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

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

2024-03-27 07:49: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c198372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2篇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

篇1: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

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

一、调查的目的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见识少。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抱有畏难情绪。但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我们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校课题组于1月份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23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勤于积累、习作兴趣、乐于观察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统计。

2、调查对象:福和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8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籍,但不能坚持天天阅读。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从不读课外书籍。

2、学生所读课外书籍主要体现是作文书,漫画书。

3、主动积累的学生很少,都是老师布置有积累的作业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摘录好词佳句,但能巧妙运用的较少。

4、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从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师不应该限制习作的范围。

6、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习作帮助最大;少数家长能够指导学生习作。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空白,所谓的阅读就只是读读作文书,漫画。阅读面太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习作中真情实感就无法抒发出来;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才是他们习作进步最有效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学生习作内容枯燥、甚至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相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每周留一两次读书作业,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慢慢尝试写出感悟。

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摘抄作业比赛,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4、经常在班级里举行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如实的反映出来。

6、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将作文指导与每单元的每课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进行,提高写作水平。

篇2: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形式《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姓名: 班级: 时间: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题号 问卷结果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选材能力:1、感知事物能力2、观察事物能力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4、积累材料能力5、筛选剪裁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作文“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目前的放胆文、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3: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来源的调查分析

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来源的调查分析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临场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江西某高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71名本科生为调查时象,研究结果显示:(1)心理准备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父母职业对学生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思维分散与阻抑等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3)语言水平中的语音水平对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

作 者:欧阳偶春 郭丽芹 OUYANG Ou-chun GUO Li-qin  作者单位:欧阳偶春,OUYANG Ou-chun(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郭丽芹,GUO Li-qin(井冈山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7(5) 分类号: 关键词:考试焦虑   来源   性别   父母职业   语音水平 

篇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年级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5.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5:“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无时不在思考着农村孩子的阅读。我认为我们要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要把孩子们领上“阅读方舟”,尽情地畅游书海,汲取精神食粮。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对本班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更准确的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些参考,在研究中有的放矢。

二、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82%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16%的学生选择“比较喜欢”。

2、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80%的学生选择“半个小时”;15%的学生选择“1小时”;5%的学生选择“一小时以上”。

3、你现在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可多选)

71%的学生选择“漫画卡通”;20%的学生选择“寓言、成语故事”;5%的学生选择“科普(百科)知识”;4%的学生选择“中外侦探故事”。

4、一个学期中你能读多少本课外书?

68%的学生选择“5-10本”;20%的学生选择“10-20本”;10%的学生选择“20本以上”;2%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

5、你的父母指导过你读书吗?

80%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10%的学生选择“很少”;10%的学生选择“有”;

6、你父母平时在家阅读书报吗?

41%的学生选择“从来不看”;39%的学生选择“有时会看一会儿”;20%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看”。

7、你家有多少适合你读的书(杂志)?

68%的学生选择“10本以下”;16%的学生选择“10-20本”;9%的学生选择“20本以上”;7%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

8、你的购书情况如何?

5%的学生选择“父母选购”;41%的学生选择“自己选购”;55%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买”。

9、你是否喜欢告诉同伴自己看了哪些课外书?

92%的学生选择“是”;8%的学生选择“否”。

10、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70%的学生选择“跳过”;19%的学生选择“查字典”;11%的学生选择“请教他人”。

三、结果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需求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课外阅读书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书的种类也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只中意卡通漫画系列的课外读物,经典名著读得太少;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跳过去读的比较多,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无法得到评估;农村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很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中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较为浮浅,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家庭成员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四、应对策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一、培养兴趣。

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读物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发掘部分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二、丰富资源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量少、类型少的特点,要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资源建设,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们交换图书,做到课外读物资源共享:好书一起看;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藏书数量、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选择读物。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避免学生只中意那些卡通漫画系列的图书。

四、教给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五、配合教学。

应注意结合学科的教学进度,引导、介绍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供参考。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六、创设环境。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加强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

篇6: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较为全面了解掌握xx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特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更好地对课题有效研究,特对xx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分析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xx小学四至六年级共46名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时间

XX年11月18日----19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内容共收录15个不同类型的问题,题型及结果如下。

