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
“大鸡腿斯哈斯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供大家参考。
篇1: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
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
传统大家庭成长起来的老先生从小寒窗苦读,诗书继世,难免有点文人的清高,讲究的是“春韭秋菘”的精神追求。他从小就看不上过年给小孩子们吃的沾了灰的桃脯蜜饯;别人“姑娘爱花,小子要炮”,他不,他最难忘的娱乐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放风筝。老先生对环境的脏乱差格外介意,曾数次讥讽国人种种不卫生的恶习,对乱丢垃圾和随地遗矢深恶痛绝,但最看不上的,当然还是“社会上各阶层的垃圾”,比如写匿名信的,白胖的社会寄生虫们,“误入仕途”者媚上欺下的“帘子脸”,旁若无人者的大声聒噪,街头雇人力车锱铢必较的残忍心态。但有些时候这份清高则显得过于刻薄,比如《画展》一篇,简直可说是极尽挖苦揶揄之能事了,说画展全作商业考量,其成功“在画法上是之谓画蠢”,实在有失公道。笑“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暴发户形容粗鄙,说人家“脖梗子上明显的露出三道厚厚的肥肉折叠起来的沟痕”,又引孔尚任《桃花扇》里的曲子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还真不厚道。至于《虐待动物》一篇, 末尾非要把防止虐待动物和防止人类的相互残杀对立起来,叹“厚此薄彼”的不公,则根本逻辑不通,有强词夺理之嫌。
老先生是个极有幽默感的人,爱开玩笑,有几个词用得极传神。比如他形容人耸肩缩脖花枝乱颤的笑是“鹭鸶笑”,“鹭鸶”二字让那一副眯缝着眼抖动的窃窃之态呼之欲出。说包盒子菜的红豆纸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用的是“疙瘩噜簌”,读起来生动鲜活。见了不讲礼貌也不听话的朋友之子,他则笑讽那是“耍猴子的敲一声锣教猴子翻筋斗而猴子不肯动”,大获精神胜利。有一回有人给老先生送礼,是外包装干净俊俏的金华火腿,但里面竟已生蛆虫。老先生本想将火腿原封退回,又怕伤了送礼者的自尊,老小孩一样竟想出了“人头挂高杆”的恶作剧解气,趁黄昏时分蹑手蹑脚偷偷把这败絮其中的火腿挂在大门外的电线杆上,然后躲在门缝里窥伺,果然看见有行人不明就里,四顾无人,欣欣然挟带而去的。
老先生也必然是个火气旺盛的胆汁质之人,为文为人的座右铭是杨继盛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书尤其适合夏天阅读,清凉犀利,睡前读一篇最是消暑解乏。比如在《谦让》一篇中老先生总结的世人之所谓谦让之道,是“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让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比如在《狗》中的“顿悟”——“别人的狼狈永远是一件可笑的事”;又比如在《牙签》一篇,他讥讽“已经剔牙竣事而仍然叼着一根牙签昂然迈步于大庭广众之间者,我们只能佩服他的天真”,处处让人拍案叫绝。老先生若生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肯定是论坛上叱诧风云的钢牙大将,如《不亦快哉》一篇,句句荷枪实弹,火药味实足。也难怪他会因一个有关翻译的学术问题及“文学的阶级性”与另外一位锱铢必争的鲁迅先生兴起一场世纪之战,搞到灰头土脸,内战结束后只好黯然去家离乡,一心向学,埋首书斋课堂,从此淡薄仕途。
最后一点,老先生的文字尽管嬉笑怒骂,有些难免油滑,但更多的其实文中有情。在《制服》中,他写一个叛逆的学生军训据穿制服,几乎要被校方除名,找到他征询意见,最后的结语是“好倔强的一个孩子”,谆谆之心溢于言表。他写猫、写鸟,写滑杆夫,写西雅图与台北两地的对比,写北平旧事,写“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都情深款款。但最感动的我的倒是他在《吃相》一篇中写两次目睹劳动人民痛快淋漓的吃。一个是北京小吃馆里的车夫,“辫子盘在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一根马兰系着的一撮韭黄”,让掌柜做肉丝炒韭黄和炖肉,分成两份,卷进一斤有余的两张家常烙饼中,卷得“比拳头要粗”,然后“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嗝。”另外一个是在青岛见石匠们在工地上歇工吃午饭,“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发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一个个红光满面围着桶舀水吃。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老先生说“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饥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我有时候在想,梁先生的极品蛋炒饭在什么时候才是适合时宜的呢?抗战时期,流行辣椒、猛药,最好还是投枪、匕首;现在是和平时期,流行豪华的燕窝、鱼翅,还有满街的速食快餐;会细细品尝极品蛋炒饭的人,实在是不多啊。但转念一想,我从梁先生的蛋炒饭里品味到的,绝不止是文辞的美妙、信手拈来的学识与幽默,更是一颗广博而平和的心。这颗心在告诉我,不管在什么样的年代,不管你的目标有多高多远,别烦躁,你的心,要平和。
