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十个花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有理数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
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降5元,售出60件,问与降价前比,销售额减少了多少?
(2)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5元,售出60件,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
(3)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a元,售出60件,问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
〖探索2
(1)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登高3km后,气温下降多少?
(2)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上升多少?
(3)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探索3
(1)2(2)-2(3)2(-3)=___;(4)(-2)(-3)=____;
(5)30=_____;(6)-30=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
〖旧课复习
1.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2的倒数是多少?7.29的倒数呢? 的倒数呢?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2的相反数是多少? 呢?
〖探索4
在有理数范围内,我们仍然规定: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2的倒数是多少?-7.29的倒数呢? - 的倒数呢?
〖练习
P38.练习
〖作业 P45习题1,2,3.
【补充练习】
1. -1的倒数是1还是-1?为什么?
2. 的倒数是______;0的倒数________.
3. 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若a+b=0,则a、b互为_____数,若ab=1,则 a、b互为_____数.
4.计算:(1)(-6)4=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
5.在数-5,1,-3,5,-2中任取3个相乘,哪3个数相乘的积最大? 哪3个数相乘的积最小?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
(1)-2345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
(2)-2345(-6)78(-9)(-10).
〖观察1
P38. 观察
〖思考归纳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见P38.思考)
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例题学习
P39.例3
〖观察2
P39. 观察
〖练习
P39.练习
〖作业
P46.7.(1),(2)(3),8,9,10,11.
〖补充练习
1.(1)若a = 3,a与2a哪个大?若 a= 0 呢? 又若 a=-3呢?
(2)a与2a哪个大?
(3)判断:9a一定大于2a;
(4)判断:9a一定不小于2a.
(5)判断:9a有可能小于2a.
2.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这句话错在哪里?
3.若ab,则acbc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4.若mn=0,那么一定有( )
(A)m=n=0.(B)m=0,n0.(C)m0,n=0.(D)m、n中至少有一个为0.
5.利用乘法法则完成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 2 1 0 -1 -2 -3
3 9 6 3 0 -3
2 6 2 2
1 3 2 1
-1
-2
-3
6.(1)经过调查发现,若甲商店某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记为a,则乙商店这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可记为-a,你认为哪家商店该彩电的降价的百分率大?为什么?
(2)经过调查发现,若甲商店某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记为a,则乙商店这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可记为1.2a,你认为哪家商店该彩电的降价的百分率大?为什么?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 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 (2) - .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 (-198)( ).
〖练习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 (2) -1097 ( ).
〖探索4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阅读理解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见P41)
〖例题学习
P41.例5
〖作业
P41.练习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 ); (2) (-12).
3.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 2(-3)(-4)56789(-10);
(2)2(-3)4(-5)(-6)789(-10);
(3) 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
(2) ;
*(3) .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 (-0.6); (2)-1999 (- ) ( )
【补充练习】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降低大约6℃.现在地面气温是37℃,则在10000米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 (2)13x-20x+5x;
=(3+9+1)x
=13x;
(3)12-9 (4)-z-7z-8z.
3.如右图,用两种方法表示长方形ABCD的面积.
4.〖议一议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b),小明认为它的面积可以记为 ;小芳发现它的面积还可以记为 ;小勇进一步得出结论:无论a、b为何值,式子 = 总是成立的.你认为他们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篇2:《有理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除法》教学反思
笔者于本年度暑假期间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暑期培训,其一项目是磨课,课题是《有理数除法》,通过磨课,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了几点看法,特记之,以供切磋。
一、关于课题引入
细细地揣摩这部分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小学中已经学习了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明确知道它们互为逆运算,所以,本节课开门见山,直接利用这个关系,通过一组具体的乘除法运算,验证了这种关系在有理数范围内也同样适用,然后通过小帖示,将这种关系一般化,整个设计过程体现了建构思想,同时也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操作性、针对性是很强的。
在磨课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如何引入这一节课时颇费心思,设计了许多异彩纷呈的情境:利润问题、统计问题等等,这些情境的引入无疑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有理数除法应用的认识,但也应看到,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酝酿,这会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的难度——很多学生还没转过神来,就被带到了下一个学习环节里去了。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了。
二、有理数除法则(二)的给出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师生整合后得出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b=a×”之后,不少教师主张给出一个题组,如①(—8)÷(—4);②(—8)÷(—);③8÷(—4);④8÷(—);⑤(—8)÷4;⑥(—8)÷;⑦0÷(—8).让学生根据刚刚得到的法则进行运算,然后观察算式结构与结果特点,总结出有理数除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得0”。这样处理,与新课标理念并无相悖之处,但教材编写者为什么就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呢?仔细推敲来,笔者以为上述处理有不妥之处:淡化了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互逆关系。如此一来,两种算法则的推导就变得相对独立了,有另起炉灶之嫌,破坏了有理数运算体系的有机性,同时对本小节内容来讲,这样处理,使知识变得松散,重点不突出,且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
三、完成上述两个法则的认识之后,可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例5,教师通过巡视,发现解题的差异性,并予以展示,通过对比,引导灵活运用两个法则进行运算,使运算简便,然后进行强化训练,熟悉有理数除法运算,这样,层层递进,有利于减缓学生练习的盲目性,比一股脑儿塞给他们要好一点。
篇3:有理数的除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有理数的除法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有理数的除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篇4:有理数的除法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计算(1)(-36)÷9, (2)()÷().
