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刺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陶渊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陶渊明,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篇2:陶渊明
你本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一代才子,然而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于是心中的那股想法涌上脑海——做一位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做自己。
着一身布衣,穿一双芒鞋,飘然而去,与山间幸福相伴,赠给世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陶渊明在南山下隐居了两年左右,日子虽苦,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吃不好也住不好,“但使愿无违,此中有真意”,都是出自这位本应享受富贵,但如今贫苦的人士之口。陶渊明素来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社会,与世格格不入,甚有隐士风范。自得其乐,爱好读书,又不像世人一样深究,不像世人一样为了名利考官而学习,陶渊明为精神快乐,直率、豪放。爱好喝酒,而且一喝就喝个尽兴,期望不醉不归。陶渊明,性格有时候也比较安静,少说话,凸显出他的守志不阿。
吃,爱喝酒,但不能常常喝,因为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到亲戚朋友家喝酒,家里盛饭的盆子,舀水的盆子经常是空的。
穿,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没有金丝银缕的大衣,在寒冷的冬天无棉抵抗低温的恶袭。
住,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装饰品,不能遮风蔽日。
南山月下的那轮明月,照亮了世人的迷茫,不为权利而读书,不为利益而拼搏,不为官名而生活。正是这轮明月,为世人迎来初升的朝光。
陶渊明,隐姓埋名生活在小山间里,就是为了能过上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篇3: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评价:
1、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2、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3、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4、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素材运用示例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篇4:陶渊明名句
1.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3.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4.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6.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7.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9.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1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1.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2.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3.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14.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 不为五斗米折腰。
16.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7. 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18.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9.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0.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2.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23.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4.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25.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26.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7.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2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0.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1. 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32.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33.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34. 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5.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36.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37.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8.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39.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0.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41.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篇5:试论陶渊明
试论陶渊明
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谓尽人皆知了,《桃花源记》恐怕也无人不晓,人人都对这位先生的文采啧啧不已,但我对他的一生与诗文另有一番感触。
“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当然是不错的,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颇相宜的,只不过“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似乎过消极了些吧!生逢乱世,身为七尺男儿,何不奋臂而出,辅一明主,岂不也随了他“大济苍生”之愿?哪能只是凭借残财余资“理荒秽”养家糊口?难道几个朽吏便可拦住他报世之途?
我很欣赏辛弃疾的`豪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如何的豪气?陆游临死还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国家民族是如何的惦念?总是是一女辈李清照,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愤。可数次任吏的陶渊明确无甚作为,没有“猛志逸四海”的勇气,只好成为“性本爱丘山”的墨客。
不过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为我国文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是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田园美诗!
篇6:陶渊明诗句
陶渊明诗句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陶渊明 《饮酒·其十》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读山海经》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陶潜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 《饮酒·其五》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陶渊明 《闲情赋》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陶渊明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 《神释》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陶潜 《拟挽歌辞》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陶渊明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兮》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陶潜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 《归去来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来去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 《形影神赠答诗》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陶渊明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 《归田园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潜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陶潜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 《咏荆轲》
勤靡余暇,心有常闲。 ——陶潜 《自祭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 《读山海经》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陶渊明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 《挽歌》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陶渊明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
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陶渊明
陶渊明故事趣闻
陶渊明与王知县的故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就承袭了父业,在家耕种,但是他非常好学,他每天除了种好菜园之外,就是专心读书,所以写出的诗词歌赋很有名气。不多久,当地的一个姓王的知县走马上任,他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他知道陶渊明虽然年纪轻轻的,但是很有名望,不知是真还是假,于是就想试试他的学识如何。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淋菜,王知县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连忙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双眼,打量着陶渊明,说:“你就是名叫陶潜的吗?”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
王知县坐下,右手摸着嘴边的八字胡,欣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忽然对陶渊明说:“我听人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见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好吗?”陶渊明笑着说:“请大人出上联吧!”
【陶渊明】相关文章:
1.陶渊明简介
2.陶渊明饮酒
3.陶渊明田园诗
4.陶渊明诗集
5.陶渊明代表作
6.陶渊明作品
7.陶渊明朝代
8.桃花源记 陶渊明
9.陶渊明谥号
10.陶渊明金刚怒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