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lizhile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2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重难点
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1.理解题意。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小棒解决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这样,每一堆中就有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即42÷2=21。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为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再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然后用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减去分掉的4个十得0,表示没有剩余(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将个位上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把商1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乘1,积是2,写在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减号可省略不写)?
3.解答。
42÷2=21(棵)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1棵。
归纳总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随堂练习
1.列竖式计算。
? 55÷5 26÷2 96÷3 46÷2 69÷3
2。我们班向灾区小朋友捐了84本书,如果灾区每名小朋友分2本,这些书可以分给多少名小朋友?
知识点二?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1.理解题意。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5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直观理解52÷2。
从图中看出,5捆小棒,每份分2捆小棒,还剩1捆零2根小棒;再将1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成12根,将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根,正好分完,此时,每份分到26根小棒,即52÷2=26。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52÷2
3.规范解答。52÷2=26(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归纳总结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随堂练习
1.列竖式计算。
? 75÷5 36÷2 96÷4 72÷3 64÷4
1. 超市运来3车苹果,一共有84箱,平均每车运了多少箱苹果?
三、易错举例
列竖式计算:68÷4
错误解答:68÷4=12 正确解答:68÷4=17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要将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四、习题金钥匙
例 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教材练习四第4题)
思路分析:三年级共有90名学生,每2人用一张课桌,求需要多少张课桌,就是把90名学生,每2人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解答,即90÷2=45(张)。把45张课桌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5÷3。
解答:90÷2 =45(张) 45÷3=10(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45张课桌;把这些课桌
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15张。
举一反三
例? 三年级有70名学生去植树,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如果5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多少捆?
解答:求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和几名学生用一把铁锹。已知70人参加植树,每2人用一把铁锹,求需要的铁锹数量,列式为70÷2;把所需的铁锹5把捆一捆,求熊捆成几捆,就是用铁锹数除以一捆铁锹的数量,列式为35÷5。
70÷2=35(把) 35÷5=7(捆)
答: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35把铁锹;如果5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7捆。
五、智力乐园
例? 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一共跑了8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思路分析: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要用所跑的路程84米除以跑的次数。因为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实际上是跑了4次,因此列式为84÷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2趟”是指2个来回。
解答:84÷4=21(米)
答:这条小路长21米。
篇2: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3——84页例6和例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运算能力。
2、技能技能: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四、教学设计: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主题图组“身边的环境”:
师:走进我们学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环境幽雅,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有很多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 看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
生谈想法 。
师:你们的环保意识真强!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学校决定成立环保小组,你们愿意加入吗?
好,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2、复习旧知,重温除法的笔算方法。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学生读题:(出示:我们四年级有64人参加环保活动,每4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可以组成多少个环保小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
生:64÷4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是一位数)当除数是一位数时,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生:当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师: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生: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习惯。
(2)复习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师:在我们班的影响下,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中,(课件出示:学校有162名少先队员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162÷18)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又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生: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笔算出发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
活动2【新授】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6)课件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课件出示:学校有612名少先队员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学生列式:612÷18=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62÷18和612÷18,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都是18,162÷18的商是一位数,612÷18的商是两位数。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62÷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612÷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计算612÷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
师: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问:“54” 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它表示多少?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72除以18)
师: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4。
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
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2.比较,板书 。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善于观察、思考,黑板上这两道除法算式(162÷18和612÷18),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①、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②、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162÷18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它的商是一位数,612÷18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它的商是两位数。
对!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就是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设计意图: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在除的顺序上、试商的方法上完全相同。学生借鉴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来初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完全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
3.教学例(7)
940÷31=
师:谁来列式解答?(940÷31)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学生板演。
师:计算方法与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生说)
怎样验证商是否正确?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如果有余数怎么办?(30×31+10=940)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新知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会造成认知的冲突,以前学的是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而现在够除了,怎么办?当除到哪一位,不够商一怎么办?通过学生自己去经历这一过程,探索出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活动3【练习】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数。
989÷43= 244÷58= 768÷26=
2、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
3、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讨论;
顺口溜: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 0占位;
除当姐来余当妹。
【设计意图: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拓展比较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让
学生自主构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活动4【讲授】全课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我们美丽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争取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学校、家乡、祖国的美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篇3: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7页例4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打基础。
2、编写意图
教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材呈现了一幅学生回收废品的情境图,图下面依次安排了两道题,这两道都给出了算式,具体的计算过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计算方法。接着是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异同。
3、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笔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难点:确定商的位置,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的计算掌握得比较好,有少数同学还是存在粗心的毛病。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后学习的。商是两位数的降法,只要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同时应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五、教学中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以旧知引新知。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探究的过程 理解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步骤与方法。整合巩固练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见面一起探讨学习,老师带着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请看第一个问题。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请同学们说一说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判断的?(课件出示) 当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习惯。
(2)、小小法官判大案。(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看这两道题,能找到错误原因吗?错在哪里?