1、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 26人 占56 %

b、一般 19 人 占41%

c、不喜欢 1 人 占2 %

2、你在什么情况下阅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 39人 占84%

b、老师要求 4人 占9 %

c、家长监督 3人 占7%

3、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

a 、漫画 3人 占7 %

b、童话故事 7人 占15%

c、科幻故事 19人 占41%

d、神话故事 17人 占37%

4、你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

a、一小时以上 10人 占21 %

b、40分钟 14人 占31%

c、30分钟 19人 占41%

d、15分钟 3 人 占7%

5、你阅读书籍来源有哪些?

a、购买 34人 占74%

b、向同学借 8人 占17%

c、交换 4人 占9%

6、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提高语文成绩 7人 占15%

b、打发时间、消遣娱乐 2人 占5 %

c、丰富自己的知识 26人 占56%d、没感觉说不清 11人 占24%

7 、你读课外书时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 24人 占52%

b、写读后感 6人 占14

c、圈圈点点,写批注 5人 占10%

d、随意地看看 11人 占24%

8、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

a、查字典 30人 占65%

b、请教他人 10人 占21%

c、不管它,跳过去 6人 占14%

9、如果你向父母提出购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刊,你觉得他们会承受的价格是多少?

a 、20元以下 14人 占31%

b 、20到50元 24人 占52%

c 、50到100元 3人 占 7%

d 、100元以上 5人 占10%

篇7: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了解小学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对河南鹿邑县贾滩镇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60份。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

一、前言

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河南省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较大的上升幅度,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严重。19xx年石国兴的报告指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18.48%,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女生比男生严重。夏雪芳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就提出几个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明显,小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较高,和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家庭教育能力匮乏,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很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产生厌学等情绪。

二、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调查对象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而为在本县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四、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MII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我们从鹿邑县贾滩镇300名小学生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年龄为9—13岁。

五、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300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38%。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其中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因子检出率分别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问题以冲动倾向检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受过度保护有关。

同时,根据本次调研样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标准分的均分为43.6129,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最小值为18.00,最大值为67.00 .

不同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不同。以六年级最高,总体上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呈递增的趋势,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农村学校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 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但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 如四年级主要以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为主; 五年级主要以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为主; 六年级则以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学习焦虑为主。所以在解决不同年级的心理问题,重点不相同,方法特不同。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的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 我行我素。二是学习障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三是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 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识障碍,逃避困难依赖性强, 承受能力差, 意志力不强。除了这些还有为人处世较敏感、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问题。

七、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八、总结与建议

1、确立心理健康意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辅导解决。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业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作仅仅为教学、考试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辅导水平,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3、开设课程,做好预防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高学生应付各种心理困扰的能力,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维护身心健康,对学生当前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矫治。

4、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加强个别辅导。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就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在教师中培养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这样才能开展活动,及时帮助个别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

5、进行家教讲座,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气氛,是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态 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 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少年。儿童体会到家的安全 幸福和温暖,产生主动 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创造轻松 愉快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少年儿童从心理上顺利地接受家长正面的家庭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会使子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另外子女与父母产生分歧、矛盾的最大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乔楼一小社会实践小组代表全体学生希望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品行,做到言传身教。做到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一个民族、平等、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篇8: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的人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正在学校学习的小学生们,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面对在校生活的适应,面对繁重学习任务,面对渐渐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面对和家长老师的沟通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各学校和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从调查问卷中可发现。

小学生面对的压力,大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而有一部分是和家长老师的沟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觉得自己和家长老师是站在对立面的,觉得他们都不理解自己,从而感到压力,还有一部分,是和同学在日常相处中产生了摩擦,对人际关系感到有压力。

小学生遇到困难时,女生有6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11%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加需要知心朋友。课余时间中,男生有54%在运动,例如打篮球、乒乓球之类,而女生仅有12%,看来男生运动得多些。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较大裂缝的时候,女生一般会选择不再理对方,而男生却不这样,男生更多是把话摊开来说,这时候友谊的裂缝多半会愈合。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小学生超过90%都认为身心健康很重要,当遇到压力时有5.7%会向亲友请求帮助,超过90%的小学生与朋友发生小摩擦后会主动挽回。

