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2022-10-22 08:51: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松挂明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篇1: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一)使用费一次支付的

1.不提供后续服务的,收款时一次确认收入;

2.提供后续服务的,在合同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二)使用费分期支付的

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下列关于使用费收入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A.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

B.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C.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通常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D.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的,应视同销售该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

答案:ABC

解析: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通常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选项D错误。

1.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利息收入的处理

2.20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3.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4.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5.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重组义务

6.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提供劳务交易结果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10.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篇2: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一)待执行合同不属于或有事项。但是,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应当作为或有事项。

(二)合同存在标的资产

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预计负债。

(三)无合同标的资产

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注意:预计负债的金额应是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和撤销合同发生的损失的较低者。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待执行合同资料如下: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月末以每件1.2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销售3000件A产品,如不执行合同,将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产A产品3000件,并验收入库,每件成本1.6万元。假定2015年年末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4万元,假定不发生相关销售税费,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应确认的损失表述正确的有( )。

A.由于该合同存在标的资产,故应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B.执行该合同的损失为1200万元

C.不执行合同发生违约损失720万元

D.选择支付违约金方案,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720万元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甲公司A产品每件成本1.6万元,每件售价1.2万元,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合同因存在标的资产,故应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000×1.2-0=3600(万元),成本=3000×1.6=4800(万元),执行合同损失=4800-3600=1200(万元);不执行合同损失=违约金损失(3000×1.2×20%)+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损失(1.6-2.4)×3000=720-2400=-1680(万元)(收益);因此应选择支付违约金方案,确认营业外支出720万元。

1.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2.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3.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4.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6.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

10.中级会计实务金融资产考点

篇3: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预习知识考点:合同

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的处理

在确认和计量建造合同的收入及费用时,首先应当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否可靠地估计。

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的,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在判断建造合同结果是否能够可靠地估计时,应注意区分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合同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时的处理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合同收入及费用,而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

(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就不应再按照上述规定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而应转为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

某建筑公司承建A工程,工期两年,工程开工时预计A工程的总成本为980万元,第一年年末A工程的预计总成本为1 000万元。第一年年末,该建筑公司的“工程施工--A工程”账户的实际发生额为680万元。其中:人工费150万元,材料费380万元,机械使用费100万元,其他直接费和工程间接费50万元。经查明,A工程领用的材料中有一批虽已运到施工现场但尚未使用,尚未使用的材料成本为80万元。第一年的完工进度为( )。

A.61.22%

B.68%

C.60%

D.69.39%

【正确答案】 C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的处理。

【答案解析】 第一年的完工进度=(680-80)÷1 000×100%=60%。

1.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建造合同

2.20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3.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利息收入的处理

4.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重组义务

5.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6.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提供劳务交易结果

7.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8.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10.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篇4: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重组义务

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

1.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

2.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3.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一)重组义务的确认

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该预计负债金额。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

下列情况同时存在时,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

1.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职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2.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重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或已向受其影响的各方通告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各方形成了对该企业将实施重组的合理预期。

【提示】因辞退福利确认的预计负债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二)重组义务的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认预计负债金额。其中,直接支出是企业重组必须承担的直接支出,并且与主体继续进行的活动无关的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因为这些支出与未来经营活动有关,在资产负债表日不是重组义务。

由于企业在计量预计负债时不应当考虑预期处置相关资产的利得,在计量与重组义务相关的预计负债时,也不考虑处置相关资产(如厂房、店面,有时是一个事业部整体)可能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即使资产的出售构成重组的一部分也是如此。

甲公司12月实施了一项关闭C产品生产线的重组义务,重组计划预计发生下列支出: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20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20万元;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其他车间使用将发生运输费2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8万元;因推广新款A产品将发生广告费用10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将发生减值损失60万元。甲公司因上述事项减少当年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万元。

A.220

B.330

C.280

D.39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负债金额,甲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200+20=220(万元),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20甲公司上述事项减少当年利润总额的金额=220+60=280(万元)。

1.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2.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3.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4.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6.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10.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

篇5: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企业的商品。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指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同时转移给了购货方。其中,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商品可能发生减值或损毁等形成的损失;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商品价值增值或通过使用商品等形成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售出商品后不再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不再对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如果收入的金额不能够合理地估计,则无法确认收入。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商品销售价格已经确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收入金额。如果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等因素,还应当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如果企业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延期收取具有融资性质,企业应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即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估计,如库存商品的成本等。如果库存商品是本企业生产的,其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如果是外购的,购买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有时,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不能够合理地估计,此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已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负债。

