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

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

2022-07-13 08:11: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波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

篇1:课文《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答案

课文《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答案:C 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答案:D 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答案:C 解析:C项,“管弦”属于借代的手法,此处代指音乐。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完毕。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D.向之所欣 向:从前。

答案:D 解析: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B项,“毕”,“都、全”的意思;C项,“或”,指有的人。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答案:D 解析:D项“游目骋怀”的“骋”是使动用法,可解为“使……抒发”的意思。

6.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

C.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答案:A 解析:A项,“夫人”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应该与主语“人”分开使用,改为“夫/人之相与”。

7.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

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 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答案:C 解析:C项应为判断句。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答案:D 解析:D项“致”应该解为名词,“情趣、志向”。

9.下列各项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B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都作助词“的”讲,B项中的“之”用作代词。

10.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其”是副词,可解释为“可要”。B、C、D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可解释为“他们”或“他们的”。

11.下面各项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A、B、C三项中均没有通假现象。D项中的“悟”通“晤”,面对面。

12.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癸丑( ) 会稽( ) 修禊( ) 流觞( ) 骋怀( )

相与( ) 形骸( ) 趣舍( ) 嗟悼( ) 虚诞( )

答案:guǐ kuài xì shānɡ chěnɡ yǔ hái qǔ jiē dàn

1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暮春: (2)群贤毕至: (3)相与:

(4)映带左右: (5)兴怀: (6)喻之于怀:

(7)修短随化: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答案:(1)暮春:阴历三月 (2)毕:全 (3)相与:相交往 (4)左右:(亭子的)四周 (5)兴怀:引起心中的感触 (6)⑥喻:明白 (7)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自然) (8)固,本来。一,把……看作一样

1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所以游目骋怀: (2)信可乐也: (3)暂得于己:

(4)虽世殊事异: (5)以之兴怀: (6)其致一也:

答案:(1)用来,介词 (2)实在,副词 (3)一时,副词 (4)纵使,连词 (5)因为,连词 (6)人们的,代词。

15.填空。

(1)王羲之,字_________,东晋人,善书法,有_________之称。又因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 __。

(2)“天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逸少 书圣 王右军 《晋书王羲之传》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课文中,作者写江南三月浓艳之物又不见其妖冶,用“ ”绘竹,只言其 而弃其 ;用“ ”、“ ”来写水的 而弃其 。写山不见山,“竹”与“水”给山以无限生机,耐人寻味。

答案:茂林修竹 修 绿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清 碧

16.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兰亭诗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仰视”和“碧天际”,在文中对应找出即可。

答案:“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

(2)诗中的“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俯瞰”和“渌水滨”,在文中对应找出即可。

答案:“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

(3)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无涯观”主要写远观之景,“万殊”体现兰亭景色的不俗,“群籁”写的是自然中的声音。理解了这些,在文中对应找出就较容易了。

答案:“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17、翻译。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8.下面诗句是赞扬老师的,请另选赞扬对象,仿照其形式写一节小诗。(4分)

一支粉笔 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 记下了老师的无限的深情

一个讲台 映着老师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答案:一把锄头,撑起了四方的天空;一顶草帽,遮挡了无数的风雨;一块田地,浸透了晶莹的汗水;一片庄稼,升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篇2:课文《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12×2′=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是( )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舍郑以为东道主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

B.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C.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择而养也

C.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6.从句式角度看,与“何厌之有”同属一类的是( )

A.是寡人之过也B.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C.何以自托于赵D.王之蔽甚矣

7.对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以无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B.