2、关注环保,触发情感
同学们,现在提倡环保,学校成立了环保小组,看,同学们在清洁校园。(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解决下一个问题。
3、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学校有144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你得到什么信息?
谁来列式解答?(144÷18= 教师板书) 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通过比较,探索算法,发现算理。
1.教学例(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出示:学校有576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怎样列式?(576÷18= 板书)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54” 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怎样对?(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36除以18)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
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
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数都是18。 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怎样判断商的位置?
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教师强调: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2、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3、教学例(2)
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这一个问题。(出示: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说一说每个月的大小。
看一看,哪里还隐藏着信息?
谁来列式解答?(930÷31)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
被除数的末尾是0的,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4、比较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点?
刚才同学们做的题有的商是一位数,有的商是两位数,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出示:(学生读)
三、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在方框里填数。
2、课件出示:四年级学生收集植物标本情况统计表。
四.课堂小结
篇4: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
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篇5: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折半商五、同头无除商九八两种试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灵活选用试商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策略解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折半商五、同头无除商九八两种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被除数、除数的数字特点,灵活选用试商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题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 )里最大能填几?
30×( )<95 61×( )<540 48×( )<380
(二)探究试商方法
1.全体笔算,比比谁算的又快又准。
130÷26=5 312÷39=8 243÷48=5……3
432÷48=9 603÷67=9 115÷23=5
2.根据求得的商,给算式分类。
预设:
(1)分三类:商等于5的是一类,商等于8的是一类,商等于9的是一类。
(2)分两类:商等于5的是一类,商等于8或9的是一类。
3.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总结规律。
(1)折半商5
①130÷26=5 243÷48=5……3 170÷34=5
想:上面三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正好是除数的( ),这类题的商一定是( )。
小结: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试商5,记作折半商5。
②把刚作过的 243÷48=5……3,改成:247÷48=4……45,引导学生想: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的一半( ),这类题的商应是( )。
小结: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或接近一半时,试商5或4,记作折半商5。
观察比较:196÷39;140÷26
师: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更合适的试商方法,可以减少试商的次数,提高计算速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有规律,肯定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总结“折半商5”的规律。
(2)同头商9或8
270÷29=9……9 603÷67=9 312÷39=8
想:①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 ),但很( )。
②被除数和除数的第一位数字( ),这类题目的商应为( )。
小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但很接近,且被除数的第一位数字与除数的第一位数字相同时,不商9就商8。(近商9远商8)
4.应用规律,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
出示:240÷26
师:怎样能够很快想出商?
生: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小,用“同头无除商九八”试商。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还有1个25。所以商是9。
【设计意图】试商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难点,试商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因此在学生掌握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一些特殊试商方法,便于学生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运用,这样的课更能让一些“吃不饱”的学生有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除法题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
笔算:173÷17 404÷42 207÷22 312÷39
(四)反馈
快速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所用的试商的方法。
684÷76= 333÷37= 360÷72=
175÷25= 324÷81= 669÷67=
845÷86= 711÷79= 135÷27=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是五”的试商技巧,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应用,产生对探究试商方法和灵活试商的兴趣。就能增强试商的准确性,提高试商的速度。
(五)学习两位数除法试商歌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了好多试商方法了,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我编了一首试商歌:
一二舍,八九入,当作整十来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上一;
同头无除商九、八,除数折半商五、四;
除完不忘做比较,余数必小要记牢。
师:利用口诀,我们就能记得很快。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把312÷39= 8改成310÷39=7……37,这个算式的特点也符合同头无除商九、八,可是商却是7。所以虽然是计算题,但也需要动脑思考的。还需要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用试商方法。
【设计意图】介绍试商歌,复习、梳理,沟通本单元的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朗朗上口更便于学生记忆;形式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师: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提高你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篇6: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课本81页至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你们有信心吗?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 180÷90= 300÷50=
83÷40≈ 123÷60≈ 720÷81≈ 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 132÷6 ( 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 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生2: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3: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还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1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 ,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学生估算
生1: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 ,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 教师板书同步跟进:92≈90 92÷30≈3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 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 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 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 生1:十位 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3、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方格图:一行有10格代表10本书,这里有14行表示140 本书,请你借助方格图看看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 30×5=150﹥140 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 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一个十也没有,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我们就说不够除,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恩,通过我们刚才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92上画线)前两位,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三位(指140),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 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 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 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 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 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篇7: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沈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我们附小的余家漾校区,这里环境幽雅,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
2.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愿意吗?
