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其三
“teres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陶渊明的饮酒其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陶渊明的饮酒其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饮酒其三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注释
1.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2.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3.“所以”二句: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4.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迅速,极快。
5.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赏析
其实很多读陶诗的人,在注解陶诗的人,一般评陶诗的`人,一至陶诗《饮酒三》,就跳过去了。没错,陶诗《饮酒三》写得很平实,也没用典故,一看就懂,一看就知晓,于是跳过去了。
这就如你不把朋友当作人,你不把诗歌当作真实率性的歌唱。你们总是把别人,当然是别人,赋予必须的高尚和足够清纯,而为自己寻找每一次沉沦混浊甚至是黑暗的理由。谁教育了你们诗歌永远有伟大的使命!谁教育了你们诗歌要有巨大的抱负!谁让你在每一段话里面都有中心思想,谁让你生活的每一个片断都理性到枯萎。
从这里开始,从《饮酒三》开始,一个神灵一般的陶子开始出现,平静、不动声色。我每一次读到《饮酒三》,就读到一种真诚的性情,没有了典故,没有了愤懑,简单稚嫩的如孩子,沉郁朴真的如农人。就在这里,陶先生在转弯,没有给你们风彩。他在说放弃担负,放弃使命,说自己!说自己!
这时的五柳先生,就在我们身边,他如此随意。
路是很多种的,你会在哪里回来?默念《饮酒三》,知者自知。
篇2:饮酒陶渊明其三
饮酒陶渊明其三
其三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1)。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2)。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3)。
“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4)。
一世皆尚同(5),愿君汩其泥(6)”。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7)。
纡辔诚可学(8),违己讵非迷(9)。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10)”。
【注释】
(1)倒裳:颠倒衣裳,语本《诗经》。这句是说:自己急于开门迎客。
(2)田父:老农;好怀:友好的情意。
(3)疑我:怪我;时:时俗;乖:不合。以上两句是说:老农提了一壶酒远来问候我,他怪我与时俗合不来。
(4)未足:不值得;高栖:指隐居。
(5)尚同:崇尚与世俗同流合污。
(6)汩(gu 古):作搅乱解;汩其泥:把水搅浑,意思是同流合污。语本《楚辞·渔父》。
以上四句是田父劝作者的话,大意是:农村的贫困生活,不值得你来隐居。世人都随俗生活,愿你也跟着随波逐流,不必和别人两样。
(7)禀气:天赋的气质,指天性,本性。
(8)纡:曲折;辔:马辔头。纡辔:回车的意思,指改变归田的主意再次出仕。
(9)违己:违反自己的心愿;迷:糊涂。
(10)驾:车驾,意义和上文的“辔”相同,象征道路;回:回转。
赏析
以上六句是作者回答田父的话,大意是:田父您这一番好意劝告使我深受感动,可是我缺少与世俗随和的天性,改变主意走回头路诚然可以学习,可是违背自己的心愿,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姑且一同欢饮罢,至于我的人生道路,是决不改变的了。
这首诗在组诗中原排第九。诗中借与田父之间的答问,表达自己隐居避世,不肯出仕的坚决态度。在否定当时黑暗社会的同时,也赞美了田父(农民)对自己纯朴、真挚的感情。语言清晰质朴,接近口语,不露雕刻痕迹。
纵观我国浩瀚如烟的古典文学,不难发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是真正把酒和诗联系起来、以酒入诗的第一人,无论是他的生活还是诗文都与酒结下深厚情缘。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提到:“陶渊明诗,篇篇有酒。”这种说法不免有些夸张,但酒在陶渊明诗文中经常出现却是毋庸置疑的。据逯钦立先生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 篇,凡说到饮酒的有56 篇,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 余篇。饮酒诗文数量之多,足以说明陶渊明与酒的情结之深。
陶渊明爱酒是性情体现,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啬去留。”这是陶渊明对自己饮酒性情的自述。细读陶诗,可见酒并不纯粹是诗人发泄情绪的工具,而是像菊、松、鸟等作为一种象征意象融入诗中,既是诗中酒,又是酒中诗。
自古以来,多有学者从陶诗文中探寻陶渊明与酒不解之缘。最先应算是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的解释:“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这是说,陶渊明饮酒并不在于酒自身,而是借饮酒以达到其他目的。清马墣认为:“诚见世事不之足问,不足校论,惟当以昏昏处之耳。”他指出陶渊明之所以饮酒是为了逃避世事,以昏昧消极态度处世。对于当时社会上不少文人雅士“以酒为名(命)”的现象,王瑶亦认为“对现实的不满和迫害的逃避”,是包括陶渊明在内的魏晋士人饮酒的`“最重要的理由”。酒不兴于魏晋而昌于魏晋,极大因素是因为酒契合了文人的需求,可以让文人借以当做一种韬光养晦手段,以躲避政治与迫害。但这对陶渊明而言却有不妥。陶渊明在当时政坛算不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出仕还是挂冠都不需承担大的政治风险,辞去彭泽令后更是与政治毫无干系,何须要终身嗜酒以逃避世事和政治呢?另一方面,陶渊明的饮酒诗极少涉及政治色彩的,《饮酒》其二十中“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更像是哀叹儒学衰微而导致世风浇漓,不见得是对当政者含沙射影,或者为了政治原因以醉酒脱身。由此看来,将陶渊明诗文中的酒情结归结于政治的逃避,是难以说服人的。其实,陶渊明对酒的情感和态度是复杂的,就如他一生历程,是充满悲欢和矛盾的。那么,酒在陶渊明的一生中起着何种重要的作用?对陶渊明来说,酒究竟代表着一种何样的情怀?
