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课件>心理学课件

心理学课件

2024-10-04 07:44: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想出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心理学课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心理学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学课件

篇1:销售心理学课件

销售心理学课件

销售心理学:当客户发脾气时

1找出客户愤怒的原因

愤怒的客户多表现为大喊大叫、吹毛求疵、贬低他人等等。销售人员决不能为这些表面的现象为迷惑,应该努力透过这些现象,探明客户愤怒之下的真实原因。

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满,即期待与现实的严重不符。如果销售人员能找到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那么,平息客户的愤怒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2耐心倾听客户的表达

听客户讲并让他知道你在认真耐心地听他诉说是平息愤怒型客户火气的最佳方法。有时,客户发火的原因是他认为这是让别人听自己诉说的唯一方法,使其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主动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这样客户就知道你在注意他的倾诉。这时,你可以插入几声“嗯,嗯”,还可以使用以下几句有效的话: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我对此也很关心。”

“我看得出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客户诉说得越来越详细,你可以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概述一下他的问题,表示你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说话。这种技巧可能是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法。

3找出客户想要得到什么

在你成功地让客户相信你在听他诉说时,你应特别注意他想从你这里到什么。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你想让我做些什么”。

这种发问可以使你发现这个愤怒型客户究竟想干什么,还可以使对方停下来想一想,使他从恐龙头脑反应转到大脑皮层反应,自动降低感情用事的程度。

4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谈判

一旦你找出了对方想要得到什么,你便可以开始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客户感到自己的倾诉被人倾听之后,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多么容易。

5表示同情和理解

客户的愤怒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在感情上对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将成为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

表示同情和理解有多种方式,可以以眼神来表示同情,以诚心诚意、认真的表情来表示理解,以适当的身体语言,如点头表示同意等等。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否则会被客户理解为心不在焉的敷衍,可能反而刺激了客户的愤怒。

6给客户留足面子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恐龙头脑的客户宁可去记住繁杂枯燥的东西,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重要的一条是避免让他当众承认错误。

如果你能这样解决问题,使客户感到自己的才智、道德和价值观被保住了,他就会很乐意。如果错误明显是由你造成的,你应该非常礼貌地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道歉,宣布他们有理由感到气愤并表示自己改正错误。如果你的错误使客户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稍打一点儿折扣便可做成很好的生意。如果愤怒型客户感到自己被别人理解了,他就会感到很愉快。

7立即向客户道歉

明确问题后,如果明显是自己的责任,则应马上向客户道歉。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的承担者,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

道歉是必要的,但应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向客户道歉。有的销售人员好像是习惯性地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连声道歉,这种一味地道歉不但无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有时反而会更加激怒客户。因为客户需要的毕竟不是道歉,而是令其满意的处理结果。

总结:

面对愤怒型客户时,以下几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因为这些方法对平息客户的愤怒毫无用处,反而只会使客户更加气愤。

一是还击客户。当客户向你怒吼时,你自然的反应便是想给以还击。通常结果是,你一还击,客户的怒火更旺。

二是避而不谈。避开问题不谈,告诉愤怒型客户应该找谁去发火,只会使客户更加愤怒,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找借口。

三是解释开脱。客户的愤怒往往是由于一些简单的误解造成的。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插入话头,解释问题所在。但愤怒的客户通常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攻击,他只会更加反击。

四是目标不清。对于愤怒型客户,你的目标就是尽快使他平静下来。这样,你就可以帮助他理智地解决问题了。这个目标与“对他实行报复”完全不同。你不能在对他实行报复的同时又使他平静下来。如果你的目标是使他平静下来,你必须忘掉与他反唇相讥。

篇2: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教学重点:心理现象分类,心理实质。

教学难点:心理实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提问引起学生兴趣:

1.心理学是否等同于看相、巫术、算命等?

2.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3.心理学的具体任务:

1)客观世界是怎样引起人的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中,大脑高级N是怎样活动的?

2)人的心理过程是怎样产生、发展、完善起来的?它有那些规律?

3)个性差异及其发展、形成规律有那些?

4)怎样预测人的心理与行为?

