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
“零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
有关“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 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分)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参考答案:
1.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懂绍兴本地话。
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绍兴话比较土,外地我人不容易懂(或:绍兴话的交流正在减弱)。
学者的解释: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使用方言的机会也就不断减少,因而年轻一代对方言了解的也越来越少。
2.(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3.示例:
① 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绍兴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用绍兴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④ 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在未来世界。
篇2:方月亮阅读答案
一束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男人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男人躺在床上,他不敢睡。对他来说,仲秋夜和平日里没什么不同。依然得下矿,依然得在井下念着他的女人,念着他的大狗和二狗。想起自己的女人,男人在黑暗中笑了。那个瞎一只眼的女人,却在男人眼里,简直就是月里的嫦娥。
男人伸出手,摸到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那是他在仲秋节分得的福利。男人盘算着,女人一块,大狗二狗各一块,自己一块。于是他咬一口其中之一,却又忽想起大狗明年便要高考了。他想,还是大狗多吃一些好东西吧!他把咬了一口的月饼重又放回去,小心包好。他恨不得把嘴里的那半口也吐出来。
有人在外面敲门,男人要开工了。走出屋子的男人回头看一眼他的床,他发现,床上正铺着一抹方的月影。然后他推开门,夜间的矿山,便一片雪亮了。
男人走向矿井时,吹一支曲子,曲子上挂着三块半月饼,给了他货真价实的快乐。然后,过了三天,他又从矿里出来。只不过,是被人抬出来的。他的脑袋,被压成一块粉碎的炭。
月亮最圆的那个夜晚,煤矿塌方了。除了他,所有人都逃了出来。据说,他倒下的地方,有一大片煤,被染成了紫色。
没有人替男人转交他的三块半月饼。他的月饼,最终成了老鼠们的美食。
事故处理得飞快,最终是煤矿主和男人,责任各半,瞎了一只眼的女人为此得到一笔钱。领钱时,女人竟怯怯怕怕的,不敢伸手去接。煤矿主说,拿着吧,应该是你的。你男人死了,你赚大了。女人便接了。她听到旁边有几位黑脸矿工发出了啧啧的`羡慕声,那样子,恨不得死去的是他们自己。
后来有人说,矿主曾拿出一笔钱,分成平均的两份。一份用来请调查组吃饭,另一份,便是女人的所得。饭吃完,事故就处理完了。女人听了,盯着那一摞钱看,然后她点一根火柴,钱燃起来,她去扑;扑灭,再点另一根火柴,再把钱燃起来,再去扑。一小摞钱,她烧了整整一夜,终于燃尽。
那只瞎了的眼,不会有泪。一整夜,所有的眼泪都从另一只眼睛里流出,于是,那只眼,便也瞎了。女人的世界,从此变成矿洞一样的黑。
瞎了眼的女人对大狗说,我的儿,今生别去挖煤!我的儿,饿死也不要去挖煤!
大狗坚决地点着头,胸前肋骨起伏难平。
大狗没有参加高考。距高考还剩三个月,他给自己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包裹。他说,娘,我得出去赚钱。娘,我不会出去挖煤。娘,咱们家,再也不会有人挖煤了。
那时大狗的下巴,已经长出了男人的胡子。
就这样。又一年。仲秋夜。
大狗躺在床上,伸出手,摸着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大狗盘算着,娘两块,二狗一块,自己一块。他咬一口其中一块,却又忽想起二狗明年便要中考了。于是他把咬了一口的月饼重又放回去,小心地包好。他恨不得把嘴里的那半口也吐出来。
一束银白的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大狗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有人在外面敲门,大狗要下矿了。走出屋子的大狗回头看一眼他的床,他发现,床上铺一抹方的月影。
16.小说的开头一段有何作用?(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人怎样的心理?(5分)
18.请结合情节概括小说的主题。(6分)
篇3:方月亮阅读答案
16.【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答案】这是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矿工生活环境的阴暗漆黑;营造了逼仄和压抑的氛围,为下文写矿工的悲剧奠定了基调;还与倒数第二段首尾呼应,暗示悲剧并未完结。(4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7.【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要语句的鉴赏评价能力。
【答案】写女人把钱烧了,点燃又扑灭,扑灭又点燃,表现了她内心的纠结(矛盾)。一方面,她明白,家里和孩子们都需要这笔钱;另一方面,她也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是买不了人命和尊严,人可以没有钱,不能失去尊严。(5分,概括1分,分析各2分)
18.【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作品情节和从不同角度、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
【答案】 小说通过矿工井下遇难、儿子又去井下当矿工的故事,表达了对身份卑微、生活艰难、生命卑贱的矿工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矿工们家人的互相关爱、勇于担当家庭重任的精神的敬佩和尊重;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或说对将矿工的生命视如蝼蚁的矿主和官僚的批判)。(6分,概括情节2分,主题每答对一点给2分。)
篇4:普通话阅读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而家庭卫生更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大扫除,来清洁家庭生活环境。不过,当你把地板拖得发亮,把皮沙发抹了一遍又一遍,把窗子擦的像没有玻璃一样„„之后,你却并不知道,家里原来还有那么多卫生死角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健康隐患。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牙刷:牙刷用上个把月,就会有大量的细菌生长繁殖其上。这些细菌通过口腔直接侵入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肠炎和肺部感染等症,同时还可通过口腔粘膜破损处而进入人体血液,引起败血症及组织脓肿等。因此应将牙刷放在阳光下曝晒,最好每月更换一把牙刷。然后就是——毛巾:一般家庭使用的毛巾都是放在室内甚至卫生间里,由于空气不够流通,毛巾每天要用几次,难有干的时候,极容易滋生繁殖病菌,久之对人体健康不利,可导致皮肤病等。毛巾要经常洗干净后拿出室外进行“日光浴”消毒、高温消毒。第三我们说下——拖鞋:尤其是供客人使用的拖鞋,极易由有脚病的客人留下病菌,家人或其他客人再使用后就会被传染上脚病,于己于人均极为不利。因此拖鞋应常清洗,还要让“日光浴”给消毒,或用消毒液消毒。
刚才呢,我说了一些我了解到的家庭卫生健康方面的常识。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卫生与健康是衡量我们对家庭环保工作的标准。做为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很难有机会,深入到社会环保事业的第一线去做贡献。因此,我们需要在改善,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上下功夫。树立起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
篇5:晏子方食,阅读答案
晏子方食,阅读答案
