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
“dayongf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 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
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二、练习
1.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三、课堂作业:
85÷4 112÷9 756÷8 124÷3
985÷9 423÷4
探究活动――摆卡片,拼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将符合本课所学的生产、工作、价钱、行程的问题各选一道,每题分为三张小卡片,卡片正面为条件,背面为相应内容的问题。如:
卡片1:正面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背面为“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卡片2:正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小时” 背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几小时?”。
卡片3:正面为“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 背面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制作这样的卡片三到四组(可以掺入多余条件)。
【活动过程】
发给每个学生或每组一份,使学生通过动手拼卡片,寻找相关的条件和问题编题,说明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扩展资料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和国际数学家大会
诺贝尔奖金中为什么没有设数学奖?对此人们一直有着各种猜测与议论。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表彰了这几个学科中的重大成就,奖励了科学精英,可谓举世瞩目。不设数学奖,对于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评价重大成就和杰出人才的机会?其实,数学领域中也有一种世界性的奖励,这就是每四年颁发一次的菲尔兹奖。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与诺贝尔奖金媲美。
菲尔兹奖是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的,并且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上颁发。菲尔兹奖的权威性,部分地即来自于此。所以,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联盟”与“大会”。
一
十九世纪以来,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结果层出不穷。面对琳琅满目的新文献,连第一流的数学家也深感有国际交流的必要。他们迫切希望直接沟通,以便尽快把握发展大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苏黎世召开了。紧接着,一九00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承前启后的二十三个数学问题,使得这次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迎接新世纪的会议。
自一九00年以后,大会一般每四年召开一次。只是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一九一六年和一九四0~一九五0年间中断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次大会是一九五0年在美国举行的。在这次会议前夕,国际数学联盟成立了。这个联盟联络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数学家,她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组织进行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他专业性国际会议,颁发菲尔兹奖。自此以后,大会的召开比较正常。从一八九七年算起,总共举行了十九次大会,其中有九次是在一九五0~一九八三年间举行的。
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而菲尔兹奖的.获奖人,则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主席也就是执委会的主席,可见对这个奖的重视。这个评委会首先由每人提名,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是全世界数学家最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了。一九五0年以来,每次参加者都在两千人以上,最近两次大会的参加者更在三千人以上。这么多的参加者再加上这四年来无数的新成果,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好地交流呢?近几次大会采取了分三个层次讲演的办法。以一九七八年为例,在各专业小组中自行申请作十分钟讲演的约有七百人,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确定在各专业组中作四十五分钟邀请讲演的名单约二百个,以及向全会作一小时综述报告的人选十七位。被指定作一小时报告是一种殊荣,报告者是当今最活跃的一些数学家,其中有不少是过去或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菲尔兹奖的宣布与授予,是开幕式的主要内容。当执委会主席(即评委会主席)宣布本届得主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士(当地市长、所在国科学院院长、甚至国王、总统),或评委会主席授予一块金质奖章,外加一干五百美元的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的数学家来介绍得奖人的杰出工作,并以此结束开幕式。
二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命名的。
一八六三年五月十四日,菲尔兹生子加拿大渥太华。他十一岁时父亲逝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慈母,家境不算太好。菲尔兹十七岁时进入多伦多大学专攻数学。一八八七年,菲尔兹二十四岁,就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过了两年,他在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当上了教授。
当时,世界数学的中心是在欧洲。北美的数学家差不多都要到欧洲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一八九二年,菲尔兹远渡重洋,游学巴黎、柏林整整十年。在欧洲,他与福雪斯、弗劳伯纽斯等著名数学家有密切的交往。这一段经历,大大地开阔了菲尔兹的眼界。
作为一个数学家,菲尔兹的工作兴趣集中在代数函数方面,成就不算突出,但作为一名数学事业的组织、管理者,菲尔兹却是功绩卓著的。
菲尔兹很早就意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他是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现在人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如何,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水平的一个可靠指数。而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菲尔兹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州数学的发展,都有一些卓越的见解。为了使北美的数学迅速赶上欧洲,菲尔兹竭尽全力主持筹备了一九二四年的多伦多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使他精疲力尽,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会议对于北美的数学水平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二四年大会没有邀请德国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的数学家。在此之前的一九二0年大会,因为是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战前属德国)举行,德国拒绝参加(一九二八年的波伦亚大会只是由于希尔伯特坚持,德国才参加了。)。这些事情很可能触发了菲尔兹发起一项国际性奖金的念头,因为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该是国际性的。当菲尔兹知道了一九二四年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建议以此作为基金设立一项这样的奖。菲尔兹奔走欧美谋求支持,并想在―九三二年苏黎世大会亲自提出正式建议,结果未及开幕他就逝世了。是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的悉涅,把这个建议和一大笔钱(其中包括一九二四年大会的结余和菲尔兹的遗产)提交苏黎世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按照菲尔兹的意见,这项奖金应该就叫国际奖金,而不应该以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但是国际数学家大会还是决定命名为菲尔兹奖。数学家们希望用这一方式来表示对菲尔兹的纪念和赞许,他不是以自已的研究工作,而是以远见、组织才能和勤恳的工作促进了本世纪的数学事业。
