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的论文
“晰韵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的论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的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的论文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VladimirNabokov同名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12岁少女,与养父发生了一场不伦之恋。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被改编成各种文艺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较为著名的是1962年版和版同名电影《lolita》,该剧的中文译名也极其富有诗意——“一树梨花压海棠”。此后,“lolita”简称“loli”这一词被专门用来形容富诱惑力的早熟女孩,代表着一种娇嫩、天真和带着企图的青春。
一、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
就在小说《洛丽塔》被两度拍成电影而成名之后,许多人在提及恋童现象时,都用“洛丽塔情节”来形容对未发育完全的少女的迷恋,或者干脆把心理学上的恋童情节称为“洛丽塔情节”,日本甚至有了专属名词Lolicon(洛丽控),这是“洛丽塔情结”(LolitaComplex)一词的简写。
在服饰上,洛丽塔风格流行于青少年中,当然以女性居多,但也有秀美而自恋的男性做此打扮。洛丽塔穿衣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强烈暗示,是利用衣着来激起观赏者的欲望。
洛丽塔服饰风格的发展东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轨迹,这是东西方对洛丽塔风格不同的认识所致。西方人说的洛丽塔风格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总体的风格感觉是少女表现出成熟女人拥有性感、妩媚、诱惑的气质,这一切都来源于小说中的那个原型,她用混合着天真和放荡的笑容颠倒众生。相似的还有杜拉斯《情人》中15岁半的法国少女,她梳着两根小孩的辫子;穿着妈妈破旧不堪的茶色真丝连衣裙;腰间系着哥哥的皮带;脚着缀有用废金丝编成的小图案的高跟鞋;头戴一顶平边男帽,一顶玫瑰红色的软毡帽,上面围着一条很宽的黑色饰带。就是这样“不伦不类的`形象”诱惑了坐在“黑色的里摩辛大轿车”里富有的中国男人。洛丽塔风格在西方另一个人物形象代表是来自美国新兴的服装品牌“宇宙残骸”(Cosmicdebris)旗下的系列商品Emilystrange。RobReger在1992年设计了一个流着黑色头发、整齐刘海的可爱而又独具黑色气质的叛逆女孩。Emily只有13岁,和洛丽塔一样混合了少女的稚气和女人的妩媚,设计中只使用了红、黑两种极端色调,简单却永不落伍。在西方洛丽塔风格的发展完全来源于对原著小说的理解,那是充满时尚感和现代元素的风格,但对于洛丽塔服饰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造型。
洛丽塔虽然源于西方,但洛丽塔服饰风格却是由东方人建立起来。西方人津津乐道的洛丽塔形象和东方人心中的洛丽塔相差甚远,源于日本的东方洛丽塔风格服饰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特征:一种类似于宫廷娃娃装,采用大量的蕾丝花边、缎带、蝴蝶结和束腰设计。这种风格服饰在日本的流行大概要归功于其本国漫画家MakiKusumoto,她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Kissxxxx》是讲述一个摇滚乐团的漫画。乐团中一个成员的女朋友总是穿得像个洋娃娃。她很可爱并且照顾这个乐队的演出。这本漫画的流行使得此后很多艺人都借鉴这样的风格,代表人物为前MaliceMizer中的灵魂人物,蓝色支配者——Mana(佐藤学),作为男性的Mana偏爱少女漫画,是女性服饰的爱好者。他喜爱Gothic&Lolita式的服饰,正是他提出“elegantgothiclolita”(优雅哥特洛丽塔)这个词。93年Mana在日本新宿开办了他的Gothic&Lolita服饰店“Moi-même-Moitié”(法语,“另一个自我”)。根据服装自上而下的传播规律,很快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涉谷、宿原街头甚至整个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见洛丽塔装扮的女生:卷发加上或黑白色系或粉色系的裙装,高底的皮鞋,挎着布质的小包,一副娃娃模样。社会潮流的发展,洛丽塔式着衣风格逐渐被主流的流行文化所接受,已经慢慢背离了它最初的文化内涵,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风尚,在日本也出现了诸如Baby,theStarsShineBright这样专做洛丽塔的服饰品牌。在,深田恭子主演的电影《下妻物语》(此片中深田共换了39套洛丽塔服装)更是把日本人创造的洛丽塔风格服饰推广到了香港,继而被善于学习香港的广东“潮人”推向全[摘要]自“洛丽塔”这本书出版以来,洛丽塔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专属词汇,而洛丽塔服饰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穿衣风格,并成为流行穿衣文化的一部分。论文从洛丽塔服饰的起源说起对洛丽塔服饰的发展及主要特征进行研究。
在广州的状元坊有很多定制洛丽塔服饰的作坊,它们价值不菲却深受广州潮人的爱戴。在上海最红火的洛丽塔服饰专卖店当属位于人民广场的“西门汀”,在那里,可以完成女孩对公主的梦想。
这种用粉红、粉紫、蕾丝、荷叶边、蝴蝶结、缎带、松糕鞋造就的东方式洛丽塔所体现的风格和西方的少女表现熟女的诱惑气质不同,东方洛丽塔服饰的主体为12岁~25岁的女性,年龄跨度较大,或许其中有些人已不再年轻,已是成熟女性,但时光在她们身上仿佛就此停滞倒退,她们渴望永远地被定格在青春美好的年龄,表现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这种向往归于所谓“幼齿情结”。表现在女性服饰上就是运用童装元素表现稚嫩的风格。
应该指出的是洛丽塔服饰在20世纪从日本传入国内后和原版有了一些变异,甚至在很多概念上有了一些混淆,最为明显的是洛丽塔服饰和COSPLAY,以及洛丽塔和洛可可服饰。在很多国内的COSPLAY秀中就有洛丽塔公主秀。但实际说来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着生活态度和穿衣风格,如朋克;后者更加强调动漫中的角色模仿,两者的外形或许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完全不可等同。另一种混淆是认为洛丽塔是洛可可服饰,洛丽塔服饰确实在很多细节构造上运用到洛可可风格中花边、蝴蝶结、泡泡袖等元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仍有诸多差异,如洛丽塔的裙子较短但洛可可通常是及地长裙。
二、洛丽塔风格服饰的特征
目前洛丽塔风格服饰可以粗略的分为甜美洛丽塔(sweetlovelolita)、优雅哥特式洛丽塔(elegantgothiclolita),以及古典洛丽塔(classiclolita)。每种类型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甜美洛丽塔造型,以粉红、粉紫、粉蓝和白色等淡雅色系为主,在面料方面主料选择全棉、雪纺、塔夫绸等,辅料则采用大量的蕾丝,网纱。以可爱的洋娃娃风格为造型基础,荷叶边、泡泡袖、蓬蓬裙、多层褶裥叠加等细节都在最基本的日装系列中出现,搭配圆头鞋和彩色长袜。虽然款式丰富,但由于色彩柔和因此不会显得张扬。与服饰相对应妆容也配以粉红色调的腮红和唇色,强调甜美可爱的风格特征。前面提到的《下妻物语》中女主角深田主要穿着甜美洛丽塔风格,这也是国内多数洛迷们的选择。
混合了哥特式与洛丽塔这两种风格称为“哥洛式”的风格。优雅哥特式洛丽塔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主色为黑和白等无彩色系,表达一种神秘好奇的感觉,有时也会选用芥末黄、墨绿等中性色调,款式用露脐、露肩的迷你吊带衫、比基尼吊带衫和敞胸式样的短外套,激荡起少女性感的无限魅惑再搭配上有骷髅、海盗等图案的夸张银饰。比“甜美洛丽塔”少了一份童真,多了恐怖感的优雅和淑女的气质表达一种神秘、优雅华丽与阴森诡异相揉和的死亡气息。对于这样的服饰黑紫色系的深色妆容是最合适不过了。
柔和的米色,粉色系列,高贵的红酒色和墨绿色都是古典洛丽塔会选择的色彩。蓬蓬的娃娃裙或者同样蓬蓬的娃娃衫、小吊带配短裤,在细节上荷叶褶是最大的特色,在袖带、暗花纹等衬托下,力图表达一种清雅的心思,有一种复古摩登的精致感觉。选用更为精致高雅的面料,较少使用蕾丝,注重整体线条和修腰的效果,比“甜美洛丽塔”更注重成熟高贵的气质。化妆也讲究自然纯净和检阅素雅。
无论是何种风格,洛丽塔都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青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一如发展心理学家艾力逊指出,年青人正处于“自我认识与迷乱”的阶段,他们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个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接纳。正因如此,洛丽塔才不仅满足了男性的口味,也得到了不少女性的青睐:前者是一种不无异常的审美取向,后者则是自怜自恋情结的最好体现。这大概就是洛丽塔服饰能够流行的原因。
