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青阅读答案参考
“Visonworl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爆青阅读答案参考,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爆青阅读答案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爆青阅读答案参考
爆青
①这是个有声有色的词汇,细细一读,就能看到那极具动感的早春画面,叭、叭、叭叭叭……一大片嫩芽,顶着晶莹的露珠,炫耀在你凝视的眸子里,目光一般灵动,在春阳下熠熠闪光。梦一般的春芽,清香,温软,婴儿肌肤一般娇嫩水灵。
②真难为我的父老乡亲,怎么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溢满惊喜的好词儿——爆青,爆炸的爆,青草的青。比发青、冒青、萌芽之类的词儿好多了,这些词儿当然也是说明草叶的萌动,但总感觉温吞吞的,没有力度,缺乏动感,也表达不出心里的喜悦,而且悄声无息,不够热闹。熬过了一个寒冬,经历了多少霜雪,整整憋闷了一个季节啊,春天来了,叶芽使出吃奶的力气,钻,捅,顶,嘿!拱破了地面,钻出了树皮,跃上了水湄,看到了光明,成功啦!它一定兴奋得意得要大声欢呼。那钻出地表与树皮的一声“叭”,肯定是有声音的,是自然界最安全的一次爆破,你若是一只蚂蚁或蚯蚓,肯定能听到,就像我们听到下雨前的打雷一样。
③如果说地下、树皮与水里的萌动是默不作声的潜伏,像个小特务,神不知鬼不觉地蹑手蹑脚,或者是地下党的暗中串联,那么东风一吹,号角一响,爆青就是第一发子弹,就是喜事来临的第一声礼炮,或者是新生儿降临人世的第一声嘹亮啼哭啊!寒冰冷霜早已融化,春雨认真浇上两回,温润地气一个劲儿上升,小草率先就从河岸边伸出了小脑袋,揉一揉惺忪的睡眼,睁开清亮的眸子,伸一个懒腰,哎哟妈耶,可把我憋坏了!于是张开大口,尽情地吐出胸中的浊气,将清新与醇香畅饮一个够。同时也就发现,身边的小伙伴,高高低低的,胖胖瘦瘦的,多着呢,一个个精神抖擞,笑眯眯地打量着这个美丽新世界,相互致意,彼此问候,抱一抱拳,道一声:春天好!
④爆青是春天里最喜人的物候,扎羊角辫的小村姑从田埂上走过,最早看到了茅草的爆青,影影绰绰地半掩在枯黄的草叶间,但那特别的清香与甘美的气息怎能瞒得过她们的眼睛,随手一拔就拔了出来,或者用小锹稍挖一挖,如挖一根丰满的竹笋,如挖出春天的第一声窃笑——那是我儿时尝过的鲜茅针,春天原野上最香甜的美味啊。爆青也是乡间小儿最诗意的发现,门前的柳枝才努出一颗米粒大的鹅黄柳芽,细伢子就瞪大眼睛,屁颠屁颠地跑回家,妈妈,我看到柳树爆青啦,春天来喽!妈妈欢笑着随孩子去看柳芽,同时从一双童稚的眼里看到了春天的诗意。
⑤在春天,一切生机勃勃,万物都在爆青。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轰、轰、轰——该是来自天外的爆青吧?冬眠的动物们听到一声声号角,全都爬出洞来,闪亮登场。感觉人的成长也要爆青的,从天真孩童到懵懂少年,有一天细心的家长看到孩子唇上生出了柔嫩绒毛,心里明白,男孩在爆青呢,眼瞅着就进入人生的青春了。他们虽是默默,但那“咔、咔、咔”低沉雄壮的爆青,一定响在他们的筋骨、关节,响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选自“深圳商报”3月11日)
1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爆青”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一大片嫩芽,顶着晶莹的露珠,炫耀在你凝视的眸子里,目光一般灵动,在春阳下熠熠闪光。
16.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④段写了与“爆青”相关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8.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爆青”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⑤段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三)
14、(3分)“爆青”指的是春天到来之时草叶的萌动,体现出一种力度、动感,隐含着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1分)“爆青”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
15、(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嫩芽比作目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各种嫩芽蓬勃冒出的鲜嫩美好模样(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欢喜。(1分)
16、(3分)对比(1分),将春天到来之时地下、树皮与水里的萌动和爆青作对比,突出了爆青是春天到来的最鲜明信号,体现了爆青的勃勃生机(2分)。
17、(2分)小村姑采爆青的鲜茅针(1分),乡间小儿发现柳树爆青(1分)。
18、(4分)“爆青”指的是孩子进入人生的青春(1分)。第⑤段作者由自然界的爆青联想到人的爆青,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再次点题,总结全文。(3分)
篇2:青杏儿阅读答案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青杏儿字词解释:无
青杏儿翻译:无
篇3:青杏儿阅读答案
试题:
(1)作者为什么发出 “劝君莫惜花前醉”的感叹?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3分)
(2)试分析下片“但教有酒身无事”中“但”字的意蕴。(4分)
答案:
(1)作者劝人们不要吝惜花前醉,要欣赏美景,及时行乐。(1分)理由有二:风雨中,花易凋零;(1分)花开花谢间,人易白头。(1分)
(2)但,只要。(1分)只要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烦心,有花无花都是“乘兴追游”好时节,(1分)表现了作者积极享受生命美好时光的豁达人生态度(或:对生活的热爱)(2分)。
青杏儿创作背景:无
青杏儿赏析:
有些作者擅长描写人物,虽只寥寥数笔,但因点出了人物的鲜明特征,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有些作者又善长于描绘景物 ,也不过那么三两笔,就把景物活泼泼地勾勒了下来。古代诗词中,以“游春”、“咏春”为主题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内容大多不外乎“伤春”“ 怅春 ”。赵秉文的这首《青杏儿》好就好在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语句明白如话,以白描的手法,本色天然,流畅自然,与古代众多的游春词相比,确实可谓别有一番清新的韵味。首句 :“风雨替花愁 ”,语句凝炼,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该怎么办呢?它们怎堪风雨的摧残呢 ?多情的词人不免“ 替 ”花儿深深地担忧。“风雨里 ,花也应休 ”,想来当肆虐 的狂风暴雨过后 ,遍地残红 ,花期也该成为过去了吧。花开又花落 ,不由人不惜花 ,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 ,也就在这花飞花谢 、 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所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这也是“劝君莫惜花前醉”的缘故。词的'上片写至此处,不由使读者与词人一起生出几许怅惘悲伤之感。
