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4-06-10 07:3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oweras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篇1: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考生领到试卷后, 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

3. 所有解答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设全集为R, 函数 的定义域为M, 则 为

(A) [-1,1] (B) (-1,1)

输入x

If x≤50 Then

y=0.5 * x

Else

y=25+0.6*(x-50)

End If

输出y (C) (D) 2. 根据下列算法语句, 当输入x为60时, 输出y的值为 (A) 25

(B) 30

(C) 31

(D) 61

3. 设a, b为向量, 则“ ”是“a//b”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某单位有840名职工, 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抽取42人做问卷调查, 将840人按1, 2, …, 840随机编号, 则抽取的42人中, 编号落入区间[481, 720]的人数为

(A) 11 (B) 12 (C) 13 (D) 14

5. 如图, 在矩形区域ABCD的A, C两点处各有一个通信基站, 假设其信号覆盖范围分别是扇形区域ADE和扇形区域CBF(该矩形区域内无其他信号来源, 基站工作正常). 若在该矩形区域内随机地选一地点, 则该地点无信号的概率是

(A) (B)

(C) (D)

6. 设z1, z2是复数, 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若 , 则 (B) 若 , 则 (C) 若 , 则 (D) 若 , 则

7. 设△ABC的内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 则△ABC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8. 设函数 , 则当x>0时, 表达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20 (B) 20 (C) -15 (D) 15

9. 在如图所示的锐角三角形空地中, 欲建一个面积不小于300m2的内接矩形花园(阴影部分), 则其边长x(单位m)的取值范围是

(A) [15,20] (B) [12,25]

(C) [10,30] (D) [20,30]

10. 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则对任意实数x, y, 有

(A) [-x] = -[x] (B) [2x] = 2[x]

(C) [x+y]≤[x]+[y] (D) [x-y]≤[x]-[y]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 则m等于 .

1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体积为 .

13. 若点(x, y)位于曲线 与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则2x-y的最小值为 .

14. 观察下列等式:

照此规律, 第n个等式可为 .

15. (考生请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A. (不等式选做题) 已知a, b, m, n均为正数, 且a+b=1, mn=2, 则(am+bn)(bm+an)的最小值为 .

B. (几何证明选做题) 如图, 弦AB与CD相交于 内一点E, 过E作BC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已知PD=2DA=2, 则PE= .

C.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 如图, 以过原点的直线的倾斜角 为参数, 则圆 的参数方程为 .

三、解答题: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 , 设函数 .

(Ⅰ) 求f (x)的最小正周期.

(Ⅱ) 求f (x) 在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Ⅰ) 推导 的前n项和公式;

(Ⅱ) 设q≠1, 证明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 .

(Ⅰ) 证明: A1C⊥平面BB1D1D;

(Ⅱ) 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 的大小.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一场娱乐晚会上, 有5位民间歌手(1至5号)登台演唱, 由现场数百名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 各位观众须彼此独立地在选票上选3名选手, 其中观众甲是1号歌手的歌迷, 他必选1号, 不选2号, 另在3至5号中随机选2名. 观众乙和丙对5位歌手的演唱没有偏爱, 因此在1至5号中随机选3名歌手.

(Ⅰ) 求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

(Ⅱ) X表示3号歌手得到观众甲、乙、丙的票数之和, 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0.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动圆过定点A(4,0), 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Ⅰ)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Ⅱ) 已知点B(-1,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轴是 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l过定点.

21.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

(Ⅰ) 若直线y=kx+1与f (x)的反函数的图像相切, 求实数k的值;

(Ⅱ) 设x>0, 讨论曲线y=f (x) 与曲线 公共点的个数.

(Ⅲ) 设a

篇2: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 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

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

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天都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 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 分)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收拾可以,由于作者 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 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 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天都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 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 分)

篇3:陕西文科数学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集合M={x|lgx>0},N={x|x2≤4},则M?N=( ) A、(1,2)

B、[1,2) C、(1,2]

D、[1,2]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 A、y=x+1 B、y=-x3 C、y?

1

D、y=x|x| x

3.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 A、46,45,56 B、46,45,53 C、47,45,56 D、45,47,53

4、设a,b∈R,i是虚数单位,则“ab=0”是“复数a?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

i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5、右图是计算某年级500名学生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及格率q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

NM

A、q? B、q?

