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Oatmealllll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夏夜忆卢嵩》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1卷。
原文
夏夜忆卢嵩
作者:唐·韦应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
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
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
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
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
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沉沉。
注释
①霭霭:云盛貌。
②轩:窗。涤烦襟:涤除胸中的愁闷。
③湘雨:暴雨。《山海经·中山经》云帝尧二女常游于湘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④潇洒:雨声。
⑤累月:连月。间:断。徽音:嘉音。
⑥反侧:意谓辗转难眠。
⑦“层城”句:意谓苦于城中夜色沉沉久不破晓。层城,高城。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91_3夏夜憶盧嵩韋應物
祆高館暮,開軒滌煩襟。
不知湘雨來,瀟灑在幽林。
炎月得涼夜,芳樽誰與斟。
故人南北居,累月間徽音。
人生無閑日,歡會當在今。
反側候天旦,層城苦沈沈。
篇2:《晚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晚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晚春》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
原文
晚春
作者: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注释
①将:携。
②慢绿:遍地绿色,满眼绿色。慢,通“漫”。妖红:艳丽的`红花。
③等闲:无端,无来由。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4_5晚春韓愈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
篇3:《春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春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春情》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原文
春情
作者:唐·孟浩然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注释
①情:全诗校:“一作晴。”
②青楼:女子所居。日:全诗校:“一作色。”
③相将:相随。
④萦:缠绕。
⑤不当作: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三:“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孟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春情孟浩然
青樓曉日珠簾映,紅粉春妝寶鏡催。
已厭交歡憐枕席,相將遊戲繞池台。
坐時衣帶萦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鬥管弦來。
篇4:《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武夷山
作者:唐·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注释
①萧子升《建安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色,望若朝霞。......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县南,商隐行踪似未及闽越,此诗或非亲至其地之作。
②《论衡·道虚》载项曼都好道学仙,三年而返。家问其故,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流霞:流动的彩霞,仙酒。
③几:全诗校:“一作当。”
④《武夷山记》:“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俗往来,蹊径俱绝。”
⑤《武夷山记》:“武夷君于八月十五日置慢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篇5:《柳》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柳》作品介绍
《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2首。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
《柳》原文
柳
作者:唐·李商隐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柳》注释
①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时在梓州幕。
②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底:何。
③《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柳》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李商隐当时为梓州幕。
篇6:夏夜忆卢嵩,夏夜忆卢嵩韦应物,夏夜忆卢嵩的意思,夏夜忆卢嵩赏析
夏夜忆卢嵩,夏夜忆卢嵩韦应物,夏夜忆卢嵩的意思,夏夜忆卢嵩赏析 -诗词大全
夏夜忆卢嵩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
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
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沉沉。
篇7:《送豆卢策秀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豆卢策秀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豆卢策秀才》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豆卢策秀才
作者:唐·韦应物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注释
①豆卢:复姓。豆卢策后尝官淮南节度掌书记,见《全唐诗人名考证》。秀才:唐时以秀才为进士之称,指应进士试者。得第者则谓之“前进士”。
②岁交:年岁交接,指新岁即至。泮:融化。
③地卑:地势低洼。
④京师游:指应举。