晏子方食,景公使①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②,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③千金与市租④,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⑤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辞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⑥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巨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于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⑦它人,是为宰藏⑧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⑨,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⑩矣。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①使:派。②反:同“返”,返回。③致:送给。④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税收的一种。⑤泽覆:恩泽普施。⑥夫:发语词,表示议论。⑦迁:转移,转为。⑧宰:指家臣。⑨十总之布:一种粗布。总,量词,丝十八根称一总。后面的“豆”也是量词,一豆四升。⑩免:此指免于忧虑。
(1)
说出下列各句中“也”字的意义及用法。
(1)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赐也厚矣。________________
(3)晏子之家若是其贫
第一文库网也?____________(2)
选择“是”字的恰当的义项填入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 ]
A.
与“非”相对,正确
B.
此,这
C.
表判断
D.
认为是正确的'
E.
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厚取于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 )
(2)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
(3)唯利是图( )
(4)是古非今( )
(3)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翻译句子。
(1)景公使使者至。 解释: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食食之。 解释: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臣代君君民也。 解释: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简短的语言说明晏子不受千金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2.E;解析:
(1)
(1)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判断
(2)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
(3)助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
(3)
(1)两“使”字,前为动词,意思是“派”;后为名词,意思是“使臣”。 景公派使臣到(晏子家)。
(2)两“食”字,前为名词,意思是“食物”;后为动词,意思是“吃”。把食物分吃了。
(3)两“君”字,前为名词,意思是“君主”;后为动词,意思是“统治”。是大臣代替君主统治人家啊。
(4)
晏子主张君主应对百姓广施恩泽,臣下不应当代替君主对百姓施恩惠或接受厚赐据为己有。钱财是身外之物,贪求聚敛会招来祸害。
篇6:方指喻阅读答案
方指喻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文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色渥然 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 示:告诉。
C.而傅以善药 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特: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则宜以拇病为戒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7.翻译(10分)
1.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2.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参考答案:
4.B示:给……看)
5.D(表承接,就,那么;表转折,却。A将,将要; B表转折,却;C在,介词)
6.D(文章是给筹谋治国大计的人的提醒与警戒,但“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中生有,属过度解说。)
7,见文言译文
参考译文:
指喻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从前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先生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先生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痏不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态度来看待它,又加上国家久经战乱,民力疲困之后,一般官吏残害剥削百姓,更加速问题的恶化,此种事情加速祸害的形成是非常严重的!侥幸问题还没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三折肱而成良医。」(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郑先生以后如果居官的话就应该以「拇病」的例子来作借镜。
篇7:《张方平》阅读及答案
《张方平》阅读及答案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嫂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日:“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4分)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分)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分)
参考答案:
5、A(趋:奔赴。如“夜趋高邮”(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D(③和⑤不是。③是说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之事,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⑤表现的是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
7、C (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到上元观灯”,而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日(即元宵节),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
8、(1)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才是必胜的方法。 (“厉”“坚”“除”判断句各1分)
(2)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
(“趣”“许”“便宜”各1分)
(3)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罪”“为先事之备”语句顺畅各1分)
篇8:《方孝孺》阅读答案
《方孝孺》阅读答案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C、成祖颔之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吴沉、揭枢荐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其才诏檄皆出其手
C、进而蹴之,不难矣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且与报书且哭且骂曰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文言实词】B(执:逮捕。)
6、【文言虚词】B(他的,代词。A、因为,介词;把,拿,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D、暂且,副词;一边一边,连词。)
7、【文意理解】A
8、【内容归纳】B(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4分,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3分,济死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①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方可给分。]
【“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普通话阅读
7.《绿》阅读答案
8.海燕阅读答案
9.《想念》阅读答案
10.乡愁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