人生处处是学问—读梁秋实《雅舍小品》有感
在最短的瞬间如佛家顿悟,体会人生处处是学问。
在这样一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城市里,我在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中,感受到一分久违的宁静和淡泊,让我的心灵如同沐浴在山泉里那般清爽痛快。
梁秋实的散文选材自然随性,笔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大道理蕴藏在简单中,将真性情归于平淡。翻看目录,光看他的文章题目就知道读起来有多轻松,例如:“女人”“男人”“广告”“麻将”生活琐事,衣食住行皆可入文,写出平凡中的真诚,闪烁智慧的语花,亲切易懂,既博有雅,一派雍容,乐趣横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又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中,男人中只有梁秋实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秋实先生的。翻看一页页的书静心阅读,似乎的确是在欣赏这一朵花。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如同身旁一直有着一个秒表不停的滴答滴答倒数计时,所以我们经常忽略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这些事情可能只是记在日记中的流水账而已,但我们仔细体会生活却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女人》这一章节里,我有了对美不一样的看法,或许打扮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美,我想,我们爱美的目的是什么,或许这世上充实自己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吧。
慢慢的,透过书,也让我知道了一些哲理,我开始满满地调着跟随社会忙碌的步伐,我不会一味的乱跟着杂乱的社会乱走,我仔细的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人生处处是学问。
篇2:雅舍梁实秋书评
“生活在别处”,多么诗意而让人遐想联翩的话!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诗,米兰·昆德拉将之弄得世人皆知。
近几年,一大流行词就是gap year,翻译成中文就是“间隔年”。很多城市上班族被这个词弄得神魂颠倒,也幻想着哪天来个轰轰烈烈的间隔年,以逃离此处枯燥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去外面见识一下世界,去过一过那别处的美丽生活。还没有条件和足够资本、底气去间隔年的也是一副“身未动,心已远”的架势。
也许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浮躁感让很多年轻人坐不住,看着别人今天去巴厘岛明天去爱琴海的光鲜亮丽,就实在没法定下心来细细耕耘自己的小日子;也许是因为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交通还不够发达,那时的人们没法像现在这样方便地可以去到很多想去的地方,于是只好踏实过此处的生活。
我自己也曾有身未动、心已远的迷梦,看着一个朋友拍的各处美景,心底艳羡不已。直到读到梁实秋先生的这套雅舍全集,才幡然醒悟:诚然,别处有独特的美景,也可能有更有意思的人和生活,但,如若我们足够用心观察,会发现当下的寻常生活中也有着被大多数不用心生活的人所忽略的乐趣与美好。
就像一个同事的微博写的,开心,更多的时候是因为:1. 今天的天好蓝呀,云朵好多呀!2. 凉风吹过好舒服呀!3. 公交车很快就等来了!4. 上班就可以见到帅哥同事咯!5. 我喜欢的歌你也喜欢呀!6. 今天穿漂亮裙子得瑟一下!……小确幸可不就在于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幸运和美好?
另一个同事则在微博上记录北京的每一个蓝天。看着那一张“丽江蓝”、“奥运蓝”、“微微地蓝”的天空照片,很受触动。
很多人天天抱怨着北京交通拥堵、空气不好、生存压力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仔细地观察过北京的美?有多少人对自己住处和公司四周的环境熟稔于心,注意过哪家窗前吊着盆栽、哪家门前牵着瓜藤、哪家饭馆的八宝粥特好喝?有多少人在北京学习生活了六七年而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没出六环?——曾经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用心生活的人,呵呵。
金圣叹有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写的亦是这样的小事,比如,“於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锯大竹作筩用。不亦快哉!”梁实秋先生则仿此写了11件不亦快哉的乐事,包括清晨遛狗、沿街吐甘蔗渣、按别人家的门铃玩儿、逛书店看书书展等。有些故意丑化自己,让人忍俊不禁,在心底直叹:好一个老顽童!
