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2025-01-05 09:52: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筝爱一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篇1:《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观沧海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篇2:《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观沧海》鉴赏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篇3:《观沧海》原文及注释

《观沧海》原文及注释

下面是《观沧海》的原文及注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阅读一下。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篇4:《观沧海》曹操原文及注释

《观沧海》曹操原文及注释

观沧海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篇5:曹操观沧海原文及注释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注释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篇6:《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观沧海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评价

史书评论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古今评说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骚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王安石:“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篇7:观沧海原文、翻译、注释

观沧海

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篇8:观沧海原文、翻译、注释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观沧海原文、翻译、注释3篇】

篇9:观沧海原文赏析

观沧海原文赏析

《观沧海》

年代:魏晋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

--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

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曹操的其他作品

《短歌行》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蒿里行》

《陌上桑》

《气出唱》

《气出唱》

《气出唱》

《苦寒行》

《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

《秋胡行 其二》

《步出夏门行 艳》

《度关山》

《塘上行》

《善哉行 其二》

《秋胡行 其一》

《薤露行》

《善哉行 其一》

【《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1.观沧海 曹操注释及赏析

2.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3.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4.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5.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

6.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7.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8.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9.新柳原文、注释及赏析

10.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