学生尝试做此题目.
(出示投影3)
1.计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计算:
(1)()÷(); (2)(-6.5)÷0.13;
(3)()÷(); (4)÷(-1).
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
[板书]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出有理数的除法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回顾例1 计算:(1)(-36)÷9; (2)()÷().
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
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
(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
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
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
(出示投影4)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 (2); (3)或3:(-36)
(4); (5).
例3 计算
(1)()÷(-6); (2)-3.5÷×();
(3)(-6)÷(-4)×().
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如在(1)()÷(-6)中.
根据方法①()÷(-6)=×()=.
根据方法②()÷(-6)=(24+)×=4+=.
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
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2.;
3.若、同号,则;
若、异号,则;
若,时,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三个学生口答.
【教法说明】对这节课全部知识点的回顾不是教师单纯地总结,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自己把整节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的倒数为__________,相反数为___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__
(2)(-18)÷(-9)=_____________;
(3)÷(-2.5)=_____________;
(4);
(5)若,是;
(6)若、互为倒数,则;
(7)或、互为相反数且,则,;
(8)当时,有意义;
(9)当时,;
(10)若,,则,和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1)-4.5÷()×;
(2)(-12)÷〔(-3)+(-15)〕÷(+5).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仿照例1、例2自编2道题,同桌交换解答.
2.计算:(1)()×()÷();
(2)-6÷(-0.25)×.
3.当,,时求的值.
(二)选做题:1.填空:用“>”“<”“=”号填空
(1)如果,则,;
(2)如果,则,;
(3)如果,则,;
(4)如果,则,;
2.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
(1)( );
(2)( ).
3.(1)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
(2)互为相反数的数(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十、板书设计
篇5: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自己在初一的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过程中,有那么一点感触,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理数的除法是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做了铺垫。其教学内容包括:1、有理数除法法则;2、倒数的求法;3、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初中数学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时中,我主要体现一下几点:
首先,注重知识的迁移,做到以旧代新。 有理数的除法和小学数学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似。不同之处只是符号问题。所以在新课教学中先复习“小学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告诉学生这些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能舒畅的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为下面探索法则铺平道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以旧代新这种便捷的学习方法。
其次,注重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学习。
篇6: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么样的?前几节课采用的探索、讨论、验证的手段,是本节课继续学习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现就几个方面做一下自我反思:
1.引入新课:学生在小学时已熟知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而且也熟悉“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运算”的法则,所以我对新课的引入就是结合小学以及初一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用乘法引出除法,这种设计既复习了前面有理数的乘法,又合理的引出有理数的除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回答计算结果,而且要说明理由,即叙述所依据的法则内容,另外因为题目简单,所以我应机会全部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并适当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这点我觉得是做得比较好。
2.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采用这种讲法,给出三个例题,先让学生练着解题,三个题目都解出来以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总结的'能力,这样通过自己的总结也可以印象更加深刻点。所以这种教学思想以后我将试着多用在教学过程中。而且还要注意道例题讲解时,要注意板书规范,体现除法法则的应用步骤.要一边板书,一边讲述法则的内容,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依据,但应做到心中有数.
