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彩虹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 射线
2.核反应方程 中的X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β粒子 D.α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x-t关系如图。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t关系是
8.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B. C. D.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 B.F减小,N减小
C.F增大,N增大 D.F减小,N增大
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 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 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11.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关系是
12.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面积为S的矩形刚性导线框abcd可绕过ad边的固定轴OO′转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线框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稳恒电流,并使线框与竖直平面成θ角,此时bc边受到相对OO′轴的安培力力矩大小为
A. B.
C. D.
下载文档: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篇2:上海英语高考试题及答案
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上海卷)
英语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103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t a train station. B. At an airport.
C. At a travel agency. D. At a bus station.
2. A. $5. B. $10.
C. $15. D. $50.
3. A. Receptionist and guest. B.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
C. Doctor and patient. D. Waiter and diner.
4. A. Excited. B. Dissatisfied.
C. Bo red. D. Exhausted.
5. A. Her hair has changed. B. She isn’t satisfied with her hair style.
C. She prefers to wear long hair. D. The man has changed his hair style.
6. A. It is too early to watch the Talent Show. B. He will go to bed in five minutes.
C. He would rather watch TV than go to bed. D. He is old enough to stay up.
7. A. She has got everything ready. B. She never hesitates over what to take.
C. She hates packing by herself. D. She needs more time for packing.
8. A. They should wait for John for a while. B. They should stay here for the night.
C. They should start the meeting right away. D. They should call John at once.
9. A. She is unwilling to move into a new flat. B. Her neighbors get along well with her.
C. She can’t tell the man why she is moving. D. Her neighbors usually play their TV loud.
10. A. Ask for directions. B. Try a different route.
C. Go back for the map. D. Cancel their trip.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o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l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A political system. B. Religion.
C. Working language. D. Race.
12. A. Discuss current issues. B. Join in a writing competition.
C. Attend an arts and crafts competition. D. Celebrate their friendship.
13. A. The Commonwealth Games. B. An important holiday.
C. The Commonwealth members. D. 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news.
14. A.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B. Qualifying students for certain jobs.
C. Developing students’ habits of mind. D. Helping students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15. A. The ability to have critical analysis. B. Creative use of leisure time.[来源:]
C. Logical use of information. D. Willingness to accept uncertainty.
16. A. Goals to reach in a college education. B. Roles of knowledge in students’ growth.
C. Qualifications needed for a job. D. Importance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
Section C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Complaint Form
Caller: Mary White
Phone No.: 17 .
Location of Problem: A 18 restaurant , 449 Shanghai Street
Details: It dumps its 19 on the street.
It doesn’t put bottles and cans in 20 bins.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How long does short memory last? It lasts only 21 .
What is an example of medium term memory? Buying bread, a sort of 22 of things to do.
What is long term memory concerned with? 23 that happen in your life such as your wedding.
How is long term memor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It 24 .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Directions: (16`)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For some blanks there is a word given in the brackets. Fill in each of thes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ill in the other blanks with words that are correct in structure and proper in meaning.
(A)
Gordon was hungry. He opened the refrigerator, 25_____ there used to be much food before his wife left him. There must be 26_____ in here to eat, he thought. Now, however, there was a single hot dog.
After 27_____ (take) it out of its package, he put a small frying pan onto the stove’s gas burner. He turned on the heat. Then he poured a little bit of vegetable oil into the pan. He sliced the hot dog in half lengthwise. 28_____ the oil got hot, he put the two halves in the pan. About 29_____ minute later, he flipped each half over. After another minute, he took the hot dog out of the pan.
Gordon put two slices of bread into the toaster. This was tasty and healthy bread. The first ingredient 30_____ (list) was organic sprouted wheat. The first ingredient in ordinary bread is usually unbleached flour.
When the toast popped up, he put mustard, mayonnaise, and ketchup on one slice. Then he added two slices of onion. 31_____ top of the onions, he placed the hot dog. On top of the hot dog, he put a couple of slices of apple. Then he added some bits of hot green chile, and then put the top piece of toast onto the chile bits.
Ahh, 32_____ a sandwich, he thought, as he sat down 33_____ (eat).
篇3:试题物理答案
试题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D.老师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0s
2、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某天上学时,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5 m/s B.1.44 m/s C.1.68 m/s D.1.36m/s
5、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
A.25℃ B.27℃ C.24.5℃ D.无法判断
6、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扁,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B、“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凸,使焦距变短,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C、“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
D、“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12、如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_________ cm,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 ℃.