C. D.

9.下列句子中,全部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鼓瑟希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 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然而不王者⑧夜缒而出

A.①②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⑧⑦ 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

10.括号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C.①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D.①何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12.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然而不王者④必庙礼之

⑤若不阙秦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吾得兄事之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⑧B.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0分)

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2.令壮者无取老妇( )

3.将免者以告( )

4三年释其政( )

5.赵王之子孙侯者( )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直不百步耳( )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

9.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

20.宦士三百人于吴( )

2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2.闻寡人之耳者( )

23.树之以桑( )

2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2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2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28.至于赵之为赵( )

29.金就砺则利( )

30.东面而视( )

31.河内凶( )

3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3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篇3:课文《陈情表》课后练习答案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 ) 应( )门之童 猥 (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

(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日薄西山:

(5)气息奄奄:

(6)人命危浅:

(7)朝不虑夕:

(8)皇天后土:

2、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则告诉不许(告诉: ;不许: )

至于成立(成立 : )

九岁不行(不行: )

臣之辛苦(辛苦: )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 )

臣以供养无主(无主: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

3、指出对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做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

C、历职郎署(职,名词做动词用,任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做动词用,远离)

4、指出下列句子的 句式特点

(1)急于星火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谨拜表以闻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则告诉不许

(6)少仕伪朝

5、解释下列多音字

⑴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③听臣微志(《陈情表》)

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⑤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

⑵息

①宋将军屏息观之(魏禧《大铁椎传》)

②武气绝,半 日复息(班固《汉书》)

③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 策.触龙说赵太后》)

⑤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⑥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⑦陈涉太息曰(司马迁 《史记》)

⑶期

①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②良马列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④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全祖望《梅花岭记》)

6、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 文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文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

(5)今臣亡国贱 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篇4:课文《陈情表》课后练习答案

1、

Xìn xíng zuò bó yìng wěi rù yǔn bū dǔ wò zhuó

2、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 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3、A

4、

(1)介词结构后置

(2)判断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省略句

5、略

6、

(1)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2)孤单无 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

(3)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4)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5) 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6)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7) 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

篇5:课文《芦花荡》课后练习以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 ) 撒网( )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仄歪( ) 飒飒( ) 泅水(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⑵.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

⑶.老头子站起来,拾起蒿。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人了苇塘的深处。 ( )

⑷.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 ( )

3.仿写下列句子

例1.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

例2.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例3: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你知道以上选文出自哪篇文章吗?作者是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怎样理解第一段中“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

4.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5.请举例说明选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6.选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老头子的性格特点,请找出来。

7.请试着分析选文写作上的特色。 (说出一点即可)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生一课

一次,我为培训中心代课,只来了四个学生,我认认真真地上了两个半小时。回家天黑路滑,跌了一身泥。事后,有个朋友好心地劝我:干嘛要这样认真,出两个思考题糊弄一下不就行了?我说:“我不能辜负那四位顶着风雨来上课的学生。”他似乎不理解。其实,我还有段心事没有说出来。

在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周末下午,有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当时开学不久,再加上是周末,学校组织了好几个活动,班里的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了。我正准备参加一场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球场上训练,当然也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种辅导课。

跑到球场,才发现没带足球鞋,只好又转身回教室。我一头冲进教室,脚步却不由自主 地停住了: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埋头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愣,才想起 今天下午有课。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来上课的?”

一个沉着的声音在教室前排响起,我感到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自己。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刚想站起来的时候,他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个人的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这句话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我看见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洪亮,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和我一样,端坐在课桌前,听这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却在窗外看到教室里的情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后门悄悄溜进了教室。这堂课过得真快,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心。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了点头,夹起讲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

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真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

1.第1段末句所说的“心事”指的什么事?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达。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1)心事指:

(2)作用是:

2.“我”不准备去听课的理由有哪些?

答:

3.找出文中一个生动传神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好处。

答:(1)比喻句:

(2)好处:

4.“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铭记在我的心里。”一句中,“那句话”指的是:

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位老教师形象的,试各举一例。

答:

6.文章题目为“人生一课”,可文中并未记叙老师讲课的内容,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人生一课”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篇6:课文《芦花荡》课后练习以及答案

【基础练习】

1.wěi sǎ yōu nuè jì zè sà qiǘ

2. ⑴.厉-利 掌-撑 ⑵.利-厉

⑶.蒿-篙 ⑷.惶-皇

3.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练习】

1.芦花荡 孙犁 抗日战争

2.环境描写 表过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3.这句话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出来了,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4.可以由歌声想象战土的情绪,想象到战士和部队的各方面。例如,有老英雄不断送来的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时,战士们放声歌唱,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第二问略)

