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3-11-15 09:01: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fabu-co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1: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汪黎

财政监督:财会版 04期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审计署至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到20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目前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达到了要求,绩效审计的实施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原因有多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困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管理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起源于Terry Fenrick提出的3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评价理论。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程度,是否达到目标。

(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个用来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管理资源有效性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用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从而做出全面的评价。

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应包含评价标准、考评体系和管理体制。如对某种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就要以一个科学的标准评判其是否达到政策设定的目标,以考评体系来评判政策执行的效果,查找政策执行过程中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二、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3E上。绩效审计的对象范围广泛,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上。目前我国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第26号――效果性审计、第27号――效率性审计分别规定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审计的主要内容。

(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只有原则性定义。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大多是原则性描述。从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看,多数都是建议采用类似组织、项目各种档次的先进标准,并且都是原则性的建议,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

(三)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企业绩效评价规定是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制定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财统[]5号),其中设计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是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7项指标构成,这些指标的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对这些指标评价的标准目前主要依据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标准值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对全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统计分析测算,按10大类、97小类制定。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按照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规定,通过与其所处行业标准值对照进行。

(四)现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值的局限性。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基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特点是逻辑清晰、指标具体,适用于企业资本金运营的绩效审计项目。其局限性是核心指标仅仅围绕财务指标,主要着眼于账面价值和静态价值,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指标结果很难反映业务内涵,同时与具体参与人员的工作和业务流程运作的关联性不大,对审计目标的深入评价还需要更多的分析依据。

2.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综合性不足。绩效审计的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评价指标很难统一化。现阶段绩效审计评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标不平衡,逻辑关系不清晰,绩效审计结果不全面。

3.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缺乏专业性。绩效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很多审计内容比如建设项目绩效、生产管理绩效、客户服务绩效、咨询服务绩效、科研开发绩效等都无法按照企业绩效标准值来评价,不同专业人力和流程绩效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专业性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三、以平衡计分卡原理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克服绩效指标关联不紧密、综合性不强、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设计指标体系是一种选择。其特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注重目标与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筛选整合不同专业层面的各种绩效指标,使其结构严谨、平衡、相互强化。

(一)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筛选绩效评价指标。以国家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参考,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对被审计企业总体绩效影响最关键的指标,搭建绩效审计分析的财务指标系统,如表1所列示的全国国有企业评价标准。

指标的筛选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动态调整,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在处于卖方市场没有赊销的企业就可以剔除。对于借款利率低于资产收益率的企业,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权重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目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绩效考评时增加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强调了股东增值,平衡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剔除了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数据的影响,显示了新型的企业价值观。但是这个指标还没有被证明比传统指标更有优势,有待于在绩效审计实践中进行检验。

(二)根据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选择绩效评价指标。业务流程指标的选择可以借鉴关键绩效指标法(KPI),通过对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确定对绩效影响最关键的指标。

某石油企业对油品数质量管理的绩效进行审计,该流程是油品销售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获取利润的重要环节。审计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掌握油品销售企业在油品进、销、存环节数质量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绩效,保证质量、服务和效益。该流程的.输入端为油品采购、流转、销售,关键指标是油品的数量多少、质量好坏、价格高低;输出端为油品销售收入,关键指标是法规遵守程度、客户满意度。影响数量指标绩效的主要工作是采购、验收、保管、转运、销售、盘点等环节;影响质量指标绩效的主要工作是供应商的选择和产品验收、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是采购、销售价格、损耗。

这些环节关键指标的取得要结合实际测量,并与公司标准对比。如油品损耗指标控制是否达到效果(见表2)。

为了改进绩效还需统计影响指标的相关因素,比如影响数量指标的因素包括是否配备计量工具、是否按期检定、是否由不同单位检定结果,可通过统计表进行分析(见表3)。

通过分析不能达标的原因,比如计量器具不合格或者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再采取相应的改进办法提高绩效,达到绩效审计的目标。审计完成后对业务流程的相关绩效指标要分析其敏感性,确定最关键的绩效指标,并总结形成组织过程资产,在以后的绩效审计项目中可以作为标准值参考。

(三)设计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绩效指标。人是执行战略、政策最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战略、项目目标的绩效。组织希望从成员身上获得劳动力、技能储备、生产率、灵活性,需要员工忠诚、有责任感、经验、士气。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员工产出(生产率)、服务时间、职责履行结果,额外技能贡献、对企业及负责流程的合理建议,提高自身绩效的建议、工作履行情况的反馈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衡量企业为员工创造的价值,员工价值是人力有效发挥作用的来源,应作为个人绩效因果关系来考察。