5)心理活动是怎样调节人的行为的?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简要介绍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4、知、情、意、行的关系: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知的基础上,在情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意控制、调节情,提高知。

(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人人共有的心理现象,但由于个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经验等不同,使人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心理。

个性即人的独特性。个性心理是表现在个体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1、个性倾向性: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稳定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来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它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个性心理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行动,也就不可能形成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能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2学时)

一、心理观

心理观是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观。

(一)唯心主义心理观

唯心主义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精神存在。

1、主观唯心主义心理观:认为物质由精神决定,万事万物产生于感觉。如:“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天下无心外之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心理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以黑格尔为代表主张“绝对精神”。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赖于物质存在。“形具而神生”、“神形相即”、“神用形质”,“脑为元神之府”等。

1、机械唯物主义心理观:我国古代许多人认为心理现象产生于心脏、或肝、或胆、或脾;国外近代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S-R)。这种把心理现象视为客观刺激作用于人感官N系统的产物,实际上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反应物,显然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为科学揭示心理的本质奠定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的产生既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认为,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现代医学和生理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科学的心理观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即人脑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一)简要介绍N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大脑的功能

1、大脑是N系统的高级部位,是思维、语言、智慧等的器官,是心理的物质器官。其浅层的机能主要在于对刺激信息进行精确分析、综合,大脑的病变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其深层的机能比较低级,主要是接受和传递来自上层的信息,并传向外周N系统。

2、简要介绍大脑皮层有以下主要区域的功能: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简要介绍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功能: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

4、简要介绍大脑优势与非优势半球理论:左半球在语言方面的机能突出,右半球在表象和空间关系方面的机能突出。

(三)中枢N活动规律

1、N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是N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是指引发和加强机体活动的N过程;抑制是指制止和削弱机体活动的N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依存。在大脑N活动中,一个部位处于兴奋状态时,则另一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当然某一部位长时间的兴奋可能使这一部位转化为抑制。

抑制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包括消退性抑制和分化抑制。

2、中枢N活动规律:第一,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第二,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四)心理活动方式

1、反射:心理学上,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中枢N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是N活动(也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将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实现有机体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装置,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N、N中枢、传出N、效应器。 反射弧是反射环路,从N中枢传向效应器的指令引起反应,这种反应又以反馈方式将反应结果传回N中枢,使反射活动得到进一步调节,使反应更准确完善。所谓反馈就是指信息在一定通路上来回传输方式。

工具性条件反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是有机体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使行为受到强化的条件反射。

2、两种信号系统:1927年巴浦洛夫提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概念。

三、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例:狼孩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

(一)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产物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指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注意与反应的区别,心理学上反应是有机体的某部分发生的相应于刺激的变化。)

反映形式的演化:无生命物质以物理的、化学的机械为反映形式――生物以感应性为反映形式――低等动物以感觉为反映形式――脊椎动物以知觉为反映形式――高等动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反映形式――人以意识为反映形式。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无论是简单的感知觉还是复杂的观念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种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人的心理以客观现实为内容和源泉;社会生活是人心理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这样讲,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源泉、发生方式来讲都是客观的。

(三)社会实践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客观世界不是机械、静止地决定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塑造个体的个性特征的,而是在人的活动中,通过人与客观现实的交互作用来发生影响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并从中认识世界的本质,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而使认识不断提高。由于实践的社会性和多样性,从而促成了人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形成。所以,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检验心理反映的标准;心理又能调节人的实践。

(四)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因年龄、经历、经验、兴趣、世界观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所反映的事物也有差别。因此,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静止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依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的;不同人不仅能反映不同事物,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也可能有所不同。如:不同人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心境:同一人在不同地方的心境。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0.5学时)

一、心理学的历史

(一)心理学是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1、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人类从产生开始就在研究心理现象,但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的制约,往往把人和自然的一切变化归结为“神”的力量,认为人的活动是由“灵魂”决定的。在古代称心理学为“灵魂学”。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和分类,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著。但到近代以前,它一直从属于哲学、宗教、神学,属于思辨学科。

2、1590年德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第一次使用“心理学”,心理学概念才正式出现。

3、19世纪心理学从哲学、宗教、神学中的分离。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二)心理学在我国

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世界上心理学的第一故乡是中国”,但发展却相当缓慢,到20世纪初才随西方科学技术被介绍近来。19北京大学心理学家陈大奇(1886~1983)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

