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2023-06-09 08:10: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okki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篇1: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三种手段中,最重视辨证论治,而且对辨证论治用得最多。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所谓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而证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比病更具体,更贴切,更具有可操作性。

辨证论治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部、切)所收集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是否正确。辨证和论治,是诊疗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同一种疾病当中,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不同,称为“同病异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证相同治疗也就相同,因而出现不同疾病采用相同治法的情况,这称为“异病同治”。

篇2: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整体观念

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观念出了,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分亦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认为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人体以心为主宰,由脏、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的整体,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部分的影响,预测病情的演变。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亦从整出发,察外知内,这是中医诊病的思想之一。

中医治疗疾病亦从整体观念出发,既注意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也十分注意整体观念。

2.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合之中,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对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论述尤多。

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

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人体亦与之相应。

在不同地区,由地气候、土质和水质不同,因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人与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

中医学在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领域中,都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区的不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不小的影响。可见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所患疾病亦不同,所以中医诊断、治疗疾病,以及养生,都十分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

(2)人和社会关系密切: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或乱,以及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首先,社会的进不,无疑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少好处。

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也非常大。

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势必带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变化,这对健康也造成影响。

总之,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串于中医的所的领域,因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篇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寻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故古人称这为“无形”。同时,气的活动力很强,而且不断地运动,所以能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测知气的存在。

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如《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这精者也。”还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为人。”可见,精气与医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列此专节予以论述。

篇4: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是属于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因此,单一事物就无法定阴阳。另一方面,表现于阴阳中复有阴阳。由此可见,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内部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

严格地说,任何事物都不可随意分阴阳,不能说寒属阳,热属阴,也不能说女属阳,男属阴,必须按照阴和阳所特有的属性来一分为二才是阴阳。所以,比较完整而简要的基本概念应当称:阴阳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篇5: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

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4.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三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生克乘侮。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4.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四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

2.肺的生理功能。

3.脾的生理功能。

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志、五液、五体、五官九窍的联系

要点:

1.五脏与五志的联系。

2.五脏与五液的联系。

3.五脏与五体的联系。

4.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

5.五脏外华。

第五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和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六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篇6: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F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内上行结于贲(胸)。第二单元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3第7颈椎至后发际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N横纹19N横纹至外踝尖16第三单元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相关文章:

1.中医执业医师

2.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条件

4.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其它致病因素——瘀血

5.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其它致病因素——寄生虫

6.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7.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8.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9.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

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五大方法

下载word文档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