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

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

2023-07-31 08:17: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把酒言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供大家参考。

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

篇1: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

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作品介绍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2首。这首诗就是席上应酬的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古诗名句“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就是出自《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这首诗。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原文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作者:唐·王维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

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注释

1、高节: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者, 齐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高节推徐干,北海雄姿重孔融。”

2、卑栖: 汉语拼音:bēi qī 释义:谓居于低下的地位。 唐皇甫冉《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 宋 范仲淹 《西溪书事》诗:“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3、天倪: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 郭象 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南朝 梁江淹《翡翠赋》:“远人跡而独立,擥天倪而为儔。”宋 王安石 《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诗:“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 坡公 。”

4、后稷:(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虞舜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5、重黎:(1). 重与黎,为羲和二氏之祖先。《书·吕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 孔颖达疏:“羲是重之子孙,和是黎之子孙,能不忘祖之旧业,故以重黎言之。”《国语·楚语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属民…… 尧復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2).亦作“ 重蔾 ”。指 颛顼高阳氏之后,为 帝喾 高辛氏 火正。《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嚳﹞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復居火正,为祝融。” 司马贞 索隐:“今以 重黎 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孙者, 刘氏云:‘少昊氏之后曰重,顓頊氏之后曰重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隶释·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继高阳、重蔾、五举、子文之统。”《晋书·宣帝纪》:“其(司马氏)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 章炳麟《答铁铮》:“中国重黎司火,於火教本有因缘,郊之为祭,大报天而主日,此明以火为最上之神。”参阅清严杰经义丛钞·重黎解》引陶定山说。

6、荑: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7、萋:草盛也。――《说文》。中庭萋兮鲜草生。――《汉书·外戚传》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赏析

第一句就是说有“高节”的人世上很少,而在人烟断绝的地方却有身份低下情操高尚的人。下面一句,徒不知道是不是仅仅或者空,徒然之意,如果这样理解就是说对方只重视人文(人事和学问吧),我却追求与自然相顺应。不过这样解释不是有点贬低对方夸耀自己的.意思么。

后面一句是说万物的始端是多么遥远啊,后来群物都完备了。后稷和重黎都是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后稷主管农事,也好像是掌管土地的神,当然不是那种各处的土地神小老头。重黎应指重与黎,为羲、和二氏之祖先。《书·吕刑》:“乃命重黎 ,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传:“ 重即羲 , 黎即和 。 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 这句也是说远古时代的事。

下面两句写景,豫的意思是欢乐或者舒适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吧。最后一句结尾,意思也很明了。这首诗就是席上应酬的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繁体对照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

作者:唐·王維

希世無高節,絕迹有卑棲。

君徒視人文,吾固和天倪。

緬然萬物始,及與群物齊。

分地依後稷,用天信重黎。

春風何豫人,令我思東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風景好,與君藉萋萋。

篇2: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的意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的意思,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赏析 -诗词大全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希世无高节。

绝迹有卑栖。

君徒视人文。

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

及与群物(一作牧)齐。

分地依後稷。

用天信(一作奉)重黎。

春风何豫人。

令我思东溪。

草色有佳意。

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

与君藉萋萋。

篇3:翻译注释作者原文杜甫

翻译注释作者原文杜甫

《悲青坂》作品介绍

《悲青坂》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4首。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旧历七至十月间,唐军与安禄山叛军之间打了两场大的战役,唐军力所不敌惨败。这时杜甫在长安城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悲青坂》这首诗。

《悲青坂》原文

悲青坂

作者:唐·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⑴。

黄头奚儿日向西⑵,数骑弯弓敢驰突⑶。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⑷。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⑸。

《悲青坂》注释

⑴青坂东门是驻军之地。太白,山名,在武功县,离长安二百里。这里泛指山地。当寒天,住寒山,饮寒水,见得唐军处于劣势。

⑵奚儿,犹胡儿。黄头,指黄头室韦,《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室韦,契丹别种。分部凡二十余:日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强部也。”又:“奚,亦东胡种。元魏时,自号库真奚。至隋,始去库真,但曰奚。”《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胡言壮士)之众,号父子军。”

⑶此句写安史叛军得胜后的骄横。

⑷白人骨,即白是人骨。“是”字从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这两句写败后惨景。

⑸仓卒,犹仓猝。是说要作好准备:不要鲁莽急躁,忍,坚忍。《房琯传》说:“琯与贼对垒,欲持重以伺之,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战,苍黄失据,遂及于败。”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这时正陷安史叛军中,行动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

《悲青坂》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可是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悲青坂》赏析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旧历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了,又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杨希文,刘贵哲投降敌军。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两次战役,死伤了四万馀人,残馀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这两首诗所叙述的是同一件事实。

此诗前半部分说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奚兵非常骄横。奚是东胡的一种。有一个名为室韦的部落,以黄布裹头,故称为“黄头奚”。第四中句的.“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后半部分写唐军的败相。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不能死讲。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悲青坂》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悲青坂》繁体对照

悲青坂杜甫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篇4:王维《山茱萸》原文翻译注释

王维《山茱萸》原文翻译注释

作品介绍

《山茱萸》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62首。

原文

山茱萸

作者:唐·王维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注释

①幸:犹“正”。

②与:全诗校:“一作有。”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篇5:作者李商隐原文明日翻译注释

作者李商隐原文明日翻译注释

《明日》作品介绍

《明日》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43首。

《明日》原文

明日

作者:唐·李商隐

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

谁言整双履,便是隔三桥。

知处黄金锁,曾来碧绮寮。

凭栏明日意,池阔雨萧萧。

《明日》注释

①诗纪昨夜情事,题曰“明日”,指昨夜之明日,即次日。

②《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一曰天旗。参旗过:即所谓参横。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③三桥:指渭水上的东、中、西三座桥。《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此句“隔三桥”犹隔余侧又。