《雅舍小品》描述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雅舍杂文》的哲思亦有不少是源自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而《雅舍谈吃》写的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民以之为天的“食”,《雅舍随笔》更是随心走笔,或写下对某本书某篇文章的感想或质疑,或对物抒情出一首短诗,或端坐桌前给友人写一封短笺。我窃以为,梁实秋先生大概是现代作家中最善于生活在此处的吧。他的`小品文、杂文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而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
读罢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雅舍忆旧》,更是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这些人。纵然,如果有可能,我们确实应该去外面见识更多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可是,我们千万不可因此而忽略了身边最亲最近的这些人,其中有我们的家人、同事、同学、老师,等等。趁着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吧。趁着在家,多和兄弟姐妹聊聊家常吧。趁着还在一个城市,和同学朋友多聚两回吧。彼此真心相待的情谊终会成为我们心中最深的美好。
心已远的朋友,何不回归此处的生活?在我们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未尝不是一件幸福至极的乐事。
篇3:雅舍梁实秋书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记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因此,当我们居于陋室,当我们身处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们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和幸运。不管幸福,不管困难;不论贫穷,不论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处,我们都懂得这是上天给我们生存的恩赐。我们再穷也不能穷到思想匮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认识钱,再困难也不能难到泯灭了人性。
当我们不能感恩生活时,就想到一盏香茗,一副茶几,一栋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赞歌给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们不论出生,不论富贫,只要有爱,我们就要淡泊明志,让思想在陋室上优雅地萦绕着,随着香茗飘到阳光的笑容里。
那阳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篇4:雅舍梁实秋书评
其实差点就不写了,但是昨天发了誓,而且还有人点了赞,说话要算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可是我会努力的。毕竟从一个逗逼变成文艺青年路漫漫其修远兮,能坚持下来也算成就。[织](恩,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雅舍忆旧》这本书和我很有缘,去图书馆并不是为了它。由于去的有点晚,在我在后排纠结到底要拿哪一本的时候,隐约听见有人说了一句要关门了,我冲到服务台确认了这个事实,于是不得不在第一排随便找了一本看起来挺干净的书借阅了。
借回来看了一下作者,恩,梁实秋,很丢人的是[纠结]我一开始以为梁实秋是梁思成的儿子(大师你不要骂我,我也不是故意的)。可是我读着读着感觉他的母亲也不是林徽因啊哈哈。于是同寝室的妹子纠正了我这个低智商的错误,文艺青年真不好当啊。
这本书的推荐语是,那些定格在最美时光里的故人往事。书本分两辑,第一辑是雅舍忆事,第二辑呢是雅舍怀人,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结构还是很清晰的,第一辑就是讲梁实秋自己的故事,第二辑呢则讲的是他周围的人。
其实第一辑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个来自高富帅学霸深深的恶意。他说“我们北方人生活清苦”可是他们家的院子层层落落,晕头转向,仆人什么的应有尽有[互相膜拜]肉不好吃都要吐出来[巨汗]真的是好清苦啊~~~大师受的教育也很优良,学校的老师十分优秀,当然大师自己也很努力,“榜发之后,我和哥哥以及栾常禧君都高居榜首,荣誉属于第三小学。我得到的奖品最多,是一张褒奖状,一部成亲王的巾箱帖,一个墨盒,一副笔架以及笔墨之类”,可是大师又开始谦虚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今想想这话颇有道理”。但是梁实秋难道不是一个大散文家嘛?仔细想了想,那代人的谦虚谨慎也许是进到了骨子里,自己已经很优秀,却不这样想,而是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应监督自己。
后来便是他在清华,在国外的生活。都写的井井有条。
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辑他写其他人,写了母亲,国文老师,酒中八仙,辜鸿铭,徐志摩,陆小曼,陈慧,老舍,胡适,闻一多,冰心,沈从文,周作人,齐如山,朱湘,道藩,陈通伯,夏济安,卢冀野。他写了这么多人,偏偏没有林徽因,我个人分析,他和冰心,陆小曼等人关系更好一些。梁实秋写的很纪实,还纠正了很多错误的传闻,陆小曼也并非真的很花心,徐志摩也并非为了见林徽因而坠机。写到他自己的结发妻季淑,爱惜之情溢于言表。[偷乐]我还找到了匪我思存的出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他将自己的妻子描写的十分美好,在我看来是十分懂得生活,有自己主见,却又很照顾他人感受的一个人。梁实秋将自己的感情用很多的优美的情诗加以修辞。书本结尾,写到季淑去世,他用一首诗形容自己的感情《赠妇诗》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感情之深厚让人垂泪。可是我却于今日看到了他写给第二个妻子的情诗,对比之下只觉得第二个妻子并不是真爱。
篇5: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最初得知这本书时,我便是对‚雅舍‛二字产生了兴趣。
听爸爸说,那里并非‚雅舍‛,反倒堪比刘禹锡的‚陋室‛了。 而在我看完了序章----或者是那一章中梁实秋先生对“雅舍”的评价,不禁失笑。虽题为“雅舍”,却在文中坦言道,“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但刘禹锡之《陋室铭》,虽题为”陋室“,却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者相较,倒不知是谁谦逊了。
梁实秋先生语言幽默,几乎全片贯彻了”讽刺"二字。看到后来,我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每每看到标题上的事物,便下意识地认为这章又是要拿它开刀了。
有个人曾这样评价过,‚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我感觉我和他的想法几乎一致。
之前也读过王小波先生的《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散文集。如今品读《雅舍小品》,竟隐约感觉二者之间有些相似之处。只不过觉得王小波先生语言太过严肃,反倒不及梁实秋先生毒舌的魅力了——令人无奈一笑,却趣味盎然。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篇6: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无门牌,不便于投递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书之于一木牌上。而旁人所见“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戏虐何来雅致?然作者看来“能读能写足矣”,“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可爱。”雅舍的个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赋予的可爱。“‘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从俗。”雅舍至之于作者是心灵家园,精神归属,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现代的人们很多都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
【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相关文章:
3.梁实秋雅舍简介
4.雅舍小品读后感
10.梁实秋雅舍谈吃的读书笔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