MNNMC、q? D、q? M?NM?N

6、已知圆C:x2?y2?4x?0,L是过点(3,0A、L与C相交 B、L与C相切 C、L与C相离 D、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7、设向量a=(1,cos?)与b=(-1,2cos?)垂直,则cos2?等于( ) A、

2 2

B、

1 C、0 D、-1 2

8、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9、设函数f(x)?

2

?lnx,则( ) x

11

A、x?为f(x)的极大值点 B、x?为f(x)的极小值点

22

C、x?2为f(x)的极大值点 D、x?2为f(x)的极小值点

10、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时速分别为a和b(a

则( )

A、a?v?ab B、a?ab C、ab?v?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a?ba?b

D、v? 22

x,x?0,

11、设函数f(x)?

1x 则f((?4))=

,x?0,

212、观察下列不等式: 1?

131151117

?1???1???? ,,,??22222

3422223234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 13、在△ABC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a=2,

B=

?

,c=23,则b= 6

14、右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

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 米

15、(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题的第一题评分) A.(不等式选做题)若存在实数x使|x-a|+|x-1|≤3成立,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B.(几何证明选作题)如图,在圆O中,直径AB与弦CD

垂直,垂足为E,EF⊥DB,垂足为F,若AB=6,AE=1, 则DFxDB= C.直线2?cos??1与??2cos?相交弦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16、(12分)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

2

1

(Ⅰ)若a3=,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4

(Ⅱ)证明:对任意k∈N+,ak,ak+2,ak+1成等差数列

17、(12分)函数f(x)?Asin(?x?

?

6

)?1(A?0,??0)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

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

?

。 2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

??

(0),f()?2,求?的值 (Ⅱ)设??

22

18、(12分)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CAB?(Ⅰ)证明CB1?BA1;

(Ⅱ)已知AB=2,BC=5,求三棱锥C1?ABA1的'体积

19、(12分)假设甲乙两种品牌的同类产品在某地区市场上销售量相等,为了解他

们的使用寿命,现从这两种品牌的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

2

(Ⅰ)估计甲品牌产品寿命小于200小时的概率;

(Ⅱ)这两种品牌产品中,某个产品已使用了200小时,试估计该产品是甲

品牌的概率

x2

20、(13分)已知椭圆C1?y2?1,椭圆C2以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1有相

4

同的离心率。

(Ⅰ)求椭圆C2的方程;

(Ⅱ)设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椭圆C1和C2求直线AB的

方程

21、(14分)设函数f(x)?xn?bx?c(n?N?,b,c?R)

1

1)内存在唯一零点; (Ⅰ)设n≥2,b=1,c=-1,证明:f(x)在区间(, 2

(Ⅱ)设n为偶数,|f(?1)|?1,|f(1)|?1,求b+3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Ⅲ)设n=2,若对任意x1,x2?[?1,1],有|f(x1)?f(x2)|?4,求b的取值

范围。

篇4:北京英语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卷情景作文延续了之前的传统,仍然以四幅图的记叙文写作为出题点。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五大主题,即“校园拓展类、好人好事类、社会公益类、旅游接待类、家庭生活类”的范围。图画内容比较简单,四幅图中并没有出现超纲或者生僻词汇。可以说,本次考题属于难度较低的考场作文。考生在写作时,重点关注两个细节即可:1. 本文的体裁是周记,所以整篇文章的主语是“我”,而不是“我们”;2. 周记要求在写作时,多出现心理活动描写和感情描写。主要能注意这两点,相信考生可以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高分范文:

LastMonday, my father would be on a business trip for five days.Having gotten my promise of being great at home and taking care of my mother,he rest assured and put his luggage into the trunk of his car. Seeing my father’sdriving away, my mother and I waved our hands and said goodbye to him. For amoment, I began to miss my father, wishing that he would be safe and well thenext days。

I thoughteverything would go well, as this wa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my father had beenaway for several days. Yet, unfortunately, my mother caught a cold the nextmorning. Looking at her pale face, I experienced high levels of anxiety.However, I told myself that I had to calm down and look after my mum, as Ipromised to my dad. The moment I got my mum to sleep, I put cold towel on herforehead, found pills in the medicine box, and made some noodles for her. Luckily,she waked up and felt better, after taking the pills and the noodles. That herfever was gone relieved and satisfied me a lot。

In the nextfour days, I was taking her body temperature twice a day, ensuring that she wascompletely well. To our delight, my dad went back home safely and healthily onSaturday. On hearing what I had done to my mum, he, as well as my mum, beamedat me and gave me a big thumb. Hearing their praises and seeing bright smileson their faces, I really felt overjoyed and thrilled. Conceivably, taking careof my parents was, indeed and definitely, my mission and obligation。