篇2: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成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认知风格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层整体取样,选取1021名在校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认知风格分量表,进行集体施测。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的认知决策倾向于场景决策,而回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决策;少数民族大学生随年级的增长,认知决策的发展为先降后升,而认知加工的发展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倾向于关注整体和抽象的问题,以灵活的行为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比女性更喜欢独立工作;认知行为维度上,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偏向于合作型。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
1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和人格差异都与其认知风格密切相关,它对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决定作用[1]。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含了多种心理品质:如个体的性格、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以及个体的认知风格、情绪体验和调节等等,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2]。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是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认知风格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提出了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现有53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底统计数据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0951900人的60.38%。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92%;汉族占39.61%;哈萨克族占7%;回族占4.44%。对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认知风格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同时为丰富和发展民族心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采用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具有很好信、效度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认知风格分量表》[3]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实施测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系统考察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在不同民族、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新疆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
2 方法
2.1 调查对象
对新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喀什、昌吉、伊犁等地区的高等院校,进行分层整体取样,并选取1378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并筛选有效问卷1021份。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等人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该量表包含认知决策、认知方法、认知加工、认知行为、认知倾向等5个维度。采取4级评定,其中“完全符合”为4分,“比较符合”为3分,“不太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数即认知风格总均分。认知决策主要考察个体是倾向于场景决策还是倾向于自我决策,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场景决策,得分越低,越倾向于自我决策;认知方法考察个体解决问题时倾向于灵活还是单一,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灵活,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单一;认知加工是了解个体倾向于整体性加工还是局部性加工,得分越高,越倾向于整体,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局部;认知行为是了解个体解决问题倾向于独立还是合作,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独立,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合作;认知倾向是了解个体倾向于冒险还是稳重,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冒险,得分越低,越倾向于稳重。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4],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可接受范围[5]。
2.3 数据处理
问卷收集的数据由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总体结果分析
首先,对认知风格及五个维度,在不同年级、性别、民族、独生子女等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在年级因素上,认知策略、认知加工维度均存在主效应;在性别因素上,认知风格总体、认知加工、认知行为维度均存在主效应;在民族因素上,只有认知风格总体存在主效应;在独生子女因素上,认知方法、认知行为、认知倾向维度上均存在主效应。在年级与性别之间、年级与独生子女之间、性别与独生子女之间均无交互作用。在民族和年级之间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在民族与独生子女之间在认知决策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
3.2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及其各维度间民族、年级差异分析
首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及其各维度的数据,在民族和年级因素上的得分做均值和标准差的描述性统计,然后分别在两因素上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W-ANOVA),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民族因素上,认知决策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LSD检验发现,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决策显著高于回族;其他维度上,民族间差异均不显著。
年级因素上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总体表现为平稳发展趋势。在认知决策、认知加工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LSD检验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在认知决策与认知加工维度上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只是认知决策维度是先降后升,而认知加工维度上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