⑤吴闾门:苏州城西门。
⑥新黄:指初生的嫩叶。
⑦濩落:同瓠落,廓落,引申指无聊失意。
⑧金石韵:铿锵动人的声韵。
⑨已:原作“为”,校云:“一作已。”
⑩高飞翻:喻仕途得意,青云直上。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3送豆盧策秀才韋應物
歲交冰未泮,地卑海氣昏。
子有京師遊,始發吳閶門。
新黃含遠林,微綠生陳根。
詩人感時節,行道當憂煩。
古來濩落者,俱不事田園。
文如金石韻,豈乏知音言。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
無為倦羈旅,壹去高飛翻。
篇8:《秋字》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秋字》作品介绍
《秋字》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
《秋字》原文
秋字
作者:唐·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秋字》注释
①淮南:指淮南王刘安,汉高帝刘邦之孙,好文学,与门客撰《淮南子》。《淮南子·说山训》中有“桑叶落而长年悲”句,庚信《枯树赋》引作“《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②宜春:袁州本隋宜春郡,唐武德四年改为袁州,天宝元年复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再改为袁州。今属江西省。
篇9:《秋字》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秋字》繁体对照
卷344_33秋字韓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傷秋。
況與故人別,那堪羈宦愁。
榮華今異路,風雨昔同憂。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
篇10:《林卧》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林卧》作品介绍
《林卧》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林卧》原文
林卧
作者:唐·岑参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袖里淮南方。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林卧》注释
①西山药:指仙药。
②淮南:谓汉淮南王刘安。方:药方。淮南王好神仙,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即烧炼丹药化为金银之术)”。事见《汉书·刘安传》。
③隐几:指“隐(凭)几而卧”(《孟子·公孙丑下》)。
④无何乡:无何有之乡。
篇11:《林卧》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林卧》繁体对照
卷198_67林臥岑參
偶得魚鳥趣,復茲水木涼。
遠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臼中西山藥,袖裏淮南方。
唯愛隱幾時,獨遊無何鄉。
篇12:《枯楠》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枯楠
作者:唐·杜甫
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
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
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
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
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
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
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
《枯楠》注释
1、楠:常绿高大乔木,木材是建筑良材,亦可用于造船。
2、楩楠:本为二树,皆树身高大,前人常连用。此指楠树。峥嵘:高大貌。
3、乡党:即乡里。《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周礼,二十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4、惨惨:暗淡无色貌。生意:生机。
5、皇:全诗校:“一作苍。”
6、厚地:大地。
7、巨围:巨大的树身。圻:裂。全诗校:“一作折。”
8、冻雨:《尔雅·释天》郭璞注:“今江东呼夏月暴雨为冻雨。”流胶:流出的树胶。
9、冲风:暴风。佳气:指楠木的香味。
10、白鹄:鸟名,似雁而大,长颈,羽毛纯白。
11、天鸡:鸟名,状如鸡而羽毛五彩绚烂,蜀地所产。
12、栋梁:房屋的大梁。具:才具。
13、霄汉:全诗校:“一作云霄。”
14、榆:树名,落叶乔木。
15、截承:犹托载。金露盘:汉武帝所造。《汉书·郊祀志》注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16、袅袅:柔弱貌。不自畏:指榆而言。
篇13:《九成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九成宫》作品介绍
《九成宫》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17首。
《九成宫》原文
九成宫
作者:唐·杜甫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
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
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
纷披长松倒,揭山蘖怪石走。
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
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
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
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
《九成宫》注释
张远注:此途中所见,记事之作,下首同。《唐书》: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县西五里,本隋仁寿官。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太宗、高宗尝临幸。《旧书》:九成宫总监一人,副监一人,丞簿录事各一人。魏征《九成宫醴泉铭序》:“九成宫,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用。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苍山入百里①,崖断如杵臼②。曾宫凭风回③,岌嶪土襄口④。
(从九成宫叙起。山高官敞,此遥望之势。)