然而,《青杏儿》的作者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意境立刻由沉闷 、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 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渍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长,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人们啊,要“拣溪山好处追游 ”得欢愉时且欢愉 ,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 ,有花也好 ,无花也好,选甚春秋。”只要胸襟豁达 ,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这是多么豁达的胸襟,多么美美好的人生感触,愿每人心中都似春光常驻!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一路读来,不禁令人心胸豁然开朗 ,豪情满怀 。更为难得的是语言通俗易懂 ,又不流于俗白 ,可见作者的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个人资料:
赵秉文(1159年~1232年)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篇4:《祖传青瓷碗》阅读答案
《祖传青瓷碗》阅读答案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阅读题:
1、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2分)
2、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3、“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4、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3分)
对比:
象征:(1)(2)
5、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6、下列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祖传青瓷碗》的旨趣最为接近(4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参考答案:
1、作者意在突出表现老人失落、怅惘、怀旧的心理。
2、“儿子”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进取的青年。
3、勤劳、纯朴、守旧、迂腐。
4、对比:以儿子的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同老人的守旧迂腐相对比。象征:①以“独塔式斜拉桥”象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②以祖传青瓷碗象征旧传统、旧观念、旧事物。
5、①以青瓷碗为引文线索;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说明,要革新开拓就必须打破“神圣”的旧传统、旧观念。
6、BD(A、是说登高望远,与此文不关联;C、是哀叹晚年,与此文无关。B、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D、喻青年胜过老年,下一代胜过上一代。B、D两项与本文主旨接近)。
篇5:《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用竹的民族之一。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期,至清代出现了“翻簧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前者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经煮、晒、压、胶,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纹饰;后者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青竹皮) 作为雕刻图纹,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也称“皮雕”。
留青竹刻所用竹材是按特定要求精选的毛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且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成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留青竹刻作品大都用宽3寸、长8寸的竹片刻制,称之为“臂搁”(原为习字搁臂之用,后为书案重要装饰),亦有直刻于竹制笔筒、扇骨上的。
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需要精选竹材,竹刻材料选用竹龄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竹材应表面光洁平整,无斑,节疤小,节距长,竹筒圆,一般选阴山背后的毛竹。毛竹粗大,竹筠厚实,所制器物既牢固又美丽大方。竹材易裂变、形变、霉变,常先以沸水煮泡,这样处理后的'竹材表面青筠洁白如玉、色如凝脂。处理后的竹材应待其慢慢阴干、性能趋于稳定后方可使用。
竹刻艺术是“用刀的艺术”。留青竹刻一般有如下步骤:一是整形。将竹材制成长方形的臂搁、各种形态的挂件及笔筒等各种形状,再用砂纸将其侧面和内面打磨光滑。二是描图。在书画稿的反面衬复写纸,用小号圆珠笔或铁笔将书画稿描印竹面。三是修改。揭去描好的稿纸,然后对照原图将复印稿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书画能力者可直接在竹上作画。四是切边。切边的角度分垂直、倾斜、弧形切边等。采用何种切边法要依据书画的力度、气质而定,重则深,轻则浅,注意笔划的重叠、笔势的断续、笔意的连贯等。五是铲底。书法作品的铲底是在同一层面的铲刮,要求笔划的边缘流利、挺刮、清爽,底面留青均匀、平滑如镜,竹筋通直;绘画作品的铲底,则要根据笔墨的浓淡、深浅、虚实、层次来决定竹青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如此,一件竹刻艺术品即顺利完成。
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简朴”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品高”指竹刻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竹刻的品高体现在竹刻技艺高超和创作的难度之高,《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雅致”则指竹刻艺术品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深爱文人雅士喜爱。竹刻发展史上常有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涉足,使竹刻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刻制,使竹刻艺术品的题材选择、情趣追求、刻制技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篇6:《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1、历史悠久,工艺多样,做工精细,艺术价值高。3分,共四点,答对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意对即可。
2、精选竹材、煮泡阴干、修改切边。3分,三点,每点1分,一、二点意对即可。
