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简介
“石油大王晒单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王常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王常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王常简介
王常
王常(?—36年),字颜卿,颍川舞阳(今河南禹县)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王莽末年,王常为其弟报仇,杀人后逃到江夏。新莽天凤四年,荆州地区(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和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各一部)连年发生严重饥荒,民众逃入山野沼泽挖掘荸荠为食。新市人王匡、王凤为饥民平理诤讼,排难解忧,深得饥民拥戴,被推举为首领,率众起义。随后,王常与马武、成丹等亦聚众响应。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人数达数万人。 时绿林山一带瘟疫流行,为离开疫区,并避免同严尤军决战,绿林军遂乘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连挫莽军之机,分兵向外发展。由王常、成丹、张印等率领一路,向西南进入南郡(治江陵,今属湖北),称“下江兵”;王莽遣严尤、陈茂击破败王常部。王常与成丹、张印等收集了溃军撤到蒌溪,攻打了略钟、龙闲,声威复振。王常等又率军在上唐大败荆州牧战,转战到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准备与主力会师,时下江兵有5000余人。 同时,舂陵、新市、平林三部于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合兵,在长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等地接连获胜,刘縯乘胜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被莽军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乃退保棘阳。莽军留辎重于蓝乡(今河南泌阳境),精兵10万南临池水(今河南泌阳境)。 三部军败,欲各自而去。刘縯闻王常的下江军在宜秋,当即与刘秀、李通到王常军营拜访,说:“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后汉书·王常列传》)。成丹与张卬共推王常首领与其相见。刘縯对王常说出合兵之事,并晓以利害。王常大悟,说:“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说:“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后汉书·王常列传》)!刘縯当即与王常深交而去。 王常回营后,将事说于成丹、张卬,二人恃下江军人多,都说:“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时王常心已归刘縯,对其部下晓以大义,说:“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闲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埶,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所以佑吾属也”(《后汉书·王常列传》)。 下江军诸将虽然屈强少识,但平素非常尊敬王常,都说:“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后汉书·王常列传》)。王常当即率军与新市、平林军汇合,十二月,绿林军四部会合,诸部齐心同力,士气高涨。绿林军乘机夜袭蓝乡,击溃莽军10余万人,歼灭2万余人,斩杀其主将甄阜、梁丘赐。绿林军继而乘胜向西,在育阳(今河南新野北),击溃赶来增援的莽军严尤、陈茂部,斩首3000余级。严尤弃军而逃。义军大获全胜,俘获大批俘虏及辎重,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义军随即包围战略要地宛城。 此时,绿林军诸将商议建立政权,只有王常和南阳士大夫同意立刘縯为帝,而朱鲔、张卬等也不听王常相劝,推加入平林军的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称帝,建立政权,改元更始。王常被封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绿林军建立政权后,力量壮大,士气高涨,在以主力包围宛城准备西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图取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的同时,另由王凤、王常、刘秀等率2万人,乘莽军严尤、陈茂部滞留颍川之际,向北推进,牵制莽军南下。 三月,王凤等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县(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时,王莽感到关中所受威胁严重,慌忙变更计划,将原先用于镇压赤眉军的莽军主力转用于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阳,会同王寻征发郡兵42万,号称百万,企图一举攻破宛城,歼灭绿林军。 五月,王邑军在颍川与严尤军会合,大军齐向宛城进发。王邑、王寻仗恃兵多势众,执意先破昆阳,再破围宛义军主力。遂使先行抵达昆阳之部,层层包围昆阳。义军由王凤、王常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刘秀等率13骑乘夜突出城门,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军。王邑等挥军多次进攻,均被守城义军击退。六月,刘秀率援军万余人赶到,先以千余人冲击王邑、王寻军,继率勇士3000迂回至昆阳城西,猛攻王邑军指挥部。王寻、王邑仍恃众逞强,命其他各营按兵毋动,只率万余人迎战。王寻迎战不利被迫杀。王凤、王常率城内义军适时出城夹击,莽军大乱。时遇大风雷雨,溃水(今叶县沙河)暴涨,莽军溺死数以万计,其余溃散。王邑只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更始二年(24年)二月,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让王常行南阳太守事,专令赏罚,后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王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后汉书·王常列传》)。 