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三更半夜吃雪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崖转石万壑雷 (:名词用作动词,冲击。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闻舟中夜谈琵琶声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 (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填然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树之以桑 (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非能水也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以为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
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 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内立法度 (内:名词用状语,对内。)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土 (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 (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 (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流血漂橹 (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以愚黔首 (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 (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益愚 (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
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 感斯人言 (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以(之之)为轮 (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 (省略介词)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2: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黜恶(chù)赏(miù)(xiǎng)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层峦叠嶂、吟哦、汲水、涟漪
晨曦、采石矶、龙湫、云蒸霞蔚、瞭望
绛、夔州、坂、秭归、汨罗江
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迷惘
干瘪、疲惫、簇新、绯红、颓垣
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
孟陬、揆、枷锁、洞窟、镬
模糊、锦标、赊账、旌旗、缙绅
萃、纾祸、觇、翌日、遽
羁縻、东西二阃、诋、诟、自刭
邂逅、毗陵、愧怍、阉、祠
湮、赀、缇骑、詈、溷藩
缳、牖、逡巡、鬈曲、目眦
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
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云翳
攥、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
有史可稽、销声匿迹、回溯、遮蔽、自诩
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
蹩进、吝啬、氾南、佚之狐、缒
避匿、叱、驽、刎颈、涘
渚、殆、圃、裘、鯫生
僵硬、脉搏、漫不经心、荒僻、攻讦
斑驳陆离、并驾齐驱、烹饪、壅蔽、飨
攻讦、钳制、疏浚、载舟、黜恶
谬赏
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篇3: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1《林黛玉进贾府》
一、字音字形
1.chì(敕)造 tán(檀)木 cuán(攒)聚(钱) 积zǎn(攒) 赤金盘chī(螭)yīng luò(璎珞)圈 kèn(裉)袄 lài(癞)头 dí(嫡)亲 翠wò(幄) 金wěi(蜼)彝yí biàn(便)宜行事 zàn(錾)银 fǔfú(黼黻) shù(漱)盂 měng(懵懂) 狡黠xiá 花卉huì bèi(惫)懒 chēn(瞋目) píncù(颦蹙) niè(孽)障 皮náng(囊) 笑yè(靥) 纳罕hǎn guàn(盥)洗 金chuàn(钏) fù(阜)盛 wǎn(绾)发 内wéi(帏) cǔn(忖)度duó
2. 宫绦(tāo)罥烟(juàn)伺cì候 戏谑(xuè) 作揖yī 油腻nì 斟zhēn酌zhuó绉zhòu纱 文绉绉zhōu 胡诌zhōu 刍chú议 刍chú荛ráo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厢庑wǔ 宸chén翰 二、成语或词语
放诞dàn无礼:形容放纵,言语荒.唐,不合情理,没有礼貌。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膏粱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纨绔(袴)子弟:纨绔:细绢。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不肖子孙:不肖: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
2《祝福》
一、字音字形
朱tà(拓) 手zhuó(镯) 瘦xuē(削) xiāo(削)面 chóu(踌)躇(踌蹰) 宫tāo(绦) 忌讳huìmiù(谬)论 形hái(骸) 醉xūn xūn (醺醺) xùn(驯)服 shàn(讪)笑
Yǎo tiǎo(窈窕) xīn (歆)慕 韶光 lǐ(醴)酪lào (pán shān) (蹒跚) 炮páo luò(烙) zhuì zhuì(惴惴)不安 监jiàn生 陈抟tuán老祖 程颢hào 颐yí和园 悚sǒng然 执拗niù 拗ǎo断 拗ào口 谬miù论 纰缪pī miù寒暄xuān 喧xuān哗 脸颊jiá 荸荠bí qí 鄙薄bǐ bó 强qiáng弩nǔ之末 倔强jué jiàng 勉强qiǎng 强qiǎng词夺理 强qiǎng迫症 强qiǎng人所难 二、成语或词语
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 间jiàn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3《老人与海》
一、字音字形
背qí(鳍) nǎng(攮)刺 gā(嘎)吱 邮chuō(戳) qiào(撬)开 雪qiāo(橇) zuàn(攥)紧 编zuǎn(纂) cuàn(篡)权 sǔn(榫)头 qīng(鲭)鲨
嘎吱gā zhī 吱zī声 吞噬shì 掌舵duò (夹)胳gā肢窝 海藻zǎo 黏nián液 脊髓jǐ suǐ 蹂躏róu lìn 杂糅róu 矫揉jiǎo róu造作 桅wéi杆 笔杆子 秸秆jiēgǎn竹竿 日上三竿 百尺竿头 累léi赘 累累léi硕果 累累léi若丧家之犬 拖累lěi 危如累lěi卵 罪行累累lěi 劳累lèi 二、成语或词语
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矫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篇4: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诗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徐志摩是中国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作《再别康桥》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3、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其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6、司马迁是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8、西汉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等。
10、鲁迅19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11、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12、夏衍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其创作的《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1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散文《雅舍小品》等
14、《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编写的《战国策》,《鸿门宴》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小狗包弟》选自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1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6、《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
作,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该书共分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并称“六艺”。
17、《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18、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国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重要作品还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
语文必修三学习方法
1、多读报纸,杂志,书刊。
2、多看新闻,多读作文。这两点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
4、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字典/词典。
5、要“勤记”,语文老师讲课,不可能让你把它说的每一个都记下来,你要自己学会找重点,记下来。在不知不觉中,重要的知识就印在脑子里了。
6、阅读理解,作文。阅读理解是个很重要的板块,怎样做好是个问题。平常得多看书,看一些美文,像记叙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美文需要找感觉,有的时候看多了,你的感觉就会来了,当然,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在阅读时,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作文和阅读分不开,经常性的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的,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把你读过的好的句子直接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还有就是把你生活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写下来,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总之在考试时,来源于生活的作文往往能打动考官。