3、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小学生存在的问题。

3.1紧张与焦虑

3.1.1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3.1.2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3.1.3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从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3.2浮躁与急功近利

3.2.1面对自己不拔尖的成绩想要尽快进步而与现实的冲击导致

3.2.2面对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倍感压力

3.3失落与沮丧

3.3.1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导致

3.3.2人际交往没有预想中通畅导致3.4自卑与退缩

3.4.1认为自己的成绩上不去是因为人笨

3.4.2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强

3.4.3不敢再老师面前回答问题

3.4.4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对学习倦怠

4.问题形成的原因。

4.1客观方面

4.1.1学习任务、内容发生了变化。

小学低年级课本比较容易,基本上只要上课听了老师讲的内容,考试时候是不用太担心的,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而到了小学高年级,课本上的内容不仅多,而且难,如果上课之前没有预习好,想要听懂课都是有困难的。高年级的作业相较于低年级来说,题难量多。许多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面对这些改变一般不知要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4.1.2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选择到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照顾孩子。众多留守儿童在家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4.2主观方面

4.2.1.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低年级一直是所谓的尖子生,然而到了高年级,发现也自己旗鼓相当的学生不在少数,并且很有可能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很多。本来是家长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可是到了高年级,家长却说别人成绩比他好,老师也不再过多关注他。这种差距,就会导致同学感到失望,觉得自己失宠了。

4.2.2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上了小学之后,觉得自己有六年的学习时间,要玩一玩,放松放松,到了高年级再去努力。可是这一松气或歇脚,可能就跟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脚步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也有可能这一松一歇就松了六年,歇了六年。到了快小学毕业了才发现自己该念的书都没有好好去念,。

4.3.3畏首畏尾。

发现班上能人太多,觉得自己不如人,从此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团体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也不去,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4.4.4明恋暗恋。

部分早熟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少男少女特有的心理变化。最有可能出现明恋暗恋的时期。也最容易因此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说,暗恋上某一同学。也不敢说,每天见到她/他就觉得人生有意义,见不到她/他就觉得少了什么,听课听不进去,老是走神,更有可能的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眼皮底下开始偷偷地谈恋爱,每天想着风花雪月,不务正业。

5.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5.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设臵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虑,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的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5.2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小学应每学期对在校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室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得学生在学校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5.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周到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5.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5.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不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小学生要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5.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6.结束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小学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小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永胜,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 文心,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案例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9:小学生调查作文

调查时间:xx年4月17日

调查地点:xxx

调查人:xxx

据贵州开阳县供排水公司经理兰评介绍,开阳县属于缺水地带,由于持续干旱,县城居民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从xx年贵州遭遇凝冻灾害开始,县城供水设施就受到严峻考验,县主要饮水水源在那时就受到影响,发生了漏水现象。加之持续干旱,让县城供水形势愈加严峻。自1月28日起县城就实行了分片区限时供水,故当地居民说他们早上用过的洗脸水留到下午洗脚,然后倒到一个水缸里,再留作其它继续用。

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上面的资料,你就会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因为咱们有足够的水可以喝,可以洗脸,刷牙,洗澡。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千万不要浪费每一滴水。为了节水,请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用过水后,要及时把水龙头关上

2、看见别人玩水要制止

篇10:小学生调查作文

我们才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逐渐变多,这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想借此机会,研究一下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

一、调查

1.了解同学们的用眼情况

2.了解小学生合理用眼时间

3.了解小学生做眼保健操情况

二、资料整理

没有近视的同学都是有效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没有近视的同学达到:54人

这样可以看出,近视的同学,近视的原因。调查后:有20%的同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是:看电视、玩电脑。而没有近视的同学有一部分回家后合理的调节灯光,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最后,我们整理了大家近视的原因:

1. 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篇11:小学生调查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我发现我班近视的人逐渐增多,度数越来越高,占我们班的40%。因此,我想知道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预防近视的方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近视形成的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书写时的坐姿不正确;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5)不合理饮食;