3.3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及其各维度间性别、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为检验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及其各维度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别对这两因素进行独立样本的t值检验,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在性别因素上,认知风格总体性别差异显著,男生认知风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认知加工、认知行为维度上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只有认知行为维度上,呈现出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其他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认知风格总体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认知风格无所谓好坏,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特点,从而采用适合于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认知风格得分均值在2.53,标准差为0.16,与全国的数据常模对照来看[6],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在民族因素上,认知决策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通过进一步检验分析,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决策显著高于回族。认知决策得分越高越偏向于场景决策,分数越低越偏向于自我决策。结果说明回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型的认知风格,自我型认知风格喜欢创造和提出计划,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做事,喜欢自己做出决定,不喜欢执行由场景建构好的任务;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属于场景型认知风格的个体,场景型喜欢按给定的结构、程序和规则做事情,不是特别喜欢创造;他们很高兴去做他人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这些结果与傅金芝等人的云南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比较研究[7]是一致的。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年级因素上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总体表现为平稳发展趋势。大三学生在认知决策与认知加工维度上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只是认知决策维度是先降后升,而认知加工维度上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与全国数据所表现出来阶段性和变化特点基本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显示出整体、稳重的和合作的等特点。
通过对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探讨,进一步证实了在认知风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8]。在性别角色对认知风格的影响方面有过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女性倾向于更加直觉、保守、细致,而男性则倾向于更具分析性、开放性和整体性。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制约着认知风格的发展。研究表明,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可能在更深的层面上反映了生物性、社会性和文化因素对风格发展的影响[9]。本研究显示男生在认知风格总分、认知加工、认知行为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倾向于关注整体和抽象的问题,以灵活的行为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比女性更喜欢独立工作,即倾向于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独生子女因素上的结果说明:非独生子女属于独立型认知风格,表现出以任务导向的,喜欢独立工作,对人际问题不敏感等特点;而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显示出的以人际导向的合作型认知风格,喜欢与场景一起做事情或在团体中完成工作,对人际问题比较敏感,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偏向于合作型。总之,通过研究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针对个体不同的认知风格,采用适合于不同个体的教育方式。
5 结论
(1)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
(2)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的认知决策倾向于场景决策,而回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决策;
(3)少数民族大学生随年级的增长,认知决策的发展为先降后升,而认知加工的发展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
(4)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倾向于关注整体和抽象的问题,以灵活的行为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比女性更喜欢独立工作;
(5)认知行为维度上,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偏向于合作型。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闻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心理与行为研究,,2(4):597~602
[2]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67-571
[3]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与行为研究,,1(2):143-146
[4]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4(4):241-245
[5] 陈良,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4):129-132
[6] 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4):266-271
[7] 傅金芝等人.云南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比较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31(4):77-80
[8] 彭贤等人.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99~301
[9]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4(3):326-329
篇3: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论文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对生命科学本质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对于疾病的研究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深入到了分子,并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研究出更多治疗方法,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篇4: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论文