5.外貌描写,例如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

眼睛却特别明亮。

6.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7.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例如第1自然段中的“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突出了当时环境的险恶。后几段的人物描写,使老头子(老英雄)的形象鲜明,富有神奇色彩。

【拓展练习】

一.1.一位老教师为“我”一个人上课的事。作用:引起下文的叙述

2.(1)周末下午 (2)选修辅导课 (3)教师是从外面请的 (4)当时学校活动多 (5)忙着练足球

3.这句话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了凳子上 好处:将当时老师的话带给自己心灵的震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4.“一个人的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5.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例句略)

6.文章虽然未提到上课的内容,但老师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辜负别人信任的高度责任感、真诚对待生活的高尚师德,像蜡烛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意思接近即可)

篇7:小学《将进酒》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何足贵: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

⑤呼儿将出换美酒: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噫吁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喧豗( ) 扪参( )(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尔来四万八千岁: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百步九折萦岩峦: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二、阅读《蜀道难》,完成下面题目。

(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虚写映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摹写神情、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这种表现方

法,在古诗中叫:

(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运用的修辞方

法叫:

(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

答:

(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

答:

(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答:

(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 后者的角度是: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答: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作者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主人何为言少钱”照应上文哪一句?

答:

(2)“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答:

(3)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也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答:

四、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前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五、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 ,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俗语选读:

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例1:“历史上,我们在理所当然的情况下输得太多了,‘阴沟里翻船’的情况我们也经历过不少。”例2: “澳大利亚一个神偷最近‘阴沟里翻船’,他在一次作案时由于老眼昏花,竟然把自己家给偷了。”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例1:“生日宴保安‘有眼不识泰山’,将王菲推出酒店。”例2:“在公交车上,三个小偷互相掩护伺机行窃,没想到跟踪目标竟是警察,他们刚一出手即被擒拿。在公安公交分局二大队,三人沮丧地埋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例1:“一个阿姨级别的老友道:你是男子汉,宰相肚里好撑船,跟女孩子生什么气呀?”例2:“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或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语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篇8:小学《将进酒》课后练习答案

一、1,青,黑色;雪,白色;会须,应当;钟鼓,泛指音乐;径须,竟须,犹只管;沽取,指买酒,“取”字助词,无义;拿出去 2、yīxū,fú,zhàn, 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 3、那;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绕着;摸;去,距离;盈,满;非;叹息。

二、(1)答: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衬托蜀道高山险峻。

(3)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4)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三、 1(1)起兴(2)夸张(3)大河之去,势不可回(4)人生短促(5)人生易逝。(6)空间。时间。2(1)诗中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化了;使用“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语气。(2)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隐含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诗人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痛饮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3(1)C(2)与曹植一样,都是把酒与诗文联系起来;与曹植一样,都是有志难展。4(1)“千金散尽还复来”。(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诗人不过是被朋友招待的客人,此时此地他却反客为主。

四,1,“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有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篇9:课文《秋天的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秋天的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请你在田格中把字写端正。

爽 萝 柿 扇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美丽的( ) 美丽的( ) 香甜的( ) 香甜的( )

油亮亮的( ) 漂亮的( ) 红红的( ) 红红的( )

金色的( ) 金色的( ) 盛开的( ) 妩媚的( )

三、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连接起来。

小喜鹊 挖个 树枝 睡大觉

小松鼠 衔来 松果 造房子

小青蛙 找来 地洞 当粮食

四、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曲欢乐的歌。

五、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一读,写一写。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甜 粮食 加紧 油亮亮 杨树 丰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这篇课又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如果我是秋雨,我准备给__________带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能和小伙伴、老师、家长交流交流吗?