二、现代心理学观点(简要介绍)

(一)生物学观点

(二)行为主义观点

(三)精神分析观点

(四)认知观点

(五)人本主义观点

三、心理学的领域(简要介绍)

心理的生理基础、感觉和知觉、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0.5学时)

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

建立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二)基本方法(只介绍概念和特点)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学习教育理论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实践意义

有助于个体发展自我;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生产劳动者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篇3:微商销售心理学课件

微商销售心理学课件

最适合微商发朋友圈的日程表如下:

早餐07:00——07:30

中午12:10——13:10

下午14:00——15:00

下班17:00——18:00

晚餐18:30——20:00

夜间21:00——00:00

最能打动微商客户的10种消费心理如下:

1、求实心理

求实是顾客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动机,客户在购物时,首先会要求商品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

有这种动机的顾客在选购商品时会特别重视商品的质量效用,会追求朴实大方、经久耐用而不会过分强调产品的外形新颖、美观等”个性”特点。

2、求美心理

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求美心理的人往往喜爱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中青年妇女和文艺界人士居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普遍。

这些客户在挑选商品时往往会注重商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工艺等等,会注重商品对环境的装饰、对人体的美化,以便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3、求新心理

有的客户购买商品最注重”时髦”和”新奇”爱追赶”潮流”,这种客户大都为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女青年,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顾客身上也很常见。

4、求利心理

这类客户会存在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动机,其核心就是”廉价”。

有求利心理的顾客在挑选商品时他们往往会对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对,还喜欢选择打折或者处理的商品,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往往是那些经济收入较低者。

当然,也有经济收入高的却比较节俭的人。有些希望从购买商品中获得较多利益的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样式都很满意,爱不释手,但是由于价格比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会讨价还价。

5、求名心理

这是一种以购买商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威望的购买心理,他们多会选购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

具有这种购买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当中,由于名牌效应的影响,衣食住行选名牌成了人们统一认可的一个标准,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

6、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仿效式的购买动机,其核心是”不落后于人”或者是”胜过他人”。

这类客户对社会风气和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总是想跟着潮流走,有这种心理的顾客在购买某种物品时并非是急切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7、偏好心理

这是一种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欲望的购买心理。有偏好心理动机的人喜欢购买某一类型的商品。

比如有的人爱养花,有的人爱收藏古玩,有的人爱摄影,有的人爱字画等等。这种偏好往往同某种专业、知识、生活情趣相关。

因此偏好性购买心理动机也往往比较明智,指向性也很明确,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8、自尊心理

有这种购买心理的顾客在购物时即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追求精神方面的高雅。

他们在购买之前就希望他们的购买行为能够受到销售人员的热情接待。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客户满怀希望的去购物,一见销售人员满脸冰霜就会转身而去,到别家商店去买。

9、疑虑心理

这是一种瞻前顾后的购物心理动机,他们的核心理念是怕”上当吃亏”。

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会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功效等持怀疑的态度,怕不好用,怕上当受骗。

因此他们会向销售人员询问,仔细的检查商品,并且非常关心售后服务的工作,直到心中的疑虑完全解除才会掏钱购买。

10、安全心理

这种心理的人在购买商品时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安全。

尤其是像食品、药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电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因此,他们会十分注意食品是否过期、药品是否正规、洗涤用品是否有化学反应、电器用品是否漏电、交通工具是否安全等。

在销售人员解说、保证之后他们才会放心的购买。

篇4:电工类课程CAI课件的心理学问题初探

电工类课程CAI课件的心理学问题初探

从教学心理学出发,对电工学课程CAI课件的设计及应用中的一些心理问题作初步探索,以解决电工学课程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发挥CAI课件的'教学功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作 者:马智刚 冯平孔若飞  作者单位:后勤工程学院,重庆,400016 刊 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1 23(3) 分类号:B84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   CAI课件   电工学课程  

【心理学课件】相关文章:

1.微商销售心理学课件

2.心理学读后感

3.心理学心得体会

4.心理学论文

5.心理学求职信1500字

6.《美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7.心理学课程论文

8.公关心理学体会

9.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10.考研心理学练习题

下载word文档
《心理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