3.在探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知识点上,我通过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这个过程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激烈的,最后讨论结束后,我做得不大好的地方就是没让同学自己说出讨论的结果,没让学生自己分析两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而是由我自己说出来,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性,这点是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节课正是考虑和分析到了这一事实,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篇7: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除法》是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做了铺垫。其教学内容包括:1、有理数除法法则;2、倒数的求法;3、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初中数学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时中,我主要体现一下几点:
首先,注重知识的迁移,做到以旧代新。 有理数的除法和小学数学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似。不同之处只是符号问题。所以在新课教学中先复习“小学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告诉学生这些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能舒畅的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为下面探索法则铺平道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以旧代新这种便捷的学习方法。
其次,注重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学习。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一组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商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的特点,进而猜测、推理出一般的除法算式的特点,最后归纳总结除法法则。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将知识内化。
再次,注重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一是课堂提问时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生;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小组活动时,发挥优生的作用,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使学困生有所收获。尽量做到全面兼顾,提高课堂实效。 最后,注重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弄清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
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同时遵循“符号优先”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
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篇8: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除法》是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包括:1、有理数除法法则;2、倒数的求法;3、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初中数学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时中,我重要体现一下几点:
一、注重知识的迁移,做到以旧代新。
有理数的除法和小学数学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似。不同之处只是符号问题。所以在新课教学中先复习“小学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告诉学生这些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能舒畅的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为下面探索法则铺平道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以旧代新这种便捷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学习。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一组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商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的特点,进而猜测、推理出一般的除法算式的特点,最后归纳总结除法法则。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将知识内化。
三、注重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一是课堂提问时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生;二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小组活动时,发挥优生的作用,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使学困生有所收获。尽量做到全面兼顾,提高课堂实效。
四、注重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弄清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同时遵循“符号优先”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不足之处有:由于学生的层次差异,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觉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同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时间,最后的拓展题没有时间展开讲解,有理数除法的应用没完成;教学中没有极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9: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3.24÷0.24=3.24÷2.4=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P26思考题
先解释停车收费的规定,再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作业:P25第9题。
课堂小记:
我将练习第8题与第3题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对除法算式变化的几种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8题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第3题第1小题则正好可以作为巩固反馈练习来完成。第3题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的情况,我还在这里补充了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随着扩大的练习,使这部分知识系统化。当这些讲完后顺水推舟地进行第12题>.<.=的填写.
感觉计算仍旧是“瓶颈”。觉见错误主要是除到被除数物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以及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这两条。
第六课时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篇10: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习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出示信息窗,找信息。(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同意吗?想一想,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小数除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除法
动脑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1)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② 全班交流。
(一)9.84×100=984
984÷3=328
328÷100=3.28
师: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样?(学生评价)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二)9.84÷3=3.28
竖式
师:你是怎样做的?(生答)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转化有什么好处?
你们都用哪种方法?(学生举手)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学生讨论)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2.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的。(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课件出示)
同位交流
全班交流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习。
你能快速给下面各题的商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师:你现在会做小数除法了吗?
(3)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②生讲是怎样做的。
③纠错(学生的错题)
四、课堂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哪种彩笔更便宜?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平均每人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小小对抗赛。(课件出示)
分三大组做
交流
师:三个竖式展示
观察三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对齐)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篇11: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
2、比较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5、使学生经历笔算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通过问题的解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创设情境,把第5题改成四个简单生活问题,让学生列出以下四个算式:
①136÷17 ②584÷26 ③370÷396 ④762÷63
师:以上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提出学习目标:
1、巩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
2、比较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情境题
(1)、不用计算,直接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指名学生回答、交流。
(2)、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在板上展示计算情况,学生评价。
2、P90第3题,先让学生填完统计表后,纠正错误后,再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P90―92第4―13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或小组交流。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总结练习,小组内交流课前小研究、汇报、完善表格。
项目
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相同点
不同点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师:下面这道题是李明、赵亮、林红三位同学同时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叫你来批改,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谁对谁错呢?