篇5:北京英语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北京卷开放作文的难度与往年持平,图画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通过“大鱼”和“小鱼”的对比,能看出来图画的立意应该与“理想”和“现实”有关。从描图的角度上来说,除了“鱼竿”这个单词在写作时稍微有点难度之外,其他的要素都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在写作时,请注意;两个个方面:

1. 由于在英文提示部分,要求的是先“理解图画”,所以写作时请考生在首段直接提出立意。

2. 开放作文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带图议论”的环节。所以,虽然提示部分并不像往年的题目一样,明确出现“描图”两个字,但在首段提出立意之后,第二段还是要有描图的语言,否则会失分。

高分范文:

Hi, Jim,there is an interesting picture conveying a message vividly that a differencebetween reality and dream may as well be recognized in our life. Evidently,realizing this difference and trying to shorten this gap is the key toachieving our accomplishment, otherwise nothing will be gotten in the end。

In our dailylife, some people are aware of their ability,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themselves, while others ignore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ir earnest wish andpoorest actuality, doing nothing but complaining. Conceivably, the confused manin the picture is exactly the latter one. In this picture, a man is fishing ona big stone, waiting and waiting. However, the small fish he has caught is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big one he is longing for. Now, there are twooptions in front of him: face the reality and keep trying till get the dreamyfish, or drop his fishing rod and feel desperate. Apparently, he chooses thesecond one. Such a situation seems fairly common in our society. We are facedwith this kind of intriguing question all the time, and every choice we makehas great influence on our way to success. Making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ourrealities and dreams, then sparing no efforts to approach the tip is the onlyoption for us to make, provided that we are in great want of achieving ourgoals。a

Based on theabove statement, a conclusion will be arrived at that learning to accept thereality and adopting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dream is what we aresupposed to do, when confronting our less-satisfying situation.

篇6: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高考重庆卷(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8)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B. C. D.

【答案】D

2 .(年高考课标Ⅱ卷(文))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中的坐标分别是 ,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

( )

A. B. C. D.

【答案】A

3 .(2013年高考课标Ⅰ卷(文))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A. B. C. D.

【答案】A

4 .(2013年高考大纲卷(文))已知正四棱锥

的正弦值等于()

A. B. C. D.

【答案】A

5 .(2013年高考四川卷(文))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A.棱柱 B.棱台 C.圆柱 D.圆台

【答案】D

6 .(2013年高考浙江卷(文))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108cm3 B.100 cm3 C.92cm3 D.84cm3

【答案】B

7 .(2013年高考北京卷(文))如图,在正方体 中, 为

对角线 的三等分点,则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B

8 .(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 2所示,则该三棱锥

的体积是()

A. B. C. D.

【答案】B

9 .(2013年高考湖南(文))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

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 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A. B.1 C. D.

【答案】D

10.(2013年高考浙江卷(文))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

C.若m‖n,m⊥α,则n⊥α D.若m‖α,α⊥β,则m⊥β

【答案】C

11.(2013年高考辽宁卷(文))已知三棱柱 的6个顶点都在球 的球面上,若 , , ,则球 的半径为 ()

A. B. C. D.

【答案】C

12.(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设 为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 ,则 B.若 , ,则

C.若 , ,则 D.若 , ,则

【答案】B

13.(2013年高考山东卷(文 ))一个四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其正(主)

视图如右图所示该四棱锥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

A. B. C. D.8,8

【答案】B

14.(2013年高考江西卷(文))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

的体积为 ()

A.200+9π B.200+18π C.140+9π D.140+18π

【答案】A

二、填空题

15.(2013年高考课标Ⅱ卷(文))已知正四棱锥O-ABCD的体积为 ,底面

边长为 ,则以O为球心,OA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16.(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我国古代数学 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__寸.

(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答案】3

17.(2013年高考课标Ⅰ卷(文))已知 是球 的直径 上一点, ,平面 , 为垂足, 截球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则球 的表面积为_______.

【答案】 ;

18.(2013年高考北京卷(文))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

【答案】3

19.(2013年高考陕西卷(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20.(2013年高考大纲卷(文))已知圆 和圆 是球 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 的半径, 则球 的表面积等于______.

【答案】

21.(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文科))已知圆柱 的母线长为 ,底面半径为 , 是上地面圆心, 、是下底面圆周上两个不同的点, 是母线,如图.若 直线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则 ________.