第一次菲尔兹奖颁发于一九三六年。不久,国际形势急剧恶化。原定一九四0年在美国召开的大会已成泡影。第二次的菲尔兹奖是在战后的第一次大会,即一九五0年大会上颁发的。以后,每次大会都顺利地进行了这一议程。―般是每届两名获奖者。但一九六六年、一九七0年、一九七八年得奖人是四名,据说是因为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款人,使奖金可以临时增加到四份,一九八二年华沙会议因故而延期至一九八三年八月举行,获奖者为三名。总起来,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己有二十七名。
在一九三六年、―九五0年、一九五四年这三次大会上,都是由一位数学家来介绍所有得奖人的工作的。一九三六年卡拉凯渥铎利还讲了一点获奖者的生平。一九五0年评委会主席玻尔就只用清晰而非专门的语言简述工作。一九五四年,由本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外尔介绍,他在结束语中盛赞两位得奖者“所达到的高度是自己未曾梦想到的”,“自已从未见过这样的明星在数学天空中灿烂地升起,”他说:
“数学界为你们二位所做的工作感到骄傲。它表明数学这棵长满节瘤的老树仍然充满着汁液和生机。你们是怎样开始的,就怎样继续下去吧!”
从一九五八年起,改成每位获奖者分别由一位数学家介绍。介绍的内容比较地局限于工作,对于获奖者个人的情况很少涉及。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最近一次大会。
三
菲尔兹奖只是一枚金质奖章,与诺贝尔奖金的十万美元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为什么在人们心目中,菲尔兹奖的地位竟然与诺贝尔奖金相当?
原因看来很多。菲尔兹奖是由数学界的国际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盟,从全世界的第一流数学家中选的。就权威性与国际性而言,任何其他的奖励都无法与之相比。菲尔兹奖四年才发一次,每次至多四名,因而获奖机会比诺贝尔奖要少得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迄今为止的获奖者用他们的杰出工作,证明了菲尔兹奖不愧为最重要的国际数学奖。事情就是这样:从表面上看,一项奖赏为获奖人带来了巨大荣誉;而事实上正相反,正是得奖工作的水准奠定了这项奖励的学术地位的基础。
菲尔兹奖首先是一项工作奖(这一点与诺贝尔奖金相同),即授予的原因只能是“已经做出的成就”,而不能是服务优秀、活动积极等其他原因。但是菲尔兹奖只授予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起先是一种默契,后来就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因此也带有一点鼓励性。问题在于,如果放在整个数学家的范围里,菲尔兹奖的得奖工作地位如何?
我们只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一九七八年,当代著名的老一辈数学家,布尔巴基学派创始人之一丢东涅发表了一篇题为《论纯数学的当前趋势》的论文,对于近二十年来纯数学各分支的前沿作了全面概述。在文章中,他列举了十三个目前处于主流的数学分支。其中十二个分支中的部分重要工作是由菲尔兹奖获得者作出的。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菲尔兹奖获奖成就的地位。
四
人们不能不承认,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影晌正在与日俱增。许多学科都在悄悄地或先或后地经历着一场数学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没有哪个领域能够抵御得住数学方法的渗透。
数学本身也在一日千里地发展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数学工作者正在几十个分支成百个专门方向上孜孜研究着。他们每年提出大约二十万条新定理!重要论文数,如以《数学评论》的摘要为准,每八至十年翻一番。文献数量的爆炸再加上方法概念的迅速更新,使得工作在不同方向上的数学家连交谈也有点困难,更不用说非数学专业的人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公众非常需要数学,他们渴望理解数学!另―方面,现代数学过于深刻、庞大、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接近。
因此,对于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加以普及,使得数学和数学家的工作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这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
二十一世纪的曙光即将普照全球,要概述一下二十世纪的数学发展决非易事。就纯粹数学而言,我们觉得有两个主题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一个是希尔伯特二十三问题的提出、解决现状与发展,另一个就是菲尔兹奖的获奖者及其工作。
作为一种表彰纯数学成就的奖励,菲尔兹奖当然不能体现现代数学的全部内容。就这个奖本身而言也有种种缺点。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菲尔兹奖的获得者都可以作为当代数学家的代表,他们的工作所属的领域大体上覆盖了纯粹数学主流分支的前沿。这样,菲尔兹奖就成了一个窥视现代数学面貌的很好的“窗口”。
篇2:除法的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48页例1、例2和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资源:光盘
表达训练: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 口算。
72÷8= 35÷5= 42÷7= 40÷8=
9×8= 7×5 = 6×7= 5×8=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他算得对吗?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互助】⑤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第二个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⑥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问: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
【互助】⑦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再加上剩下的2元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3.比较深化
(1)刚才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互助】⑧
互助表达: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会观察、会表达。
(2)没有余数的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互助】⑨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3)师小结:今后在计算除法时,凡题目要求验算的,都要列出验算竖式;没有明确要求的,也要自觉地口头验算或在草稿纸上列式验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应用互助
1.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同桌互助交流所填结果,学生按组集体读得数。
(3)提问:你觉得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互助】⑩
互助表达:第二道乘法算式就是第一道除法算式的验算过程。
互助方法:单号举例子说明给双号同学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2.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
(2)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过程。
【互助】(11)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同桌互相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更熟练地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3.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3-5题。
(1)看懂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
【互助】(12)
互助表达:完整地说出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互助方法:相互指着题目,说出条件和问题。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验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验算的?