④黄金锁:华美的锁阁。碧绮寮:碧色的绮窗。均指女子居处。来:全诗校:“一作求。”

《明日》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明日》繁体对照

卷539_43 明日李商隱

天上參旗過,人間燭焰銷。誰言整雙履,便是隔三橋。

知處黃金鎖,曾來碧绮寮。憑欄明日意,池闊雨蕭蕭。

篇6:端居李商隐翻译作者注释原文

端居李商隐翻译作者注释原文

《端居》作品介绍

《端居》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40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端居》原文

端居

作者: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注释

①端居:平居。诗约大中元年秋作于桂州幕。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初学记》卷三引梁远帝《纂要》:秋曰白藏,亦曰素秋。

《端居》译文

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

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

《端居》赏析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 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依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读者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端居》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端居》繁体对照

卷539_140 端居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篇7:王维《别弟妹》原文翻译注释

王维《别弟妹二首》原文翻译注释

作品介绍

《别弟妹二首》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85首。

原文

别弟妹二首

作者:唐·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注释

1、一作卢象诗。请参考可可诗词频道相关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5_85 別弟妹二首(壹作盧象詩)王維

兩妹日成長,雙鬟將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始離恨,拭淚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未覓。

宛作越人語,殊甘水鄉食。別此最爲難,淚盡有馀憶。

篇8:翻译王昌龄原文赏析唐诗作者注释

翻译王昌龄原文赏析唐诗作者注释

《送窦七》作品介绍

《送窦七》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窦七》原文

送窦七

作者:唐·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窦七》注释

①荧荧:指星月之光在水波上闪烁的样子。

《送窦七》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窦七》繁体对照

卷143_50送竇七王昌齡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壹舟。

鄂諸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

篇9:原文翻译作者注释山人劝酒李白

原文翻译作者注释山人劝酒李白

《山人劝酒》作品介绍

《山人劝酒》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3卷第7首。这首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稳固刘盈太子地位这一史实的概括,高度赞赏商山四皓不受屈辱,甘为隐沦的气节;一旦出山,扭转乾坤,功成身退,不牵名利所牵的气度。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古诗名句“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就是出自《山人劝酒》这首诗。

《山人劝酒》原文

《山人劝酒》

作者:唐·李白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⑴。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⑵。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⑶,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⑷,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酬巢由,洗耳何独清⑸。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⑹。

《山人劝酒》注释

⑴落落绮皓: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绮皓,商山四皓的简称。《史记·留侯世家》:上(汉高祖)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留侯为画计曰:“上不能致(请来)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敬重)此四人。今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感到奇怪)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十二年,上疾甚益,愈欲易太子,。及燕(宴饮),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竟不易太子者,此四人之力也。

⑵骨青髓绿:谓仙风道骨。《黄庭内景经》:骨青筋赤髓如霜。

⑶麋鹿志:谓隐士的操守。

⑷欻起:忽然出山从政。欻:迅速短暂如火光一现。

⑸“举觞”二句:谓商山四皓以巢、由为榜样,保守操持。巢、由,指巢父和许由。传说为尧时二隐士。晋皇甫谧《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居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⑹“浩歌”二句:谓四皓之气概与嵩山相匹敌。浩歌,放声歌唱。意气不相倾,谓嵩山之高,不能超越四皓之气概。倾,超越。

《山人劝酒》翻译

云松苍苍,绮皓四老人磊磊落落。

春风,你为谁吹拂?芳草鲜花丛中忽然飞满蝴蝶。

四老眉发秀美霜雪色,面颜桃花红,骨髓青绿长久美好。

他们自称是秦末大乱时的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岁老。

各守终生与麋鹿相亲的志缘,耻随龙虎争权夺利。

受张良吕后拜托,出山辅佐太子,汉王刘邦大为震惊。

回头对戚夫人说:太子的羽翼已成,不能立你儿子为太子了。

四老辅佐太子稳固以后,归来商山下,泛飘云一样不与太子联络。

四老举觞劝巢父与许由喝酒,说道:何必洗耳独清?天下有事的时候不妨略施小计帮他一把。

我遥望高耸的嵩岳浩然高歌,与四老意气相投,其乐无穷。

《山人劝酒》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稳固刘盈太子地位这一史实的概括,高度赞赏商山四皓不受屈辱,甘为隐沦的气节;一旦出山,扭转乾坤,功成身退,不牵名利所牵的.气度。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全诗可分为三段。“龙虎争”以上为第一段。写商山四皓的仪表风度及节操。“羽翼成”以上为第二段。写商山四皓力回高祖心意,稳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成就。最后六句为第三段。用形象赞颂商山四皓归来的豪壮气概。情若白云,气若嵩岳,楷模巢、由,举觞浩歌。

此诗表达“功成身退”的志向。此志是李白一生的追求,在多首诗里流露。

《山人劝酒》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山人劝酒》繁体对照

《山人勸酒》

作者:唐·李白

蒼蒼雲松,落落绮皓。

春風爾來爲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

秀眉霜雪顔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

稱是秦時避世人,勸酒相歡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

欻起佐太子,漢王乃複驚。

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歸來商山下,泛若雲無情。

舉觞酬巢由,洗耳何獨清。

浩歌望嵩嶽,意氣還相傾。

【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相关文章:

1.《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2.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3.口技原文及翻译注释

4.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

5.《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6.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

7.王维《哭殷遥》原文及注释

8.《湖心亭看雪》作者生平及原文注释

9.《瑶瑟怨》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10.《江上闻笛》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下载word文档
《翻译座上注释走笔慕容原文作者王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