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

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

2023-05-27 08:49: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有故事和烈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

篇1:王维《辛夷坞》《辋川集》赏析

王维《辛夷坞》《辋川集》赏析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可三觉十药通押。

《辋川集》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篇2: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

原文

辋川集·辛夷坞

作者: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篇3:王维《辋川集》的主旨浅析

王维《辋川集》的主旨浅析

作者简介:张瑜(1987―),女,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河河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摘要:《辋川集》是王维的重要代表作,人们对其诗作中包含的禅宗佛理做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从文中的一些意象来浅析诗人的创作主旨。

关键词:王维;辋川诗;忧虑

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又一大家,因为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这无疑又与他的诗作相映成辉。其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是在他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这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的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处处氤氲着禅宗佛理的气息,然仔细品味便觉其有一股淡淡的忧患、悲伤之情。雅景与忧情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辋川诗歌的基调,本文便从这组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它的灵魂所在。

一.学者们对《辋川集》的评析

王维在《辋川集并序》中言:“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c、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圆、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1]一直以来人们对这组诗评价极高,明胡应麟《诗薮》云:“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名言两忘,色相俱泯。”,近代大家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世称妙语,亦即此诗之意境”,黄叔灿的《唐诗笺注》中云:“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但都是重在强调其意境优美、韵味深远,关于诗的主旨却未做深究。目前学术界对《辋川集》的'研究偏重于对其禅理禅趣的探讨。如刘丽的《空寂之趣――读王维》[2]、谢旭斌的《美的邂逅与重构――论王维》[3]等。而方晓峰的《禅意与担忧――王维论析》[4]一方面分析了辋川诗的禅意另一方面又结合当时政治道出了王维当时隐约担忧的心态,分析的十分有理,我在此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辋川诗为一个整体来简析这组诗的主旨所在。

二.从文本中读主旨

《辋川集》是以王维在辋川的二十余个游止为题写的一组写景绝句。仔细研读,可发现其感情可分为三个基调:前三首诗表露了诗人入世的忧虑;第四首到十八首展现出诗人出世的淡然自在;最后两首表现了诗人入世的痛苦心情和无法改变现状的哀伤。

《孟城坳》是第一首,也是整组诗的引子:“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5]岁月轮回,这里曾经是何等的繁华,而今只余几棵衰败的柳树,我为先主悲伤,而多年后也会有新主替我悲伤吧。时空流转,有如官场,今天我退明日你进,其实大家都是过客,都是悲哀。“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6],飞鸟无穷、秋色连绵,游荡在华子岗处,惆怅之情也绵绵无绝,直言诗人心中惆怅之情。《文杏馆》中“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诗人对文杏命运无常的感慨增添了心中的哀伤之感。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有“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长门赋》是相如受失宠的陈皇后所托之作,曾经有金屋之宠的阿娇今也避居长门宫,世事变幻,翻云覆雨,此时诗人深感忧患与惶恐。诗人本想积极入世做“雪尽马蹄轻”那样的官来兼济天下,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此时诗人倚重的张九龄被李林甫所谗贬出长安,他的前途渺茫,欲罢官又不能……面对这样黑暗的现实,在辋川半隐半官的诗人内心无疑是十非忧惧的。

辋川诗的第四到十八首,诗人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了各处景点的美丽。其感情也由惆怅转为悠然、淡远。既然现实不尽人意,那么就只能避世自保。诗人像陶渊明那样选择了“归隐”,但出于政治上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又不能彻底的归隐。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说:“王维无法以自然的感叹和激情反对宫廷诗的虚假感叹和热情”[7]可见诗人无法把对朝廷的不满言之于口,所以寄情山水,以求心灵出口。

王维说自己“中岁颇好道”,他母亲信佛,自己也与当时许多僧人都有往来:“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这样的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使得其对“道”情有独钟,在辋川诗中也体现出了极多的禅趣。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8]这样幽静的环境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禅意。又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想照。[9]”在这里诗人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空寂的世界,诗人内心却不寂寞,佛家“禅”里的静与空化在了诗人的心里。他刻意保持着与现实的距离,甚至抛开了田园这种与现实政治联系不太紧密的生活,精心营造出一个与现实隔绝的世界。因为他无法大声疾呼对这个现实的不满,只能在其诗作中摒弃现实社会来委婉表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悠闲自在。《南》:“轻舟南去,北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10]诗人在这里遥看世俗红尘,却淡然不识,不是不识,而是不愿意去识。因为诗人醉心山水,无意于朝廷纷争。在《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1]芙蓉花自开自落、高古冠华,无须他人的赞誉与怜悯,正如诗人也不需要世俗的繁扰。芙蓉以及与后两首中“杜若、椒浆、佳人”组成的香草美人的意象让人不得不想到屈原。诗人在此是否在芙蓉和香草美人身上也像屈子那样寄托了渴求贤主与救世济民的愿望?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一部分诗作虽描摹了景色之美,显示了诗人已融情山水中,心境似无波澜,然这无波无澜也是十分的无奈。