3.好,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二、复习旧知,巩固学习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①谁来读读?
②谁来列式解答?
【预设】68÷4 =17
③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除数是一位数
当除数是一位数时,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预设】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④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预设】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习惯。
2.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在我们班的影响下,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中,现在②谁来列式解答?【144÷18=9】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练习题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会了用“四舍” “五入” 以及把除数看作是15、
25的特殊数进行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来复习一下。
三、探索新知,学习算理
(一)教学例(4)
1.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预设】除数都是18。
【预设】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
3.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4.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
5.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54” 怎么来的,【预设】商乘除数得到的积
②它表示多少?【预设】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
③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预设】6除以18
(课件出示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④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
【预设】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⑤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例(5)
1.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可是,一粒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量,比一个人一辈子的饮水量还多。为了减少污染,学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集情况。
2.哪个环保小卫士到黑板上来列式解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3.计算方法与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4.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
5.也可以这样理解,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6.怎样验证商是否正确?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比较式子,引出课题
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都是两位数。
是啊,今天我们主要就是来学习
4.总结规律
谁能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填填这张表格
(三)练习巩固
1.列竖式计算
2.
3.应用题计算
四.新旧知识对比
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点
1.每位同学出一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考考你的同桌,然后像小老师一样帮他批改订正。
2. 刚才同学们出的题有的除数是一位数,有的除数是两位数,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PPT出示
4.拓展练习
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篇8: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下列各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8÷2= 85÷5=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喜欢拍照吗?小红和小花也喜欢,他们有很多照片,这天想要整理一下,数了数,一共有256张照片,用两本这样的相册正好插完,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照片?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56÷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你会吗?
打开书17页,根据表格试着把竖式填完整。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师板书,生说师写。强调: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余数小于除数。做完之后要验算,应该怎么验算呢?除数乘商,看是否等于被除数,师板书。
3.教学例4.小红和小花整理照片的时候,她们的哥哥给了一本新的相册,每页可插8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提问: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256÷6笔算中,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为什么商的十位上是4而不是别的数?余下的“1”表示多少?结合题目,说说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提问:有余数的除法又应该如何笔算?除数乘商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4.观察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378÷2是首位够商,378÷6是首位不够商。一定要注意除到哪位,商到哪位,每一位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5.回顾总结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知识运用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386÷4=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3.我问你答。
456÷3 546÷6 784÷8 656÷4商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4.填一填。
(1)678÷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2)678÷()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19页练习四,第5题;
第20页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复杂之处在于:一是,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二是,试商的难度增加了,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可是今天这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于除法笔算的计算法则没有完全理解,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时间的合理运用,以后会注意。
篇9:《笔算除法B》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举手回答)40×()<83 50×()<180
70X()<412
2、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解答)60÷20 70÷10
90÷30
3、完成下面的竖式。想想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学生上台作答)83÷2
47÷5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重新复习这些习题,从而引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今天是“阅读日”,老师要发新书给大家,这里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先口算、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③ 引导学生,可以用笔算的方式计算。
④ 展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是3,商要写在个位。提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
92÷30=3……2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出示例2: 178÷30= ①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要求用笔算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提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③提问:30X()< 178 ④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5个30是150,商5。商写在个位上。178÷30=5……28
⑤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训练:
1、P73“做一做”(请几位学生上台做,其他的学生坐在自己本子上)
2、P74练习十三的2(注意商的位置,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3、小小裁判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
四、总结回顾: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4、7题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92÷30=3……2
178÷30=5……28
篇10:笔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反思
笔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反思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人说: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也难了。今天,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不过路还是要走下去,我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课改之路扎实坚定地走下去。
篇11: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 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 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 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篇12: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并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难点:理解算理,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困生有5个,学习习惯比较差,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不高。措施是: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7 30÷3120÷4 27÷3
说出口算28÷7和 30÷3是怎么想的。
2、笔算
39 14
说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要植树42棵,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要植树52棵。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怎样列式?
