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小猪K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咏怀古迹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咏怀古迹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咏怀古迹其一阅读答案
杜 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1.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2.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2.“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简析
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篇2: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0.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昭君怨恨的是什么。(3分)
1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答案:
10.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1分)
11.(1)“一去紫台连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3)“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2)“画图省乡的幽怨。(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12.C(2分)
篇3: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案: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9.“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篇4:《咏怀古迹其二》阅读答案
①杜甫摇落深知宋玉
②悲,风流儒推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
①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为杜甫在夔州所写,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
②宋玉,楚国辞赋作家,政治上不得志,抱负无法实现。所著《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传其故宅在江陵。
8.请对本诗起句“摇落深知宋玉悲”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人为何会“怅望千秋一洒泪”?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
试题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8.(5分)①以 “深知宋玉悲”表明对宋玉的了解,有异代知音之感 (2分);②着一“悲”字,奠定了情感基调 (2分);③化用宋玉《九辩》典故,以草木摇落而悲秋,点明时节天气 (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感慨宋玉风流儒雅,富有才华,并推崇他,但此人已逝,徒留伤感 (伤心故宅荒台,历史变迁);②叹息宋玉不为人理解,虽有故宅凭吊,却只知其文采辞藻,不了解其诗文背后的抱负、精神;③感叹自己虽与宋玉不同时代,却同样萧条失志,壮志难酬,怀古伤今。(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意思相近即可)
篇5:咏怀古迹阅读题及答案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昭君怨恨的是什么。(3分)
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答案:
1.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1分)
2.(1)“一去紫台连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3)“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2)“画图省乡的幽怨。(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3.C(2分)
篇6:咏怀古迹其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案: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9.“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篇7: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 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 题材。(2分)
(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8: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16.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
17.C
18.答案示例一:适合。昭君的'怨恨忧思是一种永远怀念故土的深厚情感。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不合适。首先从这首诗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个远嫁异域、心中饱含怨恨忧思的失意女子;其次从这首诗的意境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凄婉和“千山万壑赴津门”的雄浑也不协调;第三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看,重在表现对昭君的悲剧命运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为英雄事迹来赞颂传扬,同时也借昭君的命运表达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慨叹。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篇9: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
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4分)
篇10: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
2.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四》原文鉴赏
3.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二》赏析
4.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5.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诗意赏析
6.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的诗意赏析
7.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的诗意赏析
8.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9.杜甫《咏怀古迹》
1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
篇11:《咏怀古迹其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yǒng huái gǔ jì qí èr
咏怀古迹其二
dù fǔ
杜甫
yáo luò shēn zhī sòng yù bēi , fēng liú rú yǎ yì wú shī 。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chàng wàng qiān qiū yī sǎ lèi , xiāo tiáo yì dài bù tóng shí 。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jiāng shān gù zhái kōng wén zǎo , yún yǔ huāng tái qǐ mèng sī 。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zuì shì chǔ gōng jù mǐn miè , zhōu rén zhǐ diǎn dào jīn yí 。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阅读题
1、诗人为何会“怅望千秋一洒泪”?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请对本诗起句“摇落深知宋玉悲”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感慨宋玉风流儒雅,富有才华,并推崇他,但此人已逝,徒留伤感 (伤心故宅荒台,历史变迁);
(2)叹息宋玉不为人理解,虽有故宅凭吊,却只知其文采辞藻,不了解其诗文背后的抱负、精神;
(3)感叹自己虽与宋玉不同时代,却同样萧条失志,壮志难酬,怀古伤今。
2、(1)以 “深知宋玉悲”表明对宋玉的了解,有异代知音之感;
(2)这一“悲”字,奠定了情感基调;
(3)化用宋玉《九辩》典故,以草木摇落而悲秋,点明时节天气。
赏析
该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3.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7.广西古迹导游词
8.文化古迹作文
9.山村咏怀古诗
10.《山村咏怀》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