(6)遗传因素或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建议与措施

(1)每天坚持做两次以上眼保健操。

(2)读书或写字时做到“一尺”、“一寸”和“一拳”。

(3)不要再坐车或行走时看书,也不能躺着或趴着看书。

篇12:小学生调查作文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中学生为,高中生为。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3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5不合理饮食

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篇13:作文教学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进行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的一般情况,分析作文教学困难的症结所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写作教学及作文评价方法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改进作文评价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二、调查的概况

1.时间:.1.5

2.地点:语文教师办公室

3.对象:初中语文教师

4.方法:问卷调查法

5.样本量: 10份

三、调查结果统计

(一)选择题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二)非选择题问卷调查:

问卷问题:您认为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在哪里?有没有好的建议?请写下来。

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学生不会观察,思考生活,缺少写作素材,认识水平有限。

2.写作业占用了很多时间,缺少生活素材。

3.如何指导学生将生活写入文章,生活和写作完美结合。

4.学生缺乏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低,缺少素材。

5.学生不重视写作课。

6.好作文需要反复打磨,反复修改。

7.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这个大课堂。

8.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1.关于理论学习:

我校初中教师重视作文的理论研究,能够主动学习课标中作文部分的阐述内容,能够及时关注和研究中考作文出题趋势和得分评价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

2.关于写作课的安排:

许多老师的写作教学计划性不强,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60G的教师作文教学与教材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保持一致,20G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安排作文教学课,未能确定好本学期详细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这一点也体现在作文课次数的安排上,60G的教师每学期安排8次左右的写作课,10G的教师安排了6次左右,30G的教师安排了5次写作课,随意性很大,没有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没有科学的教学系统。

3.关于作文的布置方式:

作文的布置方法差异很大,40G采用了集体指导一下,就开始写作,50G采用了全程指导及个别指导的方法,10G选择了其他方法,个别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在作文的布置方面差异很大,体现了教无定法,同时也折射出了在作文教学的不规范性,随意性。

4.关于作文的评价方法:

80G的教师采用了师生互动评改,通过了解,基本上以传统的评语为主。由此可以看到,作文的评价方法较单一,未能发挥作文评价机制的作用。50G的教师认为评语有一点左右,另外50G的教师认为评语很有作用,说明评语在作文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评语的质量很重要,个别笼统而单一,不能让学生从评分了解自己作文的各方面情况,很难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5.关于作文教学面临的困难:

通过选择及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调查反馈,80G的    教师认为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写作素材,更难以深层次的提炼文章主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也产生了害怕写作课的畏惧情绪。这也是作文教学“顽症”一大症结之所在。

五、探究对策

问卷调查上,近乎80G的教师就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打倒苦水,我认为就此一点,我们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1.少限制,写见闻。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一个饶有情趣的作文题目,学生却并不感兴趣,甚至见了就生厌,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大段抄袭。因此,每次要求学生作文时,尽可能地少给学生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多让学生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作文命题应是开放性的,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春游归来写《玩得真高兴》,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富有情趣。

2.写真事,抒真情。

要让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事真实地写出来。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并给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作文打最高分。让学生明确: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有了写作动机,由“要我写”变“我要写”,长期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

2.找动力,觅源泉。

怎么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呢?激情,即激动的情绪。学生有表达的激情,作文就会写好,所谓“不吐不快”的境界,就指这种激情。学生激情从何而来,来自于对所写事物有激情;感情又来源于对所写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对直接与间接生活渠道中接触的众多事物加以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事物,就会产生作文的激情。

3.善观察,多积累。

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一种昆虫、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好样本,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

4.多阅读,多思考。

除了积累经验,阅读便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便是古人在读写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只有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厚,才能博古通今,也就很自然地不费思索地顺理成章了。可见,习惯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大倒苦水”,而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一件事,为进一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了我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希望通过调查反馈的情况,能过寻找出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作文教学。