3、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艺术品有自然之趣;竹刻技艺高超,创作的难度高,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3分,三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4、加大宣传常武地区留青竹刻的历史与文化;重视现有的竹刻艺术,扩大常武竹刻的知名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研究留青竹刻。4分,要根据材料和文章提出进一步发扬竹刻艺术的具体途径,一条途径2分,得满4分为止。
《留青竹刻》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留青竹刻》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7: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①“江南”自古以来,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在这一文化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意象,那就是竹。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有关。常州的留青竹刻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 A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B 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C 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朝,至清代出现了“翻黄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 D③“留青竹刻”也称为“皮雕”是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竹皮上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
④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或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为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
⑤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
⑥“简朴”主要指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
⑦“品高”体现在竹刻艺术之高和创作难度之高。留青竹刻之难为竹刻艺术之首,毛竹表皮的厚度一般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办公用纸,但在竹刻师手中却是片“宽阔”的写意空间。最绝的是,表现山水、花鸟作品中深浅过渡,也得在竹子皮0.1毫米的范围内,刻成不同的薄厚。留青竹刻还力求“一刀到位”,从线条的完整、流畅,到整幅画面的神韵,均取决于此。如果力道中断,两刀刻一条线,就会明显凌乱。
⑧《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留青竹刻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甚至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4、文章第一段提到“竹“的形象与文化密切相关。除了竹以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出现过哪一个富有文化意味的植物形象?请按要求填写以下表格。
植物形象 材料篇目 文化含义
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象征清正坚韧的品格
(1) (2) (3)
15、请在第二段ABCD四个位置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处填入下面这句话,并说明理由。(4分)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
选择:
理由:
16、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方法,它直接说明了____ ___,
结合上下文又说明了(4分)
17、请联系全文内容概括留青竹刻的雅致体现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自古就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生命概念。
B.留青竹刻的出现标志着竹刻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C.刘青竹刻用来打底的竹肌,其色泽会随时间产生变化。
D.留青竹刻的简朴主要表现为原材料的物美价廉。
参考答案:
14.示例:(1)莲(1分)(2)《爱莲说》(1分)(3)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1分)
15. 选择:C(1分)理由: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1分)说明了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1分),这句话所举的例子是西汉时期的,处在春秋战国和明中期之间(1分),所以 应选C处。
16. 列数字作比较(1分,需两个都对)毛竹表皮之薄(1分)留青竹刻创作的难度 之高/留青竹刻所需技艺的高超(2分留青竹刻”1分,“难度高”或“技艺高超”1 分)
17. (1)(留青竹刻的)竹青层经特殊工艺处理,色泽古雅隽美。(2分)
⑵(留青竹刻)呈现出与书画作品一样的(清新)气质和情趣。(2分)
18. C(3 分)
篇8:《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1、就本文来看,中华民族善于用竹创造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四字短语补写出来。(3分)
( )→( )→整形描图→( )→铲底完成。
3、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4、苏州以刺绣闻名,宜兴以紫砂著称。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说说你对常武地区创建特色文化的设想。(4分)
明末清初,常州府江阴县人张西黄留青竹刻造诣颇深,人称“留青圣手”。至近现代,留青竹刻群体主要集中在常武地区,人称“延陵派”。
武进以徐素白为代表的徐氏刻竹世家被称为“留青竹刻第一家”。武进鸣凰镇被誉为“竹刻之乡”。
今日常武地区有留青竹刻群体数十人,徐氏竹刻专著四册已成为竹刻爱好者学习、临摹的主要蓝本。
篇9:柳梢青岳阳楼阅读答案
试题:
(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变”与“不变”对比。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历经沧桑,永远挺立。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篇10:柳梢青岳阳楼阅读答案
戴复古
袖剑飞吟①。
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③。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④一点,自古如今。
【爆青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5.青溪 王维 答案
6.爆损经典笑话
8.《绿》阅读答案
9.海燕阅读答案
10.《想念》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