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

2022-09-19 08:3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木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

篇1: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

【概述】

1.定义

水痘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又可称为水疱、水花、水疮等。

2.发病情况

⑴ 发病季节: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两季为主。

⑵ 发病年龄:儿童期均可发生,尤以1~6岁多见,6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发病(因为母体抗体在婴儿体内暂时存留)。

⑶ 传染途径和流行情况:主要是接触传染或飞沫传染。传染性很强,接触者约90%发病,故易在学校、幼儿园引起流行。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病因病机】

1.病因

⑴ 外感时行邪毒(风热温毒,属阳)。

⑵ 脾胃内蕴水湿。

2.病机

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轻微咳嗽等肺卫症状。病邪深入,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

病机特点:

⑴ 时邪多夹湿浊而犯;

⑵ 由于湿邪粘滞,不可能一透而解,故痘疹分批出现,不是一发而尽;

⑶ 本病邪犯肺脾,一般病邪只涉及卫分,病情轻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8~21天,一般14天左右。

2.前驱期 初起与感冒相似,可见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一般经数小时到一天即可出现皮疹。

3.发疹期 皮疹多在发病后3~6天内分批相继出现,一般2~3批。

皮疹情况:

(1)水痘分布特点

(2)水痘形态

(3)皮疹变化顺序

(4)特殊体征

4.预后 水痘的全病程(从起病→痂盖脱落)约1~3周,一般病情缓和,预后大多良好,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个别患儿可合并肺炎、脑炎。

*注意:

(1)正在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的患儿,或患白血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儿,若患水痘可致皮疹扩散、泛发和坏死,特别是白血病患者常可致死。

(2)孕妇在妊娠28周前患有水痘,可使胎儿偶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出现眼部异常,如小眼畸形、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炎,大脑皮层萎缩,肢体发育不良,低出生体重,瘢痕性皮肤病变。

(3)孕母在分娩前5天内患水痘,可从胎盘传给新生儿,使部分新生儿患先天性水痘。若出生4天内发病,一般病情较轻;若生后5~10天发病,则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⑴ 辨轻重

⑵ 辨皮疹分布

2.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为总原则。因感受阳邪,不宜温燥。

3.分证论治

[风热轻证]

症状: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起病后1天左右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大连翘汤加减。

篇2: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小儿麻痹症

【概 述】

1.定义 小儿麻痹症是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初期呈双峰热,肢体疼痛伴咳嗽、咽痛,或伴呕吐、腹泻,后期出现肢体瘫痪、骨骼畸形为特征。

2.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多集中于夏秋季。

②发病年龄: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初生儿也可感染,且病死率较高。

③传染途径和流行情况:主要通过飞沫和粪便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病因病机】

1.病因

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经口鼻入侵,内伏经脉导致肺热叶焦。

2.病机

①风、湿、热、疫毒时邪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

②疫毒之邪居于阳明中道。

③疫毒深入,湿热之邪内伏,流注经络四肢百骸。

④久病脏虚,肝肾亏损,精乏血枯。

总之,感受时行疫毒之邪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正气不支是病情不断深入演变的基础。由疫毒之邪从口鼻而受,肺热叶焦,筋脉失养,湿热不除,经络受阻,邪困阳明,肌肉失养,肝肾亏损,筋脉枯萎,致成此症。

【临床表现】

1.潜伏期:3~35天,一般5~14天。

2.前驱期: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和头痛等一般“感冒”症状;或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咽痛、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经数小时~4天后热退,症状消失。疾病终止于此期者称顿挫型。

3.瘫痪前期:经2~6天的静止阶段,体温再次升高,进入瘫痪前期。因此本病常呈现双峰热型。有些病人可无前驱期而直接进入本期。此期病儿尚有全身兴奋状态,面赤、皮肤微红、多汗,可有呕吐和咽痛。常有一过性膀胱麻痹和便秘。全身或四肢肌肉疼痛,感觉过敏,不愿他人抚抱。此期重要的体征是项背强直,弯曲时疼痛。腱反射正常或稍亢进,四肢自动时,出现细微振颤,似为瘫痪先驱征兆。如疾病终止于此,无瘫痪出现,称无瘫痪型。

4.瘫痪期:肌肉瘫痪大都于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偶可早至第1天,或晚至7~11天。瘫痪随发热而加重,大都经过5~10天。轻症只1~2天,重症可持续12~16天。一般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依据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下列数型:

① 脊髓型 最常见,为脊髓前角细胞受损所致,具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征,表现为分布不对称、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四肢多见,下肢尤甚。感觉存在。

② 延髓型 (脑干型或球型)病毒侵犯延髓呼吸中枢,出现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齐、和各种异样呼吸,重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缺氧、发绀。侵犯循环中枢时出现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侵犯脑神经核后,产生各种相应症状。

③ 脑炎型 偶见,急起高热,嗜睡、昏迷和惊厥,可有痉挛性肢体瘫痪。

④ 混合型 常为脊髓型和延髓型同时存在。

5.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时,瘫痪即停止发展。瘫痪后1~2周,病肌开始逐渐恢复功能,轻症经过1~3月,重症常需6~18个月或更久才能恢复。

6.后遗症期:神经组织损害严重的部位,瘫痪不易恢复,受累肌群萎缩,造成躯肢畸形,如马蹄内翻足、脊柱弯曲等,成为后遗症。

7.预后:少数病人可有并发症出现,如心肌损害、肺炎、肺不张、尿潴留等。严重瘫痪长期卧床者易有褥疮、骨质脱钙,甚至肾结石。

篇3: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痄腮

【概 述】

1.定义

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

2.发病情况

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易于流行。

⑵ 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85%发生在小于15岁的儿童。

⑶ 一般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肿痛等症。病情严重者可见昏迷、痉厥变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⑴ 外因:风温邪毒,为阳邪,具有传染性。

⑵ 内因:积热蕴结。

2.病机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经口鼻而入,内袭少阳,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而发病。(痄腮病因病理示意图)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14~21日,平均为18日。

2.前驱期 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痠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以上症状常与腮腺肿痛同时出现,一般持续3~5日。

3.腮肿期 腮腺肿胀常为首发症状,多为双侧性,一般先见于一侧,1~2日后对侧肿胀。肿胀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楚,表面灼热,有弹力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和咀嚼时更明显。此时体温仍高,多为中度发热。

颌下腺及舌下腺也可受累,少数患儿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

4.预后 整个病程为6~10日,最长达2周。预后大多良好,偶有重症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者。少数病例可发生一侧永久性感音性耳聋。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相关文章:

1.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预防保健

2.一年级数学辅导知识点

3.中医儿科: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自测

4.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心脏疾病的考点

5.高一历史辅导知识点分析

6.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其它致病因素——瘀血

7.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其它致病因素——寄生虫

8.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辅导:常见肾小球疾病比较

9.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

10.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下载word文档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