篇14: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当前,虽然都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但是,家庭作业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她确实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家庭作业尤其在学生家庭作业心理(例如:作业动机、态度、期望心理、情绪)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包括作业心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家庭作业心理。为此,笔者对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一.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对象为扶绥县东罗镇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矿务局一小、镇中心小学和客兰村小学。问卷结果分别按动机、态度、期望心理、情绪4个方面和年级男女生、优差生、学校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1・    学生家庭作业心理总体分析表作业心理项目积极一般消极有效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态度30345.832148.5385.7662动机37654.329843.0192.7693期望心理23634.842061.9223.3678情绪13819.748469.37711.0699表2・    学生家庭作业心理差异比较作业心理类别积极一般消极X2值相关系数人数%人数%人数%年级小低(n=273)11341.414653.5145.1X2=2.81DF=4P=0.5890.065小中(n=219)7735.213260.3104.6小高(n=177)6335.610.559.395.1性别女(n=306)14045.816052.362.0X2=22.11DF=2  P=0.00.178男(n=368)11431.022761.7277.3学业成绩上等(n=207)11354.79043.541.9X2=83.73DF=4P=0.00.355中等(n=302)10835.718661.582.7下等(n=150)2214.710670.72214.7学校镇小(=208)8842.311153.494.3X2=25.64DF=4P=0.00.191矿小(=223)10245.711652.052.2村小(=243)6426.316065.8197.8二.分析与讨论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诸多特征,这里就主要几点加以讨论。1.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总体状况从好到差依次是:动机水平、作业态度、期望心理、作业情绪。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动机水平绝大多数倾向于高或中等水平。例如问及“作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4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认为“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的只是极少的学生。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绝大多数为积极或一般水平。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现出如下的积极的作业态度:“从开始作业到现在,一直都喜欢作业或比较喜欢作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对作业的错误“认真详细的修改”等。学生对作业的形式、指导、批改和评语等表现积极期望心理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而6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期望心理,例如问及“喜欢的家庭作业形式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自由选择题目”或“老师出几题,由自己选做”,而喜欢“老师指定题目”的仅占7%左右;当问及“希望老师采取哪种形式的批改”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指出做错的地方,由自己修改”,或“逐一批出错误,并改正或不必批改只给个分就行。”由此可见,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期望心理总体上还是欠积极。从情绪状态表现看,学生在作业前,作业中及作业后表现心情紧张,情绪一般的学生占近70%,另外还有不少学生情绪表现差。2.从表2中的相关系数看,学生的家庭作业心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最高,纯相关系数为r=0.355,与年级的相关最低,接近为零。这表明,在影响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而年级对作业积极性的影响不大。3.从表2中x2值及 p 值可以看出,优差生、男女生及城乡学生之间的家庭作业心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则差异不显著。成绩上等生的作业比中、下等生有更多的作业成功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作业的兴趣,提高积极性。而中、下等生作业遇到困难更多,少有成功喜悦,经历更多的斥责和苦闷,对作业成功的希望不大,影响作业的积极性。其次,许多老师布置作业强求一致,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常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而不顾个体学生的水平、能力、困难等的差异,这些也是造成优差生作业心理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女生的作业积极性普遍高于男生,这主要表现在女生比男生明显积极的作业态度和好的作业情绪上。青少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较高,男孩子比女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活动水平。因此,情绪的变化更明显强烈,女生则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情绪的稳定性比男生好。农村类学生作业积极性比城镇、矿区类的学生差。笔者认为主要由于:首先,农村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不如矿区和乡镇的学校,教学质量偏低,学生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农村类学校学生中、下等比例远远超过镇小和矿小,因此,农村类学校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不如镇小和矿小的学生是情理之中的。其次,父母是影响孩子作业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镇上和矿上学生的父母在文化程度、职业地位上存在差异。镇上和矿上的学生的父母更有能力和精力对子女的作业进行督促或适当辅导,而农村学生的父母则更少关心子女的作业,对子女作业困难了解更少或即使了解也无能为力。因此,无疑会使孩子形成对作业的应付心理和无助感。有碍于作业积极性的提高。三.思考与建议上述的调查结果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作业成功体验是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积极性的因素。因此,如果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中、下等生在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中,运用客观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手段,使之得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无疑会提高他们的作业积极性水平。其次,要改善中、下等学生的作业心理,还应该改变当前作业指导一刀切的做法,针对上、中、下等生的作业具体困难进行分层指导。以上是笔者对东罗镇内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笔者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篇15:上海市青浦区小学生近视的调查分析