更始政权灭亡后,王常于建武二年(26年)夏奉旨带家人到洛阳请罪,光武帝见到王常后,非常高兴,对其说:“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王常顿首谢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始遇宜秋,后会昆阳,幸赖灵武,辄成断金。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光武帝笑道:“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后汉书·王常列传》)。 光武帝乃召公卿将军以下大会,对众臣说:“常以匹夫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为知命侯。与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后汉书·王常列传》)。光武帝特加赏赐,拜王常为左曹,封山桑侯。 后来光武帝在大会中指王常对众臣说:“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后汉书·王常列传》)。同日,迁王常为汉忠将军,命其率军南击邓奉、董欣,诸将皆归王常管辖。后又命王常北击河闲、渔阳,平定当地。 建武五年(29年),王常攻克湖陵。又与光武帝会于任城,随光武帝攻击苏茂、庞萌。进攻下邳时,王常率部在城门与敌交战,一日数合,敌军逃入城,王常急追。时城上箭如雨下,光武帝率百余骑自城南高处瞭望,“常战力甚,驰遣中黄门诏使引还,贼遂降”(《后汉书·王常列传》)。 建武六年(30年)春,王常率军回师洛阳,光武帝令其夫人在舞阳相迎,回家上坟,以示荣庞。然后王常率军屯驻长安,以拒隗嚣。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派使者持玺书拜王常为横野大将军。后王常在朝那击败隗嚣部将高峻;隗嚣遣部将过乌氏时,王常又在要害之处将其击破;转尔又击降羌人。建武九年(33年),王常攻破内黄义军。北北屯故安,以拒卢芳。 建武十二年(36年),王常在其驻扎的地方去世,谥节侯,其子王广嗣。
篇2:常建简介
风景这边独好——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馨音。
这是一首即兴写景、咏佛抒怀之作,诗歌借山林寺观清远深静的环境,抒写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水林泉之乐的隐逸情怀,也不露痕迹地礼赞了禅院佛宇的圣洁光明。诗歌笔调古雅,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传播万口的名篇。
首联总起全诗,点示了时间、环境和人物的去向,语言朴素、平易,画成清新、优美,诗句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古寺,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腾,山色空蒙,如烟似雾,如梦似幻,好一派溢彩流光、灿烂辉煌的美丽景致!诗人的欣悦陶醉之情溢于言表。“高林”一词,语义双关,一指劲健挺拔的茂林修竹,二是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此处“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颔联写景,平中见奇,“幽处”生辉。诗人沿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只见浓荫蔽日,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处,忽见花团锦簇禅院房。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使诗人惊叹、陶醉。描绘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掩映,实际上暗示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也烘托出诗人对唱经礼佛生活的心向神往。我们几乎可以说,自从清晨登山,一路行来,对诗人来讲,是一个欣赏幽美风光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禅佛的过程,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追求、不断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生命得到安顿,让灵魂找到归宿的过程。诗人把“禅房”安置在小径幽幽、花木成林的地方,与现实尘世保持一段距离,是不是在暗示人们寻找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辛而又美妙的过程呢?我看是有这种意味的。“竹径”句有的版本写作“曲径”,一字之异,情味不同。竹有修直挺拔、节节高升、中通外直、清阴不改的特点,隐喻这些修禅礼佛之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维有诗“竹喧归綄女,莲动下渔舟”,都写到了清清翠竹,都含有隐喻颂扬之意,常诗若用“曲”在表现小径幽深的环境特点上似无不可,但却少了“竹”的那份脱俗,高雅。所以,我认为用“竹”为妙。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 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多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常建这首诗不一样,在优游自得中写诗人的心灵感悟,于禅宗佛音中净化人的心灵,跟随诗人一路行来,我们除了欣赏幽美绝世的自然风光,也时时沉浸在神与物游、情与景会的心灵世界当中,也许,这才是常建苦心孤诣要告诉我们的“另一个世界”吧。
篇3:常新港简介
常新港
常新港 1957年出生。河南栾川人。著有小说集《独船》,中篇小说《梦之门》,长篇小说《青春的荒草地》等。
篇4:俄狄浦斯王简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
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
篇5:王圻简介
《三才图会》
明人编撰的百科式图录。又名《三才图说》。王圻、王思义撰。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官至陕西市政参议。