在对某大型石油炼制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某炼油联合车间的考核非常有效。首先是专业人员测试装置运行的参数;然后组成专家组根据测试的参数、装置的设计指标等计算出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加上一定的拔高,形成奋斗目标;最后由车间组织技术人员与专家组交流,车间对有异议的指标提出修正理由。修正完成后形成内操的岗位工作标准有174条、外操有252条。同时考虑到未来的进一步优化,规定对提出建议改进效率的人员进行奖励,这些标准均由人员进行操作,非常适合人员的绩效考核。比如,在用电方面规定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在用水方面规定锅炉除氧器溢流水不能大于1%,排污不能大于6%,冷却水排放温度不应小于50℃。针对还有“确保、力争、奋斗”三个台阶的绩效标准,对超过标准的绩效进行重奖,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结合岗位标准设立员工个人绩效标准,有利于对个人绩效进行评价。为了促进个人发展、衡量企业创造的员工价值,还需设立员工素质、生产力、忠诚度、满意度方面的指标(见表4)。对员工绩效的审计评价既是绩效审计指标评价的一部分,也是绩效结果分析的重要内容。

(四)客户满意程度衡量指标。客户的满意程度或者说项目发起人的认可是企业持续发展、新项目不断增加的重要基础。客户层面通常包括的核心指标有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目标市场占有率等。另外,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也应该按照公司提供的服务确定。

很多加油站免费为客户提供当日的报纸和茶水添加服务,省去了客户买报纸的时间,方便了客户,为客户带来了价值,吸引了客户。如何衡量这些举措的绩效,需要对比采取这些措施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客户获得率和保持率的变化情况,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该注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客户的绩效指标。

(五)平衡计分卡整合各种绩效指标。前述财务、流程、人力资源、客户相关绩效指标衡量的方法、数据单位都是不统一的,并且单独衡量还会有冲突。海底捞火锅为等座位的客户免费提供小吃、茶水、上网服务,这些服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同时又不能直接形成收入,对财务部门来说属于可以节省的开支。但是对市场部门来说,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客户,使客户满意度提升,间接带来了收益,而且是公司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两个部门的绩效分开考核,那么会引起内部的不团结,造成整体绩效不佳。

采用平衡计分卡整合各部门、流程的绩效指标,使得总体绩效评价符合战略目的是其主要优点,其特点是注重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中包含各种重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审计结论建议与绩效改善可以直接联系起来。

应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要注重“平衡”:

一是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财务指标是绩效的结果,非财务指标是绩效的动因。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克服评价只注重结果的局限,又能避免纠缠于执行细节与结果背道而驰的困境。

二是先导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滞后指标通常是过去的绩效,是客观结果,但缺少预测性。先导指标是取得绩效的动因,主要是对流程和行动的评价,有预测性,但是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两种指标必须组合起来,避免只注重结果的短视行为,也避免不切实际的预测。

三是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衡。包括外部相关方(股东、客户)和内部相关方(员工、流程)之间的平衡。

平衡三个层面指标的重要方法是找到其中的因果联系,通用的办法是绘制战略地图,其框架如图1。

平衡的主要原则包括:

1.平衡各种力量之间的矛盾。投资是为了长期收入的增长,控制成本是为了短期的财务业绩,两者的冲突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来权衡。短期绩效的改善不能使企业失去发展潜力,长期绩效的改善不能造成短期资金不足而影响企业生存。

2.平衡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客户的满意是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企业价值是企业的生存基础。绩效指标要考虑平衡客户创造的价值和企业自身的价值。

3.通过内部流程优化创造企业价值、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内部流程是企业实施战略的过程,高绩效的流程能持续创造价值。平衡计分卡重点要平衡内部流程的生产率绩效指标。

4.平衡协调无形资产的价值。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的价值无法单独衡量,平衡时主要考虑无形资产推动整体绩效提升的因果关系。

四、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案例分析

某石油企业开展油品数质量专项绩效审计,审计目的是对油品销、售企业进、销、存、运环节数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揭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改善绩效。

审计项目的战略目的是通过改善数质量管理的绩效,为客户提供数量足、质量好的油品,提高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各层面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如下:

销售增长率主要受客户满意度层面指标的影响,客户满意度指标受产品质量、价格(生产率)和人员服务的影响,生产率受内部流程优化程度和工作人员履职的影响最大。

如果片面追求财务指标,如成本低、销售量大,采用以次充好、客户承担损耗、减少质检环节、雇佣低水平员工等方法提高利润率,虽然取得了短期成效,但会造成品牌形象下滑、客户流失的长期恶果。因此,要综合考虑各层面指标,统筹绩效评价指标,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围绕此目的设计的相关绩效指标如下:

财务方面的主要指标:生产率(吨油运费、吨油损耗、吨油存储成本、吨油人工成本、吨油完全成本等)、销售增长率、资产利用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等。