上海市青浦区小学生近视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郊区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状况,并研究近视眼的.发病率与地区、性别、年级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在上海青浦区抽取3所小学,调查3517例小学生,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验光,静态屈光>-0.50D定义为近视,并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青浦区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14.53%.城镇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于欠发达地区.女生的近视患病率(16.08%)比男生(13.30%)高.随着年级增高,近视患病率也逐渐增高.结论:青浦地区小学生的近视率较高,近视发病率与地区、性别、年级均相关.作 者:夏伟    龚莉华    张晓英    张爱华    苗玲    Wei Xia    Li-Hua Gong    Xiao-Ying Zhang    Ai-Hua Zhang    Ling Miao  作者单位:夏伟,龚莉华,张爱华,苗玲,Wei Xia,Li-Hua Gong,Ai-Hua Zhang,Ling Miao(中国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眼科,00)

张晓英,Xiao-Ying Zhang(中国上海市青浦区疾病控制中心,201700)

期 刊:国际眼科杂志  ISTIC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年,卷(期):, 10(11) 分类号: 关键词:近视    小学生    流行病学调查   

篇16:小学生作文:中秋佳节的来源

小学生作文:中秋佳节的来源

一、起源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中秋佳节的来源作文。

「中秋」 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入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

而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用的禮制。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凸顯月亮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檀去祭月,上古祭用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二、傳說

中秋節是以同為主的節日,說起月亮也就會想到美麗的月中仙子-嫦娥。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們本來是天上的神,因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而被降為凡人,但人們為感恩而推選地做皇帝,可是他仍然不滿足,希望能長生不老,於是到處找仙丹,嫦娥擔心后羿貪心不足害了人民,於是想辦法將仙丹藏起來,結果讓后羿知道時,情急之下就把仙丹吃下去了,這時候,嫦娥只覺得身體突然輕飄飄的向著蛟潔的圓月飛去了,就這樣永遠永遠的住在月亮裡了。

三、臺灣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同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農民還得在田間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土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後,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報」的意思,所以也有聚資演戲,俗稱「謝平安」。

台灣小孩在中秋夜也有一種遊戲,在碗裡裝滿自米,插上筷子,口中唱著:「觀箸神,觀箸兒,請你上廳吃白米飯,配雞腳飯。」並燒紙錢。據說,這樣碗筷就能自動迴轉。

四、中秋節的應節食物

提起中秋的應節食品,最常見的不外乎月餅及柚子,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到明朝才盛行。而早在唐朝,就有配合中秋節上市的應節食品了。至於月餅的起源,在民間有一流傳甚廣的傳說:在元朝末年,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不准民間私藏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戶供養一名兵丁。漢人雖想起來反抗,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於是大家爭先恐後的購買月餅來吃。回到家中,辦開月餅,發覺裡面藏著一張條子,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篇17:近视情况调查及分析作文600字

近视情况调查及分析作文600字

近年来发现,我们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越来越高,逐渐上涨。如果一个学校有1000个人,那么至少要有600——700人是轻度近视眼;100——200人是高度近视眼。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虽然只是一组数据,但会导致我们的将来,会让我们看不清东西。这是为什么?那就是一些电子产品在伤害我们!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一些同学一写完作业就会迅速的打开电脑,什么穿越火线、地下城,几乎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能够得到高级的分数,但是眼睛却是很疲劳。这就是电子产品对我们小学生的危害。有的同学甚至借助查资料的名声,偷偷的上网,家长不懂的这些东西,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刻苦的学习,其实是在刻苦的打装备。

不仅是电脑,电视也是我们损害眼睛的一大利器。一些同学每天把眼睛放在电视上,恨不得趴上去,每天的一些电视剧,每天的动画片,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才导致了眼睛的疲劳过渡与受损。就连一两岁的`小孩子都会每天的看电视,喜羊羊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每天都会顶在上面,存烟不离。现在的一些小孩子都会带上厚厚的眼镜,就是因为这些东西。

其次就是手机、苹果、平板。现在的家长给孩子都佩戴上了手机,好的三四千,不好的也要几百块。这些东西对眼睛的辐射是最大的,因为这些东西都很小,所以要看必须要使劲地睁大眼睛才能够看清楚,所以现在玩手机近视的人很多。一些手机上的小游戏,把人们迷得神魂颠倒,甚至为了手机和家长、父母吵架、,产生分割。

总之,现在的伤害眼睛的最大的三个东西就是电视、电脑和手机,如果能够真正的控制住自己不再碰这些东西,那么我们与着五彩缤纷的时间就不会再有隔阂!