李明:÷54=307 ( )
赵亮:1998÷54=37 ( )
林红:1998÷54=34 ( )
&
nbsp; 师生讨论、交流、反馈。重点讨论再算一遍、验算、排除法等方法。
根据赵亮的计算结果,你能直接口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54=( )┄┄( )
20xx÷54=( )┄┄( )
1992÷54=( )┄┄( )
2、请你也来当包公:
师:我国宋朝有一位著名的大清官,而且办案非常厉害。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包公)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当一回包公。
⑴2863÷28 商的最高位是十位。( )
⑵820÷30 商一定是三位数。( )
⑶820÷36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只能填2。( )
⑷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余数最是98。( )
⑸被除数的末尾和中间有几个零,商的末尾和中间就一定有几个零。( )
⑹在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商×除数=0。( )
篇12: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一)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例1的条件和问题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思考
问题: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4/5=28
(三)做一做
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议一议
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 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五)练一练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3: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个:3×2=6,56÷4=14请学生分别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有关的除法算式,根据除法算式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3×2=6,56÷4=14,
6÷3=2;14×4=56。
师:请你说说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师:今天我们就要根据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请你用100元钱买一种书,你准备买什么?
学生选择,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先来看看便宜的(《乌龙院》每本5元),最多能买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买20本。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你能保证计算结果一定正确吗?可能出现的情况:
(2)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生:太简单了,因为20×5=100嘛!)
(3)指名回答。(师:你举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生: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你能根据题目的信息,说说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一本书5元钱,20本书是100元钱。)
这说明你的计算怎么样?(正确)
提问: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你能说说除法验算的一般方法吗?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个问题:100元可以买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吗?
(1)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列式计算。
100÷8=12(本)……4(元)答:100元可以买12本,还剩4元。
(2)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验算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进行验算?
(余数该怎么处理?同桌讨论)
(3)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12有没有这样验算的?12说说这样错在哪里?
×18×18
96100
+14
100
(4)组织讨论:根据题意说说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4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可省略)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提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和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3=12……1()÷7=23……2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4÷8209÷3856÷7
3、解决问题:水果店运来210千克苹果,装在同样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装几箱?
(请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除法验算有什么作用?
怎样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篇14: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接近15、25的除法题,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自主探索灵活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接近15、25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同学们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吗?因为老师们听说我们四(3)班的同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要眼见为实呀,你们能让老师们失望吗?(不能)那就好好表现,有没有信心?(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 直接说得数
25×2 = 25×4 = 15 × 2 = 6×15 =
45×2 = 26×3 = 40 × 5 = 12×8 =
口算速度真快!如果举行比赛的话让你选一组,你会选哪一组呀?为什么呀?
2.笔算。
1分钟内能不能完成呢? 186÷22 272÷38
这两题的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所以我们估成整十来试商比较方便。
二、尝试题。
通过做题老师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学的还真是不错。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敢挑战吗?先来看第一题。
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排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多少人(1)怎样列式?140÷26
(2)自己先试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不过除数和我们原来的除数有点不太一样,看哪位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快想出商来?
(3)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么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26最接近25,那还接近27呢?为什么不用27试商呀?25好算好想,为什么好想呀?)
(4)学生进行试做,体会25试商的方法。(没学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再看一看)
看来把26估成最接近的25,这种方法减少了试商的次数,更接近准确结果了,这种方法好不好?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
三、尝试练习。
出示162÷24 96÷16
(1)独立完成。
(2)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样很快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通过做题是不是感觉这种方法能很快想出商来,确实当除数不接近整十数时,可以根据情况估成几十五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又长本领了?心里高兴吗?既然同学们做题速度这么快,那咱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好不好?
四、检测练习。
1、1分钟抢答游戏。
(1)一道一道的出示,然后抢答!
(2)分别汇报商是几。你是怎样快速想出商的。
(3)原来试商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可能啊!还有很多方法在等着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它,你们愿不愿意做这个有心人呀?那成功一定属于你!
(4)师小结:虽然我们的试商方法很多,但是每个人因为计算能力的不同还是要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来使你的计算又对又快。
2、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三道题,我们来举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又对又快,成为前10名的小状元,起立站好。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答案。
89÷14 196÷38 150÷25
通过做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了吗?
五、提高训练。
看来这几题没有把同学们难住,老师真的为你们骄傲,接下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道10分的题想做吗?
30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衣服?
31元 36元 39元 24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思路与方法。
3、谁获得了老师送给你的10分呀?
六、板书设计:
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
140÷26=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短除法教学设计
3.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4.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5.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0.人教版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