1.1实现生命操控的趋势
生命操控的理论基础是合成生物学,就是要对一些生命体系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是其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或者是为人类提供新的食物及药物,或者能够制造出一些新型环保材料,或者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某些信息,这一学科结合了包括基因工作、纳米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对于解决人类身体健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将这种对生命过程进行重新设计的研究方法称之为生命操控,体现出人类对生命体的研究已经逐渐从分散走向系统,人工细胞得合成就是生命操控的成功实例,也就是说人类已经不仅可以在分子水平观察生命,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再造生命、操控生命[1]。
1.2基因药物迅速发展
药物是解除人类身体疾病的重要物质,对人体致病原因的研究越深入,人们就越有机会研制出更先进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致病原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在发现各类致病基因及其致病机理以后,人们对药物的研究也突破了传统领域,不再是对所有细胞或者基因展开攻击,而是对致病基因进行选择性的攻击,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升药物疗效,还能够降低这些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单一基因对应单种药物的研究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单一基因开发药物时一定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控制,否则就可能达不到预期临床效果,或者是产生其他副作用。
1.3对于一些复杂性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心脑血管类疾病以及肿瘤等一直是困扰人类身体健康的难题,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复杂,由于其并不是某个基因缺陷引起的,而是综合了多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因此要想治愈这些疾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物医学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这些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防治模式也比较简单,治疗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实际上人体内部存在一个复杂的运行网络,无论是某种物质的通道还是某种调节作用,都是一个个小体系,各个小体系之间又会相互影响,因此这些复杂疾病是所有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几年人们通过生物学方法对这些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往往以更加系统、综合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疾病,虽然要真正找到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研究方向[2]。
2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分析
2.1各个学科之间走向聚合
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多门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学科之间的交叉对新兴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出了基因是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之后人们根据这一结论分析出了基因调控以及表达过程,从此对基因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而分析这一结论的得出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基础并不是生物这一门学科,而是结合了传统生物学知识、化学知识以及物理知识,也就是说这些学科的交叉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再比如,现代分子影像技术就是医学理论与物理技术结合的结果。而随着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交叉模式已经逐渐向着聚合模式转变,这种模式除了涉及到医学技术、生物学技术以外,还囊括了纳米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这些技术在推动生物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聚合性,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发展的巨大潜力,不就的将来一定会产生新突破,同时带动相关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3]。
2.2体现出大科学的研究模式
最初人们在发展生物医学这门学科的时候,研究模式一般具有小科学的特征,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却拉开了大科学研究的序幕,具体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所研究的项目具有较大社会规模,涉及到的领域、人员较多;第二,研究项目中包含的知识量较大,知识的积累速度也非常快;第三,整个研究项目能够体现出一种加快发现的趋势;最后,整个项目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效应。可以说大科学的研究模式是小科学研究的必然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研究过程中要趋利避害,为生物医学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临床医学中体现出“转化医学”特征
生物医学的发展的确为决绝临床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分析近几年生物医学的研究内容我们会发现其呈现出以下趋势:随着研究水平的提升,研究内容越来越复杂,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已经脱离了临床实际,这对于解决临床问题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要为人类服务,因此对于学科的研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将人们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的成果迅速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技术和方法,用一条快速通道来连接病房和实验室,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有效整合[4]。
3总结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阶段,对生命过程的研究已经从宏观过渡到了微观,对于进一步观察生命过程、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生物医学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明确各个学科之间的影响,建立完善的生物医学研究系统,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4,12(14)01:1-4.
[2]张宁,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的几个主要特征及其对医学科研管理的影响[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3(15)01:14-16.
[3]施忠道.浅析新世纪我国生物医学科技发展的趋势与重点[J].医学与社会,2000,11(13)05:4-7.
[4]马捷,李蓉,王英华,孟繁敏,王淼,李明霞.浅析国内外生物医学材料专利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14(16)06:466-470.
【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