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

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

2022-12-05 08:33: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

篇1: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

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左传·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国语·鲁语·曹刿问战》)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余不爱衣食于民 爱:热爱——怜爱

②:齐师伐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军队——老师

③:又何间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参与——一会儿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②: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译文:

10.文段甲中,曹刿见庄公前插入一段曹刿与乡人的对白,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1.文段甲中,与文段乙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内容相照应的语句是哪句 (2分)

答:

参考答案:

8.A;(评分:3分)

9.(1)那些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谋划长远。(评分:2分)(2)寡君我审查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决断是非。(评分:2分)

10. 既写出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又为后文的君臣两段对白做铺垫。(评分:每点1分,共2分)

1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评分:每点1分,共2分)

篇2: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3: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9.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6.(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7.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8.(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0.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1.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2.《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3.文言文《曹刿论战》测试题

4.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

5.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

6.中考文言文重点考点《曹刿论战》

7.鲁人曹沫文言文翻译

8.《曹刿论战》《得道多助》阅读答案

9.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

10.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国语·鲁语·曹刿问战》阅读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