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

2023-01-27 08:06: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吃瓜群众2233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

篇1:一年级上册《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求加法中的未知加数》这一内容,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时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说,与10以内的减法一样,属于同等难度的;但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一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10的分与合知识以及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2、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7岁左右,天真活泼,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赋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认识、探究、学习并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能够说出算式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探索求未知数方法的过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

(3)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5、教学准备

(1)搜索“填写未知加数”的相关知识及课例设计,以供参考。

(2)搜索制作所需要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用于课堂教学。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1)教法选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演示法、小组研讨法、

(2)学法选择: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遵循赞科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的设置,分组演示,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并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由于求未知加数渗透了方程思想,计算时的思考方法与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学生有兴趣学。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未知数的含义,探索未知加数的方法。依据上面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游戏引入

第一层次: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让学生感受让没有目的或是要求的猜是无法进行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层次: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结合学生的猜的几种可能,最后提出: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8,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层次:再猜:如果两张合起来是9,其中一张是6,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4,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猜数字这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还可以通过这个“猜”字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已达到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同时“另一张是几”,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二)探究新知

先出示一个空盒,让学生观察,提问: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思维的数字聚集到“10”上面)。

再在空盒里面动画放8个苹果,提问:谁能说说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盒子里已经有8个苹果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

追问:盒子,一共可以放几个苹果(板书10),你们知道老师还要放几个吗?(根据学生的不知识,从而引出我们把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

未知数的表示。用小括号,先请学生书空(台上演示大大的小括号),师范写,此时板书有:8 ( ) 10,师讲解把已经放的和还要放的合起共是10枝,列一个算式:8+( )=10(这一步没有让学生列,因学生并不会念8+几=10,多数会说成8+2=10,此处要学生掌握8+( )=10的读法),师范读,学生读。

提问:再放几个苹果呢?你知道吗?那么( )中该填几呀,你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想法,再汇报(学生会有多种方法,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并有意识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从图形的直观到数的组成,初步跳出图形,同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方法来思考。)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的意识到和以前的方法不一样,是一个逆向思维,其实也渗透了我们的代数思想,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的感受情境图,从图中抽象出8+( )=10的算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运用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5个水壶,再放几个就是8个?)你们会写出这一题的算式?算的时候要怎么想呢?(5和几合起来是8)

还有三题你们会用这个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完成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 )=10,可理解为9添上几就是10,或9与几合起来是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图上已经画好几个□?还要再画几个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此环节中学生的思路有很多,有先算出来再画的,有边画边算的,提倡方法多样性,特别是先算后画的,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题目,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注意提醒学生算一算,看一看所填的数是否符合要求,渗透验算的思想。

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2+( )=10 ( )+3=7 ( )+9=10 4+( )=9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交流进一步强调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先引导学生联系场景图思考:地上原来有10个萝卜,小兔拔去1个,地上还有几个?拔去3个,地上还有几个?……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选择2—3个格子让学生说一说填格子时是怎么想的?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引导得出:当得数不变时,相加的两个数一个变大,另一个数就变小(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把一个数溱天10的方法)。

6.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先出示第1、2列的题目,学生进行比较后提问:每组里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得出: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

最后一排你们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比较吗?

【设计意图:本题的练习是在学生已有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时,先出现第1、2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类推到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设计意图: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能力提升

你会填这样的( )吗?

3+( )﹤9 4+( )=6 ( )+6 ﹥ 8

10﹣( )= 7 ( )+5﹤10 2+( )﹥6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求加法的未知数已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题将学生的思维从等式引向不等式,从加法引向减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呀?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本节课设计有两大特点:

(1)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复习导入中的猜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教学例题时,通过展示相关情境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从直观的基础上猜想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本课内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课初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然后在探究算法的过程,教者采用直观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2: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5~10题。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 +( )=13    9 + ( )=14     21 +( )=26

( )+ 5 =15    ( )+ 4 =18     ( )+ 6 =15

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未知数

(1)像刚才一组求( )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       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 )+ 6 =15 就可以写成x + 6 =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

(3)       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篇3: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a)       揭示课题

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板书课题)

(4)     教学例3

a)       出示例3,求未知数x,第一步先要将原来的题抄下来。提问:x在加法里是什么数?根据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要怎样求?这里的x要等于什么?(板书:x =50 ― 35)说明:第二步是根据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得来的`,等号要与第一个等号对齐。

b)       根据x =50 ― 35 ,算出x等于多少?强调等号要与上面两个等号对齐。求出的x=15对不对呢,让学生把x=15放到x +35=50里算一算,看15+35的结果是不是50。

c)       根据什么来求加法算式里的一个加数?求未知数x时是分几步写的?写的格式要注意什么?

(5)       做“想想算算”第2题。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6)     教学例4

a)       出示例4,在这道题里,哪个是要求的数?用什么数来表示?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意思。教师画线段图。这幅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要求的数用x表示后,也就是200加上什么数得430?根据200加x 430,可以写成怎样的式子?x要怎样求?请大家试一试。

b)       提问:这里的x怎样求的?为什么用430―200来求x? x等于多少?200加上什么数得430?

