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2022-05-28 06:06: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第一设计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篇1:《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长安早春》作品介绍

《长安早春》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长安早春》原文

长安早春

作者:唐·孟浩然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长安早春》注释

这首诗一作张子容诗。

篇2:《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長安早春(壹作張子容詩)孟浩然

關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

鹹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

雪盡青山樹,冰開黑水濱。

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

鴻漸看無數,莺歌聽欲頻。

何當遂榮擢,歸及柳條新。

篇3:《早春野望》原文作者介绍繁体对照

《早春野望》作品介绍

《早春野望》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早春野望》原文

早春野望

作者:唐·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早春野望》注释

睨:全诗校:“一作眺。”

篇4:《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泥谿》作品介绍

《泥谿》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泥谿》原文

泥谿

作者:唐·王勃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

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泥谿》注释

①泥谿:指谿城,在江西新淦县南。

②弭棹:按着船浆不动。

③峻岐:高山上的'岔道。

④溜:水流。

⑤“风生”句:化用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泥谿》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泥谿》繁体对照

卷56_30泥谿王勃

弭桌淩奔壑,低鞭躡峻岐。

江濤出岸險,峰磴入雲危。

溜急船文亂,巖斜騎影移。

水煙淮渲T,山照落丹崖。

風生蘋浦葉,露泣竹潭枝。

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

篇5:《村行》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村行》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村行》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0卷。

原文

村行

作者: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注释

①据《杜牧年谱》,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杜牧赴京任左补阙途中。

②南阳:今属河南。

③过:全诗校:“一作遍”。

④袅袅:全诗校:“一作娉娉”。

⑤蓑:此指披着蓑衣。

⑥茜裙:大红色的裙子。

⑦馈:进食于人。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0_49村行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袅袅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篇6:《万里桥》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万里桥》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万里桥》作品介绍

《万里桥》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万里桥》原文

万里桥

作者:唐·岑参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万里桥》注释

①居成都时作。万里桥:在今成都市南门。《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一:“万里桥,架大江水(即流江),在(成都)县南八里。蜀使费袆聘吴,诸葛亮祖之,袆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

②维扬:即扬州。三国吴置扬州,治建业(吴都,在今江苏南京)。袆聘昊,即赴建业。

③“东看”句:指楚客因思楚而流泪。

《万里桥》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万里桥》繁体对照

卷198_78萬裏橋岑參

成都與維揚,相去萬裏地。

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

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

篇7:《栽竹》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栽竹》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栽竹》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2卷。

原文

栽竹

作者:唐·杜牧

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劼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注释

①历历:分明貌。羽林:.指羽林军的'戈矛。此以喻竹。

②萧骚:风雨声。

③敲劼:相碰击。

④尘冠:指宫帽。挂冠即辞官。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2_46栽竹杜牧

本因遮日種,卻似為溪移。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蕭騷寒雨夜,敲劼晚風時。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壹枝。

篇8:《江南怀古》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江南怀古》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江南怀古》作品介绍

《江南怀古》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2卷第5首。

《江南怀古》原文

江南怀古

作者: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江南怀古》注释

①《杜牧年谱》谓此诗乃大中二年(848)由睦州赴京路过金陵作。②车书混一:车同轨,书同文,指国家的'统一。

③井邑:人口聚居之地。古代以八家一井。邑,小城市。

④戊辰年:指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庾公:即庾信。初仕梁,太清二年(548)戊辰,侯景之乱,出奔江陵,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被迫留西魏。后又仕北周,常怀念故国,曾作《哀江南赋》以抒怀乡之情,其序中有“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之句。

《江南怀古》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江南怀古》繁体对照

卷522_5江南懷古杜牧

車書混壹業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篇9:《抛球乐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抛球乐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抛球乐词》作品介绍

《抛球乐词》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14首。

《抛球乐词》原文

抛球乐词

作者:唐·刘禹锡

其 一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其 二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抛球乐词》注释

①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三:“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

②玳瑁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筵席,指盛宴。玳瑁,似龟,背面有花纹,甲片可做装饰品。

③称(chèn ):适合。

④赠一船:谓罚逃酒之客。

《抛球乐词》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抛球乐词》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14抛球樂詞劉禹錫

五彩繡團圓,登君玳瑁筵。

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應須贈壹船。

春早見花枝,朝朝恨發遲。

及看花落後,卻憶未開時。

幸有抛球樂,壹杯君莫辭。

篇10:《送谭八之桂林》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送谭八之桂林》作品介绍

《送谭八之桂林》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谭八之桂林》原文

送谭八之桂林

作者:唐·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送谭八之桂林》注释

①桂水:一称桂江。源出今广西兴安县,西南流经阳朔,称漓江;入临桂县境,称桂江。

篇11:《送谭八之桂林》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卷143_12送譚八之桂林王昌齡

客心仍在楚,江館復臨湘。

別意猿鳥外,天寒桂水長。

篇12:《都下送辛大之鄂》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都下送辛大之鄂》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51首。

《都下送辛大之鄂》原文

都下送辛大之鄂

作者:唐·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都下送辛大之鄂》注释

1、都下:京都。

2、鄂:唐代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

3、南国:南方。居士:士人而无官闲居者。

4、竹林:指隐所。

【《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相关文章:

1.《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2.《草堂》原文及作者介绍

3.《陋室铭》原文及作者介绍

4.《焙茶坞》原文及作者介绍

5.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原文及赏析

6.《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7.《闲居寄端及重阳》原文及作者介绍

8.《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9.《春日行》原文及翻译与作者介绍

10.赠刘都使原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下载word文档
《《长安早春》原文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