【互助】(13)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四、评价互助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互助】(14)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举例子人人达标。
五、拓展互助
三(1)班张老师买来一些铅笔,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张老师最少买回多少枝铅笔?
【互助】(15)
互助表达:由“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可以知道铅笔的总数既是8的倍数多5枝,也是7的倍数多5枝。
互助方法:交流研讨。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班级前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能理解。
篇3:除法的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知识点 322-05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建议 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可引导学生估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典型错例:
492÷6=712
712
6 4 9 2
4 2
7
6
1 2
1 2
0
分析:试商错误。
对策:1、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多做“( )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3、要时刻注意余数的大小。计算过程中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除数进行比较,只有在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才能除下一位.如果计算的最后一步仍有余数,别忘了把余数和商一齐写到横式上。
评价要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情境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2页例3
B级(中):
2、教材第24页第6题
C级(难):
3、教材第24页第8题
知识点 322-06 除法的验算
教学建议 1、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如,可能有的学生会用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有的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这些验算方法都应该肯定。
2、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评价要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关系,能对除法进行验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5页例4
B级(中):
2、教材第26页第4题
C级(难):
3、教材第27页第7*题
知识点
322-07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建议 1、制成课件,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
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写出0÷3=0,并领会其中的含意。
2、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评价要点 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8页例5
2、《标准》第79页例14
直接写得数。
0÷5= 0÷8= 0×5= 0÷9=
B级(中):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8=0 240×( )=0 65÷( )=1
( )÷( )=0
知识点 322-08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笔算309÷3和420÷3。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
(1)0起占位的作用;
(2)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2、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
(1)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832÷4、562÷4。
(2)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突出在竖式方框中填0的理由。
典型错例1:
832÷4=28
2 8
4 8 3 2
8
3 2
3 2
0
分析:在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中,漏写“0”占位。
对策:1、判断商是几位数。
2、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
3、明确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4、针对商中间或末尾漏写“0”的情况进行专项练习。如:对比性练习、改错练习。
典型错例2:
分析:学生对于除法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并且容易被除数的数字迷惑,提前用口算进行计算,而不按照除法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对策:清楚除法计算的每一步含义,理解算理,准确掌握算法,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
评价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9页例6
2、教材第31页例7
B级(中):
3、教材第33页 第3、4题,第34页第6题
分析:在计算上,既有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也有一般情况。要求应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难度不大。
C级(难):
4、教材第34页第7、8题
分析:第7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可向学生发问:“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
第8题将本单元学习的口算笔算除法的内容融于同一个情境中,以统计图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不但练习了口算和笔算,而且学会解读图意,学会看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形象、直观的作用。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篇4:除法的验算(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 6= 72 ÷ 8= 72 ÷ 4=
7 × 6 = 8 × 9 = 18 ×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篇5: 《除法的验算》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的购物活动开展得不错。我们通过购物活动,进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购物活动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错误呢?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他们算得对吗?我们要如何判断对错呢?这时候,除法的验算就派上了用场。和你的同桌说说看,你想怎么样验算,然后动手试试看,你的方法管用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第一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师:因为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也就是说每2个成人带1个儿童,每三个人中有1个是儿童,那么456人中有几个3人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以上内容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由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数学网。
篇6: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
教材分析:
例4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
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方法: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由于叔叔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书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篇7: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2.课本26页练习六第1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补偿性练习:
1.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
4.小明妈妈说如果他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平均分考上95分就带他到北京旅游。小明的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2分,他的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
教学反思:
1、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习惯。
2、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怎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篇8: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
p5.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
p6.思考题。
五、作业:
p5.2、4
篇9: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验算除法的计算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学会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除法(特别是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
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学生试做。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怎样验算100÷5=20 100÷7=14……2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2.说说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3.尝试完成25页做一做
三、共同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汇报你从图中得到
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
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你能帮
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习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四、巩固练习,反馈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156÷8=19……4 19×8+4=()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
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
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100除以5=20
