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

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

2023-08-16 08:03: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幼稚园肄业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

篇1: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

一、地质背景及地质遗迹特点

(1)地质遗迹典型性

鄂伦春地质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南麓,自然环境优良,生物类型多样,物种丰富。野生动物人类和谐共生存,构建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诺敏河园区内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壮美、奇特,火山、火口湖天池、石塘、石海及大峡谷等保存完好。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些地质现象记录了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变迁信息,对研究近代大兴安岭构造和环境演化意义重大。

(2)观赏性

诺敏河火山群绝大部分区域仍然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植被覆盖率几乎达100%。这里山峰耸立,群山环抱,水量充足,水系发育,河流纵横,碧水澄澈,波光万点,林海浩瀚,河谷草甸植被茂盛,林荫间山花艳丽,气候宜人,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有的只是大自然赐予的群山峻岭,翠绿欲滴的树林,是人们旅游观光的理想地之一。

(3)系统性和完整性

鄂伦春境内众多的景观资源中,不仅有内涵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资源、绚丽多姿的水体景观等众多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有众多浓郁的民风民俗、古人类遗址和传奇迷人的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资源。这两种景观相互组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鄂伦春的整体景观资源系统。峡谷与多级瀑布互成一体,意境深远;山谷与地质遗迹互为补充,趣味迥异。鄂伦春众多的景观资源,不仅单个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科学性,而且它们所构成的景观组合群,配套类型多样,组合好,既体现了单个景观的价值,又使其原有的景观价值得到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景观资源的`整体优势和价值。

(4)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合理、有效地开发鄂伦春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能够提高公园的科学含量,带动公园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则无可挽回。所以在体现地质遗迹的经济、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避免对地质遗迹的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环境损害。

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

三、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1)地质遗迹现状

鄂伦春自治的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并于申报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景点的地质遗迹保护和规划建设基本未开展,因而基本尚无保护措施。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分布于宜里~乌尔其汗林区公路沿线的景点也开始有游人涉足。个别景点,如四方山多有游人前往,地质遗迹也面临着人为破坏。分布于其它地点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虽然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未得到有效开发,但部分地段亦然有游人光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位于旅游线路上的地质遗迹遭受人为破坏的威胁将会增加。鄂伦春火成岩洞穴(嘎仙洞)现已做为文物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没有做为地质遗迹进行过调查研究,因此,其地质特征和成因均不清楚。也未按火成岩洞穴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保护,局部如洞口已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应尽快开展调查研究,合理规划、科学保护。“冰川”遗迹尚未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是否为冰川还有待研究,加之通行困难,保护工作还未开始。火山地质遗迹的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刚起步,至今未列入国家或自治区保护范围。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人们渴望对火山资源有更多的了解,根据国内对火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建立保护区,才能实施有力的保护。

鄂伦春地质遗迹处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有的只有大自然赐予的形态奇特的火成岩洞穴、冰川遗迹、火山和翠绿的原始森林,是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以及生态学家等开展科学研究的圣地,也是大众旅游观光的理想地之一。

(2)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园区内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资源的现状,当前急需开展地质遗迹区的资源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工作,以期发现新的地质景观点和提升火山及冰川专题研究水平,同时加大对园区内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的开发建设,并针对资源开发而可能导致的人为破坏,严格要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详细规划,对一些具有重要科研及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必须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性地实施适当的保护工程。保护工程的实施应当首先进行,并严格按照地质遗迹保护规划逐步实施。

篇2:重庆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重庆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公园是近年在国内外出现的.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旅游、休闲、求知的新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将我国作为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已成立了地质公园的领导和评审机构.已批准了44处国家地质公园,而重庆至今尚未批准一处.资料显示,重庆市应予保护和可开发利用的各类地质遗迹资源多达231处,且分布广,品位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设地质公园是树立重庆旅游新形象和建成我国旅游强市的重要举措.

作 者:朱顺知 邱道持 曾云松  作者单位:朱顺知(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400067)

邱道持(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400015)

曾云松(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院,重庆,401147)

刊 名: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7(3) 分类号:F592.7 关键词:重庆   地质遗迹资源   地质公园   旅游强市  

篇3: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本文系统总结了当今地质环境容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应用地质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层次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对上海市地质环境容量进行实证分析.

作 者:魏子新 周爱国 王寒梅 刘金宝 甘义群 Wei Zixin Zhou Aiguo Wang Hanmei Liu Jinbao Gan Yiqun  作者单位:魏子新,王寒梅,刘金宝,Wei Zixin,Wang Hanmei,Liu Jinbao(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72)

周爱国,甘义群,Zhou Aiguo,Gan Yiqun(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刊 名:上海地质 英文刊名:SHANGHAI GE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P5 关键词:地质环境容量   地质指标   评价体系  

篇4:嵩山煤矿区环境地质研究与评价

嵩山煤矿区环境地质研究与评价

摘要:嵩山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嵩山煤矿区的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日渐突出.对环境地质调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阐述,对环境地质评价的原则、内容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应对煤矸石多金属矿床进行综合利用、对矿区进行生态地质修复的建议.作 者:崔树军    廉有轩    牛亚莉    宋志敏    Cui Shujun    Lian Youxuan    Niu Yali    Song Zhimin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南,郑州,451191 期 刊:中州煤炭   Journal:ZHONGZHOU COAL 年,卷(期):, “”(5) 分类号:X820 关键词:环境地质评价    生态矿区    嵩山煤矿区    矿区生态地质修复   

篇5: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及其潜力评价

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及其潜力评价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作 者:李忠东 卢志明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四川双流,610213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 22(2)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   地质公园   旅游开发  

篇6:重庆市北碚区毛背沱滑坡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

重庆市北碚区毛背沱滑坡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河南岸的.毛背沱滑坡,体积约73.5×104 m3.目前滑坡体正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尚未形成连续滑动面.本文在深入分析滑坡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其变形现象是一致的,近年来在雨季变形不断加剧,在库水位涨落和暴雨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发生整体滑移.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机制与影响因素,对滑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张朝洪 徐曙林 Zhang Chaohong Xu Shulin  作者单位:张朝洪,Zhang Chaohong(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400700)

徐曙林,Xu Shulin(重庆市北碚区国土资源局,重庆,400700)

刊 名: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1(2)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毛背沱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1.WTO与档案立法研究优秀论文

2.《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3.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4.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优秀论文

5.市场秩序评价研究

6.浅析国际金融法的研究方法优秀论文

7.探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优秀论文

8.研究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论文

9.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

10.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招收免试生通知

下载word文档
《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