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2022-08-02 08:28: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江湖骗子之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篇1: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杨 冬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体操课中出现的损伤问题,调查了大洼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和高三体操普修课的学生共150人。本文着重从运动损伤的部位和引起原因,性别差异和季节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而得出:学生在体操课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在体操课中学生在练习新动作或练习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和胜利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充分,气候,环境的变化,场地设施等安排的不合理,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因疲劳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等都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

一、前言

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及体育学院的必修课。随着中国体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越来越多的群众对体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体操运动的特殊性及对人体要求的高素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目在大众健身中的普及。而体操自身的危险性也给体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特别是训练或学习中无意识的损伤也占现当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部分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并在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因素等情况下,提出了一些适当的建议,以利于在体操教学中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洼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和高三150人,其中男生118人,女生32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亦称“历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针对相关的损伤内容以及损失的预防措施,损伤后的补救措施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0篇获得丰富的参考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又称问卷法,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若干固定问题,询问调查对象,或让其填写,然后对所得的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统一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9份,其中有效问卷147份,所占比重为98%。

2.2.3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是指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众多个体相同性状的数据测定,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某一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外显度及其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年级学生体操运动损伤的统计与分析

由于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受伤情况各不相同,针对此类情况进行调查,详情见表1.

从表1可见:高一的学生从体操普修课中的损伤的机率高于高二和高三,高二的损伤机率也高于高三,即高年级的学生在体操的普修课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比率低于低年级的学生。女生的机率低于男生的机率。分析其原因:各年级学生轻视准备活动。体操运动本身技术难度较大、以致出现错误等导致受伤的特点。由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高二高三的体操普修课时减少,许多难度大、危险的动作已不作为考试内容,而成为介绍内容。另外,就男女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人数来分析,男生的教学内容比女生复杂,难度和危险性也比女生大。由于生理上的特点,男生比较积极好动,所以运动量和练习次数都要多于女生,而且男生在运动中往往急进、大胆、粗心,同时又有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不服输等心理特点,在所学的新动作未经“消化”就大胆地尝试练习和其对未接触过的新鲜动作的好奇以及对难度动作的效仿,都会造成意外的损伤,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3.2体操普修课中的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讨论与分析

体操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原因导致不同情况的损伤(见表2)。

3.2.1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是通过身体动作而完成的。严格来说,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有些学生防伤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体操课,它是一门注意力必须完全集中的课,如果老师反复提醒的容易出现的伤害事故的动作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又不认真观看正确的动作示范,导致学生在课上出现的运动损伤增多。有些学生及时意识到了容易受伤也因自我保护意识差和自我保护方法不当,不会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而导致在体操课或练习中受伤。

3.2.2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分多种情况,其中有过度疲劳引起注意力不能集中,再有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在做动作时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做好动作上从而失误受伤。

3.2.3心理因素

在体操运动中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也比较大,学生由于紧张害怕的心理引起身体和肌肉的紧张,发生动作变形。有时还由于紧张的心理会使自身对机体的控制能力减弱,出现意外损伤的情况比较多。

3.2.4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体育各个技术课中,准备活动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体操这门技术性和难度性比较强的项目中,准备活动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进入剧烈运动以前,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在普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前提下,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克服惰性,提高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以适应机体的运动需要。准备活动对预防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因心跳过快而引起的心慌、恶心、呕吐、头昏等都有重要作用。准备活动不足,只是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等伤害时有发生,而且占损伤原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3.2.5身体素质差

身体素质差对体操普修课中受伤比率也起到不小影响,体操是一项集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于一体的项目,对学生或运动员的要求较高,而现在的学生家长在教育问题上,走进了误区“重营养,轻运动”体院学生在高考体育加试时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训练,虽然在加试时得到了较好的成绩,但一到大学,就放松自己,从而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3.2.6技术动作不规范

有些同学在教师讲解或示范新动作时不能完全做对或效仿,使所学动作不规范或不到位,而且还不虚心接受别人的指导而一意孤行,自己练习,按错误的方法练习最终将动作练得变形,肌肉或骨骼用力不当而受伤。

3.2.7运动量过大

体操普修课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技术课和训练,而人的体力和精力有限,有时多节技术课或训练连起来上时,学生不能承受那么大的运动负荷,或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恢复,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在体育学院,运动量过大引起的运动损伤人数也不容小视。

3.2.8其它

体操对许多学生来说既刺激又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由于体操对学生来说,在身体素质、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损伤也较多,许多损伤原因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的总发生率达到18.4%。在诸项目中,跳马项目中男、女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多;在损伤类型中,关节损伤和肌肉韧带损伤发生次数较多;高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次数较低年级多;冬季发生运动损伤的次数较多。