验算20x5=100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学生除法验算方法掌握较好,但计算能力较差,应应多联系。
篇10: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篇11: 《除法的验算》教案
本节课探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计算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教学时通过例4情境图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首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图: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引出课题。其次,教学时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真实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感受除法验算方法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重点突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1日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篇12:《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27÷9=8×8=56÷8=
×6=18()×9=27()÷8=8()×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篇1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共15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 72 585 120 267 78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P27 5)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P26第4题: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第6题: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分层作业
1、P 27第7题(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篇14:《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30÷3 80÷4 96÷3 48÷4 5×9+3
36÷3 26÷2 87÷4 56÷5 4×20+2
师:如果我们能又对又快地完成这些口算题,小林和小芳就会邀请大家一起去逛商场,怎么样?抓紧时间开始吧!
二、探求新知、掌握算理:
1、出示情境图画,获取数学信息:
问:小林和小芳带大家到哪里去呀?从食品柜台上,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探索验算方法,体会验算过程: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蛋糕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小林带了36元钱,他可以买多少块蛋糕呢?大家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独立练习)
指名交流:36÷3=12(块)
②你们认为自己算出的结果正确吗?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A 可以再算一遍;
B 可以用乘法来算。
③用乘法怎么来验证呢?请大家先试一试。(指名板演)
④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指导学生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在乘法验算的竖式中12、3、36分别表示什么?
1 2
× 3
3 6
⑤小结:请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小芳也喜欢吃蛋糕,她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呢?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指名交流:65÷3=21(块)……2(元)
②这个结果算得对吗?怎么知道?
刚才一题是怎样验算的?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先独立尝试,再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预设:A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 2 1
× 3
6 3
+ 2
6 5
③仔细观察这两种验算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请学生说出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④小结:请学生说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
(3)比较总结、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4)拓展:
如果你有65元钱,你想买什么?能买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学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1、基础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综合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①仔细读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独立解决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备本上。
③集体交流。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
④哪些同学已经自觉地验算过答案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形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①认真读题,说说题中什么叫单打?与之相应的双打又是怎么一回事?
②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然后交流。
(3)我们班有48个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每5人一组呢?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在计算除法时,如何知道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验算呢?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进行验算,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完成书P4想想做做的第2题。
2、补充作业:
(1)每辆汽车能装3吨货物,65吨货物最少要几辆汽车才能装完?
(2)搭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47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篇15:《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2、学生汇报
3、谈话导入: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548
2、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实践应用
1、学生单独完成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书26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篇16:除法的验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除法的验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2、学生汇报
3、谈话导入: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54÷8
2、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实践应用
1、学生单独完成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书26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共15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 72 585 120 267 78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P26第4题: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第6题: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分层作业
1、P 27第7题(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篇17:《除法验算练习》数学教案
《除法验算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验算。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进行除法验算。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验算,这节课我们练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使我们的除法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二、除法验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1)让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在括号内填数。讨论:你为什么填得这样快?
(2)小黑板出示,老师板书。
根据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怎样来验算除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2.做练习十二第6题。
(2)让学生估算,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3)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讲的验算方法做练习十二第6题的前三道题,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3人板演)
(3)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一、二小题的验算过程。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7题。
让学生计算后用线连一连,再在班上交流。
2.做练习十二第9题。
提问: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读题,然后做在自己练习本上。让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
四、讲解思考题
1.讲解第一小题。
(1)我们可以从高位想起,商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
你能根据竖式里百位、十位两行数想出被除数十位上是几吗?怎样想到的?
说一说被除数个位上应该是几?从哪里可以看出是1?
(2)请你一边想一边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讲解第二小题。
(1)从除数3和十位上商6你能算出哪里的数?
十位上减出来的数是几?被除数百位、十位上各是几?
被除数个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
(2)大家一边想一边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五、课堂作业
【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活动设计】相关文章:
2.口算除法教案
3.分数除法教案
4.短除法教学设计
5.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6.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7.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0.环境保护活动设计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