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2023-03-29 08:06: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听风观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教子无方》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教子无方》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篇1:教子无方 阅读答案

教子无方 阅读答案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

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

“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3.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参考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

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3分,意思对即可)

篇2:《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19.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0.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2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

22.“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3分,意思对即可)

篇3: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女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小题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孩子们光脚蹚雨水;玩游戏弄脏枕头;弄花脸三件事。(3分。意近即可,每要点1分)

小题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3分)

小题3:运用比喻,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共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小题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3分。意思 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通读内容并概括可知,全文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雨后孩子们光脚蹚雨水、孩子们玩游戏弄脏枕头、三个孩子把各自的脸弄成了花脸三件事。

小题2:试题分析:写自己的淘气是自己能够理解孩子的淘气,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并能“放纵”他们淘气的原因。如果不交待则显得突兀。

小题3:试题分析:“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很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即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的模样,也表现了她的淘气与可爱。

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叙事(放纵孩子淘气)及人物的言行,还有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如我母亲的责怪)可知,文中的“我”是一个尊重孩子,理解﹑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

篇4:《教子》阅读答案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教子》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教子》阅读答案

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教子》参考翻译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篇6:陈嘉庚教子阅读答案

陈嘉庚教子阅读答案

陈嘉庚教子阅读答案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参考答案:

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教子翻译: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篇7: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小题1:(2分)D

小题1:(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小题1:(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D中与例句二者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篇8:《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篇9:《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 妙趣横生; 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篇10:教子阅读题答案

教子阅读题答案

【原文】

教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⑧!(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②节:约束,限制。③匮:柜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④稚:儿童。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⑥恣:放纵。⑦诃:同“呵”。怒斥、喝斥。

【问题】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下愚虽教无【益】(好处) 邑人【奇】之(认为……奇特)

B.师保【固】明(本来) 处处【志】之(做记号)

C.宜诫【翻】奖(反而) 互相【轩邈】(高大)

D.【导】习之矣(引导) 动心【忍】性(使……坚韧)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河曲智叟无【以】应

B.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义不杀少【而】杀众

C.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吾妻【之】美我者

D.【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分)

(2)诚哉斯语!(2分)

【参考答案】

7.C(2分)

8.B(2分)

9.C(2分)

10.(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之心对神说实话。(2分)

(2)这话确实有道理!(2分)

篇11:苍鹰教子阅读答案

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身手不凡。只见它在蓝天里,忽而展翅作高空盘旋,忽而又疾速俯冲低空……它精湛的技术,赢得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最后,它被评为“最佳飞行员”。第二天    苍鹰家里热闹极了    白兔    黑猫    青蛙    都带着自己的孩子      一致请求苍鹰教它们的孩子学飞行      苍鹰哈哈大笑起来,说:“想让孩子学本领,固然是好事,但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和志趣才行。假如当初我不根据我孩子有一副宽大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而硬要它学游泳、跑步、跳高什么的,那不仅不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相反可能会贻误它的一生。”

1、把这则寓言中缺漏的标点符号标上。(2分)

答:,。、、、,。

2、选词填空。(2分)

矫健      强健      精湛      精确

A、小运动员迈着(    矫健          )的步伐入场。

B、飞行员(  精湛            )的驾机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C、要有(  强健            )的体魄,必须坚持锻炼。

D、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进行(    精确            )的计算。

3、苍鹰为什么让它的孩子学飞行而不教白兔、黑猫、青蛙的`孩子学飞行?(3分

答:因为白兔、黑猫、青蛙没有一副宽大的翅膀,不具备学飞行的条件。

苍鹰的孩子有一副宽大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

学本领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来定,否则事倍功半。

附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教子无方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

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

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3.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

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3分,意思对即可)

篇12:《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12.(2分)D

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教子无方》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孙道荣的《教子》阅读及答案总结

2.郑板桥教子

3.教子心得

4.家长教子发言稿

5.教子心得范文

6.教子模范事迹材料

7.教子标兵事迹材料

8.杀猪教子寓言故事

9.教子心得怎么写

10.教子一得征文600字

下载word文档
《《教子无方》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