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2023-12-06 08:54: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旻皙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篇1: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字词解释

斯:就

诸:放在句中,解释为“之于”

也:是否

兼人:好勇过人

敢问:冒昧地问;敢:表敬副词

由:指子路

赤:即公西华本人

求:即冉有

退:指做事缩手缩脚

译文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篇2: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1.“因性而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而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而教”。本来,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2.“因龄而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因年龄特征而教。

3.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4.“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客观地存在着相互适应。师“因材施教”,生也应“因教而学”,择其善从之,不善而改之;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篇3:因材施教成语相关典故

一、因材施教成语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二、因材施教成语典故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三、因材施教成语造句

1.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3.走近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4.这批学员良莠不齐,要因材施教才行。

5.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6.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

7.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8.小班教学的优点,是让老师更可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9.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10.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平台。

11.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12.教学采取的是因材施教,但也并不完全是中国式教学:班级的规模很小,学生可以随意挑战老师的观点。

13.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4.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15.学生程度良莠不齐,老师不宜等而观之,宜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教导。

16.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17.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18.孔子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还主张教学要实行启发式,举一反三,使学生闻一知十。

19.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20.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学生的身心修养,通过因材施教以期培养温文尔雅的君子,来实现通儒的理想。

21.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22.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

23.蒋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不但讲得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

25.关于确实病因的研究将会促进新的疾病筛选机制,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26.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篇4:因材施教成语的典故

一、因材施教含义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二、因材施教典故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三、因材施教造句

1、教学采取的是因材施教,但也并不完全是中国式教学:班级的规模很小,学生可以随意挑战老师的观点。

2、关于确实病因的研究将会促进新的疾病筛选机制,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3、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4、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5、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6、教育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7、但在我理解来,就如同现在人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和我常说的随遇而安。

8、由于孔于重视因材施教去培养人才,从而造就出许多有特殊成就和才干的学生。

9、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10、正因为存在人格的差异,故有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

11、教育本身是一种科学,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才能尽可能地帮助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12、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学会多元智能的教学艺术,以利用此教学方法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

13、从这一观点出发,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因材施教。

14、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应因材施教,提高其思想素质;

15、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均衡发展。

16、因此,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17、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8、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平台。

19、研究了改革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重视实习和实验教学对提高聚合反应工程教学质量的影响;

20、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21、普通话语音教学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对象,存在“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

22、胡瑗提倡“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创设“分斋教学”和主副修制度,强调“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并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育管理。

23、本文就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出其重要性并在实际基础上总结啦一些经验。

24、在国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

25、因此,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6、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27、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28、我会按照课程需要来安排我的课程,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篇5: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故事-因材施教的寓意-因材施教的意思

【成语】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简拼】ycsj

【近义词】对症下药

【反义词】一视同仁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英文翻译】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导他们。子路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而对冉有说可以立即照做。学生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谦让应鼓励,子路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

【成语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辩形】施,不能写作“师”。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1.因材施教范文

2.因材施教论文

3.墨守成规典故故事

4.典故故事:急来抱佛脚

5.寓言故事典故故事

6.《中华典故故事》读后感

7.成语典故故事精选7个

8.苏轼的故事-古人典故

9.历史小故事典故精选

10.古人尊师重道的典故故事

下载word文档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