一.寻求精神根基
当黑暗腐败的阴霾笼罩尘世,当人们开始质疑“仁道”这种安身立命的道德价值标准时,人们的生存根基岌岌可危。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个体生命存在价值在于“闻道”和“成仁”,只要能实现,那个体生命有什么不能舍弃?长期以来,“仁道”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根基,成了从容坦然的死亡慰藉,可到了魏晋,这种“仁道”的生存根基在黑暗腐朽中显得苍白。“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饮酒》其二十)陶渊明于此透过历史直叙仁道传统的破败与毁灭,悲痛慨叹“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的世道。他控诉行为价值标准和仁道伦理的虚无,在《饮酒》中抒愤:“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素,饥寒况当年”(其二),“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其十一)。
在魏晋,儒家思想失去理论的活力,现实世界分崩离析,精神世界支离破碎,个体难以找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陶渊明对自己的生存亦深感迷惘惶恐,像失群孤鸟“徘徊无定止”“远去何所依”(《饮酒》其四),深感“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食十二首》其一),这都是陶渊明身处当时最真实最深刻的写照。对生存根基的追寻、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对生命有限性的焦虑就变得格外急切,但一时又找不到满足人们精神渴求、解脱心灵苦闷的慰藉。在这种狂躁焦虑、惶恐迷惘的精神压力下,酒自然而然成为陶渊明等魏晋人解脱精神苦闷的麻醉品和支撑生存根基的替代品,悲剧性地成为了生存中没有根基的根基,成为了无意义人生中的“有意义”,成为了有限生命中的无限!“酒中有深味”(《饮酒》其二十),这“深味”应该是酒带给陶渊明的精神解脱和生存根基之味,促使他与酒结下深情。
二、融然追求真性
《鹖冠子》评论陶渊明:“千古饮酒人,安得不让渊明独步。”陶渊明饮酒独步,就在于他“渐近自然”,以求真性。清方宗诚在《陶诗真诠》中评论道:“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四句,乃渊明饮酒之旨。……皆托饮酒以返真还淳,忘怀名利,以了死生。”陶渊明喜饮酒,是因为酒可以助他摆脱政治和名利,可以从中寻回生命之真本性,重回赤子般纯真剔透的生命境界。但这种道理并非人人能悟到,他在《饮酒》之三曾提到“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足以看出尘世中不少人还只顾追名逐利,没有慧心察觉酒情,唯独不屑虚名的渊明深知酒中真意。陶渊明借酒“寻真”,既见于《饮酒二十首》“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五)、“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其七),又见于“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从这些诗篇中,既能体会到诗人隐耕山林,拥抱自然之真性情,又能感受到诗人弃仕归隐后饮酒赏菊,称心享平生之真情怀。窥探陶渊明酒中之真,多指回归自然、皈依本性之真。陶渊明给外祖父孟嘉作传时曾讨论过“酒有何好”的问题,借孟嘉之口解释了酒与真、自然的关系,展示诗人对酒中、诗中、人生之真谛。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有一段叙述:(孟嘉)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这与其说是写外祖父,毋宁说是渊明夫子自道,是写自己对酒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在酒中“渐近自然”或“返真还淳”,就是他在前诗中所说的“酒中深味”,其本质就是敞露自己生命的真性。
三、把酒淡看悲欢
陶渊明曾在《止酒》中写道:“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徒知止不乐”,饮酒已是陶渊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其快乐源泉,他只愿“在世无所须,为酒与长年”(《读< 山海经>十三首》其五)。“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这是酒所带给他的无限乐趣。但若说陶渊明饮酒只为一时快活,那是不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道出个中缘由。在陶渊明心中有许多难以化解的块垒,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知音难求,这些悲愁,渊明唯有把酒淡看。面对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渊明“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浊酒半壶”(《时运》)以浇愤懑;感慨岁月流逝,回顾往昔,“恻愴多所悲”,无奈之余只愿“一觞聊可挥”(《还旧居》);面对短促人生、生死之迫,渊明亦“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只求“浊酒且自陶”,早看透“有生必有死,唯怕“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拟挽歌辞三首》之一)”之遗憾。陶渊明一生与官无缘,但他志不在此,只在“性本爱丘山”,但也不免遇到困扰心绪的人与事。陶渊明是无法抑制消极情绪的产生,在他的诗文中也会令人感受到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与无奈,如《责子》中“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但这种消极情绪只是暂时的,酒之“深味”让他深深体会到人生应当“称心”,自然适性,把一壶醇酒,淡看悲欢,以求“恬然自得”。
生逢魏晋乱世,曾飘摇不定、未知归处的陶渊明与酒结下了深情,以清新干脆的笔触在诗中勾勒酒之意象深入人心。陶渊明在酒中寻找到本体生命存在根基,在畅饮之时袒露真性,体验到赤子纯真的生命境界——“渐近自然”,亦使自己面对悲欢恬然自得,欢畅忘怀。正由于此,魏晋饮者中只有陶渊明深得酒中真趣,“融然远寄”。
篇3:陶渊明饮酒其三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三赏析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19?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21!