九、选读乐园

秋雨

李森林

看,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挂起了丝织成的窗帘;无数的屋檐上泻落着的瀑布;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到处是雨——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且是一阵阵的,反倒使人觉得它多情。它给忙碌了一春一夏的大地洗尘换装。

雨还没停,太阳却从云层中钻出来了。霎时,天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多美啊!抬头望去,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绚丽缤纷,而这些礼花很快落到了地上,没了。渐渐地,礼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没有了,啊,雨停了。

这时候,你就会呼吸到湿润的、沁人肺腑的秋天的空气,吸一口,你就会觉得凉爽异常。天上的雨停了,路两边白杨树上还在滴答,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使劲摇门口的那棵白杨树,“哗哗”,好凉啊!一颗颗明珠,被我摇下,落在脸上、身上、脖子里,倏地一下便不见了。

我多么喜爱这秋天的雨呀!那美丽晶莹的雨滴,那绚烂娇艳的礼花,那璀璨动人的明珠。

十、动动脑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是写一首秋天的诗?还是……

参考答案:

二、美丽的菊花 美丽的姑娘 香甜的气味 香甜的果子 油亮亮的衣裳 漂亮的衣裳 红红的枫叶 红红的脸蛋 金色的田野 金色的海洋 盛开的菊花 妩媚的菊花

三、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 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小青蛙挖个地洞睡大觉

七、

1、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

2、五彩缤纷的颜色 好闻的气味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篇10:课文昙花的课后练习

课文昙花的课后练习

谁不知道“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呢?可是很少有人亲眼目睹过昙花开放的动人情景。因为昙花要好几年才开一次,而且在夜间开花,从开到谢整个过程只有74小时。

邻居李叔叔家种了一盆昙花,昨夜,我终于有幸看到昙花的开放。

昙花的茎是肉质茎,肉多而厚,叶子大而长,偈一张张绿色的芭蕉扇,白色的苞蕾高悬着,似乎马上就要开放。但我们等了又等,她始终不愿将自己美丽的面貌展示出来,好象一位含羞的少女站在媾,迟迟不愿撩开她的面纱。

终于,昙花的花蕾轻轻地,有节奏地抖动起来。随着这轻微的节奏,花瓣正慢慢地张开。我惊喜地叫到“要开了!要开了!”两家的大人小孩顿时围拢过来,屋里安静极了。

又过了好一阵子,昙花露出了它美丽的笑容。它洁白瑕,清淡高雅,在微风的吹拂下,它飘飘欲飞。你瞧它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呀!

人人把牡丹称为“百花之王”。是的,牡丹确实美丽,但看着眼前的昙铧,我觉得它的`清纯高雅比牡丹更胜一筹,它才是名副其实的百花之王。

似乎没过多久,昙花开始凋谢了,它的生命迅速地结束了。不少人认为,昙花虽然美丽,但生命短暂,没有可取之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昙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却令人终生难忘。

正如人的生命,若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落得“无志空活百岁”;有的人生命虽然短暂,却放射出奇光异彩,到底哪种生命更有意义呢?

1、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昙花( ) 洁白( ) ( )玉立

奇光( )彩 清( )高雅 耳闻目( )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凋谢( ) 迅速( ) 贡献( ) 短暂( )

3、我能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能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我要把描写昙花美丽的语句抄在下面。

6、这篇文章作者以花喻人,要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

篇11: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影

第二课时

【反馈检测】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1.朱自清 父子深情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3.C4.C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篇12:《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先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⑴ 蹒跚_____________ ⑵ 拭_____________ ⑶ 搀_____________

2、用曲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进去吧,里边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⑴ shān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于。

⑵ shì 擦。

⑶ chān 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2、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

3、父亲年纪大了,但对“我”的关心、照顾仍无微不至,因而感动得流泪。

4、⑴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⑵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会丢失行李。

5、通过细致具体地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2.如梦令阅读答案

3.《谈中国诗》的课后练习及答案

4.《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的答案

5.如梦令阅读理解答案

6.如梦令李清照习题答案

7.如梦令秦观阅读答案

8.《如梦令》阅读答案赏析

9.课文文段阅读及答案

10.沙漠玫瑰课文及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