4.1.2体操普修课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如下,学生在学习动作或练习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心理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分散、因疲劳而引起身体机能下降等,气候、环境、场地设施等的影响也会导致运动损伤。

4.2建议

4.2.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2.2要求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尽可能的全面活动身体各个关节部位。

4.2.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要操之过及的加大运动负荷强度。

4.2.4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4.2.5尽可能的改善训练环境、设施。

【参考文献】

[1]《体操》编写组。体育系通用教材。北京:人民出版社

[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子峰。体操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沈阳体育学院报

篇2:武术普修课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武术普修课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师范体育系、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襄樊学院体育系级武术专修班学生武术普修课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议,为武术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武术 运动损伤 分析

一、前言

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作为自己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武术锻炼。学校体育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学生热情猛增而对武术概念糢糊的现状,倒致受伤现象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运用运动解剖学原理,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以及武术普修课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病症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师范体育系、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襄樊学院体育系2009级武术专修班学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研究法、走访座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从武术的特点分析。

1.从受伤部位分析。武术普修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发生于下肢及腰骶部。这首先是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落地时不注意缓冲及场地不良等原因,造成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多见于外侧副韧带损伤,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大,当跖屈时,踝关节有较大的活动幅度因而易受伤,占病例的27%;第二是由于武术运动中的各种跳跃动作与篮球、排球相似,都是关节处于半屈起跳,落地也以膝关节屈曲借以缓冲,虽说普修课中对跳跃动作要求不高但武术动作中有不少单、双腿处于半蹲的虚步、弓步、马步等。根据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原理,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最不稳定,髌骨负担也很大,因此膝关节易损伤,占病例的23%;第三武术运动套路演练的特点是讲究以腰为轴,配合上下肢动作而转、折、俯、拧。由于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腰部力量好的学生几乎很少,而在放松中又不注意腰肌的恢复,所以腰肌劳损出现频率较大,占18%;第四是武术普修课中主要是以基本功为主,基本功中腿法动作很多,引起损伤的多是劈叉,其次是踢腿、压腿,因此大腿损伤占16%。对于肩、骶的损伤多是学生对技术动作不熟发力不对而造成的。

2.从损伤的性质分析。损伤的种类中以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损伤的学生居多,这主要是武术项目本身对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求较高,其次是我院武术普修课中以基本功、简化三级套路为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自选套路和二级套路不作要求,所以因空中高难度动作出现的关节脱位、骨折等损伤几乎没有。而基本功和三级套路对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就出现较多的肌肉关节损伤。少数学生肌肉劳损、擦伤是由于学生求功心切不注意放松和场地不良造成。

(二)从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1.从运动损伤的原因来分析。因学生对武术的概念文化内涵和习练武术的方法认识不足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占42%,经走访一些选修武术课的学生,他们之所以选武术首先是想学几手功夫而后是强身健体。至于武术文化内涵以及怎么练,有些同学想都没想,有些虽知道一些,也只是朦胧状态。因而在上课时热情过高,盲目性较大;倒致他们不能从素质、基本功到套路,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课时准备活动不认真做,自己觉得好玩的动作就练,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从武术的特点分析。由于武术动作错综复杂,不仅是动作的简单演练,它还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所谓内是指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形体活动和气息运行。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顾此失彼,造成动作变形,发力不当出现运动损伤;还有些学生本身素质较差又不愿练,在上课时经常会力不从心,思想不集中,有时连自己受伤了都不知道。这类学生的比例占36%。

(三)从学校客观条件分析。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得知:损伤种类中擦伤、挫伤的占21%,据调查这类损伤多是由于我院场地设施太差造成。从目前的情况来讲,普通高校中能在室内地毯上上武术课的学校很少,大多在田径场或球类场地上上武术课,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而武术的动作大都是即停即起的,且穿蹦跳跃、单足立地的动作较多,这就是说足与地面之间会有较大的摩擦力。但这类场地的摩擦力却很差,所以因场地滑造成学生擦伤和挫伤的机会也不少。

(四)对运动损伤的预防。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在武术普修课中要加强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和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理解武术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懂得运动损伤的一般预防和恢复放松的基本方法;关注武术的时事动态。武术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演练套路,更要教会学生练习武术的方法,要多练基本功,让学生明白“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的道理,能使武术成为他们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才能完成这一使命。加强学生武术素质的训练,提高机体运动的适应能力,要特别加强易受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如膝、踝、腰等部位的训练。上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生的情绪,合理安排运动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事半功倍;同时,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克服学习中的急切和焦躁情绪。还要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学智.来自第一线的损伤调查报告[J].中华武术,;151(2):12-13.

[2]习云太,马贤达,夏柏华.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1-2.

