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
“minqiuchen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
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
三拜礼(再拜额手礼)适用于礼敬天地祖师国。
古代拜制沿革复杂。一般地说,长跪、弯腰、垂首至地为“拜”。拜时头低垂触地,并略作停留,称为“稽首”,或称“叩首”,俗称“磕头”。古时常礼为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有时以示尊重或诚意,则变常礼为三拜稽首,称为“三拜” 。
【三拜】佛教礼仪。
指顶礼三次,表示尊重。在中国佛教界有展具三拜之礼,此中又分大展三拜、同展三拜两种。若行三次三拜则称九拜。《南海寄归内法传》谓(大正54·221a)︰‘礼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见行,致敬起为三礼,四部罔窥其事。(中略)西国见为三拜,人皆怪之。(中略)如经律云︰来至佛所,礼佛双足,在一边坐,不云敷坐具礼三拜在一边立,斯其教矣。’可知三拜在印度并非佛教的礼法。然《祇洹图经》中有受戒登坛须礼佛三拜的'记载,而《法苑珠林》曾引用《西国寺图》所载‘行至佛所礼三拜竟’的记载,故一般相信三拜为佛教固有的礼法。《释氏要览》卷中亦云(大正54·277c)︰‘三拜(中略),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手臂随腰部动,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师国,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篇2:关于中国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奉茶之礼
我国自古就有“客来敬茶”这一民俗礼仪。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最基本的奉茶之礼,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中国传统礼仪“东道主”的由来
在各种活动或比赛的报道中我们常会听到“东道主”这个词,“东道主”这个词是由何而来呢?
“东道主”这个词最早是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
公元630年,晋国和秦国的联军包围了郑国的国都。郑文公向老臣烛之武求救。烛之武思考了很久,决定身入险地,凭自己的口才设法解围。
当夜,烛之武在天黑时叫人用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自会见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国,虽然这次联军包围郑国,但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难以做到,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
秦穆公听了,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说到:“要是您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们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做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就这样,秦穆公终于被烛之武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只剩下晋国独木不成林,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
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后来,这个词就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传统敬茶礼仪茶水只沏八分满
客来敬茶是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更有一句老话叫“水满欺人,酒满敬人。”现实中已少有人会记得,也不会太多拘礼!更有不解“水满”为什么会是欺人呢!
当然老话的存在有它的理由:“在给客人斟茶、倒水时。如果满的话,容易弄湿客人的手,有时会烫伤、弄脏衣服什么的!即使不会,也要客人小心益益地。所以“欺人”是指你对客人的不尊重!“八分满”能显示出,你的个人休养和对客人的关心、尊重!”如果是饭前,还也可为客人的肚子留点空间!别让水把客人给灌满了。而在喝茶时,“八分满”有助于小杯直径3cm边缘的散热!让你喝到最佳时机的茶!还有:每个人喝茶,总是有个小习惯“先舔上一口”小试一下水温、品级,再喝剩下差不多六分茶水的!“恰好”六分的茶,能让舌头和口腔里的感官,最好地感受到!口腔内的剩余空间,又让入口茶水所散发的香气,更好的存留!使:“茶水已入肚,口中留余香!”这无疑也提升了茶叶的品质。所以同一泡茶“八分满”的茶水喝起来相比是“更香、更好、更有品味、也加珍贵!”
篇3:中国传统礼仪衣服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中国的旗袍是中国的代表服饰之一,不仅受国人的喜爱而且名扬国外,下面就介绍一下旗袍的由来及发展经过。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xx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xx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xx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篇4: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大红双喜字随处可见。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好事成双、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是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龙凤呈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中龙凤的话语,而在中式传统的婚礼上,龙和凤凰的图案是经常出现的。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
在婚礼当天,新娘子都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众位亲友的面前。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新娘子一般要着汉服,因为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
鲜花朝气蓬勃的象征,在中国的婚礼上,一般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而这些花朵的颜色是白色的,恰恰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在中国这些花朵虽是白色,但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
中国人办喜事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都喜欢热热闹闹,用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6.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用红豆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又名相思豆,在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7.祝福食物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二、中国传统婚礼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三、中国传统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篇5:中国传统婚嫁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礼仪
第一、祭拜。
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要举行。
第二、安庆礼。
以八字(就是出生的时间资料,现在在很多地方统称为十分,也有送十分之说)、房屋坐向拜床母(现在这个习俗为台湾的一个重要习俗之一)。
第三、迎亲。
迎亲队伍以双数为佳,尤其以6的倍数最好。
第四、食姊妹桌。
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第五、请新郎。
迎亲队伍至新娘家时,会有一男童手托茶盘(上面有瓜子、糖果等)恭候,新郎下轿(下车)后,要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中。
第六、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手捧鲜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的姊妹或是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新郎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以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寓意“长长久久”之意。
第七、盖头纱。
新郎给予鲜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第八、拜别。