(7)       做“想想算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六第7题。

3、做练习十六第8题。

4、做练习十六第9题第(1)题。

四、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9题第(2)题,第10题。

家庭作业 :“想想算算”第1题,练习十六第8题。

篇4:《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科学课件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10

揭题:这个()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篇5: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5~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139+()=1421+()=26

()+5=15()+4=18()+6=15

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未知数

(1)像刚才一组求()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6=15就可以写成x+6=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

(3)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你能想出怎样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吗?

a)揭示课题

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板书课题)

(4)教学例3

a)出示例3,求未知数x,第一步先要将原来的题抄下来。提问:x在加法里是什么数?根据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要怎样求?这里的x要等于什么?(板书:x=5035)说明:第二步是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来的,等号要与第一个等号对齐。

b)根据x=5035,算出x等于多少?强调等号要与上面两个等号对齐。求出的x=15对不对呢,让学生把x=15放到x+35=50里算一算,看15+35的结果是不是50。

c)根据什么来求加法算式里的一个加数?求未知数x时是分几步写的?写的格式要注意什么?

(5)做想想算算第2题。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6)教学例4

a)出示例4,在这道题里,哪个是要求的数?用什么数来表示?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意思。教师画线段图。这幅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要求的数用x表示后,也就是200加上什么数得430?根据200加x430,可以写成怎样的式子?x要怎样求?请大家试一试。

b)提问:这里的x怎样求的?为什么用430200来求x?x等于多少?200加上什么数得430?

(7)做想想算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六第7题。

3、做练习十六第8题。

4、做练习十六第9题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9题第(2)题,第10题。

家庭作业:想想算算第1题,练习十六第8题。

篇6: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 差)

3、25 ― ( ) =15      ( )― 34 =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 )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 - x =15      x - 34 =62)

篇7: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 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 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 =25 ― 15 ,再算出 x =10。把 x =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 ―10 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 x =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 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       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 - 50 =30       x - 38 =12       x - 46 =15

50 -x  =30       38 -x =12        46 - x =15

(2)       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       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2.  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3.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篇8: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练习十七第10~1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加、减法的计算,能比较熟练地求出加、减法算式里的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谁能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应用这些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算得对不对,还可以求加、减法算式里的x。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练习验算

3.做练习十七第10题第1题。

(1)提问:计算加法时,可以用哪两种方法验算?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七第10题第2题。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提问:第一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第二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三、练习求未知数x。

5.做练习十七第12题。提问:第一题对吗?为什么?要怎样改正?(求未知数x,每一步都要写出x=,写成两边相等的式子。并注意每一步的等号都要对齐)第二题对吗?为什么不对?为什么要用加法来求x?

6.做练习十七第11题。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7.做练习十七第13题第一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8.做练习十七第14题。

四、总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减法算式呢?指出加、减法计算的验算方法和求未知数x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3题第二组,第15题。

篇9:学习求未知数X要注意三点

。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还可以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作好准备。怎样学好这部分知识呢?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六个关系式。课本上有求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等六个关系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来比较。一组是加、减法,被减数相当于和,减数、差都相当于加数;求和用加法,求加数用减法。另一组是乘、除法,被除数相当于积,除数、商都相当于因数;求积用乘法,求因数用除法。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并应用这些关系式来求未知数X。2.要注意正确书写演算过程。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小朋友们是第一次接触,大家还不习惯,因此,在开始学习时就要注意怎样书写才正确,特别要注意,这和过去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不一样,要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地写,每一行的等号必须与原式中的等号对齐。而不能写成递等的形式,防止产生等号两边不等的错误。例如:正确的书写错误的书写X-5=8X-5=8或X-5=8X=8+5=X=8+5=8+5X=13=13=133.要学会验算的方法,自觉养成验算的习惯。验算的方法是把求出的X的值代到原来的算式中去,看等号两边是不是相等。等号两边相等,说明这个X的值是正确的。例如:X×6=48。求出X= 8后,把它代到原式中去,等号左边是8×6,得48,等号右边也是 48,等号两边相等,说明是正确的。如果等号两边不相等,就要检查在求的过程中是方法错误还是计算错误,找到了原因就要及时改正。小朋友们要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作风。(盛大启)

篇10:小学一年级数学《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数的组成(游戏:算式妈妈找孩子)

678109

□45□2□□75□

910810

0+□=10

□21□□42□

2.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用组成、分成、想加法、想减法等。)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本堂课学习的依据,所以设计了“数字妈妈找宝宝”这么一个复习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复习巩固旧知,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猜一猜”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对新知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哦,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才是10枝呢/题里告诉了吗?(板书:7+=10)

黑板上的算式你认识吗?

说明:“()”叫着括号括号是用来表示“未知数”的,什么叫“未知数”?(没有告诉我们的,不知道的数叫着“未知数”。)

那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创设情景,增画小旗。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4+()=7

2+()=86+()=10

4、动手操作。

(1)让学生先摆5个小圆片,想一想在摆几个就是8个了?怎样列式?

(2)做一做第二题。(先口头回答,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 ()=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三、加深理解。

1、做一做的第一题

2、买蛋(练习十第1题)

3、练习十第2题

4、小猫钓鱼(练习十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情景,逐步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四、课堂小结

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11: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1.有理数加法说课稿人教版

2.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人教版

3.列举法求概率 说课稿

4.小学数学《加法的练习》说课稿

5.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6.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7.《加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小学数学说课稿

8.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说课稿

9.《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10.幼儿园大班说课稿8的加法含反思

下载word文档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