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
“asdasd8889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
“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2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发展。”
“每天的工作过程有成功、创造和发现的喜悦,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成为重要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欢乐和享受。”
“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让创造的智慧体现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在永不止息的海浪涌动中,而不是飞溅出的浪花。”
“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
“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名人名言网提醒你本文经典名言内容是关于叶澜教育名言
“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让创造的智慧体现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在永不止息的海浪涌动中,而不是飞溅出的浪花。”
“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
篇2:叶澜教授名言经典
关于叶澜教授名言经典
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5、“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16、“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7、“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8、“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19、“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发展。”
20、“每天的工作过程有成功、创造和发现的喜悦,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成为重要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欢乐和享受。”
21、“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22、“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23、“让创造的智慧体现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在永不止息的海浪涌动中,而不是飞溅出的浪花。”
24、“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
25、“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26、“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27、“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28、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29、“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30、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篇3:叶澜的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的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简介: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系本科。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以下是她老人家的教育。对老师朋友们很有帮助的。
有时候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希望教育家叶澜教育名言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1. 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2. 师生共同创造课堂。
3. 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4. 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 价值和尊严。
5. 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6. 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7.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中提高。
8. 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9. 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10. 在碰撞. 痛苦. 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 有风格. 有的新型教师。
11. 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12. 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3.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和空间给学生。
14. 让学生快乐地. 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15.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6. 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 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篇4:解读叶澜教授《教育概论》论文
解读叶澜教授《教育概论》论文
教育概论这本著作是叶澜教授于1991年6月份出版的一本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著述,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对于教育的概括性论述,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据其多年的教育实际经验和对教育的独特认识而形成的,一方面这本著作的完成倾出了作者对教育见解的全部心血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即是这本著作对我们认识教育和从新确立相对合理科学的教育观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教育理论的阐述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教育理论也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逐步深入。这本著作正好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而应运而生,不乏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拜读这篇论著使我从新的角度认识教育、社会和人的关系。而这本著作也正是把这三方面提到一个高度,系统、科学、客观地阐明了什么是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部著作主要分为六章节,第一章提出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应当怎么研究,第二、三章论述了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第四、五章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关系,第六章则综合全篇阐明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这六章节并不是孤立地论述,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下逐步深入,深刻地论述了三者之间以及三者各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1对教育概念的相对客观、科学的界定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曲折折的艰难历程。从近代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引进前苏联的教育理论。自近代以来我国几乎没有自创的教育理论。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还深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当下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入改革有其不利的'一方面。1991年,这部著作的出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我国无数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国外教育理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的努力。教育学中国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1。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对“教育”这一概念的科学、客观的认识。受国外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多是借鉴他人的成果,尽管有很多理论工作者提出对教育的不同概念,但主要受各种教育思潮影响,不能全面、客观、系统地论述教育中方方面面的要素。而在这本著作中作者借助系统分析方法把教育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归属到复杂开放系统一类。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这就为我们系统全面认识教育提供了较高的平台。
2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确立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功能和结构。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这基本上涵盖了教育过程中教育内部的基本因素。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系统结构包括: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有包括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教育,通过传播媒介进行的教育等。其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实施反馈到教育管理。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内化为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这一层级的要求又内化为下一级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方案,第二层级又内化为教育者的总方案,最后才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且相隔每一层级之间具有间接关系,这是一种至上而下的趋势,同时非学校教育机构也内化了社会需求,并且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直接关系。这种系统分析的教育结构更为客观地反映出教育内部的关系以及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教育的功能只有两个,即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的个体功能。从上限来说来自社会,到下限是受教育者的需求。从理论上来说这就为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进一步理论论证和理论推理奠定科学的基础。这也是这部著作的严谨、客观、完整的初步反映。在理论的创作上来说也是一种创新。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社会大系统与作为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现代社会。在历史的演变中每一社会形态的变迁都会导致教育的变化,并且从历史的演变中可以发现,后一阶段的教育都是在前一阶段教育的继承与否定上向前推进。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在不断的走向分化和完善,使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和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也是把教育作为复杂开放的系统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
4教育、社会、人之间相互关系
通过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的正确分析,其得出社会与个体相互依存,相互独立观。试图建立起社会与个体之间相关关系。通过这种努力希求教育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更大地发挥其作用。这也是作者努力探索的认知之一,正是在社会与人的关系模式中教育与两者相互发生作用。并且得出:“教育是一个人为的社会系统,即人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出来的,并非自然天生。因此,对教育功能的选择,即构建教育的决策人期望教育发挥什么作用,就成了办教育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解释有其合理性,是作者理性分析的结论之一。
教育概论实质上是我教育学者对建立中国化的教育理论的努力,并且在这部著作当中相当一些观点具有变革性、前瞻性和时代价值,同时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篇5: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01月11日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并参与书写过一段共和国的教育史,由于各自所处时代不同,这段教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印记和教育气质也不一样。 60后教师,生于国家浩劫却又是一个火红而单纯的岁月,高等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为理想和事业而献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这代人接受的最初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双基”、强调基础是当时最重要的教育理念。70后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比60后少了磨难,多了冲劲和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构是当时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也拉开了大幕。80后教师成长在物质文化生活飞速发展时期,也是高等教育全面扩张走向大众教育的时期,教育改革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推进,却又是应试教育进入登峰造极的时期,这一代教师个性强、视野开阔、知识更新快,但在知识素养、责任心、进取精神等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显得参差不齐,优秀教师成长速度、崛起规模明显落后于前辈教师。现如今,我们面临共同的教育背景与时代要求,三代教师都面临机遇和挑战:60后教师如何延长职业高峰期,涌现更多的名特级教师和避免少部分教师被边缘化;70后教师如何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如何实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转型;80后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养,成为令人放心的优秀后备教师群体。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叶澜教授在文中告诉我们,一方面教育随时代在发展,不断提出需要我们解决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比如夸美纽斯、凯洛夫至今仍有研读的价值,“文化要传承发展、个体要成长发展,都不能没有基础”。同时,教育更应该具有生命本源价值,如“知识、技能的习得、运用和发展是人生一辈子不能没有,且是易见、易识和可变的。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所经受的教育,对个人心灵、精神、气质的孕育,却留在生命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它会唤醒内在的力量,以一生的积累和独特的姿态,去回应所面临的时代,去圆心中的梦。”这恰恰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 所以,叶澜教授在这篇文章中用她对共和国六十年教育的亲身经历、体验与反思告诉我们,我们要为共和国六十年的教育成就欢呼,我们更要理性地对待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明确新时期的教育责任,我们要做“经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业知识基础与方法基础,我们更要做“人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唤醒学生内在的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种子,赋予学生征服前进道路上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需要好的分数,这是教育现实给我们的无可奈何的宿命。但是,除了分数,我们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这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篇6:叶澜教育语录
1. 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2. 师生共同创造课堂。
3. 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4. 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5. 在碰撞. 痛苦. 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 有风格. 有的新型教师。
6. 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7. 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8.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和空间给学生。
9. 让学生快乐地. 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10.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1. 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 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 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 价值和尊严。
13. 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4. 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5.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中提高。
16. 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经典教育名言】相关文章:
1.范文澜的名言
2.范文澜
3.的叶笑名言
4.郭沫若 范文澜
5.范文澜 拼音文字
6.教授推荐信
7.教授邀请函
8.海澜之家辞职报告
9.老友蔡澜美文
10.教育理念名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