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第九、出门。
新娘应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长辈手持竹筛或是黑伞护其走至礼车(花轿),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十、礼车。
古时的娇子便是现在的礼车(汽车),古时在花轿上方会悬挂一颗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花轿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详之物。
第十一、敬扇。
新娘上礼车前,会由一名生肖吉祥的小男孩持扇给新娘(放于茶盘之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第十二、不说再见。
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以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第十三、泼水。
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会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以是泼出去的水,并祝福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第十四、掷扇。
礼车启动后,新娘要将扇子丢到窗外,寓意不讲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富贵荣华。
第十五、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达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爆竹庆祝告喜。
第十六、摸橘子。
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送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寓意可招来长寿。
第十七、牵新年。
新年由礼车走出后,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手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第十八、忌踩门槛。
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第十九、过火盆、踩瓦片。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寓意去邪,踩瓦片则寓意过去时光如瓦碎,自此迎接新的人生。
第二十、敬茶。
男方家中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人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第二十一、拜天地。
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第二十二、进洞房。
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椅子上,寓意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孩。然后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纱,两人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第二十三、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以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第二十四、观礼、喜宴。
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试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第二十五、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的茶盘。
第二十六、吃茶。
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敬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送红包。
第二十七、闹洞房。
双方亲友可借故嬉闹,以增添新婚喜气。
篇6:中国传统的礼仪
中国传统的礼仪
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貌,礼也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十分郑重的场合,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内在修养的表露,也是对他人尊敬的表现。
古人对仪容体态的礼仪很有讲究。一是“三紧”。这是宋代学者朱熹对古人服饰方面的要求所作的.总结。所谓“三紧”,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郑重。现代服饰虽然不同于古代,但穿衣得体、整洁、庄重、大方的要求,却无二致。
二是“七不”。所谓“七不”,是指《礼记》里边说的“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等七条规定。这些规定既适用于与父母、尊长共用的场所,也适用于工作场所。在严肃、正规的场合,打饱嗝、打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擤鼻涕、歪坐、斜视、跷二郎腿,或者只穿睡衣、内衣,甚至赤膊,都显得随便、懒散,缺乏敬意。
此外,还应当“立必正方,常视毋诳”。在正式场合,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端正;视线要有一定的方向。歪坐、斜站,眼睛到处乱看,都是怠惰不敬的表现。目光是心态最直接的流露,能反映出内心对人是否敬重。因此,在礼仪场合要注意自己视线的高度。视线过高,是傲慢之相。视线过低,则似有忧虑在心,不免令对方猜测。如果左右旁视,更会给人留下心术不正、狡诈善变的印象。平时或在私下场合,态度可以比较放松,但一旦进入正规场合或工作单位,就必须显得严肃、庄重。这种心态,在走路的姿势、步伐,甚至面部的表情上,都要有所体现。
篇7: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篇8: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一、飨燕饮食之礼
1.飨燕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祭祀时使用的祭品)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有一定之规,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礼在寝宫举行,亦有一定之规,燕,通「宴」,为吃喝之宴。
2.饮食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里说的“饮食”也是宴饮,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席,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宗族兄弟合族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逢祭而宴,一种以时而宴。
飨燕礼
二、冠礼、笄(jī)礼
冠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礼记·冠义》说,冠礼是“成人之道也”,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顺”完美品德的人。故古人重冠礼,行之于宗庙,告于先祖,民族之新生命,已由幼苗而长成,负担继往开来之责任。
冠礼
笄礼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女子到了20岁,虽然还未许嫁,这时也要举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
笄礼
三、射 礼
射礼有四种。一是大射,即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二是宾射,即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即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大射前燕饮依燕礼,纳宾、献宾、酬酢及奏乐歌唱娱宾,宴毕而后射。
投壶之礼
与射礼相仿的还有投壶之礼。有人推测投壶乃是射礼的变异,或者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官比耦,因而以投壶代替弯弓,投壶,以箭矢投入壶中为胜。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四、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周礼·地官·乡大夫》说:“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郑玄归纳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仪礼·乡饮酒礼》孔疏)乡饮酒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养老、优老之礼
我国有养老、优老的传统,古礼中对此有详细规定。《礼记·王制》云:“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九十使人受。”这虽是儒家的理想制度,但对历代都有很大影响。