下列各项中,表明已售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购货方的有( )。

A.销售商品的同时,约定日后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回

B.销售商品的同时,约定日后将以高于原售价的固定价格回购

C.已售商品附有无条件退货条款,但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

D.向购货方发出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与合同不符,很可能遭受退货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选项A,售后租回,且是以融资方式租回资产的,是将资产售价和账面价值差额计入递延收益,不确认损益,销售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选项B,销售商品,用固定价格回购的交易属于融资交易,销售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将收到款项计入其他应付款核算;选项C,销售商品无法估计退货率的,销售时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销售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选项D,该项交易很可能发生退货,说明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销售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

1.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2.20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重组义务

3.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4.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6.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

10.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篇6: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的名片: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上和利润表上确认和列报财务报表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应根据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确定,无合同或协议的,应按购销双方都同意或都能接受的价格确定。

(一)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

是指企业根据合同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单位收取款项,由购货方向银行承诺付款的销售方式。

确认条件: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但风险和报酬未转移的除外。

(二)预收款销售商品

指购买方在商品尚未收到前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分期付款,销售方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交货。

这种方式下,销售方直到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才将商品交付购货方,主要风险和报酬只有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转移给购货方。

因此,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预收账款)。

(三)委托代销商品

实际工作中分为两种情况:

1.视同买断方式

双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

2.支付手续费方式

即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金额或数量向委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

(四)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若安装和检验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在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时确认收入(如电梯的销售及安装)。

若安装和检验不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五)订货销售

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记入“预收账款”科目。

关于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B、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应在收到第一笔款项时确认收入

C、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或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应确认收入

D、通常情况下,售后租回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5 000万元,分5年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批商品成本为3 800万元。如果采用现销方式,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4 5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因素,201月1日,甲公司该项销售业务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中,正确的有( )。

A.增加长期应收款4 500万元

B.增加营业成本3 800万元

C.增加营业收入5 000万元

D.减少存货3 800万元

【正确答案】 ABD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答案解析】 该业务的相关分录为:

借:长期应收款 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 5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 800

贷:库存商品 3 800

因此年因该项销售对报表中“长期应收款”项目的影响金额为4 500(5 000-500)万元,“营业收入”项目的影响金额为4 500万元,“营业成本”项目的影响金额为3 800万元,所以选项C不正确。

1.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2.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3.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4.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重组义务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6.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10.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

篇7:中级会计实务考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包括可供直接销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出售的原材料等。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存货。

(2)在产品,是指金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以及巳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产成品,是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人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人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下列各种物资中,应当作为企业存货核算的有( )。

A.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用于对外出租的商品房

B.企业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发生的加工成本

C.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办公楼的土地使用权

D.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商品房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用于对外出租的商品房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选项A不属于存货;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办公楼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选项C不属于存货。

篇8:中级会计实务考点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东奥小编整理发布。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应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A公司如下存货业务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待领用甲原材料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成本高于市场售价,按二者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待销售商品乙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跌价,但因该商品已经有订购合同且以合同价计算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待销售商品丙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小幅跌价但是在可预见未来价格可以很快回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D.待加工原材料丁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跌价但因该材料加工的产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正确答案:B, C, D

答案解析:存货跌价准备应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而不是按成本与市场售价的差额计提,选项A不正确。

篇9:中级会计实务考点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折旧实施步骤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提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承租人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承租人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否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注】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贷:累计折旧

(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1.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2.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3.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企业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017中级会计实务考点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趟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为了赏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

具体要求:

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从支出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1.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及时性要求体现在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披露、报告等各个环节。

3.及时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2017中级会计实务考点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谨慎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

【答案】A

【解析】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上,该资产属于出租人的资产;从经济实质上,承租人对该资产能够实施控制,所以承租人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相关文章:

1.中级会计实务预习工作的总结

2.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3.中级会计实务学习计划

4.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5.中级会计资格考试重点辅导———中级会计实务

6.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导读

7.《中级会计实务》考前冲刺的关键点

8.坏账损失的核算--中级会计实务辅导

9.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判断题模拟试题

10.二年级数学预习重点知识

下载word文档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使用费收入的处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