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3-09-25 09:16: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1: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答案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DD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DD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题目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14.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2分)( )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 ,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分一些蚊子进来》阅读答案

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14.列数据、打比方。列数据: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

15.B

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原以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不料夜半还是被饕餮的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人打得噼啪有声,睁眼一看,那只不讲道理的手竟是自己的!

②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很轻地撩开蚊帐,三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③“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母亲压低声音,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④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分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所刺而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⑤“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篇2: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答案

1.读完此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古诗或俗语表达出来。(2分)

2.第①段中“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3分)

3.母亲为什么“很轻地撩开蚊帐”,而且“压低声音”?(3分)

4.第③段母亲在同父亲说话时谁知以“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3分)

5.结合语境解释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咀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和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分一些蚊子进来》阅读答案

1、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儿是娘的心头肉”等。

2、因为(1)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2)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

3、怕惊醒儿子。

4、母亲为自己能想起“分一些蚊子进来”使“儿子可以少受些罪”的方法而高兴。

5、(1)在文中的意思是“迎接”。因为母亲是有意让蚊子进入帐中,更怕蚊子不进去,会让儿子受罪是。一个“迎”字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2)原意是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文中指在心里慢慢体会。

6、议论 抒情 点明题旨,引起读者共鸣,使中心得到升华。

篇3:《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答案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选自,有删改)

篇4:《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答案

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14、列数据、打比方。列数据: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

15、B

篇5:《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答案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

14、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3分)

答:______

1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2分)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篇6: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题答案

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14.列数据、打比方。列数据: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

15.B


《分一些蚊子进来》阅读原文

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原以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不料夜半还是被饕餮的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人打得噼啪有声,睁眼一看,那只不讲道理的手竟是自己的!

②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很轻地撩开蚊帐,三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③“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母亲压低声音,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④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分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所刺而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⑤“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分一些蚊子进来》阅读题目

1.读完此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古诗或俗语表达出来。(2分)

2.第①段中“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3分)

3.母亲为什么“很轻地撩开蚊帐”,而且“压低声音”?(3分)

4.第③段母亲在同父亲说话时谁知以“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3分)

5.结合语境解释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咀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和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分一些蚊子进来》阅读答案

1、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儿是娘的心头肉”等。

2、因为(1)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2)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

3、怕惊醒儿子。

4、母亲为自己能想起“分一些蚊子进来”使“儿子可以少受些罪”的方法而高兴。

5、(1)在文中的意思是“迎接”。因为母亲是有意让蚊子进入帐中,更怕蚊子不进去,会让儿子受罪是。一个“迎”字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2)原意是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文中指在心里慢慢体会。

6、议论 抒情 点明题旨,引起读者共鸣,使中心得到升华。

篇7:蚊子和狮子阅读理解答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文中划线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这么”指代的'是____。

2.文中两次描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两次描写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的作用不同,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和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洋洋自得,骄傲自大。

C.两次描写的作用相同,表现蚊子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心态。

3.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

B.自食其果

C.夜郎自大

D.骄兵必败

参考答案

1.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用爪子抓,用牙齿咬

2.B

3.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D

篇8:《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理解及答案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理解及答案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显著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62公里/时,掀起的巨浪有十多米高,最高的可达三十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而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每当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会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啊!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农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的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次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夏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由此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台风带来倾盆大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细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得不好,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景观,江南沃野将丧失,鱼米之乡不复存在。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譬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新的巨大的能源。

14、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6分)

15、选文第2段对台风致灾只是一笔带过,你认为这样处理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16、作者认为人类不应消灭台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选文是以台风为说明对象,它是按照什么是台风——台风发生的地点、时间、特点怎样——假如没有台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对认识台风、利用台风资源的展望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评分:答对第一问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仅答逻辑顺序得1分。

15、答案:恰当。因为一方面台风的危害人们都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文章要说明的重点是假如没有台风的情况,所以应该略写。

评分:答恰当得1分。第二问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16、答案:(1)降低气温,消除热害(2)带来降雨,缓解旱情(3)增加陆地细润度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篇9:人生没有永远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人生没有永远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可高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学问高深

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

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可”是儿童口吻,表强调,(答“很”“十分”也可以)(1分)表达了杨绛对钱钟书高深学问的钦佩和自豪.(1分)(2) “嗅”的意思是闻(或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或借助比喻)(1分)传神地表现出钱瑷审稿的认真和敏锐。(1分)

2.④为人刚正(1分)⑤审稿认真(1分)

3.在内容上,点明主旨,(1分)表达了任务在亲人离世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1分)在结构上,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1分)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1分)

4.《老王》示例:杨绛一家尊重老王,关照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生活,是善良的—家人。《人生没有永远》示例一: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顿,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上家人。示例二: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每篇文章答出一点,每个点1分,分别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成理1分。)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篇10:如果麦子没有考验阅读理解答案

林清玄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上帝本来以为他并不会被认出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轻易地就认出他来。农夫趋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终于来了。”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求什么呢?”

“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仁慈的上帝,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搞错了某些部分?”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农夫天天都在祈祷,其祈求的是什么?为何祈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帝如农夫所愿后,其收成怎样?请联系你所知道的生物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发?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2、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每种植物的生长都有其独特的空气、阳光、温度、湿度等方面的需求,所谓的“风调雨顺”不一定艰植物的生长有利,对于麦子来说,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们不应该去埋怨自己生活中有许多挫折,这些挫折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并且更会有助于使我们走向成功。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1.窗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2.生日阅读理解及答案

3.合欢树阅读理解及答案

4.《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5.《财富》阅读理解及答案

6.《梯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7.没有钓到的大鱼阅读理解答案

8.邂逅霍金阅读理解及答案

9.宜都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10.桂林山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