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2023-12-30 08:54: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是我的天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希望您能喜欢!

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篇1: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目前,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概念体系的构建、原创性研究的开展、人文性取向的'重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实现心理学的真正本土化任重而道远.重视本土文化研究,有批判地吸收国外心理学的先进成果和其它文化的精华,注重理论探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作 者:张碧云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社会科学部,湖北,咸宁,437005 刊 名:咸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NING COLLEGE 年,卷(期): 27(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学本土化   本土心理学   西方科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篇2:梁漱溟与心理学本土化

梁漱溟与心理学本土化

本文从全面评价梁漱溟先生、促进对中国心理学史薄弱环节的研究、推动心理学本土化三个方面确立了作为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本土心理学中的地位;揭示梁漱溟 “从心性论到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研究进程;阐释了他对心理学本土化的杰出贡献.

作 者:柳友荣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刊 名:巢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年,卷(期): 6(6) 分类号:B259.9 关键词:梁漱溟   心理学本土化   儒学   心性论  

篇3: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关于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为国际心理学所接纳并确立地位,中国心理学研究必须本土化和国际化.为此,中国心理学研究首先要坚持以开放的发展的扬弃的整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其次要在研究的`内容上实现本土化和在研究的形式上实现国际化.

作 者:贺小格  作者单位: 刊 名:龙岩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1(4)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   哲学   本土化   国际化  

篇4:历史下心理学本土化进程分析论文

历史下心理学本土化进程分析论文

心理学本土化一直是横亘在发展中国家心理学面前的一道坎,因为西方心理学的影响,众多心理学理论的制高点被西方国家占领,所以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唯独只有本土化研究。本文将从历史视野出发,阐述心理学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一经披露,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心理学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是借鉴西方的学说,因此如何进行心理学本土化或者说是研究本土心理学,成为这些国家心理研究者考量的关键问题。但是本土心理学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视角都是以本国为立脚点,研究是以本国心理学的模式标准,这不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局限性。所以在研究这一命题时,应该放眼世界心理学发展史,以宏观角度为标尺,这样才不会在研究本土化心理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因为心理学本土化不是一个单纯孤立的历史事件,它自身也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所以如何进行心理学本土化,如何发展本土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要命题。

一、心理学本土化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本土化是指本土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本土化有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但是本土心理学主要是指学科内容,即将西方模式的概念理论等加以修订以符合本国的历史文化。1981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本土心理学概念,改理论明确指出,研究特地区域人群的心理状态,要结合当地文化进行综合考虑。1985年丹齐格在其著作《国际化的心理学史》首次尝试从心理学发展历史角度看待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本土心理学,他指出本土心理学是更符合各个国家发展的心理学,而不是西方研究传播的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技术,起源于100多年前的西方世界,因此西方国家在心理学的完善和应用方面比发展中国家要先进很多。以我国为例,上世界七八十年代,我国才有一些学者在系统研究心理学,因此不要说本土化,就连基本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世界。

但是对于中国心理研究者而言,建立一种与中国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心理学是当务之急。因此在过去的里,许多研究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那么从本土情境出发,心理学本土化有哪些具体特性:

第一,弄清楚心理学本土化开始的具体时间。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模式输入开始出现困境,心理学本土化引起国内重视。

第二,心理学本土化的主体。心理学本土化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土耳其、菲律宾等,而心理学理论主要来源是美国。

第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历史原因。在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理论以西方人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并合诸多政治因素,发展中国家开始致力于本土心理学的研究。

第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意义。建立与本国历史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学,可以加深心理学与本土文化的联系,心理学研究更加科学。

二、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进程

(一)二战之前的心理学本土化进程

从时间上来看,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的这段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还存在多个研究中心点,比如欧洲、北美等。而率先进行心理本土化研究的就是美国。最初美国引入德国文化下的`实验心理学,但其目的是为了用于心理学本土化的技术支撑。虽然,当时心理学本土化的概念尚不明确,但美国人却是第一批进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人。