6、包括字的识别,错句病句的识别,还有文学常识,课文句子之类的。这些就需要你背背就好。
7、老师讲课时,说的文学常识,重点的要记,不重点的要有印象。
8、不用拿出一小时,两小时单独学语文,在作文练习册后,给5~10分钟学语文就好了,复习今天,预习明天。平时要利用点滴时间,如上下学,就可以默背一遍。
9、可能一些老师会在课一些扩散题,根据老师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题目吧,总之多读书对于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读什么书,我以前的历史老师曾经说过,“文史不分家”,你可以选择性的读一些历史读物应该也会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
语文必修三学习技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诵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如何高效的背诵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加深巩固记忆。
此外,学生自总结自己背诵的经验和方法。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巩固。把握记忆的黄金时间,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较长的诗篇,按内容分成几个小节,逐段背记。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5: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复习
第二、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以为轮。 (?:通“?”,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威振四海。 (振:通“震”,震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赢粮而景从。 (景:古“影”,像影子一样。)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1、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徒,空。 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树叶。 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这样,却。 今义:转折连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 今义:没有罪过。)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足,脚。 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以为桂林、象郡。 高中英语 (古:把……作为。 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背负,担负。 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义:没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 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篇6: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篇7: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篇8: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练习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篇9: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州5号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练习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4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5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三)
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
时代原因影响范围
古代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近代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种植荨⑿×饔蜃酆现卫淼取?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篇10: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总结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①无感觉无效应②无感觉无效应(产生兴奋不能传导)③无感觉无效应(产生兴奋,传导无法分析)④有感觉无效应⑤有感觉无效应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 外正内负 钾离子外流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突触小体:电→化学 突触后膜:化学→电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平衡的调节
A血糖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增加→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脂肪的转化、合成糖原②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降低(体液调节)
B血糖高→下丘脑(感受器)→胰岛B细胞(效应器)同上(神经—体液调节)
C血糖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升高(体液调节) D血糖低→下丘脑(感受器)→胰岛A细胞(效应器)同上(神经—体液调节)
E血糖低→下丘脑→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升高
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人: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
9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寒冷或过度紧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也存在)。 体温调节:
A寒冷环境(神经—体液调节):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a增加产热:①骨骼肌战栗②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加快物质分解,提高新陈代谢③立毛肌收缩b减少散热:①血管收缩②血流量减少③汗腺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分泌
B炎热环境(神经调节):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汗腺分泌,血管舒张 主要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主要散热器官:皮肤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12、水盐平衡调节:
A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吃的太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效应器)→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作用重吸收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神经—体液调节)
B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吃的太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效应器)→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内分泌系统的总中枢:下丘脑(感受器、效应器、调节中枢、传到兴奋)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
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体液免疫(抗原未进入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①浆细胞→抗体②记忆细胞
18、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①效应T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②记忆细胞
19、
20、免疫失调疾病:A防卫不足:几乎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逆转录病毒) B防卫过度:①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而引起—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发作快,消退快,非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
篇1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细胞与稳态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技法提炼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篇12: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篇1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篇14: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篇15: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篇16: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与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17: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篇18: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
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
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0.高二语文必修知识点梳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