【答案】

22.(2013年高考天津卷(文))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 若球的体积为 , 则正方体的棱长为 ______.

【答案】

23.(2013年高考辽宁卷(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

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

【答案】

24.(2013年高考江西卷(文))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

一平面α上,且AB//CD,则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4

25.(2013年高考安徽(文))如图,正方体

的棱长为1, 为 的中点,

为 线段 上的动点,过点 的平

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 当 时, 为四边形;②当 时, 为等腰梯形;

③当 时, 与 的交点 满足 ;

④当 时, 为六边形;⑤当 时, 的面积为 .

【答案】①②③⑤

三、解答题

26.(2013年高考辽宁卷(文))如图,

(I)求证:

(II)设

【答案】

27.(2013年高考浙江卷(文))如图,在在四棱锥P-ABCD中,PA⊥面ABCD,AB=BC=2,AD=CD=7,PA=3,∠ABC=120°,G为线段PC上的点.

(Ⅰ)证明:BD⊥面PAC ;

(Ⅱ)若G是PC的中点,求DG与AP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Ⅲ)若G满足PC⊥面BGD,求PGGC 的值.

【答案】解:证明:(Ⅰ)由已知得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等于30°,且 ,所以;、,又因为 ;

(Ⅱ)设 ,由(1)知 ,连接 ,所以 与面 所成的角是 ,由已知及(1)知: , ,所以 与面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是 ;

(Ⅲ)由已知得到: ,因为 ,在 中, ,设

28.(2013年高考陕西卷(文))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 .

(Ⅰ) 证明: A1BD //平面CD1B1;

(Ⅱ) 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

【答案】解: (Ⅰ) 设 .

.(证毕)

(Ⅱ) .

在正方形AB CD中,AO = 1 .

所以, .

29.(2013年高考福建卷(文))如图,在四棱锥 中, , , ,

(1)当正视图方向与向量 的方向相同时,画出四棱锥 的正视图.

(要求标出尺寸,并画出演算过程);

(2)若 为 的中点,求证: ;

(3)求三棱锥 的体积.

【答案】解法一:(Ⅰ)在梯形 中,过点 作 ,垂足为 , 由已知得,四边形 为矩形, ,在 中,由 , ,依勾股定理得:

,从而 ,又由平面 得,

从而在 中,由 , ,得

正视图如右图所示:

(Ⅱ)取 中点 ,连结 , ,在 中, 是 中点,

∴ , ,又 ,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 ,平面 , ∴平面

(Ⅲ) ,

又 , ,所以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取 的中点 ,连结 ,

在梯形 中, ,且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又在 中,

平面 ,平面

∴平面 .又 ,

∴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Ⅲ)同解法一

30.(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如图4,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中, 分别是 边上的点, , 是 的中点, 与 交于点 ,将 沿 折起,得到如图5所示的三棱锥 ,其中 .

(1) 证明: //平面 ;

(2) 证明:平面 ;

(3) 当 时,求三棱锥 的体积 .

【答案】(1)在等边三角形 中,

,在折叠后的三棱锥 中

也成立, ,平面 ,

平面 ,平面 ;

(2)在等边三角形 中, 是 的中点,所以 ①,

.

在三棱锥 中, , ②

;

(3)由(1)可知 ,结合(2)可得 .

31.(2013年高考湖南(文))如图2.在直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 ,AA1=3,D是BC的中点,点E在菱BB1上运动.

(I) 证明:AD⊥C1E;

(II) 当异面直线AC,C1E 所成的角为60°时,求三菱子C1-A2B1E的体积.

【答案】解: (Ⅰ) .

(证毕)

(Ⅱ) .

32.(2013年高考北京卷(文))如图,在四棱锥 中, , , ,平面 底面 , , 和 分别是 和 的中点,求证:

(1) 底面 ;(2)平面 ;(3)平面平面

【答案】(I)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交线AD

所以PA垂直底面ABCD.

(II)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所以AB‖DE,且AB=DE

所以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III)因为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AD⊥CD,由(I)知PA⊥底面ABCD,

所以PA⊥CD,所以CD⊥平面PAD

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所以PD‖EF,所以CD⊥EF,所以CD⊥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CD.

33.(2013年高考课标Ⅰ卷(文))如图,三棱柱 中, ,

(Ⅰ)证明: ;

(Ⅱ)若 , ,求三棱柱 的体积.