42÷252÷2
2. 42÷2等于多少?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学生思考汇报:(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合作探究,领悟算法
1.例1: 42÷2=21
(1)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大家试试,小组讨论后各组把竖式写到黑板上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老师板演竖式计算最规范的格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老师板书:
26
252
4
12
(2)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除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 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
(4)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
位数的笔算,要从被除数的( )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 )要注意( )比除数小,把( )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继续除。
3、理解算理
(1)42÷2的算理 2 1
242
4-------表示(4)个(十),是(20)×(2)得到的 2
表示(2)个(一),是(1)×(2)得到的 0
强调:先用2除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后用2除哪一位上的数?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
算理: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商的十位写2,表示2个十。2个十乘2得四个十,4个十减4个十得0不写。把个位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商的个位写1,表示1个一。1乘2得2,个位2减2得0.所以42÷2=21.
(2)、让学生说说56÷2的算理。
4、概括笔算方法
从十位算起,每位上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十位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组成新的数来继续除。计算过程要按照商、乘、减、比、落得顺序笔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6“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3、判断改错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四第1题
篇13:笔算除法(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 9÷3= 6÷6 40÷2= 90÷3= 60÷6=
400÷2= 900÷3= 600÷6=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 9÷3= 6÷6=
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请在黑板演示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导入。
同学们能够用竖式熟练地计算出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如果商是两位数,你们还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主题图(将教材第1页主题图稍加改变,只出现三年级两个班在山坡上植树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是植树节吗?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在今年3月12日的这一天,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你们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干得多带劲呀!
2.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3.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4.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为40除以2等于20,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20棵树。
5.揭示课题:那么42÷2到底等于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2)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然后自己在本上试着写一写竖式。
(3)教师有目的性让学生将代表性的写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竖式。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①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三个竖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哪一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因为第一个竖式是有局限性的,第二个竖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没有意义,可以不写,40个位上的0也可以不写。所以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
③指名说一说第三个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5)总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尝试试做、组内研讨、全班展示,得出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结论: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并且对齐。
四、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 24÷2= 34÷2= 44÷2=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四第1题下面4题
篇14: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从学习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象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位置和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反思《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商应该写在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 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在基本练习中,我安排了教材82页的做一做2及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并强调书写格式;在变式练习中,我安排了练习十四第2题,针对学生容易错内容进行辨析;在综合练习中,我安排了第3p4题,学生先读题,再找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后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我安排了第5题作为拓展练习,重点理解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下的货物也需用一节车厢,这道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创造一个提升的空间。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篇15: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特地收集了最新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习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篇16:《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口算除法和“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两年半时间的新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习惯和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煤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提问: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出示课件)引入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不同的方法算一算42÷2的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口算、分小棒,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以前学生所学的方法。)
如果要竖式计算42÷2你又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试做,有利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再操作小棒,结合操作过程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2.教学例2 :52÷2
(1)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写?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并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
数对应的小棒图。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出示课件)
36÷3 68÷2 84÷4
92÷4 78÷2 51÷3
2、辨一辨: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出示课件)
(四)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总结
师: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生:笔算除法的竖式要从十位算起,和加减法的不一样。
生:用竖式笔算除法时,要把十位上的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计算。
生: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既学会了笔算的方法,还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篇17:《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于是我决定给学生补充一点商9和5的小窍门,具体操如下:
一、笔算下面各题,做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423÷47219÷22317÷35589÷59516÷53
笔算竖式如下:
99999
4742322219353175958953516
423198315531477
02125839
(3)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
生1:商都是9
生2:被除数都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商都是一位数。
生3: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
生4: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最高位数相同。
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共同点?那这些被除数与除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商却都是9?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机密让我们去找一找?
