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24节气秋分诗歌

24节气秋分诗歌

2022-09-22 08:30: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suishawdd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24节气秋分诗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4节气秋分诗歌,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秋分诗歌

篇1:24节气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时节的到来就象征着秋天的季节已经过了一半,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每个季节90天左右,秋分日位于90天之中,将秋季平分,秋分的来临,意味着秋季已经过完了一半。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特质不同,立秋时,大部分地区天气仍旧闷热,直到秋分过后,天气才会逐渐转凉。秋分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气,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还有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竖鸡蛋等风俗习惯。

秋分习俗吃什么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时节的节气

1、秋分节气到来之后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2、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这个是由于温差和文化差异。

秋分饮食要烦躁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篇2:24节气之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之后日短夜长 记得早点睡

按照节气上的算法,秋分已经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前三个分别为立秋、处暑和白露)。但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说,秋天并不是从“立秋”这天开始算。我国各地入秋的时间不一样,但到了“秋分”节气,全国大部分地方,也都已是碧空万里、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秋天景象。

秋分可以分为三候,每候5天――

初候“雷始收声”,对应春分的是“雷乃发声”。秋分后,气温下降,空气中水分减少,雨水渐渐少,雷声也就渐渐消失;

二候“蛰虫坯户”。“坯”指细土,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秋分,天气渐冷,昆虫开始挖洞、贮存食物,为冬眠做准备。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气温迅速下降,江河水位又将渐渐低下去。

这是古人对于节气里物候规律的总结,一样一样,都是秋天的标志。即使你不关注这一些,你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接下去的日子,天黑得越来越早,夜晚变得越来越长。

秋分这一天,太阳移至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所以,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昼夜平分的日子。不过,春分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热;秋分刚好反一反,雷收声,燕飞走后,夜晚会一天长过一天了。

大自然对人们生活的调节,总是不动声色,天渐冷夜渐长,夏天那种躁动的情绪也会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和厚重。所以,再也不要还是像夏天那样忙着吃夜宵、玩通宵不想睡觉了,现在应该是“长夜漫漫好睡眠”的时候了。

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换下的席子记得清洗后再收纳

知名儿科医生、国家级名中医俞景茂教授就已经提醒大家,防范秋凉,大家特别是孩子们都别再睡席子啦。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现在,不知道你家里的席子换下来没?

换席子说说是件小事,其实还蛮让人纠结的。不管是春末夏初换上凉席,还是夏末秋初撤下席子,哪怕是最能干的家庭主妇,有时也会踩不准天气的节奏。比如夏末秋初,眼看着天气凉了,手快的主妇们当机立断撤下席子,换上被单。可转眼冷空气影响结束,天气又热了回去,只能再换上席子……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可能每个家庭都遇上过吧?

不过,进入秋分节气后,家里的席子真的可以换下来了。9月下旬,杭州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之后的日子即使中午有点热,早晚还是会秋凉如水,一天之中的昼夜温差达到10℃是很平常的。所以,到了现在,给了我们一夏清凉的席子,应该可以完成今年的任务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24节气之秋分气候特点

2.24节气之寒露是什么意思

3.24节气之白露的由来

4.24节气之寒露如何养生

5.节气秋分的问候语

6.秋分节气还热吗

7.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是什么意思

8.秋分节气的由来

9.关于秋分节气的作文

10.秋分节气各种习俗简介

篇3:24节气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象征着什么:象征秋季丰收寓意

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秋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还有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气候特点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三候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四川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

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四川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篇4:24节气秋分三候

24节气秋分三候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也是秋分最大的特征。我国古人划定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到来,人们在日常养生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有哪些

秋分养生要多吃白色食物。白色蔬菜可养阴生津,如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

因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与肺同系统的器官有大肠、皮肤、喉咙、支气管等,为了防范秋燥对人体的影响,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以防秋燥伤阴。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与支气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时肠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以及肤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萝卜、白菜、高丽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药材有杏仁、山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银耳等等。

