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xuand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格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感悟,理解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奇妙的)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时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在那个时候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有很多,比如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等,但其中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国际互联网。(板书: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出示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介绍)
(2)它奇妙在哪里?
(3)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呢?……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读,一人一行,并纠错。
出示词语:
蜘蛛 电缆 光缆 悉尼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丰富多彩
查阅资料 逛商场 付款 息息相关 快捷 方便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关”。
2、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词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字音和字形等。
3、分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并且适当正音点评,注意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4、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板书:大、快、多
三、初读课文:
过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从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切入,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4)总结全文,点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范写。
3、师重点指导“封,悉,款”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5、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书写时哪些需要注意。
6、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互联网的资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篇2: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出读了课文,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
学生回答:大快多(板书)
2.为什么这一段中的“网”“入网”“上网”都要加上引号
学生回答:这里已经不是指的普通的网了,而是有了新的含义。
二、品读“奇妙”
1.奇妙之一:大
(1)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的?(打比方)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
(4)作者为什么要大家这样去“想象”?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2.奇妙之二:快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像学习“大”这个特点一样来自学“快”,要求:
(1)抓关键词突出互联网之“快”。
(2)为了说明它的快,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找出来读读?(书信电话上网)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教师加以点拨(相机板书几秒钟多少倍)
3.奇妙之三:多
(1)既然互联网这么奇妙,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什么多
①非常丰富、各种、无所不有……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②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
(2)国际互联网功能多,课文是怎样来说明的?
①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可以――(这是休闲)还可以――(这是学习)还可以――(这是工作),甚至可以――(这里购物)。
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
②“……”说明什么?
A.还有很多功能,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
B.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去开发。
4.这些都和什么有关?学生自由发言人们的生活
5.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和人的关系(板书: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7.这些都是网的什么?(奇妙)
8.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能做哪些事?
(出示: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总结拓展
1.国际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解释“息息相关。”
2.练习说话:假如有一天,国际互联网不通了,我们原来打算,现在只能。可见,它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
3.(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网络是什么》,理解网络的多样性特点。
4.总结: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希望国际互联网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精神食粮,撑开一片蔚蓝的天空。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篇3: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t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篇4:《猫》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反复朗读,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知识链接】
《猫》作者是 ,他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和文学史家。著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山中杂记》和《海燕》等。
1、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 蜷伏( ) 惩戒( ) 怅然( )
懒惰( ) 一缕( ) 虐待( ) 诅骂( )
怂恿( ) 妄下断语(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怂恿: 怅然: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猫在家中的地位和最终结局怎样?通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2、品味重点句子。
1)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3)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4)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5)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3、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
你能说出跟猫相关的成语、歇后语吗?
【课堂小结】
政哥
[《猫》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5:《背影》(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在文中划出并概括事件。
① ②
③ ④
3、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背影?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2)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品析。
①穿着
品析
②动作
品析
4、文中的儿子用什么行为来表达对父爱的感知理解,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5、你的阅读疑问
三、自测自评
1、填空
《背影》的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拼写。
交xiè(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fù( )闲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Gōu( )留 拣( ) 搀( ) pánshān(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4、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徐秀形
[《背影》(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6:《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3、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前自学
1、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
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
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
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
4、你的阅读疑惑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
2、交流“课文内容感知”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
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
(1)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敌人发了愁。”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3)“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鲁莽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4)描写小女孩与老头子的一段对话,尤其是小女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有什么作用?
4、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示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读的语段(句)是(读) ,这句话的内容是 ,我们从 (字、句)理解到 ,同学们还有疑惑或异议吗?
四、自测自评
1、注音
苇塘( ) 寒噤( ) 提防( ) 竹篙( ) 张皇失措( )
疟( )子 蹿了一蹿( ) 吆喝( ) ( ) zè( )歪
飒( )飒 阴惨( )
2、解词
张皇失措
编算
阴惨
3、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现代的 家、 家,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本文选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 ”派。
徐秀形
[《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7:《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怫然怒(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
休降于天( )天下缟素( )色挠( )韩傀( )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疑难处做标记。
2、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 )以大易小( )请广于君( )
以头抢地耳( ) 休降于天( )天小缟素( )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 )
4、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合作探究】
①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②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 ) ②怫然( ) ③休( )
④缟素( ) ⑤徒跣( ) ⑥色挠( )
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 ) (2)非士之怒也( )
(3)岂直五百里哉?( ) (4)弗敢易( )
(5)休降于天( ) (6)长跪而谢之( )
(7)秦王色挠( ) (8)寡人谕矣( )
2、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
A.使命 B.听、讲 C.派、遣 D.出使 E.使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2)唐雎不辱使命( )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3、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
(1)秦王色挠( ) A.骚挠 B.屈服
(2)长跪而谢之曰( ) A.道歉 B.谢意