六年级:唐鑫

篇18:一次调查小学生作文

一次调查小学生作文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老师带领我们去瓯海大道调查。我们冒着大风大雨,走在泥泞的马路上,来调查瓯海大道是否文明。

我们来到瓯海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辆汽车伴随着红灯像箭似的极弛而过。当时我就在想:“这样怎么能行呢?如果恰巧有车辆经过不就酿成车祸了吗,难道他们都没看到路边的标语――爸爸我们还在等你回家!”我还看到一些市民把刚用过的塑料袋、瓜果的外壳随手一扔,难怪我的耳边会常听到温州人素质真差的话语。

今天的调查要拉开序幕了,我来到一位神采飞扬的交警叔叔跟前:“叔叔您好!我是晚报小记者,我可以采访你吗?”交警叔叔热情的.回答道:“当然可以。”我说:“交警叔叔,你在工作的时候都会看到哪些不文明的事情呢?”交警叔叔说:“有很多,数不胜数了。”“那你可以打个比方吗?”“恩...有些开私家车的市民车窗一推就直接往地面上吐口水、有些人把塑料瓶直接扔地上、也有些人超速闯红灯、还有些严重的就是酒后驾驶了等等。”

我顿时感叹到:“那有多少人还是文明的呢!”叔叔说:“很少哎,大部分都是老人了。”

我苦笑着说:“叔叔,谢谢您今天的配合工作,再见!”经过今天的事后我会督促身边的人,做一个文明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篇19: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MHT对449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1)全体学生在八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上有显著性差异.(2)总量表和分量表(恐怖倾向量表除外)的平均分均无显著性性别差异.(3)总量表的平均分随年级升高而增高,四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 者:张涛 陈平 作者单位:张涛(扬州教育学院教育系,江苏,扬州,225002)

陈平(扬州市教科所,225002)

刊 名: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9(3) 分类号:B844.1 关键词:小学生   MHT   方差分析  

篇20:西部学区小学生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西部学区小学生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鹅溪学区地处湖南省新化县最偏远的地方,与益阳安化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篇21:小学生作文幸福的来源400字

小学生作文幸福的来源400字

快乐,是微笑的标章,幸福的来源,随处可见。

欢笑声,从家里散发出去,让空气变成了甜甜的粉红色,慢慢的'扩散,从许多的家庭,淡淡却又浓厚的飘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与家人在一起大声喧闹的快乐,就这么由每个人心中最明亮的一盏灯,传播出去。

愉快的走在路上,一位老太太走在斑马线上,她的脚步,似乎被一来一往的车吓的不知所措。于是,我走向前,向她扬起了一抹微笑,告诉她说:“我来帮您。”只见她一脸错愕,却还是让我将她牵到对面的人行道上,虽然老太太没有多说些什么,但,她说了一句道谢时,所露出的浅浅的笑容,就已经让我暖上心头,帮助人的感觉,就是如此打从心底不由得的快乐。

一种和最爱的人一起大笑时,散发出来的气息,在路上的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小小关心的动作,不起眼的点点滴滴,都能是快乐的源头,

快乐由此去,让我们由各个微笑的角落走出去,追寻那垂手可得的幸福吧。

篇22:白色污染的分析与调查作文

关于白色污染的分析与调查作文

中学生优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21世纪的主人,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垃圾;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应该“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占地过多。堆城市郊垃圾,侵占了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

【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2.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3.上海市青浦区小学生近视的调查分析

4.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5.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6.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7.白色污染的分析与调查作文

8.小学生作文幸福的来源400字

9.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报告

10.客流调查分析统计报告

下载word文档
《小学生作文调查分析材料来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