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发季节,洁白的菜花无疑是一种适时的保健蔬菜。

白萝卜有杀菌、增进食欲、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萝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淀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够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除此之外,萝卜还含有大量维生素C,尤其是萝卜皮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萝卜心的两倍。萝卜叶中含有比萝卜中更多的维生素C及大量维生素A,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钙、钠、磷和铁等成分。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二、多食水果防干燥

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生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是对肺热咳嗽、小儿分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生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生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对于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作为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但是因为梨性寒冷,对于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和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甘蔗具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对于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于秋冬季节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秋分养生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三、多喝汤滋润肺腑

经过一整个夏日高温“煎熬”,终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了。所谓“秋无病三分虚”,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下面为您介绍秋季适合用来煲汤的食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能缓解便秘。新鲜土豆煮后在水中仍能保持块状,吃起来口感很面,所以适合做汤。最常见的就是西餐中的红菜汤,也叫罗宋汤,把土豆、胡萝卜、紫菜头、洋葱、牛肉一起煲煮,酸甜开胃。此外,土豆牛肉汤也是最经典的搭配之一,其鲜味十足,还能健脾养胃。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药适合跟肉类一起煲汤,不但能使肉汤营养加倍,还有利于肉汤中营养素的吸收。常跟山药搭配的肉类有排骨、牛肉、鸭肉、羊肉等。

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之功,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莲藕与芸豆熬汤,可改善睡眠质量,和排骨一起煲汤能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需要提醒的是,长时间炖莲藕,最好选用陶瓷或不锈钢的器皿,避免用铁锅,也尽量别用铁刀切莲藕,以避免其氧化变黑。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四、早晨喝粥最养胃

肠胃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冷饮轰炸”后,脾胃功能就会减弱,再加上秋天多分、气候干燥,稍不注意就会被感冒发烧盯上,这时应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现象。适当喝粥,则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在煮粥时,加入梨、萝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的功效。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点杂粮粥,能提神养气;养胃的话,山药粥最好。晚上喝点甜粥能镇静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补肾效果最佳。

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南瓜粥现在也是当前应季最适合市民秋补的粥类。南瓜粥属于温性粥,与皮蛋瘦肉粥等凉性的粥类相比,温和的南瓜粥则更容易适宜秋季人体胃肠温补的需要。从中医角度看,南瓜粥中性偏温,常喝南瓜粥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平喘、消肿,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分热、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分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病症,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五、吃鸭肉去秋燥

鸭和鸡同为禽类,功效却大不相同。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民间素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说法。而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为有益。”专家表示,因此,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鸭肉富含维生素B2,对人体新陈代谢及神经,心脏,消化和视觉的维护都有良好的作用;维生素E能帮助人体清除多余自由基,抗衰老。鸭肉中的脂肪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也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中医认为,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

此外,鸭肉对心脏也有好处。100克鸭肉里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钾,钾跟心脏节律有关,而且钾高了能够对抗钠。盐吃多了钠高了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多吃点鸭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

鸭肉不宜食用过量,过量的动物蛋白质会导致动脉硬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过量油炸鸭肉。体质虚寒,腹部冷痛,腰痛,经痛者都不宜过食寒性的鸭肉。胆囊炎患者,外科化脓溃疡者都不能食用鸭肉。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六、去火去燥多喝茶

专家表示,喝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秋季天气凉爽,分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茶叶既助消化又去油腻。韩国女性白皙而光滑的皮肤,除气候因素外,与常饮茶有很大关系。而其中乌龙茶是其中珍品,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一种不寒不热的半发酵茶。青茶富含铁、钙等矿物质和茶多酚。秋季常喝乌龙茶,具有消食去腻、消除疲乏、生津利尿、解毒防病和减肥健美等功效。除此之外,乌龙茶还有降血脂和抗衰老的作用。而秋分前后正值乌龙茶铁观音秋茶上市时间,铁观音秋茶品质最佳,茶香、口感都是最好的。