客户层面指标:价格优惠程度、质量达标率、数量(销售)损耗率、品种适用率、客户满意度、品牌认知度、客户额外价值等。

内部流程指标:油品数质量管理机构是否设立;岗位设置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关键控制点执行率;数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否;计量设施是否齐全;检定周期是否合理;计量“三率”是否达到100%;计量数据采集、传递、统计分析流程标准是否明确;油品损益分析、处理是否合规;油品出库三核对执行率;油品出入库车况、封检执行率;承运商选择招标率;承运商档案建设率;非正常损耗损失率;加油机防作弊模块安装率;供应商资质审核率;供应商定期评价率;油品附件质检报告率;入库质检合格率;MRP运行效率(存货保障率、经济订货批量、存货储存成本、存货运输成本优化程度)等。

学习成长层面:数质量岗位人员持证率;人员培训次数;定期培训计划落实率;取证人员复审率;“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企业文化的认知率;ERP建设是否达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审计中对上述绩效指标的检查评价既是对绩效结果的评价,也是对绩效好坏的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提高绩效可操作的办法,落实到具体的流程和人员,才能真正达到绩效审计的目的。

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目标,采取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平衡考虑各种因素,是绩效审计指标设计的有效方法。

作者介绍:汪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审计局武汉分局

篇2: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作了介绍与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的要件与内涵,其次具体讨论了应用该评价模型如何评价地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特征.

作 者:叶明 李君亮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科技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 刊 名:科学管理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 19(6) 分类号:F224.0 关键词:企业   技术创新   定量评价  

篇3: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实践表明,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企业讲究经营道德、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实行市场体制的各种建设,其间不可忽视建立严格、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专门研究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统一人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实务做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多头重复,缺乏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可能是我国目前企业评价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评价制度实际效果如何,就各发布部门对比所作的说明本身来看,如此多重的企业评价制度实无必要。笔者认为,目前多头评价企业的状况必须改变。在中国,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上只能设置一套,否则,整个企业综合评价将出现无序混乱、难以规范的.局面。

二、评价目标

企业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企业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企业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企业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使企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对此衡量,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1.立足过去若干年财务实绩指标,看企业是处于发展、停滞或萎缩状态。2.依据当前企业在技术、人力、产品市场及信息等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看企业前景好坏。财务实绩是指企业拥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质量,一般以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指标衡量,这方面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的指标体系可资运用。财务纪律,这是我们以往企业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一个方面。现有的各种企业评价制度之所以没有取得多大的实效,可能与此直接相关。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综合评价失去了对财务纪律的导向功能,则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评价也就只能是形式而最终失去了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一个企业若不能很好地执行财经纪律,那么,财务实绩必然是虚假的,财务目标最终将被架空。因此,离开了企业遵守财经纪律的评价,对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的评价就肯定是空洞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把财务纪律纳入企业综合评价范围。总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制度,仅要求企业关注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往往无法取得积极的效果,应该具有强烈的促使企业自觉地执行财经纪律的功能。由此,我们明确了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三个基本内容:财务目标、财务实绩、财务纪律。

三、指标总量

企业综合评价应包括多少指标,这显然是一个应该明确的问题。在我国,企业评价有多种称法,如“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企业活力评价”、“企业素质评价” 、“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企业实力评价”、“企业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社会评价”、“企业经营评价”等。这些评价含义虽略有不同,但基本目的和核心指标大体相同。就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在评价指标总量上,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1.美国:

(1)华尔(A.wall)企业评价指标7个。(2)经营出现在美国企业目标中的财务指标9个。(3) 企业财务评价常用指标11个。(4)邓一布莱德里特公司定期公布的主要行业财务指标14个。(5)企业认为最重要的

[1] [2] [3] [4] [5]

篇4: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论文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土地资源问题不断涌现。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在加强自然资源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开始发挥明显作用。土地资源绩效评价作为衡量土地整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被日益重视。

当前,土地资源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科学的审计评价。与其它领域相比,土地资源审计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完善的关于土地资源绩效审计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在具体对土地资源绩效审计指标的选择运用上,国内外存在一些差异, 如国际上逐渐开展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指标在不同的国家,称谓,方法选择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亚称为“污染土地审计”,在美国为“房地产交易评估”(PTA)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加拿大为“环境现场评估”(ESA)中的一部分[1].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已逐渐形成两大流派,即以美国为主的PTA三阶段说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SCA四阶段说。 英国学者Black(布莱克)认为[2],传统的土地绩效审计关注法律规章的遵循,但当土地绩效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它应更多地关注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杜冰清[3]主要从如何审计土地出让金(现称土地出让收入)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对土地资源开展审计,以及为避免缺审漏项,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方式。 王秀华在研究了国际自然资产审计的方式、内容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的主体与对象,审计的依据、方法,以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自然资产会计的衔接等重要问题,文章提出审计可以再利用会计信息的的基础上,发挥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势,对自然资源管理情况及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王建刚[4]在 年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关于土地污染如何实施审计的程序及其发展的历程,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时针对土地污染开展的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炼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王瑷玲、赵庚星[5-6]等人从反映土地资源项目审批、决策、实施、验收至后期维护全过程的`角度,建立包含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环境效益。