优老是指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往往由国家颁布律令加以施行。如在田役方面,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可免除一名男丁的田役;90岁以上的老人,全家免除田役。在道路交通方面,规定车辆、行人见到老人要主动让路躲避。在刑律方面,规定70以上不得为奴,80、90虽然有罪,亦不加刑。北魏时,还有为高年老人授名誉官职的办法,也表示了一种恭敬之意。礼经的这些主张,对后世的优老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代天德三年,沂州一名男子犯罪应处以死刑,但家中老母有病而别无侍奉之人,海陵王特准免于一死,命在家奉养老母。这是“独子留养”制度之始,后来定为法令,历代多沿用其例。
历代养老、优老的法令和规定,体现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方面。
六、帝王庆贺之礼
1.帝王即位改元
《尚书》之《顾命》、《康诰》篇写到周成王死后,康王告殡宫而即位的典仪,这是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帝王即位礼的记载。与即位相关的是“纪元”。
新君改元,自有肇兴代终之义,第一年称为元年。我国历史有可靠元记载的是西周共和元年,相当于公元前841年。后代帝王在位期间改元,往往因为有某种祥瑞或灾异,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一事件。
2.朝礼
朝礼是帝王与大臣上朝办理政务之礼,主要涉及听朝之场所,听朝之时间,以及与听朝相关的仪式。朝之所以称为朝,因为通常都是在清晨入宫廷理事。《孟子·公孙丑》云:“朝将视朝。”《诗经·齐风·鸡鸣》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古之君臣鸡鸣天明之时入朝,而未明之时即已起身上路。群臣俟君王临朝,拜揖行礼,王答礼,就位,然后听事理政。事毕,退朝入路寝。群臣各自回到各自的治事之所。
3.朝贺之礼
常朝为治理国政而设,除此之外又有大朝,又有节日庆贺,礼仪规格皆高于常朝,故朝贺之礼另有一套礼规。
唐代元旦、冬至两大朝会,合称“正至”。元旦朝会,由皇太子献寿,中书令奏诸州上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国贡献,百官上殿高呼万岁。乐舞有“三大舞”,即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朝贺毕,皇帝宴飨群臣。
朝贺
4.千秋万寿节
帝王诞辰称为“千秋节”或“万寿节”,庆贺典礼始于唐玄宗。上古有祝寿之词,但无庆贺生日之活动唐玄宗时,宰相率群臣上表称贺,要求将玄宗生日定为“千秋节”,置酒张乐,大宴百僚。玄宗登花萼楼受贺,全国放假三天。晚唐诸帝过生日多邀集沙门、道士讲论祈福,也没有举行朝贺之礼仪。
唐、宋时,每一皇帝诞辰往往各立节日名称,如唐玄宗生日称“千秋节”;肃宗生日称“天成地平节”;五代后唐庄宗生日称“万寿节”;宋真宗生日称“承天节”;仁宗生日称“乾元节”……元代则一般统称“天寿节”或“圣诞节”;明、清称“万寿节”。
可列入“嘉礼”的典礼制度还有许多,如“尊亲礼”,皇帝追尊已故的先祖父考,给他们加上种.种尊号,或者给禅位的太上皇,给皇太后、太皇太后加上种.种尊号、徽号;又如“巡狩礼”,帝王巡行天下,察吏治,观民风等等。
礼者,履也、体也。实践谓之履,即人生行为之法则,立本谓之体,即民族、国家、社会、家族等人群之秩序。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仪礼就是其中之一。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着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故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无疑将增添我中华民族屹立风雨的底气,给浮躁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注入一股雅正的新风。
诚然,如今时代不同,对古人追求的礼仪不需要完全生搬硬套,然而按照礼的,恭敬而恰如其分地发扬,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便是一种可贵的传承,衷心希望中华优秀传统礼仪,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扬,国家昌盛繁荣,民风淳朴温良。
篇9: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那它有哪些规范的礼仪姿态呢?
礼仪姿态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1: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此手势又叫“拱”)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
2: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下揖“ 上位者还礼;
3: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
4: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5:双手抱拳(注意 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 、“旁三揖”、“旅揖”。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有义务去传承这样优秀的文化,展现我们“礼仪之邦”的魅力!
篇10: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学习啦【婚宴婚庆礼仪】编辑:燕华发布时间:2016-06-03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国传统婚礼礼仪知识。
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大红双喜字随处可见。
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好事成双、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是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龙凤呈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中龙凤的话语,而在中式传统的婚礼上,龙和凤凰的图案是经常出现的。
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
《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
在婚礼当天,新娘子都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众位亲友的面前。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新娘子一般要着汉服,因为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
鲜花朝气蓬勃的象征,在中国的婚礼上,一般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而这些花朵的颜色是白色的,恰恰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
在中国这些花朵虽是白色,但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
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
中国人办喜事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都喜欢热热闹闹,用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
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6.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用红豆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又名相思豆,在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
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7.祝福食物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二、中国传统婚礼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三、中国传统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
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
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
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
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
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相关文章:
3.中国传统 童话
4.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5.中国传统喜庆结
6.中国传统艺术随笔
7.中国传统的论文
9.中国传统艺术作文
10.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