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答案
“大白鹅要吃猫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出师表阅读答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出师表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出师表》阅读答案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平明之理( ) ②论其刑赏( )
③以遗陛下( ) ④贞良死节(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翻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
②第四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
答案:
1.①治;②罚;③给予;④坚贞
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4.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5.①严明赏罚;②亲贤远佞
篇2:《出师表》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
③虽使诸葛亮在_____________
④会王复问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加粗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苟全性命于乱世躬耕于南阳
B.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如太行、王屋何
D.咨臣以当世之事郤正闻之
4.选文【乙】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从【乙】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②希望 ③即使 ④遇到,适逢
2.①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②人的无情,竟可到这个程度。
3.A
4.乐不思蜀 形容乐而忘返。
5.①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②此间乐,不思蜀。③禅惊视曰:“诚如尊命。”(答到两点即可)
6.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的精神;二是遗憾,遇到了无能的主子(刘禅)。
篇3:《出师表》阅读答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
②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答案:
1.C
2.A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C
5.三顾茅庐
篇4:《出师表》阅读答案
阅读《出师表》的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文中的先汉指的是________,后汉指的是_________。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2.贞良死节之臣
3.西汉,东汉
4.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5.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篇5:《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
《出师表》选段,按要求回答题。(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臣不胜受恩感激: (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的含义或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北伐操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慰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答案
【小题2】(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 比喻平庸的才能;
(3)感动振奋; (4)询问。(共4分,每题1分)
【小题2】(1)先帝(刘备)知道臣下(诸葛)对待事物小心认真,所以在即将驾崩(挂掉)的时候将天下大业托付给我
(2)这些就是我(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刘备)并且尽忠于陛下(刘禅)的职责与本分。(共4分,每题2分)
【小题3】A (2分)
【小题4】C (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卑鄙”属古今异义字,是诸葛亮自谦的话,与现代汉语中“行为或思想无赖、道德低下”的意思不同。(2)“驽钝”取比喻义,“驽”指劣马,即跑不快的马,“钝”指不锋利的刀,在本句中不能作这样的解释。(3)“感激”属古今异义字,是诸葛亮表示感恩的话,与现代汉语中“感谢激动”的意思不同。在这里只有感动的意思,没有感谢的意思。(4)“咨诹”为古代实词,两个字的意思相同,都做询问解。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本题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如“临崩”译为“将去世”,指帝王将死,系避讳,委婉的说法;“大事”,要具体解释清楚,指天下大业,即辅佐刘禅,“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所以”,所子结构,可译为“用来……(的途径、等方法)”。“臣”即指诸葛亮。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点评:本题稍难,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翻译必须忠实原文,明白晓畅。可直译,可意译。但倡导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3】试题分析:四组词语均属多义字。(1)“以”均作介词用,相当于“用、拿”,意同。(2)前者作动词,保全,后者作形容词,整个(块)。用法和含义均不一样。(3)前者用作形容词,著名,出名,后者用作动词,听说。意义和用法均不一样。(4)前者用作介词,面对,后者用作动词,踞。意义和用法均不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本题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本题主要辨识一词多义现象,属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或筛选法。
【小题4】试题分析:C项不正确。A B D三项均无误。
C作者极力向后主刘禅推荐内政、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人才,意在提醒他要重用他们,并且鲜明地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从文中看,这些人都是“忠良死节之臣”,不可能办事怠慢的,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后主不能亲贤远佞所致,只是诸葛亮表达得委婉一点。
其余三项符合作品实际。
考点:本题考查解读作品内容和写法。
点评:本题较难。此类题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⑴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常用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批文入情。评价选材、组材和剪裁,要紧扣住材料和主题的关系审视。⑵鉴赏技巧:①注意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②注意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四种。③注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本题侧重选材。
篇6:《出师表》阅读答案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 ”;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小题4】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用人建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建议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2分)⑴痛心遗憾 ⑵用来……的
【小题2】(2分)(我)只求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小题3】(2分) 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小题4】(2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亲近贤德之人,与之为友,就可以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可以少走弯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本题加点字词都是古今异义字词,且一字一义,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苟、于、闻达,求”,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示,阅读文意,找到相关内容摘引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句意,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这方面来谈,建议要注意择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篇7:《出师表》阅读答案
【甲】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节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布衣:
(2)卑鄙:
2、解释各句“以”的含义。
(1)咨臣以当世之事( )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1)平民百姓 (2)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2、(1)拿,用,把(2)来
3、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征。
4、三顾茅庐
5、廉洁或者清廉
篇8:《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深入不毛( )
(3) 庶竭驽钝( )
(4) 咨诹善道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小题3】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哪三件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4】《出师表》一开始作者分析国内的有利形势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选文第①②段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这个句子。(4分)
答案
【小题1】(1)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没有人烟的地方。 ) (3) 庶竭驽钝 ( 比喻才能平庸) (4) 咨诹善道 ( 询问 )
【小题2】(1)翻译:在乱世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2)翻译: 希望陛下将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小题3】1、三顾茅庐;2、临危受命;3、白帝托孤。
【小题4】答:作为蜀汉最重要的大臣,诸葛亮不忘遗命,夙夜忧叹,图谋讨伐曹魏,兴复汉室大业,奖率三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舍生忘死,终于使南方平定(1分),(1分)这些都是诸葛亮将先帝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1分),向刘禅尽忠报答(1分)。
篇9:《出师表》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面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以咨诹善道(询问)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3.B
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6.“略”。(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5.《出师表》 4
6.出师表 翻译
7.出师表练习题
8.出师表翻译
10.《出师表》读后感8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