篇5: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论文

审计是遵循绩效原则, 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的包含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并对财政支出过程及效果针对社会经济、政治进行理性客观的综合评估。而绩效审计则更加具体,其用于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为主的综合效益因素所进行的评价。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为主的综合效益因素所进行的评价。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包含以下几点:

1)相关性评价:即项目指标与生产需要之间的相关性,一是国家层面的相关性,二是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关性。

2)效果性评价: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预期效果,成效及相关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效率性评价:讲求投入与产出之间效益最大化,包含征地率、周期率、储备计划完成率以及闲置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4)可持续性评价:是指项目实施后,其后续的管理、资金、财务等方面的可持续能力的评价。

5)合规性评价:是指项目运行过程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评价,从审计发现的问题和落实整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绩效大部分具有数量特征,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来体现,另一方面有部分绩效内容不具有数量特征,无法通过数据计算来直接体现。

篇6: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论文

1)部分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漏洞,与现实脱节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上升,对土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强烈,土地使用率越来越高,同时粗放式的发展导致了用地粗放、低效浪费等问题,审计部门运用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土地管理系统。而当前的部分指标体系与时代发展的高速轨道并为并轨,出现了部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2)部分评价指标体系未考虑长期绩效,不可控因素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是一个长期过程,其目的在于从宏、微观不同的角度,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全方位判断土地管理的现状。全面系统地剖析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土地管理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平。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为考虑长期绩效,对一些不可控因素为设置预案。

3)部分指标界定含糊,对评价结果未予全面重视

我们出具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报告还是以反映直观问题为主,审计评价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很少全面、客观地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篇7: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论文

1)完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加强可操作性

根据《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国家的政策要持续贯彻,并渗透到基层政府,全面的开展土地资源绩效审计。由于人员素质、方法复杂、贯彻不力等因素,导致评价指标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这使得完美的评价方法成为纸面文章,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同时土地管理中也存在相当的不规范情况,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使得审计人员要系统全面地收集绩效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难度较大,理论性太强的审计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用。因此在完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 一定要加强可操作性。

2)指标要注重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并重,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相结合

不可控因素是不能为某一级政府、某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因素,不可控因素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而且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对土地资源绩效进行的审计评价指标制定时,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注意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于评价对象无法控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尽可能排除,否则会有失公平。

绩效是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按照绩效体现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管理活动要达到的既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绩效审计评价,不能只评价短期行为,忽视土地资源的发展潜能,也不能只评价长期效益,忽视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评价指标的设立要考虑到长短期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审计评价的全面客观。

3)参考指标建议,注重全面评价结果

采用绩效评价,可以将各专业审计项目的结论引入到相应的绩效评价内容中,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这样做既拓宽了土地资源审计的领域,又整合审计资源减少了审计成本投入,还能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运用土地资源审计绩效评价,可以根据报告利用者的关注重点选择评价指标,根据报告利用者的关注目的选择评价标准,审计报告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土地绩效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基本满足各类报告利用者的关注需求。

结论

我们实施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虽然已涉及到土地整理、土地出让、土地储备、土地经营等诸多方面,审计范围正在逐步向土地管理绩效的各个方面扩展,但鉴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绩效涉及面广,宏观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审计人员准确评价土地资源绩效的难度较大,因此以往我们出具的土地资源绩效审计报告还是以反映直观问题为主,审计评价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很少全面$客观地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1]Bouma J, Hordijk L,Stcin A.Soil remediation:A systems approaeh.J.P.Okk,.

[2]Philip C,James M,John H .Regulating contaminated land in the UK[R].London:PSA..

[3]杜冰清。对国有土地资金审训的思考[J].中国审计,1994(105):38-39.

[4]王建刚。西方发达国家污染土地审计的引介[J].中国标准化。(225):112-113.

[5]王暖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及应用[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篇8:基于ANP的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ANP的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企业绩效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进行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在建立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网络结构模型,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对五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作 者:宋哲 王树恩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刊 名:科技管理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2010 30(4) 分类号:C931.1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实证分析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文章:

1.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4.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论文

5.绩效自我评价

6.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7.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8.企业绩效激励方案

9.个人绩效自我评价

10.企业审计计划书范文

下载word文档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