王思义字允明,王圻之子。书成于明万历年间,共一百零六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前三门为王圻所撰,时令以下十一门,为思义所撰,全书又经思义以十年之力加以详核,始成就绪。每门之下分卷,条记事物,取材广泛,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茂,相为印证。为形象地了解和研究明代的宫室、器用、服制和仪仗制度等提供了大量资料。书中图谱多取之于他书,间有冗杂、虚构之弊。有万历刊本存世。1987年于陵古籍刻印社缩印出版。
篇6:王磐简介
王磐及其他散曲作家
明初,新王朝的皇室贵族朱棣(明成祖)、朱权(宁献王)、朱有燉(周宪王)都曾经招致一些由元入明的戏曲、散曲作家,如汪元亨、汤舜民等为他们歌功颂德,点缀升平。朱有燉本身也是一个影响较大的散曲、戏曲作家。李梦阳诗中说:“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梁元宵绝句》)钱谦益说:“诚斋所作,音律谐美,流传内府,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列朝诗集》)他的散曲虽模拟元人格调,却多求仙慕道、调情享乐的自白,内容无甚可取。
至弘治、正德间,由于康海、王九思、王磐、陈铎等作家的出现,散曲的创作才有了新的进展。康海、王九思唱和很多。他们对现实的感受比较真切,个别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迸发出愤懑的声音,如康海[寄生草]《读史有感》:
天应醉,地岂迷!青霄白日风雷厉,昌时盛世奸谀蔽,忠臣孝子难存立。朱云未斩佞人头,祢衡体使英雄气。
但总的倾向仍是消极的。
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一生纵情山水诗画之间,没有作官,著有《王西楼乐府》。他的散曲虽也多闲适之作,但有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改变现实的愿望。他的[朝天子]《咏喇叭》最为有名: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纪事说:“正德时,阉寺当权,往来河下者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王磐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仅写出了他们装腔作势的面目,而且揭示了他们带给人民的灾难。他的[南吕·一枝花]《久雪》套数,寓意也很深刻:
乱飘来燕塞边,密洒向程门外。恰飞还梁苑去,又舞过灞桥来。攘攘皑皑,颠倒把乾坤碍,分明将造化埋。荡磨的红日无光,隈逼的青山失色。
——[南吕·一枝花]
冻的个寒江上鱼沉雁杳,饿的个空林中虎啸猿哀。不成祥瑞翻成害,侵伤陇麦,压损庭槐,眩昏柳眼,勒绽梅腮。遮蔽了锦重重禁阙宫阶,填塞了绿沉沉舞榭歌台。把一个正直的韩退之拥住在蓝关,将一个忠节的苏子卿埋藏在北海,把一个廉洁的袁邵公饿倒在书斋。哀哉,苦哉!长安贫者愁无奈。猛惊猜,忒奇怪。这的是天上飞来的冷祸胎,遍地下生灾。
——[梁州]
有一日赫威威太阳真火当头晒,有一日暖拍拍和气春风滚地来,就有千万座冰山一时坏。扫彤云四开,现青天一块,依旧晴光瑞烟霭。
——[尾声]
作者把雪比作邪恶势力,借以抒发了他的牢骚不平,并且表示了对光明的信念。在充满着风花雪月的俗套的明散曲中,这是比较突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与王磐齐名的陈铎(1488?-1521?),字大声,号秋碧,下邳(今江苏邳县)人。家居金陵,世袭指挥使。他精通音律,教坊子弟称他为“乐王”。散曲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小稿》等集。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都是供给歌妓清唱的,表现了封建文人以声色自娱的生活情趣,内容很少可取。他的《滑稽馀韵》收小令一百三十六首,广泛地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物,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面貌。从内容推断,应是作者根据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时调”改写的。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些描写手工业劳动者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双臀坐不安,两脚登不办。半身入地牢,间口 荤饭。逢节暂松闲,折耗要赔还。络纬常通夜,抛梭直到晚。将一样花板,出一阵馊酸汗;熬一盏油干,闭一回瞌睡眼。
——[雁儿落带得胜令]《机匠》
这首曲子描绘了机匠辛苦的生活,也倾诉了他们不平的待遇。在《铁匠》、《毡匠》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同样的概括描写,暴露了封建社会中手工业劳动者的非人处境。在个别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里,作者还肯定他们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智慧和才能。如[朝天子]《搭材》:
篾箠儿紧札,木植儿巧搭,利脚手分高下。一关一捩旋生发,就里工夫大。自己寻常,傍人惊怕,半空中难作耍。舍卫城建塔,蓬莱吕上瓦,不是我谁承架?
作者写出了搭材匠人的熟练技巧,歌颂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这在鄙视劳动的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与此同时,作者还以幽默辛辣的笔触,嘲讽了社会上的各种寄生虫,漫画似地勾勒出里长、巫师、媒人之流的丑态。如[水仙子]《葬士》:
寻龙倒水费殷勤,取向佥穴无定准,藏风聚气胡谈论。告山人须自忖:拣一山葬你先人,寿又长,身又旺,官又高,财又稳,不强如干谒侯门?
这首曲子一开始就指出了葬士的骗人伎俩,揭露他的自欺欺人。最后一句反问,更显得辛辣。不过,由于作者的阶级局限,有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下层人民的态度是冷漠的,甚至不分对象的揶揄和嘲弄,不能不影响到《滑稽馀韵》的成就。
当时以南曲著名的有吴县的唐寅、杭州的沈仕,他们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数属于风情调笑之作。此外杨慎和他的妻子黄峨也有散曲流传。
【王常简介】相关文章:
1.王猛简介
2.王勃简介
3.王圻简介
4.王符简介
5.王驾简介
6.王贲简介
7.王若虚简介
9.滕王阁序简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