秋分喝茶养生还推荐桔红茶。桔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此茶以桔红宣中理气,消痰止咳。茶叶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制,对咳嗽痰多、粘而难以咯出者疗效较好。

萝卜养生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秋分简介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篇5:24节气中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秋分的由来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节气的习俗活动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篇6:24节气秋分的诗句

1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2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3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4点绛唇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5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6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7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8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篇7:24节气大雪诗歌

24节气大雪诗歌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光阴是一场花事,韶华枯萎后,谁来与她演绎一场,迟暮时光中的苦情戏?

她是岁月磨墨人,泼染了一帧氤氲苍白的大雪景。画中,分别有三个不同的镜头。一个是三分熟的`少女稚嫩光阴,一个是六分活泼的爱情时光,一个是十分熟透了的苍寂暮年。李清照借梅花来酿造词中的悲辛酸苦,写雪中梅花瘦骨疏枝,叹心中,哀苦无从诉。暮年后,她打翻了孤独的盒子,悲伤倾城。以及,她滴落一地的眼泪。

李清照用幽怨笔墨写这首词,哀婉悲切,以抒情的方式为药引,大雪节气为背景,一字一句想要道明的是,晚年风雨侵袭的漂泊和身处异乡内心的孤独。词意含蓄委婉。李清照的一生遭际多难,借梅花抵不过风霜拍打,暗喻自己如花年华逝去的孤弱,以及无法挣脱苍老的命运。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大雪歌》 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玉圃花飘朵不匀,

银河风急惊砂度。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归太素, 不知归得人心否?

《满庭芳》(十月念六日大雪,作此呈社人·冬景) 赵长卿

晚色沈沈,雨声寂寞,夜寒初冻云头。晓来阶砌,一捻冷光浮。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多才客,高吟柳絮,还更上层楼。

烹茶,新试水,人间清楚,物外遨游。胜似他、销金暖帐情柔。细看流风回舞,终日价、浅酌轻讴。醺醺地,美人翻曲,消尽古今愁。

篇8:24节气大寒诗歌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间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施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珑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篇9:24节气大寒诗歌

一场天地间春秋大梦

丰盈了大寒长夜萦思

傲居一年四季终结者

即将二十四节气之旅完美收官

梦醒时分,缱绻冰天雪地流连

眸思三百六十五个晨出暮归

把寒气逆极作一番梳理沉淀

谁也攥不住独享岁月的贪婪

鼓舞光阴,矫健轻松脚步趋身壮行

无以懈怠,在炸响的新年爆竹声中

抖擞神情 ,掬捧盛开的腊梅

去迎接大寒之后天渐暖的明媚春天

篇10:24节气大暑诗歌

24节气大暑诗歌(精选10首)

1、《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2、《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3、《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4、《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5、《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6、《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7、《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8、《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9、《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10、《大暑松下卧起》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24节气大暑诗歌(精选10首)】

篇11:24节气秋分时节三候是什么

秋分时节三候是什么

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到来,人们在日常养生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

秋分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

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的节气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 “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篇12:24节气秋分的传统习俗介绍

秋分的传统习俗

秋分节气,有秋祭月、竖蛋、吃秋菜、拜神、送秋牛、粘雀子嘴等习俗。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鸡蛋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竖蛋”成功。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秋分有什么美好寓意

象征秋季丰收寓意,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农事安排

秋分后,棉吐絮。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人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

“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对双晚稻开花结实的危害比较严重,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24节气秋分诗歌】相关文章:

1.24节气大寒诗歌

2.24节气议论文

3.24节气时间表

4.秋分节气文案

5.秋分节气传统习俗

6.24节气大雪作文

7.24节气民俗农谚

8.24节气演讲稿五分钟

9.24节气霜降演讲稿

10.24节气霜降吃什么

下载word文档
《24节气秋分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