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2022-06-11 08:23: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早点睡ww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欢迎阅读与借鉴!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篇1:《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岑参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小,新花旧处飞。

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篇2:《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女几:山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福昌县(在今河南宜阳):“女几山,在县西南三十四里。”

②药裹:药包。

③荷衣:指隐者之服。见孔稚圭《北山移文》。

篇3:《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岑参的诗全集栏目。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繁体对照

卷200_80送梁判官歸女幾舊廬岑參

女幾知君憶,春雲相逐歸。

草堂開藥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時小,新花舊處飛。

可憐真傲吏,塵事到山稀。

篇4: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岑参,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的意思,送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岑参,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的意思,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赏析 -诗词大全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作者:岑参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小,新花旧处飞。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篇5:《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篇6:《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繁体对照

卷148_69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劉長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滿秋田。

來問周公稅,歸輸漢俸錢。

江城寒背日,盆水暮連天。

南楚凋殘後,疲民賴爾憐。

篇7:《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青苗:大历元年五月,收青苗税充百官律钱,差使征之。

②三苗:唐江南西道古时为三苗地。《史记·五帝纪》正义引吴起语:“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

③五稼:统称谷物。《宋书·礼志》:“四时和,五稼成。”

④公税:《诗·魏风·园有桃》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

⑤湓水:在江州德化县,北流入江。见《寰宇记》一一一。

⑥南楚:《史记·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篇8:《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作者:唐·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員外歸山居韋應物

郡閣始嘉宴,青山憶舊居。

為君量革履,且願住藍輿。

篇9:《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

作者:唐·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篇10:《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司法:即司法参军事,州刺史之佐吏。

②吴掾:指姚司法。姚吴人,又位州郡属官,故以“吴掾”称之。

③海门:指吴地之江河入海口。

④近:全诗校:“一作送。”

篇11:《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姚司法归吴》繁体对照

卷143_64送姚司法歸吳王昌齡

吳掾留觴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門陰。

但令意遠扁舟近,不道滄江百丈深。

篇12:《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

作者:唐·李商隐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注释

①阿龟:当是作者子侄小名。华:华州,今陕西华县。

②背烟萝:犹言与烟萝久违。

③《汉书,百官公卿表》:“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唐时用为县丞、县尉故事。不奈何:无可奈何。指官职在身不得归。

④华阳:华山之阳。

⑤茯苓:药物名。华州土贡茯苓,见《新唐书·地理志》。《唐本草):“茯苓第一出华山。”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篇13:《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作者:唐·杜牧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注释

①此诗非杜牧作。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引胡震亨云:“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诗也。”并按云:“杜十三即牧之,此是送杜之诗,内兄年六十,作者自谓也。”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4_70走筆送杜十三歸京杜牧

煙鴻上漢聲聲遠,逸驥尋雲步步高。

應笑內兄年六十,郡城閑坐養霜毛。

篇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介绍

此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岑参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1.《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2.《送豆卢策秀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3.《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4.《江上闻笛》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5.《草堂》原文及作者介绍

6.《陋室铭》原文及作者介绍

7.《夏夜忆卢嵩》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8.《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9.《岁暮归南山》原文及注释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介绍

下载word文档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