(二)二战之后的心理学本土化进程

二战之后,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但是世界大部分国家刚刚结束战争,心理学研究进程自然开始放缓。这种国力上的影响力,使美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的研究中心,而美国也开始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心理学理念。所以在这一时期,心理学的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对美国心理学的修订,并且也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而在冷战时期,由于苏联对我国的影响,国内也经历过一段心理学苏联化时期,但是随着苏联解体,这种影响力开始衰退,并转向接受美国心理学。

三、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进程

(一)引入期

民国初期,欧美的现代心理学首次引入国内,当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心理学本土化的问题,但是真正开始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却是很久以后。比如在1920年,社会学者杨开道就已经指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只用外国教材而不用本国教材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心理学科。而到了1939年,有学者提出学术中国化概念,但后来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直到1983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概念才被提出。与世界心理学发展进程相比,我国心理学的落后可见一斑。

(二)模仿期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之间,虽然有学者意识到要进行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但是都没有进行真正的尝试。直到1980年,以中国人的心理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学研究才开始进行。但是总体上却依然还是处在模仿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心理学从模仿苏联的唯物主义心理,比如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运动学说。而在注意到心理学本土化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再一次成为模仿对象,但是正因为对美国心理学的模仿,从某种程度来说,让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与国际间的距离缩小了。

(三)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基于本土文化背景的心理创新理论,这标志着中国心理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学出现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理论构建问题。因为美国与欧洲文化属于同根同源,所以美国引入欧洲的心血理论后,能够很快进行适应发展。但是中国文化在价值观以及传统等方面,与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所以生搬硬套西方理论不可能达到研究目的。因此在发展本国心理学的问题上,如何建立本土心理学理论是当务之急。

四、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成果

(一)中国孝文化研究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仍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道德要求。而在对心理学进行本土化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孝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并对孝的认知进行结构划分。与此同时,对一些人群进行统计发现,现代人群对尊亲养亲等理念依然保持着高度认同,但对于传统孝文化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理念并不是十分赞同,这表明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认知缺失;而一些较次级的观念并不能适应人们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不能够接受;

(二)中国面子文化研究

面子是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最常提到的词,但是这个词过于抽象,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含义界定。但是有心理学家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面子的不同分类,比如能力要素面子、人际关系面子等,并且也有研究者坚持用“刺激-反应“的模式来解释有什么样的语言刺激,就有什么样的面子反应的问题。

五、心理学本土化的最终目的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本土化,有人认为这是由心理学科自身的研究机制决定的,因为人的心理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定量,如果用固定模式去研究不同的人群,心理学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所以心理学本土化有学科自身的原因。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心理学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心理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一部分,如果国家发展落后,心理学发展也将落后,这样国家心理学必将被边缘化。而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心理学发展基本处在同一平面,所以不积极进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结束语: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提供更多启示,并对心理学学科本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现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心理学的发展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所以要积极进行心里学本土化研究,打破西方心理学的垄断地位。

篇5: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观念的澄清

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观念的澄清

对本土心理学与本土化心理学的关系、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心理学与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澄清这些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淆的观念.

作 者:范丽恒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84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   本土化心理学   西方科学心理学  

篇6:魅力与困惑:心理学本土化追求的两难处境

魅力与困惑:心理学本土化追求的两难处境

心理学本土化是心理学界当前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既充满魅力又令人困惑.其魅力在于标新立异的学术取向和对正统心理学的反叛,对于东方国家来说,还有提升本土文化地位、调节民族心态的`积极意叉.其困惑则主要表现为冲淡心理学的科学性、贬损实证方法的价值、妨碍心理学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等诸多方面.

作 者:程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2 26(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学本土化   两难处境   魅力与困惑  

篇7: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

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

中国文化心理学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为底蕴,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等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主张用“基本问题论证法”而不是“内容相似论证法”来证明中国文化里确有心理学.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主张坚持“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并对此方法系统中的语义分析法、深度比较法和实证检验法作了操作性颇强的探讨.

作 者:汪凤炎 郑红 Wang Fengyan Zheng Hong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51(6) 分类号:B84 关键词:中国文化心理学   基本问题论证法   方法系统  

【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相关文章:

1.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论文

2.教育网络化下的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论文

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4.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论文

5.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本土化抉择

6.心理学读后感

7.心理学心得体会

8.心理学论文

9.心理学课件

10.浅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本土化

下载word文档
《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