13、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_______的,相对________是静止的。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__。
15、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听到他的声音是通过____ _____传播的,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 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 色。
16、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7、“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_________。
18、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为____________kg。
19、有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400g、60g,体积分别为16cm3、50 cm3、12 cm3。在A、B、C三个金属球中,若只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 _______球是空心的,这种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0、在扬州古城挖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巧妙地引用太阳光水平照入挖掘隧道,解决了挖掘时的采光问题,如图所示,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补全光路;
21、根据射入和射出的光线,在右图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光学器件。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________过程.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1)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
(2)一束光帖有纸板沿EO射到O 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折,反射光线将 (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红色激光沿原F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0 750
2 300 600
3 450 450
(3)课后,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24、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 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 ___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_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五、计算题
25、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0.5s,该人离敲击处183.6m,求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7、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 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ABC;6-10:CBAAA;11:BC
二、填空题
12、3.10、52;
13、运动、橡皮筏;
14、信息、噪声;
15、空气、漫反射、黑;
16、凸、照相机、远离;
17、压缩体积、液化;
18、4.6;
19、C、8g/cm3
三、作图题
20、21、凸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22、(1)B、39、晶体;(2)吸收;(3)固液混合、50、慢;(4)沸腾;
23、(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存在、OE;
(3)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当做反射角;
24、(1)水平桌面、右;
(2)62、20、3.1;
(3)不变;
五、计算题
25、4590m/s
26、10m/s、12.5m/s
27、(1)2×10-4m3、(2) 2.8×103m3、(3)偏大。石头吸水后,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体积。
篇4: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新中)
由于2022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尚未公布,如有公布,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敬请关注!
高考数学答题方法整理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一、三角函数或数列
数列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非常全面。每年都会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题,而且经常以综合题出现,也就是说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等其他知识点综合起来。
近几年来,关于数列方面的考题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列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基本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把数列知识和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主要包括数列知识和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等其他知识相结合。
(3)应用题中的数列问题,一般是以增长率问题出现。
二、立体几何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三、统计与概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四、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五、函数与导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篇5:高考仿真试题物理
高考仿真试题物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红外线遥感技术已在气象、资源、农业和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红外遥感技术是利用了下列哪种红外线的特征?
A.容易发生干涉? B.衍射能力强?
C.全反射性能好? D.荧光效应高?
2.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和y.则这里的x和y分别是?
A.质子和α粒子? B.电子和α粒子?
C.α粒子和正电子? D.α粒子和电子?
3.早期测定分子大小采用油膜法,一滴密度为0.8×103 kg/m3、重为8×10-4 g的油滴在水面上形成3.2 m2的'单分子油膜,则可知油分子直径为?
A.1.0×10-10 m? B.2.0×10-10 m?
C.0.4×10-11 m? D.3.1×10-10 m?
4.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横波某时刻的图象,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0.25 m/s,经过时间1 s后的波形为虚线所示.那么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与在这时间内质点P所通过的路程是?
A.向左,10 cm
B.向右,30 cm?
C.向左,
篇6: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10.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 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取不同的倾角 ,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
D.当某次 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
11.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B.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时间t增大
12.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个有界电场,边界MN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I、II,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I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如图甲所示,小球运动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A.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
B.在t=5 s时,小球经过边界MN
C.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做的功
D.在1 s~4 s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16分。
13.(8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 _______m/s,木块加速度a=_____m/s2;
②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 ,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14.(8分)某科技小组要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待测电阻Rx
B.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5 )
C.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000 )
D.电流表(量程5 mA,内阻约10 )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 ,额定电流1.0 A)
F.开关、导线若干
该小组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不同的测量电路(电流表内接或外接)进行测量,并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一I图象,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由测量结果判定_______图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其测量值Rx=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x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请把正确的测量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近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多起有关客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好车距,据经验丰富的司机总结,在高速公路上,一般可按你的车速来确定与前车的距离,如车速为80 km/h,就应与前车保持80 m的距离,以此类推,现有一辆客车以大小 =90 km/h的速度行驶,一般司机反应时间t=0.5 s(反应时间内车被视为匀速运动),刹车时最大加速度 =5 m/s2求:
(1)若司机发现前车因故突然停车,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该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并说明按经验,车距保持90 m是否可行?
