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17首。
《九成宫》原文
九成宫
作者:唐·杜甫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
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
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
纷披长松倒,揭山蘖怪石走。
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
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
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
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
《九成宫》注释
张远注:此途中所见,记事之作,下首同。《唐书》: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县西五里,本隋仁寿官。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太宗、高宗尝临幸。《旧书》:九成宫总监一人,副监一人,丞簿录事各一人。魏征《九成宫醴泉铭序》:“九成宫,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用。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苍山入百里①,崖断如杵臼②。曾宫凭风回③,岌嶪土襄口④。
(从九成宫叙起。山高官敞,此遥望之势。)
①谢朓诗:“眇眇苍山色。”②《芜城赋》:“萃若断崖。”《水经注》:“犹传杵臼之迹。”杨敬之《华山赋》:“坳者似池,洼者似臼。”③相如《哀二世赋》:“坌入层宫之嵯峨。”谷口回风,见其可以避暑。④《西京赋》:“状崔峨以岌嶪。”岌嶪,高峻貌。《风赋》:“风起于地,浸淫于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注:“土囊,谷口也。”
立神扶栋梁①,凿翠开户牖②。其阳产灵芝③,其阴宿牛斗④。纷披长松倒⑤,揭■怪石走⑥。哀猿啼一声⑦,客泪迸林薮⑧。
(此记故宫景物。上四言殿宇轩豁,下四言古迹苍凉。)
①《鲁灵光殿赋》:“神灵扶其栋宇。”②《老子》:“凿室以为户牖。”③《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郦炎诗:“灵芝生河洲。”④孙逖诗:“纱窗宿斗牛。”⑤庾信赋:“纷披草树。”《墨子》:“荆有长松文梓。”⑥《鲁灵光殿赋》:“飞陛揭■,缘云上征。”揭■,崭岩貌。《书·禹贡》:“厥贡松怪石。”⑦江总诗:“哀猿数处愁。”古乐府:“猿鸣三声泪沾裳。”⑧刘珊诗:“边声陨客泪。”蔡邕《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薮之中。”
荒哉隋家帝①,制此今颓朽。向使国不亡②,焉为巨唐有③。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④。巡非瑶水远⑤,迹是雕墙后⑥。
(此段叙事,言宫历两朝,有殷鉴不远之意。)
①《通鉴》:隋开皇十三年二月,诏营仁寿宫干歧山之北,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②《史记》:向使秦缓其刑罚。③《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世。”④置官,见题下注。⑤王融《曲水》诗:“穆满八骏,如舞瑶水之阴。”⑥《书》:“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①。天王守太白②,驻马更搔首③。
(末段叙情。对故宫而念新君,含无限兴亡之感。《杜臆》:天王守太白,蓬莱且不能居,况九成遗迹乎?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①《前汉,郊祀志》:“百姓仰望。”《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②时肃宗在凤翔,故云天王守。《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唐书》:“凤翔郿县有太白山。”③温子升诗:“驻马诣当垆。”《诗》:“搔首踟蹰。”
——摘自仇兆鳌《杜诗详注》
【《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