[3]石作砺,乐慧娟,苏洛生.运动解剖学[M].西安: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5-30.

篇3: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1、前言

体操是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体操场地设施和教学内容的执行状况等三个方面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的教学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内蒙古地区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内蒙古体操普修课教学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四所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来体操课程改革的论文30余篇;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论文20多篇。

2.2.2 问卷调查法

利用函调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向所选取的4所高校校发放《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学负责人用表12份、《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师用表12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份和11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7%和96.7%。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其中R(教学负责人)=0.92(P<0.01)、R(教师)=0.97(P<0.01)。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分析。

2.2.4 实地访谈法

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内蒙古四所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向30名体育教师和10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中安排体操课的状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是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在体育课中安排体操内容的教学是很有必要或是有必要的,4.43%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操普修课教学,持无所谓态度的教师占5.06%;83.44%的教师在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时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不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教师比例占16.56%;通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尽管认识到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愿意或尽可能少地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究其原因,他们在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经调查可知,其顾虑的主要因素集中在:(1)体操场地设施状况;(2) 害怕出事故,安全性不高;(3) 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4) 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及主管部门的态度;(5)学生的体操运动基础与兴趣。

3.2 体操场地器械状况

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体操器材设施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者几乎没有。具体表现在:第一,除体育专业外的器械体操设施的平均达标率分别在18.19%~42.11%之间较低;第二,轻器械体操的装备情况总体不理想,跳绳和小垫子两项达标率较高,但最高也只仅达到48.65%,其他轻器械体操设施未被充分重视。学校之间的体操器材装备情况差距较大。轻器械体操设施装备在不同学校间的差异性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有体操场地的维修管理不善,致使暴露在室外的多数单杠、双杠等器械损坏严重;二是对现有的器械场地利用频度不高。

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教授情况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基本体操及趣味性体操普修课教学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都安排了队列队形、徒手体操的练习内容。其原因在于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必备的内容,而徒手体操练习则能被广泛用于准备活动;体操游戏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重点选择的教学内容。所以97%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由此说明,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体操游戏、广播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攀爬类及角力对抗类练习内容由于受到场地器械的限制,加上体育教师对这类练习内容不够了解,教学组织难度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选用这类练习内容。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轻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实施情况显示,除跳绳能被83.58%以上的教师用作练习内容,哑铃教学内容受到33.8%的教师的青睐外,其他各项内容的教授情况均不理想。由此可见,轻器械体操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据调查得知:器械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的教授情况不容乐观。尽管有80%的体育教师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但大部分教师只是教了他们所学习过的一些或个别动作。从器械体操的教授项目来看,技巧的教授率最高,其次是单杠和双杠,跳跃的教授情况最差。

3.4 影响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不利因素

3.4.1.1 场地器械设施缺乏,利用率不高,导致增加投入受阻。体操场地设施不足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影响程度最大,它是长期以来一直呼吁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3.4.1.2 保护与帮助的任务重,组织难度大,致使部分教师不愿教。由于体操的项目性质决定,技术动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有时根据练习的需要得反复布置场地器械,时时加强安全措施等这些都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责任感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教师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

3.4.1.3 部分教师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充分胜任体操普修课教学工作。所调查的体育学科负责人普遍认为,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操运动技能基本能满足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需要,但体操普修课教学知识面较窄,教学能力不强。表面上看是教师所具备的体操知识与技能脱离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实际,其实质则反映出教师的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足。

3.4.2 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有利因素

3.4.2.1 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为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有关体操普修课教学与场地设施关联度的研究表明:除体操棒、单杠和双杠三项教学内容达中度相关外,剩余内容与器械间相关程度不高。这说明器械、场地并不是目前制约体操普修课教学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只要教师在主观意识上重视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在目前的条件下开展好体操普修课教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4、结论与建议

从体育教师实际教授的体操内容来看,基本体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体操游戏受到了青睐,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器械体操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全民健身器械进入了体育课堂。建议各高校据此深入进行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6(2):151-153.

[2]杜兆斌,孙玉芹.山东省普通中学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89-91.

[3]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课题组.关于体育系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成都体院学报,, (4)

篇4:对影响我院男子体操三级通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对影响我院男子体操三级通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的.8名老师和参加过通级考试的358名男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成绩统计、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通级成绩下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我院男子体操通级成绩提供参考.

作 者:李世荣 王延奇 罗杰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833.3 关键词:体操   通级   因素   调查分析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相关文章: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

2.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3.思修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4.空间高能质子对航天器材料损伤的仿真分析

5.校长对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态度调查分析

6.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分析的论文

7.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8.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9.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10.对医大高职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下载word文档
《对体操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