学生先是一阵沉默,渐渐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知道他们的被除数了除数的最高位数一样,商一定是9。
这名权威学生一言其他学生不再做声。
师:是样的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
生:我们每人动手举一个例子,看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学生马上动起手来,只听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我让认为不对学生把自己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看看问题出在哪。
生:800÷80396÷39它们的商9小,应商10。
师:对呀。用刚才那位学生说的举出的例子说明不了问题。
生:不对,我举得第二位数字比被除数的第二位数字大,也就是前两位不够除,商必须商在个位上,而他的例子前两位数够除,所以不对。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商在个位上。
师:看来,这一点很重要,那我们重新来验证。
学生又一次沉津在规律地验证中,我也准备在这里把商9的规律来个小结,进行下一环节。可学生并不想放过这个问题,只见又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表达什么,我只好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让他们先来:
生:我觉得还是不行。
听这话我当时也为之一震,不会吧,课前我还举例子验证过,问题会出在哪?还是先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生(接着说):我举得例子是312÷39,商9大应商8,
生2(迫不及待地说):我的也是商9大应商8,我的例子是512÷57。
还没等我回过神,一个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嘴里说:“我,我,我知道问题在那。”
生3: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和的现在的式子,除数和被除数的第二位数相差不超过5,所以商9,而他们两个举的例子第二位上的数相差超过了5,就只能商8。
学生都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也迅速对黑板上所有的式进行了排查,还真是这名学生所说,我笑了,说:“对于刚才的探讨过程你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什么情况下商9,商9必需符合(1)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2)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并且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不超过5。
生:我还知道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当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当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超过5时就商8。
……
[学生从发现问题――验证――再发现问题――再验证――又发现问题还不完善到重新审视问题,终于获得什么情况下商9的知识。而且还让我也意外的收获到商8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话实说,虽出乎意料,但我并没有不知所措,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精彩的事实说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们亲身经历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索和发现的东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我认识自己在备课上不足:备课上没有尽心,表现在对知识探究的完善上,如果本节课不是学生的执著探究和验证,我是不会想到商8这种情况。]
二、学生自主探究商5的规律
做一做,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8643522117341789648378391
有了商9规律的探究,这一次学生没有那么急于去说,而自己不动生色地在“观察――发现――验证”中,把符合商5的条件总结好了,才举手和大家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
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商9的“窍门”,不是告诉学生商9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去死记、重复练习,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以“做”而非“听”“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规律的探索中,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探索算法时,我充分做好旁观者的主导角色,适时适度的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了规律,得到了答案,这时,学生既有交流的内容,也有交流的需要。
篇18:《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按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整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上的比较顺,学生配合的也较好,我想他们说的他们基本上都能说出来,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教学目标以基本按时完成。今天是我从教以来第三次像模像样的上公开课,与前两次相比,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
成功之处:
1、创设购书情景,让计算教学融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了体现估算的需求,我将例题中的84改为90。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试商的过程,我将例题中的196改为195,39改为38。因为很多学生知道要上公开课会事先去看书,并记住商。
3、试商与调商即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反复的说试商的过程,又安排了专门的试商训练,调商也一样。试商调商的巩固率较高,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4、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不足之处:
1、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一始先复习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2、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习,学生做的很吃力。在试商训练中安排3题就够了,把要调商的两题舍去,还有在调商时按排刚好、调大、调小3题就够了。这样就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即费时又费力,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练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3、在教学技术性问题上还有待提高。
总之,在大练课这个炼丹炉中,只要有心,丹一定会越练越好。大练课――痛,并快乐着。有付出才有回报。
篇19:《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潇河湾小学 闫彩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笔算除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笔算除法的演算过程,要多次应用乘法和减法,还会涉及0的计算,演算的步骤较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容易出错。因此,除了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外,教材重点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除法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认真专研教材之后,依据教材安排,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渗透有序思考。
在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指导学生做题时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在教学笔算除法例1时,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并说一说口算的思路。然后提供操作用的小棒,让每个学生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在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将分小棒的过程与书写笔算竖式的过程结合起来,以便使学生明确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程序,养成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是计算活动的的提炼和升华。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要轻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表达的范例。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的学生在班上交流。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要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首先让学生结合操作的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充分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的每一次计算的结果都是怎么得到的,沟通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的数,然后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这个方法,不需要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得到,并在具体的演算笔算除法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
篇20:《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一、做好学习前的复习准备。
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了。教学前,可以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并选取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二、关注例题侧重点,提高探究针对性。
例1的侧重点是试商方法、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例2的侧重点是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教学中要围绕重点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凸显思维主线,提高探究实效性。如教学例1时,应放手让学生主动想办法,重点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说明商写在个位上的道理,教学例2时,可以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比,如13÷4,把学习经验迁移过来,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三、加强说理训练。
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算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加强学生结合直观图说分的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92里有3个30,所以商3”的道理,同时更清晰地理解“商写在个位”的道理。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5.短除法教学设计
6.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7.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10.人教版除法的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