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2-18 08:25: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韭菜肉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未如柳絮因风起 B、尊君在不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2分)

A 、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2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 “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 《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22、翻译题(2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1分)

24、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 ②

25、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因 趁,乘 B、不 通“否”没有 C、期 约定 D、顾 回头看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B )(2分)

2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B )(2分))

22、翻译题(2分)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1分)

不遵守时间,不守信用的人

24、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篇2:《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 照顾周到 C. 与友期行 期日中 D. 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6.B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篇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有感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许 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那个人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这个人听了大怒,骂起陈太丘来,陈元方就回答道:“你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不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边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去努力,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聪明机智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值得让人学习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中心思想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篇4:《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④入门不顾(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元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3、①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②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4、言而无信却又无礼的人,自己失信,却怪罪别人,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意对即可)

5、是一个聪明懂道理的孩子,品格正直不阿。(意对即可)

6、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5:《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乃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期:约定 乃:才 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题2:略

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

小题1:

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把“期”与“日中”解释好即可,期:相约,“日中”,本意为太阳在中天,意为“中午”。第二句把“引”与“顾”解释清楚即可,引:拉,顾:回头看。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有关“友人”的言行和元方的态度的文字中摘引即可,注意要用文中的原话,不能自己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紧扣文章“诚信”这一中心思想感想,结合文意,即用文中的情节说明,结合实际,即用生活现象说明。

篇6:《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 已去,去() 引之,引() 友人惭() 尊君在不,不()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约定) 已去,去(离开) 引之,引(拉) 友人惭(惭愧)

尊君在不,不(通否)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无信 )和( 无礼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诚信 )。

篇7:《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篇8:《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委:丢下、舍弃

(2)顾:回头看(每空1分)

【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1分)

【小题3】无信无礼

【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顾”“委”需要学生课下重点总结常考到的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中”“乃”“至”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段,答案锁定在:“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9:《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约定;

②才;

③丢下;

④拉

2.语言(对话)描写

3.对,对于不守信誉的人拒之门外也不为过。不对,他是没有遵守约定,但是他已经悔过可以原谅。(言之有理即可)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2.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4.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5.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6.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7.陈太丘与友期课件资料

8.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9.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10.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反思

下载word文档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