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超软绒绒咩咩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用正字铨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观?(3分)
答:
【答案】
(1)B(孔子反对杀无道以就有道,而没有谴责季康子之意。)
(2)孔子回答季康子为政,强调为政必先正己,以身作则;为政以德,切不可依恃刑杀。
篇2: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326题(15分)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乙: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大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中列传是《史记》写作体例,除上文提到的本纪、世家外,还有 ____ ____(2分)
24.乙文中,王安石推测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运用引用和对比的手法,突出孔子的至圣至贤以及他的威望之高,影响之大。
B.甲段写作者仰慕孔子,感到读其书还不足以感受其为人,便到鲁地实地考察体会,最后流连忘返。这样写突出孔子思想的感召力和为人的魅力,更令人信服。
C.乙段的辩驳,有理有据,步步深入,作者认为在《史记》中孔子应当被列在列传之中,而列在世家之中反而不利于光大他的思想。
D.乙段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对孔子的才能和思想大加褒扬,说明孔子的.才能足以和帝王相比,孔子的思想可以世代流传于天下。
26.《史记》将孔子列在世家中,甲文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的阐释,乙文王安石对此大加辩驳,你倾向哪一方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2.(3分)孔子是平民百姓,(他的思想)传递了十多代,求学问的人都尊奉他。
23.(2分)书 表 24.(2分)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圣,舄奕万世。
25.(3分)C
26.(4分)要点:观点和理由(倾向司马迁:孔子的功绩,作者仰慕的感情倾向,《史记》
其它篇目等。倾向王安石:史书编排体例的客观规范,孔子的才能和思想的光芒不因编排在哪里而增加或减损,《史记》其它篇目等。)语言表达。
篇3:子英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子英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 入 寇 获 其帅 宋 兴 祖 再 败 之 士 诚 夺 气 不 敢 复 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 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D.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参考答案:
4、C 次:驻扎
5、C(参照译文)
6.D“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可知!
7.(1)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篇4:孔子厄于陈蔡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厄于陈蔡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取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见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女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口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注】①蔡:“蔡”以及后文中的“吴”“陈”“楚”都娃中国周代诸侯国名。②城父:地 名。③徒役:服劳役的人。④II兕II虎,率彼旷野:不始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空旷的 野外疲于奔命#⑤由:人名,即子路。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皆为古之爷贤,他们“奔 义” “让国”,不慕荣华,视商贵如尘土,且能够在首阳山做流民,敢宵死阻止文王讨伐商 纣王,叩马而谏,宁可饿死,不食周栗。⑦王子比干:比干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 臣,被称为“亘古忠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婪政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圾后只好以死相谏。
(1)对下列加点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于城父 军:驻扎
B.所刺皆中诸侯之疾 刺:桁责
C.君穷固穷 固:本来
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愠:恼怒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夫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陈蔡当权大夫危矣
A.夫楚大闲/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当权/大夫危矣
B.夫楚/人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当/权大夫危矣
C.夫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当权人夫危矣
D.夫楚大困也/来脾孔子/孔子川于楚/则陈蔡当权/大夫危矣
(3)下列对文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嫉贤妒能,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怕孔子入楚对白己不利,就共同围堵孔子。
B.露宿野外。粮食断绝,走投无路的时候,孔子却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表现出“贫残不能移”的君子本色。
C.孔子问子路:“我们的学说难道是错误的吗?我们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其实,孔子缝无疑而问。
D.孔子很欣赏子路的观点,仁者终有一天会被信任,智者的学说也终有一天会被施行,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意者吾未仁邪?故人之不我信也。
答案:
(1)C
(2)C
(3)D
(4)(我)猜想(或“猜”“想”“料想”“猜测”等)我们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或“做到仁”“不够仁”“不仁”等)吧?因此别人不信任我们.
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1.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寻找解题技巧,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阅读理解题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高中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高中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使用科学的答题方法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__’的说明”“不能表明‘______’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篇5:文言文《鲍子都》的阅读题答案
《鲍子都》阅读原文
(一)
幽州从事温琏,燕人也,以儒学著称,与瀛王冯道幼相善。曾经兵乱,有卖漆灯椸①于市者,琏以为铁也,遂数钱买之。累日,家人用然膏烛,因拂试,乃知银也。大小观之,靡不欣喜。唯琏悯然曰:非义之物,安可宝之。遂访其卖主而还之。彼曰:某自不识珍奇,鬻于街肆。郎中厚加酬直,非强买也,不敢复收。琏固还之,乃拜受而去。别卖四五万,将其半以谢之。琏终不纳,遂施于僧寺,用饰佛像,冀祝琏之寿也。当时远近罔不推服,以其有仁人之行。后官至尚书侍郎卒。(出自《刘氏耳目记》)
(二)
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子都下马,为摩其心。有顷,书生卒。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②一卷,金十饼。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者逐之。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由是声名大振。(出自《独异志》)
[注]①灯椸:灯架子。②素书:书籍。
《鲍子都》阅读题目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既及,以子都为盗(已经) B. 冀祝琏之寿也(希望)
C.见一书生,卒心痛(死亡) D. 琏固还之,乃拜受而去(坚持)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 )
A.以儒学著称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
B.子都视其囊中 其真不知马也
C.遂施于僧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吾妻之美我者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唯琏悯然曰:非义之物,安可宝之。
① 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20.温琏、鲍子都皆仁德之人,但在具体表现方面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篇6:文言文《鲍子都》的阅读题答案
17.C (3分)
18.B D(4分)
19.①只有温琏同情地说:不义之财,怎么能当做宝贝?(2分)
②鲍子都详细地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带领那个人一同前往。(2分)
20. 温琏:不贪不义之财;鲍子都:热心助人,不求回报。(材料概括符合文意即可。)
篇7:史记孔子世家中学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史记孔子世家中学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司空:官名。③羖:公羊,五羖,即五羖大夫,官名。④累绁:用绳索捆绑,引申为牢狱。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在季氏手下做过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3分)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3分)
(3)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4分)
参考答案:
9.B(去:离开。)
10.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虽然;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11.B(A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为说明执政才能。)
12.C(得到了善待。)
四.(24分)
13.(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门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送别荆轲)。(译出定语后置1分,穿着白衣戴着白帽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2)正当这个时候,我的力气还足以继续前进(入洞),火把还足以照明。(尚,还;明,照明。各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3)(孔子)跟齐国太师谈论音乐,欣赏到(听到)了韶乐,(就)学习弹奏韶乐,(沉浸在音乐中)三月不知肉味,齐国人都称赞他(孔子)。(补出开头的主语1分,语乐1分,三月不知肉味可不译,后三个不补充不扣分。句子文意通顺2分)
篇8: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注释】
1.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
2.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般的器物。宥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3.闻:听说。
4.顾:回头。
5.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6.观:参观。
7.为:是。
8.恶:哪里。
【参考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1)观:参观,瞻仰 (2)为:是 (3)闻:听说 (4)顾:回头
2.翻译
(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
果然盛满一半时欹器能放正,满满了就翻倒,空着时就倾斜。
(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人不可自满,要谦虚。
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速度也要质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7.阅读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