注释
17.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18.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19.“所以”二句: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20.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迅速,极快。
21.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赏析
很多读陶诗的人,注解陶诗的人,评陶诗的人,一至陶诗《饮酒三》,就跳过去了。确实,陶诗《饮酒三》写得很平实,也没用典故,一看就懂,一看就知晓,于是跳过去了。
这就如你不把朋友当作人,你不把诗歌当作真实率性的歌唱。你们总是把别人,当然是别人,赋予必须的.高尚和足够清纯,而为自己寻找每一次沉沦混浊甚至是黑暗的理由。谁教育了你们诗歌永远有伟大的使命!谁教育了你们诗歌要有巨大的抱负!谁让你在每一段话里面都有中心思想,谁让你生活的每一个片断都理性到枯萎。
从这里开始,从《饮酒三》开始,一个神灵一般的陶子开始出现,平静、不动声色。我每一次读到《饮酒三》,就读到一种真诚的性情,没有了典故,没有了愤懑,简单稚嫩的如孩子,沉郁朴真的如农人。就在这里,陶先生在转弯,没有给你们风彩。他在说放弃担负,放弃使命,说自己!说自己!
这时的五柳先生,就在我们身边,他如此随意。
路是很多种的,你会在哪里回来?默念《饮酒三》,知者自知。
篇4:陶渊明的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
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
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
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篇5:饮酒其三陶渊明鉴赏
饮酒其三陶渊明鉴赏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作品赏析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
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
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
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
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
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鉴赏
表现诗人归隐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决心。怎样才能保持高尚坚贞的品格,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呢?在陶渊明看来,只有远离官场、归隐田园,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饮酒》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反映他这种思想状况的。首先,诗人认真而又痛苦地回忆了他所走过来的人生道路。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仁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第十六首)“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竟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第十九首)诗人在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尊奉六经、胸怀济世大志的人。在宦海里几经周旋以后,他的理想破灭了。这使他很痛苦,但又不愿逐流世俗,于是“终使归田里”,走上了辞官归隐的道路。所谓“志竟多所耻”、“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是针对当时黑暗、混浊的社会现实而发的,也透露了他“逃禄归耕”的部分真实原因。
其次,在归田后,陶渊明不仅要排除社会舆论的袭击,而且还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陶渊明的弃官归田,为囿于世俗之见的人所不理解,曾招来不少非议和讥笑。他在《祭从弟敬远文》里就谈到了这点:“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面对着来自世俗的非议和讥笑,诗人的态度是“置彼众议”,走自己认定的路。在《饮酒》诗里,他不仅愤怒地指出“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而且表示要“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陶渊明这种置非议和讥笑于度外,毅然“息驾归闲居”,并且要一直隐居下去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有点勇气和胆识的。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诗人是这样描写的:“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踪。”(第十五首)由于家境清贫,人手缺乏,自己的住宅也呈现出一片荒芜冷落的景象。这种贫困的生活在第十六首中写得更具体,更形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没有饱经饥寒煎熬的人,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语言来的。陶渊明不愧为生活中的强者,贫穷窘困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把他磨炼得更加坚强。“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一些好心人出于对诗人的关心,也曾劝他出仕,他拒绝了。“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软,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玄监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泊其泥。深感父老言,察气寡所谐。纤髻诚可学,违己诅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中的“田父”,可能实有其人,也可能是诗人假托以寄意。对“田父”的好心,陶渊明是感激的。但要他出仕,诗人是不能接受的。
