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两次还金》阅读答案

《两次还金》阅读答案

2023-02-27 08:33: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名侦探美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两次还金》阅读答案,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两次还金》阅读答案,方便大家学习。

《两次还金》阅读答案

篇1:《两次还金》阅读答案

《两次还金》阅读答案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 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阅读题及答案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2分

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不敢与家人言之( 这件事) 遂以还之(于是(就))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听说)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拾金不昧,寄金不昧2分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2分

穷 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译文: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篇2:甄彬还金阅读答案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③钱,时遽未之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彬后为郫④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北宋《太平广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度量。②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质:抵押借货。④郫:pí,地名,今四川成都西郊郫县。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

②以手巾裹之( )

③辄以金之半酬(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3. 从文中你看到甄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1)曾经 (2)用 (3)就

2. 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不再以此告诫你了。

3.拾金不昧、诚信、廉洁谨慎。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很有度量。他有一次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在苎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甄彬得到金子后送还西库。管理西库的人非常吃惊,说:早先有人用金子抵押换钱。当时仓促未能记录下这件事,你却能在见到后归还,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事。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后来甄彬被任命为郫县县令,将要去上任之前,去向太祖皇帝辞行,同去辞行的有五人。太祖皇帝告诫一定要廉洁谨慎,唯独对甄彬说: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不再以此告诫你了。

篇3:《甄彬还金》阅读答案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③钱,时遽未之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彬后为郫④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2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

②以手巾裹之( )

③辄以金之半酬( )

2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24. 从文中你看到甄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22.(1)曾经 (2)用 (3)就

23. 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不再以此告诫你了。

24.拾金不昧、诚信、廉洁谨慎。

篇4:《何岳还金》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何岳还金》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何岳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 ) 遂以还之( )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

2、这件事 于是(就) 曾经 听说

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

5、穷 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译文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多两白银,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让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那人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想分一部分钱给何岳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捡到钱时也没人知道,都可以算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心存感激地离开。

他也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箱子里面有银子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以后我回来再来取。”官吏离开了许多年,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何岳听说官吏的侄子因为其他别的事情到南方来,但并不是取箱子。何岳于是把箱子托官吏的侄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篇5:范仲淹还金授方的阅读答案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出 其 方 并 白 金 授 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2分)

篇6:范仲淹还金授方的阅读答案

11.出其方并白金∕授之

12.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3.示例:范仲淹穷困时不贪图别人的钱财,为官后也不仗势霸占别人的钱财,为人正直诚信,清正廉明。

篇7:范仲淹还金授方的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②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 ①悴:贫苦。②而:你。③俾:使。

篇8:范仲淹还金授方的阅读答案

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术法,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标识就和当初一样。

《子思荐苟变》文言文阅读材料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擅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子思荐苟变》文言文阅读题目

30.《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_史书,请另外写出一部同一体例的史书_________(1分)

3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其才可将五百乘 (2) 故弗用也

32.选文中“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 ,现在“爪牙”一般比喻 。(2分)

33.子思在文中重要的用才观点是 。(1分)

《子思荐苟变》文言文阅读答案

30. 编年体 春秋、左传

31. 古代马车的单位名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任用

32.得力帮手,猛将、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

33.不能因为小小的错误而埋没人才,必须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

《子思荐苟变》文言文参考译文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孔说:“明智的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用他的长处而不管他的短处;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篇9:还给谁 阅读答案

还给谁 阅读答案

①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②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个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③远远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遵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④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子。

⑥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⑧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⑨“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⑩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弄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11)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12)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13)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法子忘记他。

(1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_____债,________,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做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15)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第②段从“我”________ 的步态、________的形态、________的心态三方在,把一个旅居海外的学子因生活无着而情绪低落的境况表现得极为细腻。

2、第④段中金发青年“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又愉快的曲子”,他这样滑稽、夸张的表现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 。

3、第⑥段中特别指出金发青年手中青草的“碧绿”,不仅描绘草的颜色,还蕴含 ________________之意。

4、⑥—⑩段写金发青年特殊的鼓励方式,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________产生快乐,快乐产生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思考,第(14)段方框处应填入的文字是………………[ ]

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D、一笔容易还清的债

6、联系题目想想,第(14)段中,另外一些人、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7、文章末段,提示了怎样一条生活哲理?

参考答案:

1、压得很慢低着头 茫然无措/前途茫然

2、逗“我”乐/使“我”开心/以自己的快乐感染“我”

3、生命之树常青

4、微笑希望

5、C

6、生活中偶尔像“我”一样需要帮助和鼓励的人

7、施乐于人,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助人为乐,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两次还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绿毛龟》阅读答案尤金

3.《香伯》阅读答案 尤金

4.母亲的金手表阅读答案

5.金嘴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6.元史金履祥传阅读答案

7.《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8.《请把名片还给我》阅读练习试题附有答案

9.两次哭泣作文

10.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两次还金》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