(3)天下缟素( ) A.gǎo B.kǎo
(4)弗敢易( ) A.交换 B.交易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孙赛芝
篇8: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故事《自相矛盾》,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故事包含的意思。
【课前预习】
一、读三个成语故事,完成下列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生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1)抄写文中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例:楚(chǔ)国]
难读的词语:
难写的词语:
(温馨提示:文中田字格中的生字不仅要会读,还要求会写,文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要求会写,所要找的词基本是这两类生字组成的词。)
(2)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3、查资料,了解三个成语的出处及含义。并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写一写。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成语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写一写。
:
(学习建议: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语言要精炼,内容要具体。)
【预习反馈】
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词,并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互读课文,检查读书,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
【质疑探究】
1、再读故事《自相矛盾》,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这个楚国人是如何为自己的“矛”和“盾”做广告的?什么是“夸口”?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楚国人“夸口”的地方?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夸口”的感觉吗?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产生什么情况呢?围观者说这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试着读读。
4、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又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温馨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的内容要与故事的中心相符,不可泛泛而谈。)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
【当堂检测】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张牙舞爪(zhǎozhuǎ)唬人(hū hǔ) 俸禄(lùnù)
霎时间(shàchà) 戳穿(chuōchōu) 腮帮(sāisī)
2、比一比,再组词。
卖壁()矛()已()
买()碧()予()己()
(学习建议:形近字组词,要多注意观察区分不同点,也可查字典解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辞()坚固()滥竽充数()
锐利()霎时间()张口结舌()
【预习作业】
1、继续熟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文中标注,如遇较难理解的地方可在旁边打上问号。
2、查成语字典,理解成语中重点字的意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
3、学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4、尝试背诵《画龙点睛》。
5、了解《滥竽充数》两种比喻意,并会用这两种意思造句。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篇9:《新闻两则》(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学习新闻的有关知识,掌握新闻的结构要素。
3、学习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内容。
二、课前自学
1、走进课文
《新闻两则》的作者是 。这两则新闻分别是《 》《 》,从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两则新闻是
题材的作品。
2、读准字音或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高屋建líng( ) 荻( )港 kuì( )退 锐不可当( )
芜( )湖 jiān( )灭 要sài( ) 古宛( )县
二十八宿( ) 绥( )靖( )区 阻è ( ) 阌( )乡 潢( )川 wǎn( )西区 宋希濂 ( ) 杜聿( )明
3、新词解释
排山倒海
高屋建瓴
回肠荡气
锐不可当
4、阅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在书中标划重点知识)
①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②新闻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3.简明扼要(准确性)。其中, 这一特点是新闻的生命。
③新闻结构包括 、 、 、 和 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要看 ,因为它高度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明确、简练、突出。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 或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 环境和 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④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 ,
和 。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读标题导语明大意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标题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在文中划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与标题相比,导语部分多交代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知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六要素相同)
认真阅读第一则新闻,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与结果:
四、自测自评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横dù( )长江 要sāi( ) ruì( )不可当 逃cuàn( )
kuì( )退 jiān( )灭敌人 xiè( )气 阻 è( )
suí( )jìng ( ) dí( )港
2、新闻知识填空。
①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 的六要素,即 、 、
、事件的发生的 、 、 。
②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3、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阅读主体部分,完成表格。
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
徐秀形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相关单词,短语以及表达邀请的句型。
2.通过本节课,学生熟练掌握发出邀请及婉拒邀请的礼貌表达。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学习目标1
2. 难点:学习目标2
一.自主探究
1.根据音标自学单词和相关短语。
使做好准备________________ 为....做准备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课本P65翻译下列句子和短语。
为考试做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 患流感____________________
去看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我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
我很乐意。_________________ come to one’s party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on Sunday mor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练习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婉拒邀请的句式。
(1)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aturday afternoon?
① can为___________动词,其后加_____________。表示向他人请求或是邀请。
当can引导的疑问句表示向他人邀请时,肯定回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on Saturday afternoon在周六上午。在具体的时间前用介词on。
(2)I have to prepare for an exam.
①have to为____________词,其后加__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repare v. 使做好准备;把....准备好
prepare for sth. 为......做准备 prepare to do sth.准备做某事
prepare sth. for sb. 为某人准备......
③exam n.考试
exam的相关搭配:take/have an exam 参加考试 pass the exam 通过考试
fail the exam 未通过考试;考试失败
2. 听录音完成1b的填空,理解并复述听力对话。
3. 用1a和1b中的信息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当堂检测:
一、单选
1. I am going to take_____exam tomorrow.
A. a B. an C. / D. the
2. Could you get to Beijing__________Friday evening.
A. in B. for C. on D. at
3. My mother has to_________to the doctor because of her illness.
A. went B.goingC.goesD.go
4.Did you prepare_________the exam last night?
A. for B. on C.with D. to
5. -Can you go to the park with me?
-Sorry,______________.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A. I’d love to. B. I’d like to. C. I can D. I can’t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Can you_________ _________(来参加)my party on Monday afternoon?
-Sure,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我愿意。)
2.My mother is_______________(prepare) dinner_________us.
3.She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患流感)last weekend.
4.I prepare_______________(finish) the work by myself.
5.There will be two_________________(考试) tomorrow morning.
课后反思:
篇11: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内容:课本2、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并明白其中的算理。(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法 尝试练习法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125×48 11×26+19×26 7.6+5+2.4 13×101
1.53-0.7 8.5-1.31-4.69 362-97 0.65+1.35
一、知识链接:
笔算下面各题:
124×7 23×12 250×8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二页例1,先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1)例1是用哪几种方法解答的?
(2)你能说出每种方法的算理吗?
(3)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试做:你能独立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买5个风筝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3)先把因数0.72( )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 )100倍,小数末尾的0可以( )。
(4)试做:25×6 2.5×6
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
1.我会计算
2.0512.4 2.3
× 4 × 7 × 1 2
2.读一读,我会列式计算
(1)16个3.4的和是多少?
(2)3.18的15倍是多少?
(3)8个0.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我是计算小能手
30.7×25 1.23 ×8 13.6×13
0.75 ×14 15.8 ×12 0.375×22
五、课后练习,大显身手,我最棒!
(1)3.09 ×4 5.06×11 0.45×108
(2)一个长方形的长8.24米,宽是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3)一个数的10倍比它的本身多7.2米,这个数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相关文章:
2.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