(2)若客车超载,刹车最大加速度减为 4m/s2;司机为赶时间而超速,速度达到 144 km/h;且晚上疲劳驾驶,反应时间增为 1.5 s,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并说明在此情况下经验是否可靠?
16.(12分)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已知电子的质量是m,电量为e,在平面的ABCD区域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I和Ⅱ,两电场的边界均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求电子在ABCD区域内运动经历的时间和电子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
(2)在电场I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恰能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求所有释放点的位置。
17.(16分)如图所示,倾斜轨道AB的倾角为37°,CD、EF轨道水平,AB与CD通过光滑圆弧管道BC连接,CD右端与竖直光滑圆周轨道相连。小球可以从D进入该轨道,沿轨道内侧运动,从E滑出该轨道进入EF水平轨道。小球由静止从A点释放,已知AB长为5R,CD长为R,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与斜轨AB及水平轨道CD、EF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sin37°=0.6,cos37°=0.8,圆弧管道BC入口B与出口C的高度差为l.8R。求:(在运算中,根号中的数值无需算出)
(1)小球滑到斜面底端C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刚到C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3)要使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竖直圆周轨道的半径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篇7: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科学发展史上,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
B.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D.场强表达式 和加速度表达式 都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
2.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力较大
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4 s―5 s内,质点所受合外力做正功
B.在0―5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7 m/s
C.在前6 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0 m
D.质点在4 s―6 s内加速度大小是0―2 s内加速度大小的2倍
4.如图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
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
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
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加速度最小
5.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 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斜面顶端的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1,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2。规定两斜面连接处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的大小a、动能Ek及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不同位置的三个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抛出,最终落在同一点,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路径1抛出的物体落地的速率最大
B.沿路径3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C.三个物体抛出时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等
D.三个物体抛出时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
7.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我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了在俄罗斯进行的“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自转周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王跃在火星表面所受火星引力是他在地球表面所受地球引力的 倍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
D.王跃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
8.一个正点电荷Q静止在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另一个带电质点射入该区域时,恰好能经过正方形的另外三个角a、b、c,如图所示,则有
A.a、b、c三点电势高低及场强大小的关系是
B.质点由a到b电势能增加,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在b点动能最小
C.质点在a、b、c三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1:2:1
D.若改变带电质点在a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可能使其经过a、b、c三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9.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则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电流表读数减小
C.质点P将向上运动 D.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篇8:物理学科试题及答案
物理学科试题及答案
一:实验题
(l )偏小(2分) 甲图(2分)
( 2 )① 将电键S1接1 记录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I2(2分) UU② =(RA+RP)+Rx =(RA+RP) ,两式相减,消去(RA+RP),得出Rx,I1I2
避免了电流表引起的测量误差
Ⅱ.① 电路图如图② 36 , 200
二:计算题
10:解: (1) Ff = 1.0×1.5N=1.5N
(2)P=Fv=1.5×6W=9W
(3)x= x1+x2=42m
2
11:(1)正电荷(2)v2=22 m/s(3)代入前式①求得:B=2 T
v1 42 m/s E 2.4 N/C(4)
12:解:设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1m,则f1m=μ1mBg=2.5N ①,设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2,则f2=μ2(mA+mB)g=4.0N ②,施加电场后,设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qE+f2=(mA+mB)a ③,解得a=2.0m/s2。设B受到的摩擦力为f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Ba ④,解得f1=2.0N,由于f1 11 2(mA+mB)v2-2(mA+mB)v12 ⑧,[或写为μ1mgS1-μ2(mA+mB)gS2= 11 2(mA+mB)v12-2(mA+mB)v2,同样给这4分],A、B达到共同1mBgS1= 速度v后做匀速运动,要使B不从A上滑下S1≤L ⑨,解⑤⑦⑧⑨代入数据得S≥2.0m。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者间的距离稍增大后固定不动,且仍能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的上部,则( ) A.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不变 B.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C.圆筒将静止在木棍上 D.圆筒将沿木棍减速下滑 答案:AC 2.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档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C.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D 3.杂技表演的安全网如图甲所示,网绳的结构为正方形格子, 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 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 bOg 均为120° 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2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张力大小为( ) A.F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A 4.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 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环与滑杆无摩擦力B.B环与滑杆无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答案:A 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若力F1、F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物体( ) A.在第2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 F大 B.在第3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 大 FC.在第4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 D.在第5s末加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F1方向相同 答案:BD 6、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m/s2)( A.水平拉力可能等于0.3N B.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 C.物体的摩擦力一定等于0.1ND.物体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 答案:BD 7、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 度增大时( ) A.M受静摩擦力增大 B.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M仍相对于车厢静止 D.M受静摩擦力不变 答案:BCD 8、如图4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 A.弹簧秤的示数是25N B.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在突然撤去Fm2 2的瞬间,1的加速度大小为5m/s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m /s2 答案:D 9、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物体必受力的作用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 答案:AC 10、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力F1不变,使力F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 ) ( ) B 答案:B 11、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 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 g取10m/s2 ,那么该消防队员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答案:BC 1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物块在水平方向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在0~1s内,外力F增大; B.在1~3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C.在3~4s内,外力F可能不断减小 v D.