篇7: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江苏省高考语文 试题解析

语文 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g/ ha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高考都是多音字,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评价】这道题沿袭了20的成语题,不过亦有创新,变语段成语选填改为不同语句成语选填,似乎显得更为容易,尤其前两句,但第⑶句却给人有故意设难之疑,相同的成语,让不明就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大耗脑筋和时间,命题者真坏!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

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二者结合是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

当然,在答题中,可以会出现“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而不要好高骛远”之类的答案,也应该视为正确答案。

【评价】这类语言表达题,我向来是看好的,因为它的确是在考查考生的语文 听说读写能力,是对语文 素养的考查,当然要赞一个!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年龄

作品 20岁前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处女作 72人 95人 36人 7人     代表作   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的是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去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说白了,就是审题!

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这里要清楚的是什么是作家的“成熟”什么是作家的“不成熟”,当然,“不成熟”指的是“处女作”,“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203人)的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176人)的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左右。那么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来答呢:大多数作家要花上十年左右的不断创作时间,方能达到创作上的成熟。

【评价】表格题虽然不是什么新题了,但作为江苏省高考题,却是新题,因为以前从未考过。不过,此题相对于传统的表格题,此表格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较为曲折隐晦,或者说是传统题的叠加。因为考生解答此题需要做到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大多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第二步,大多数作家发表代表作的年龄集中在26~40岁;第三步,作减法,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隐含作家渐至成熟的信息。

在传统题中,是要先写出前两个信息,而后再以这两个信息为基础写出结论来,但此题却要求考生直接写出结论来,难度就增加了不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答案】C

【解析】“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制度、规定”。

【评价】实词题已考过多年,似乎已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了,但年年考年年都似有说不尽的话:既然划定了120个实词,为何又“节外生枝”呢?在此题中,只有“及”字是120个实词中的,其余全是“节外生枝”!其实,“120个实词”这个概念已沉入历史,今天的考生应知多识广才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D)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评价】此题仍然是常规题,也已走过许多年,不过此题确有其魅力:要说高考对考生的人生影响巨大,那么此题对考生的人格影响也将是巨大的!这样的题应该考下去,不然,我们还能用什么来熏陶当今浮躁社会中的浮躁学生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人)(A)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答案】A

【解析】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

【评价】这道题依然是“情节”概括题,只要读懂文章故事,做此题并无难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

【答案】

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⑵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解析】第⑴句处理好“所在”“以丰对”和句子的通顺即可;第⑵句处理好“尚”(求偶,引申为娶妻)“外辞之”“惮”和句顺即可;第⑶句处理好“缺”“谁可补者”和句顺即可。

【评价】翻译,除了准确,还须做到句顺,这是今年高考特别注意的一项得分点。其实,句顺最大程度地反映着考生对文言文或者说对常识的掌握程度。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评点】这题有点难,一是“太古”给人以“静”感,考生是不大明白的。二是由于不知道“太古”之有“静”意,当然就不知道此句是拿“太古”来写“山”之“静”的。所以此题没有从考生的实际出发。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评点】这道题是简单而适合考生的,只要稍微体会一下,考生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意绪。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

【评点】所给答案有点答非所问――不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答的:“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不是从“山”“馀花”“好鸟”等这些闲适悠远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有些出入。应该这么作答:醉于馀花、眠于好鸟之鸣中、不问世事、竹席醉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则是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怀、终不能忘的强烈意绪,其愈说闲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挂、谪居的怨愤。

篇8:广东语文高考试题真题及答案(word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哪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认识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远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 ②“不要,我要活的。”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罗哲文(1924-),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是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年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地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很难爬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昌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可以引用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的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课时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叫它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有删改)

19.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

20.在古建筑保护土,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21.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 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钱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23. 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篇9:辽宁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卡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 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 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区寻求快乐和幸福。

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 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侯。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鄱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à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 邀:阻截。

C. 立介居期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5.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不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O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不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湖平连岸阔,风正一帆悬。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刚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的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划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会比赛谁算得更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在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老板娘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老板娘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老板娘算账,女友帮核实,老板娘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老板娘算,老板娘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老板娘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老板娘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老板娘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老板娘,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着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娘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老板娘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老板娘算账,老板娘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老板娘娘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很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老板娘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老板娘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老板娘,执意跟她离了婚。老板娘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友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里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 分)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小升初奥数试题及答案:二

3.奥数题及答案:乘法试题

4.高考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5.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6.高考时事政治8月下旬试题及答案

7.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8.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9.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0.岳麓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文综)

下载word文档
《陕西高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