最后两首《漆园》和《椒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12]诗中诗人以庄子自喻,庄周不愿出世做官并非因为傲慢,而是自知缺少治理事物的能力,诗人虽为“微官”,但其心里依然向往“婆娑枝树”的现实生活。《椒园》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13]诗人想到了屈子,欲效仿屈子进入幻想中的仙境,然而他又不能忘怀现实。就像屈子对楚国无望的爱,诗人与现实的联系是终究割不断的。

总的来说,王维在辋川半官半隐的生活,表面上洋溢着宁静与超然,其深处却充斥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担忧与不满。辋川,只是诗人为自己创造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让自己的灵魂栖息其中,借以逃避现实的不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含禅味的悠游自在,但仔细体味,悠游背后的担忧与恐惧正是这组诗中潜含的深意!

三.小结

纵看全篇,《竹里馆》中的幽篁和琴有嵇康的影子,暗示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欹湖》、《柳浪》中箫与柳的显示出诗人不愿与友人分离;《辛夷坞》、《椒园》中香草佳人意象是屈原的代表;《漆园》中“傲吏”出自郭璞《游仙诗》,用不愿出世的庄子的典故含蓄说明了诗人对人世、官场的不满。在辋川二十景中可以看到诗人自觉的避世,并于悄然中传递出他内心的苦闷与忧惧,不安与担忧的情怀以一直存在。正是:都云禅意深,孰解屈子心?(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5][6][8][9][10][11][12][13] 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 241-251

[2]刘丽,空寂之趣――读王维[J].宜宾学院学报,.01

[3]谢旭斌,美的邂逅与重构――论王维《辋川集》[J].文学界(理论版).06

[4]方晓峰,禅意与担忧――王维《辋川集》论析[J].新乡学院学报,.10,95-96

[7][美]宇文所安,盛唐诗[M]贾晋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4]陈铁民.王维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370

篇4:辛夷坞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古诗简介

《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40首诗。《辋川集》诗二十首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诗人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此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翻译/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颜色。

山沟的出口寂静无人,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注释

辛夷坞: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赏析/鉴赏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篇5:辛夷坞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翻译: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篇6:辛夷坞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绚丽。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瓣飘落。

注释

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篇7:王维《辋川别业》翻译赏析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纶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

辋川别业是中国唐代王维在蓝田县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今已湮没)。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以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可歇、可观、可借景处,相地面筑宇屋亭馆,创作出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现存有传世的《辋川集》和后人临摹的《辋川图》。

然:燃。

娄:乞丐。

伛偻丈人: 《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倒屣:《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衡门:《诗经·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衡门前。

译文:

一年了,再来东山,倍感亲切。时令正逢春,刚好赶上种田。青草在雨中那份绿呀,绿得来可以作染料,桃花在水上那团红呀,红得就如燃烧一般。戏子、乞丐,甚至出家人,尽都满腹经纶,来访的佝偻老者,他乃是乡里的宿贤。赶紧趿着鞋 披着衣起身相见,笑语欢声,萦绕在简陋的门前。

赏析:

辋川别业是王维在蓝田“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这两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

《辋川别业》中“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从这四句诗中就使我们窥见到这种夸张的设色法。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可以作为写景名句直接加以引用外,其渲染、夸张的表现手法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朝诗人王维诗中的美景在福州西湖生动再现。一场细雨给西湖盛开的桃花披上一层薄纱,游客冒雨赏花,雨伞、游人与桃花相映成趣,在湖中形成倒影,若隐若现,让人仿佛置身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

篇8:王维《辋川集·柳浪》原文注释解析

王维《辋川集·柳浪》原文注释解析

作品介绍

《辋川集·柳浪》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34首。

原文

辋川集·柳浪

作者:唐·王维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注释

①柳浪:当在欹湖畔。

②绮树:美树,指柳。

③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按:长安御沟多杨柳,为行人往来之地,又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云“伤别离”。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篇9:辋川集·鹿柴王维诗词简介

辋川集·鹿柴王维诗词简介

作品介绍

《辋川集·鹿柴》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27首。这首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宋代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原文

辋川集·鹿柴

作者: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翻译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1.王维——《辛夷坞》

2.辛夷坞王维

3.王维辛夷坞写作心情

4.辋川集白石滩王维唐诗赏析

5.读王维《辛夷坞》《红豆》有感

6.辋川闲居王维阅读答案

7.王维诗词《辛夷坞》的诗意赏析

8.王维《辛夷坞》全文译文及鉴赏

9.辋川别业翻译及赏析

10.辛夷坞经典句子

下载word文档
《辋川集·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