在3~4s内,外力F可能不断增大 答案:BCD 13、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长绳AB,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绳内距A端x处的张力T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 () A.水平外力F=6 NB.绳子的质量m=3 kg C.绳子的长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绳子的加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AC 14、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水平向右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沿杆方向) () 答案:C 15、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沿水平方向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已知物体能滑过其右端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传送带若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物体也能滑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 B.传送带若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 C.传送带若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当其运行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滑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 D.传送带若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当其运行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物体将一直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且滑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点 答案:AC 16.为研究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进入液体中运动,用闪光照相方法拍摄钢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为拍摄中的一段图片。已知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kv2 ,闪光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f,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s0,钢球的质量为m,则阻力常数k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答案: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D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处,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D与A之间的距离s,则木块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相对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设木块所受重力为mg,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 =_____ .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 ⑤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⑥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平均值. (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A.选用总长度l较长的木板. B.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C.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D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D.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填写代号) 答案:(1)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⑤长木板的倾角(或长木板顶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 (2)AC 18、如图所示,1、2两细绳与水平车顶的夹角分别为300和600,物体质量为m,现让小车以2g(g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时,求:绳1中弹力的大小?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解法 解: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x:T1cos300-T2cos600=ma y:T1sin300 +T2sin600=mg 解得: T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g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解法。 解析:该同学解法错误.’ 此方程求出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说明物体已飞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质量M=3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11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m/s时,将质量m=4kg的物体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 (1)物体经多长时间才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2)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解析:①放上物体后,物体加速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板的加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两物体达速度相等后保持相对静止,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秒 (2)相对静止后,对整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物体f=ma∴f=6.28N 20、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图所示。(sin53°=0.8,cos53°=0.6,g取10m/s2) ⑴求物体从开始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⑵求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⑶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试求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滑最大距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滑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下滑过程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又根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下滑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总时间为: t = t1+t2 = 1.5s⑵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 a′t2 = 3.2 m/s ⑶上滑过程中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滑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又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物体滑到最顶端后不再下滑,保持静止。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 21、某航空母舰(无弹射装置)上的战斗机在甲板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 a=4.5m/s2 ,飞机起飞所需速度至少为v=50m/s,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100m为使—战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匀速航行的最小速度v0为多大?某同学求解过程如下: 由运动学知识可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数据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问:该同学所得结论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请给山正确解答。 解析: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解法一]本问题可等效为一个追及问题,画出v-t如图所示,航空母 舰以v0 做匀速运动,飞机在甲板上加速,图中阴影面积表示甲板长L=100m。 飞机的加速时间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图中三角形面积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法二] 用相对速度法,以航母为参照系,飞机初速度为 ,加速到甲板末端起飞前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0=2aL 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2、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斜面的倾角?;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解析:(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v 1=?t =5m/s2,mg sin ?=ma1,可得:?=30?,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v 2t=2m/s2?,?mg =ma2,可得:?=0.2, (3)由2+5t=1.1+2(0.8-t),解得t=0.1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则t=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v1.2+a2t=2.3 m/s。 物理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物理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竖直向下__的。 2.小滨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10__N;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3.立定跳远时,如果起跳板上有沙粒,起跳时就会感觉很滑,影响跳远成绩,这是因为起跳板上的沙粒把滑动变为__滚动__,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4.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惯性__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事故。 5.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惯性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重力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6“阿波罗”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由于__惯性__仍可继续飞行,奔向月球,说明了力__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在接近月球时,向前喷气使飞船受到__向后__(选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减速,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7.如图所示,A物体重40 N,B物体重12 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__12__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__24__ N的水平向左拉力。 