①谢朓诗:“眇眇苍山色。”②《芜城赋》:“萃若断崖。”《水经注》:“犹传杵臼之迹。”杨敬之《华山赋》:“坳者似池,洼者似臼。”③相如《哀二世赋》:“坌入层宫之嵯峨。”谷口回风,见其可以避暑。④《西京赋》:“状崔峨以岌嶪。”岌嶪,高峻貌。《风赋》:“风起于地,浸淫于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注:“土囊,谷口也。”
立神扶栋梁①,凿翠开户牖②。其阳产灵芝③,其阴宿牛斗④。纷披长松倒⑤,揭■怪石走⑥。哀猿啼一声⑦,客泪迸林薮⑧。
(此记故宫景物。上四言殿宇轩豁,下四言古迹苍凉。)
①《鲁灵光殿赋》:“神灵扶其栋宇。”②《老子》:“凿室以为户牖。”③《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郦炎诗:“灵芝生河洲。”④孙逖诗:“纱窗宿斗牛。”⑤庾信赋:“纷披草树。”《墨子》:“荆有长松文梓。”⑥《鲁灵光殿赋》:“飞陛揭■,缘云上征。”揭■,崭岩貌。《书·禹贡》:“厥贡松怪石。”⑦江总诗:“哀猿数处愁。”古乐府:“猿鸣三声泪沾裳。”⑧刘珊诗:“边声陨客泪。”蔡邕《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薮之中。”
荒哉隋家帝①,制此今颓朽。向使国不亡②,焉为巨唐有③。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④。巡非瑶水远⑤,迹是雕墙后⑥。
(此段叙事,言宫历两朝,有殷鉴不远之意。)
①《通鉴》:隋开皇十三年二月,诏营仁寿宫干歧山之北,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②《史记》:向使秦缓其刑罚。③《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世。”④置官,见题下注。⑤王融《曲水》诗:“穆满八骏,如舞瑶水之阴。”⑥《书》:“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①。天王守太白②,驻马更搔首③。
(末段叙情。对故宫而念新君,含无限兴亡之感。《杜臆》:天王守太白,蓬莱且不能居,况九成遗迹乎?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①《前汉,郊祀志》:“百姓仰望。”《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②时肃宗在凤翔,故云天王守。《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唐书》:“凤翔郿县有太白山。”③温子升诗:“驻马诣当垆。”《诗》:“搔首踟蹰。”
——摘自仇兆鳌《杜诗详注》
篇14:《读史·其一》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读史五首·其一
作者:唐·白居易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
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
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读史五首·其一》注释
①楚怀:战国楚怀王。放:流放。灵均:屈原字。
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③汉文:汉文帝。贾生:贾谊。
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⑤刑方措:置刑法而不用。《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⑥良时:政治清明时代。指汉文帝之时。文帝与其后的景帝,史称文景之治。
⑦乱世:此指楚怀王之世。怀王稍后客死于秦。
⑧汨罗:江名,在今湖南汨罗,相传屈原自沉于此。
⑨长沙:指贾谊。
篇15:《喜晴》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喜晴(一作喜雨)
作者:唐·杜甫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喜晴》注释
①至德二载(757)三月作。
②皇天:对天的尊称。
③出郭:出城。
④肃肃:整齐貌。全诗校:“一作萧萧。”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
⑤青荧:青碧色。陵破:田野中的高坡。《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
⑥窈窕:美好貌。李:全诗校:“一作杏。”
⑦实:谷实,果实。
⑧无涯:无尽头。
⑨干戈:指安史之乱。横放:横行放肆。
⑩惨澹:凄凉的景象。龙蛇:指安史叛军。
⑧甘泽:好雨。犹愈:犹胜干旱。
⑩未赊:指耕锄未迟。
篇16:《读汉书》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读汉书》作品介绍
《读汉书》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20首。
《读汉书》原文
读汉书
作者:唐·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读汉书》注释
①作于元和初。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西汉一朝二百三十年历史。
②稂莠:两种妨碍禾苗生长的杂草。
③等夷:等同。
④萧望之(前106一前41):字长倩。汉宣帝时,为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宣帝寝疾,引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元帝即位,以师傅见尊重。为宦官弘恭、石显所陷,自杀。事见《汉书》卷七八本传。京房(前77一前37):字君明。治《易》,元帝时,立为博士。时宦官石显专权,数谏之。为显所疾,出为魏郡太守,又为显所陷,弃市。事见《汉书》卷七五本传。
⑤元成纪:指《汉书·元帝纪》、《成帝纪》。
篇17:《马嵬·其一》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马嵬二首·其一》作品介绍
《马嵬二首·其一》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81首。
《马嵬二首·其一》原文
马嵬二首·其一
作者: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二首·其一》注释
①马嵬:即马嵬坡,在长安西百馀里,今陕西兴平县西。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姊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驿,随行将士杀杨国忠,并要求杀杨妃。玄宗不得已,让人缢死杨妃。诗约作于开成三年。
②《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燕地所制的.犀甲。
③谓玄宗爱之实为害之。杨妃死后,安葬于马鬼释道西侧。玄宗自蜀回,命中使改葬,肌肤已坏。
④道:知。倾国:指美色倾覆国家。能:全诗校:“一作堪。”
【《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10.忆住一师原文、注释及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