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2023-07-07 08:21: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z40858707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篇1:《陋室铭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陋室铭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中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居“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出名,著名 (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篇2:《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一.

1.123//4567//89

2.唐刘禹锡一种文体

3.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B

5.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宝中生活安贫乐道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陋室道德高尚的人8.C9.只是我的.品德高尚。10.267311.C

12.⑴有名(出名、闻名)⑵大⑶干扰(扰乱、使……乱)⑷形体(身体)

13.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⑵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A

二.1.D(宜:应当)2。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3.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5。C(“说”侧重于议论)

篇3: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陋室铭》名作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并且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刘禹锡 ,字 (梦徳),是(唐)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 )(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上)(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 金经:佛经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奏乐的声音 )(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D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六、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认为可取不可取?

(可取,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再这里有和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十、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享受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节俭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篇4:陋室铭阅读理解

陋室铭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小题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1)博学的人(1分)(2)指隐居的人(1分)(2分)

【小题1】C(2分)

【小题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分)

【小题1】托物言志(1分);(正面)赞美莲的'形象(1分)。(2分)

【小题1】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二者都是“表转折”。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选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篇5:《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理解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理解

(甲)《陋室铭》

(乙)《爱莲说》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参考答案:

1.D

2.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衬托莲之高沽。

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5.C

篇6:《陋室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衰世凑①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②其情,以与世交。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心虽乐之,节之以礼;趋翔周旋③,诎④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总⑤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

【注释】①凑:趋向,追逐。②矫拂:矫正,纠正。③趋翔:步履有节奏的样子。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也指应酬交际。④诎:屈服,折服。⑤总:拘束,约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目虽欲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节之以礼乃记之而去

A、B、

皆以美于徐公酒澄而不饮

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

C、D、

行拂乱其所为禁之以度

11、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

12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答案:

9、(l)大(2)因此,所以【解析】第(l)题“鸿”是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故有“大”的意思;(2)“故”在这里是连词,可翻译成“所以”。

10、C【解析】A项“节之以礼”的“以”是“用”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是“认为”的意思。B项“乃记之而去”的“而”表顺承,是“然后”的意思;“酒澄而不饮”的“而”表转折,是“却”的意思。c项“无丝竹之乱耳”的“乱”和“行拂乱其所为”的“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扰乱”。D项“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禁之以度”中的“之”是代词,代“他们”。

1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通晓最精深道理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理顺(自己的)真情、本性,调理(自己的)内心。

12、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

篇7:《陋室铭》阅读答案

阅读《陋室铭》,完成12-14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斯是陋室

(2)苔痕上阶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

【小题1】(1)这 (2)长到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1】(1)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3)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①安贫乐道 ②高雅情趣 ③效仿先贤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篇8:《陋室铭》阅读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小题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2分)

【小题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案

【小题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小题1】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小题1】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小题1】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以及内容的理解。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写法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即可。

篇9:《陋室铭》阅读答案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在于,在乎]高,有仙则[副词,就]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惟[介词 ,表原因,只]吾德馨[xīn,香气,这里比喻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苔痕/上/[爬上]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学问浅薄的人]。可以调[调弄]素[古朴]琴,阅金经[佛经]。无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扰乱]耳,无案[几桌,几案]牍[dú,书籍,文书]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南阳诸葛庐[房舍],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有何之陋]?

陋室铭阅读答案:

1.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德馨。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6.试作者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答]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本文中作者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古代的贤士自况,更说明了作者是有远大的志向的,所以本文并没有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10.本文对偶句有哪些?

[答]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篇陋室铭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10:《陋室铭》阅读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⑾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膝。

C.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D.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无案牍之劳形

C.渔人甚异之

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与“入”两字用得好,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大 ②凭借 ③应该,应当 ④渡口 ⑤靠近,挨着 ⑥回答、对答

2.D

3.C

4.①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③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各1分,意对即可。

5.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有生气而活跃的动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表达了他对某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视。意对即可。

篇11:《陋室铭》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目:

1、请在上文横线上填写古文空缺的原句。

2、这篇短文出自(《 》),作者是 。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 刘禹锡

3、“略”

4、B

5、C

6、①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惟吾德馨

篇12:《陋室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相关文章:

1.陋室铭阅读答案

2.《海棠花》阅读理解答案

3.月光阅读理解答案

4.《萌芽》阅读理解答案

5.“魂”阅读理解答案

6.如梦令阅读理解答案

7.诗歌阅读理解答案

8.灯笼阅读理解答案

9.感觉阅读理解答案

10.老人与海阅读理解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