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故事
“额嫩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24孝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24孝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24孝故事
刻木事亲
东汉丁兰的父母逝世后, 他用木头刻了双亲像, 每次吃饭都更先供养木像,然后自己才吃, 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一次邻居用杖打坏了木像,丁兰大怒, 将他痛打一顿。 后来官人来抓丁兰时, 木像竟潸然泪下。
篇2:24孝故事
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 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该女子勤劳能干,一个月就织了300尺布,还清丁债务.原来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动, 特地下凡来帮助他的。
篇3:24孝故事
埋儿奉母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诗赞: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译文:汉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郭巨,家境非常贫困。他有一个三岁的男孩,母亲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孙子吃。郭巨对妻子说:“家里窘困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孩子又分享母亲的食物。不如埋掉儿子吧?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如果没有了是不能复有的。”妻子不敢违拒他,郭巨于是挖坑,当挖到地下三尺多时,忽然看见一小坛黄金,坛子上写着字:“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当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许侵夺。”
篇4:24孝故事
拾葚供亲
原文: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诗赞: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译文:西汉末年汝南(今属河南)人蔡顺,很小就丧父成了孤儿,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当时正遭遇王莽篡汉之乱,年景也是荒年,粮食不够吃,只得拾桑葚果(充饥),并用不同的器皿盛着。(一天)赤眉军(汉末义军,统治者污为贼)撞见他后就问道他(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器皿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红色未熟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同情他的孝心,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腿一只让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篇5:24孝故事
笼 负 母 归
救母险如履薄冰 越山肩负步竞竞 重重危难益坚忍 孝勇绝伦足可矜
鲍出,字文芳,后汉时代新丰人,天生魁伟,禀性至孝。 时值贼乱,贼掠其母,鲍出发指,追杀贼众十余人,终见其母及邻居老妪同受捆绑,遂奋勇冲前解救,贼见来势凶猛,勇不可挡,乃释其母与邻居老妪。 嗣后以世情动荡,乃奉母避难于南阳,数年后贼乱平定,本欲以轿扛擡其母返回故居,却因跋涉危险,遂编制竹笼,肩色负其母归乡。 其母享年逾百始逝世,时鲍出巳达七十余高龄。
篇6:24孝故事
孝 传 五 世
至孝事亲世颂扬 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仰 感动枫宸诏表彰
陈侃,字君和,宋朝永嘉人,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其事双亲,温顺恭敬,百依百顺,竭尽所能,以博欢心,遇亲有病,则自奉汤药,日夜在侧奉侍,既卒,哀恸欲绝,克尽 [生事尽力,事死尽思] 之圣训。 其孝行,家人引为典范,是以代代子孙,相连效法,人人弘扬孝道。 陈侃以一己之孝,引导全家成千的大族,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妯娌和合,满堂春风,和气蔼蔼,得以五世同居,传为佳话。 朝廷特旌表其门闾曰: [孝门陈君] ,乡人咸称其门为: [陈孝门]。
篇7:24孝故事
遂 成 母 愿
母嘱筑桥志必坚 晨昏耿耿操心田 耐劳克苦宗亲愿 今古颂称至孝贤
宋朝,蔡襄 (世传蔡端),自幼秉性至孝,未敢违悖母命。 宋仁宗时,其母携蔡襄乘小舟经洛阳江往惠州途中,遇强风翻落江中,幸被拯救,始免淹没。 其母卢氏经常述及此一遭遇,勉励祭襄力学,求取功名。 将来在洛阳江上筑造大桥,造福人群。 及其长大,不负母愿考中进士,任端明殿学士,屡向皇上请求回乡未获准,终获派为泉州知府。 回乡后,谨遵母意,积极筹款造桥,不眠不休,亲自督工,克服万难,终能筑成洛阳桥利济后世,完成母愿。
篇8:24孝故事读后感
在周末,我读了24孝故事,有了深深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那《采桑救母》了。
故事说:在某朝,有一孝子,为了逃避这民不聊生,而又常闹旱灾的地方,背着母亲去逃荒。
他们来到荒山岭,母亲便饿了,对儿子说:儿啊,娘老啦,走不动了,我一个老骨头了,不想连累你。你到了县城,就享福了,你就别管我了!那怎么行!“儿答道。”儿乃娘生,怎能舍娘而去?您等着,我这就找吃的去!儿子说完就走。
他来到一棵桑树下,看见些桑葚,便高兴起来,一边采集,一边说:娘有救了。
就在他说话时两个强盗蹦了出来,张口便要钱,他大叫道,“我真的没有钱!"一个强盗看了看他身上,对另一个说:“大哥,这小子一根毛都没有。”强盗老大问:“你是谁来干嘛?”那人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番,
啷个强盗感动了,便把午餐给了他,并把它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这个人竟用孝心感动了恶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孝心能感化世间万物,我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越活越年轻!
篇9:24孝故事白话文
原文: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诗赞: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译文:东汉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没有机会奉养行孝,因而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对待雕像如同活人一样(凡事均与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自己才用,出告归省从不懈怠)。她的妻子因为日久生烦,对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用针偷偷地刺木像的手指玩,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后来木像见到丁兰后,眼中垂泪。丁兰查问妻子得知实情,就遂将妻子休弃。
篇10:24孝故事白话文
原文: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诗赞: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译文:东汉四川广汉人姜诗,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后娶妻庞氏,她对婆婆照顾的更加周到。姜诗的母亲天生喜欢喝长江水,其家距长江六七里路,庞氏亲自去江边水奉养。老太太还特别爱吃鱼肉,夫妻就经常做鱼给她吃。老人还不愿意自己独自吃,要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天气恶劣,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便将她逐出家门。庞氏求住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换钱买好吃食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子旁边忽然涌出泉水,味道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中跃出,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
篇11:24孝故事白话文
原文: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诗赞: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译文:东汉江夏的黄香(博通经典,文采飞扬,曾任魏郡太守。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九岁时母亲去世,终日思念感怀,极其感切,乡党们都夸他孝顺。他见父亲劳作辛苦,伺候父亲非常尽心。夏天酷热,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太守刘护大为惊喜,特意表彰了他。
【24孝故事】相关文章:
6.李嘉诚座右铭24
7.24《爆竹声声》
8.24节气议论文
9.24节气时间表
10.24《画家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