再次,陶渊明不肯与世俗共浮沉,而要固守穷节,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他呢?通观《陶渊明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点,就是从历代高隐先贤那里获得了精神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不容忽视。他在《饮酒》诗中之所以反复提到商山四浩、伯夷叔齐、孔子颜回、荣启期以及汉朝的杨一伦、张挚等,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在上述人物里,有的是著名的隐士,有的是儒学的始祖,有的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他们都是陶渊明衷心景仰崇拜的.人物。有时,诗人为他们钓高风亮节大唱赞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第十二首)有时诗人又为他们的坎坷际遇大鸣不平:“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宫不获年,长饥至于老。”(第十一首)陶渊明抬出历史上的亡灵,除了赞美膜拜之外,是另有深意的。赞美他们就是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充分肯定,就是“觉今是而昨非”这一思想认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情他们,是为了抒发他壮志不酬,终身坎坷的不平之气,是他长期郁积在胸的怨愤情绪的自然流露。这种情况倘若证之以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也就更清楚了。比如写于比《饮酒》诗稍后两三年的《咏贫士》七首。在这组诗里,第一、二首纯属自咏,他把自己比喻为无所傍依、不见“余晖”的孤云,借以抒发他那闲居田园,孤独苦闷的情怀。此下五首分咏六位贫士,歌颂他们贫贱志不移的高尚气节。对此,邱嘉穗曾作了颇为精辟的论述,他说“余尝玩公此下数诗,皆不过借古人事作一影子说起,便为设身处地,以自己身分准见古人心事,使人读之若咏古人,又若咏自己,不可得分,此盖于叙事后,以议论行之,不必沽沽故实也。”自咏与分咏并列,又总归在《咏贫士》诗题下,并且还“以自己身分推见古人心事”,很明显,陶渊明‘咏古人”,实在也就是“咏自己”总之诗人从这些高隐先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安慰、寄托,获得了鼓舞自己归贻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力量。“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这就是他的结论。
篇6:饮酒其三陶渊明原文
饮酒其三陶渊明原文
饮酒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如下是饮酒其三陶渊明原文,为大家提供阅读。
饮酒其三陶渊明原文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
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
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
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赏析:
很多读陶诗的人,注解陶诗的人,评陶诗的人,一至陶诗《饮酒三》,就跳过去了。确实,陶诗《饮酒三》写得很平实,也没用典故,一看就懂,一看就知晓,于是跳过去了。
这就如你不把朋友当作人,你不把诗歌当作真实率性的歌唱。你们总是把别人,当然是别人,赋予必须的高尚和足够清纯,而为自己寻找每一次沉沦混浊甚至是黑暗的理由。谁教育了你们诗歌永远有伟大的使命!谁教育了你们诗歌要有巨大的`抱负!谁让你在每一段话里面都有中心思想,谁让你生活的每一个片断都理性到枯萎。
从这里开始,从《饮酒三》开始,一个神灵一般的陶子开始出现,平静、不动声色。我每一次读到《饮酒三》,就读到一种真诚的性情,没有了典故,没有了愤懑,简单稚嫩的如孩子,沉郁朴真的如农人。就在这里,陶先生在转弯,没有给你们风彩。他在说放弃担负,放弃使命,说自己!说自己!
篇7: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
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
《饮酒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
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
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
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
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
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
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
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
声名百世怎流传?
《饮酒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
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
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
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
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
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陶渊明的饮酒其三】相关文章:
1.陶渊明饮酒
2.陶渊明 饮酒
3.饮酒其三翻译
4.饮酒陶渊明赏析
5.饮酒陶渊明其二
6.饮酒全文陶渊明
7.陶渊明饮酒课件
9.陶渊明的饮酒朗诵
10.《饮酒》陶渊明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