二、选择题 8.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或工具,主要应用物体的弹性来工作的是(B)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9.“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重力方向的是(C) 10.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B)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体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从杠上滑落 11.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B)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 C.L甲=L乙 12.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D)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A)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 14.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所示,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D)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 B.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 C.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a鞋底是塑料会滑得更远 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线绳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B)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1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17.根据我国新《交通法》的规定:小汽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D) A.倒车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18.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D) A.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19如图所示,一只足球放在桌子上,而桌子立于地球表面。下列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C)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20.小梦从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筹委会获悉,帆船比赛项目将在美丽的微山湖举行。如图所示为本届省运会吉祥物宁宁参加帆船比赛项目的宣传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风吹帆船前进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比赛中帆船速度有变化但惯性不变 C.帆船的重力与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比赛中的两艘帆船始终是相对静止的 21.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 22.教室里,带磁性的粉笔刷可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粉笔刷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粉笔刷所受磁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D.粉笔刷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甲所示,重为5 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 N B.在0~2 s内拉力F等于7 N C.在0~6 s内拉力F等于5 N D.在2~6 s内拉力F等于7 N 三、实验探究题 28.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4次实验中他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物块,使其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压力大小__有关。 (2)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3.2__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0__N。 (3)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等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乙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9.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④__。(选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木板的质量m1 ②滑块的质量m2 ③砝码的质量m3 ④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m4g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二力平衡(或滑块匀速滑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__。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 __难以控制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砝码的质量不连续)__。 30.“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家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小车运动到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__。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__木块__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小__。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 3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猜想 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猜想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向挂在轻质硬纸片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 ,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只有作用在__同一物体__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__反证__法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__实验反驳__——得出结论 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题面: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四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题二 题面:下图表示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请从气门的启闭和活塞的运动将这四个图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并说明其中哪些冲程有能量的转换。 题三 题面:已知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要得到6。8×106J的热量,至少需要燃烧________kg的木炭。 题一 题面:汽油机吸进气缸的物质是_________。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______次,曲轴转动______周,对外做功______次。 题二 题面:甲、乙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比乙高,则( ) A。甲每秒钟做的功比乙每秒钟做的功多 B。甲消耗的汽油比乙消耗的汽油少 C。消耗同样多的汽油,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D。做同样多的有用功,甲消耗的汽油比乙消耗的汽油多 题三 题面:设计一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晒水箱,要求装有50 kg水,经过6 h曝晒后水能升温40℃。如果这种晒水箱的热效率是40%,那么需要安装的受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应是_____________m2。(已知太阳光垂直照射地表面,地表能吸收的辐射热是1。26×103J/s?m2) 题四 题面:一辆重量为5×104N的汽车,在平直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每小时需汽油6kg。求这辆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汽油的热值为4。62×107J/kg) 题五 题面:完全燃烧140 g焦炭(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能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水吸收,则能使30kg 20℃的水温升高到多少度? 思维拓展 题一 题面:李明同学家要买一个烧水用的'水壶,超市里有两种容积相同但品种不同的铝质水壶可供选购,一种是放在液化气灶上用的,另一种是壶内装有电热器的,如图所示。李明想比较哪一种水壶烧水更省钱。他首先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当地居民用电的价格是0。5元/度;瓶装液化气的价格是60元/瓶(每瓶中液化气的质量约为15 kg,液化气的热值为4。2×107J/kg );用液化气烧水的热效率约为30%,用电热水壶烧水的热效率约为90%。根据以上信息,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一下用哪种水壶烧水更省钱。 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答案:B 题二 答案:DBAC,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 题三 答案:0。2 题一 答案: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2,2,1 题二 答案:C 题三 答案:0。77 题四 答案:26% 题五 答案:30℃ 思维拓展 题一 答案:电热水壶烧水更省钱。 物理填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__. 2.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 5.人们以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是__________的声音.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分别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 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3.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8.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9.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章后小结 答案 一、 响度 2. 反射 3.频率 次数 4. 20000 20 20 Hz~20000 Hz 5.分贝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 6.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二、1.BC 2.B 3.C 4.B 5.D 6.A 7.C 8.C 9.A 【上海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篇9: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篇10:物理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篇11: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篇12:物理填空试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