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
“Mokjgucjiflol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
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 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 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 扉。 (板书:行路难 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同学们对你的赞赏。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还可以再长一 点。
(一生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模仿学生读书。)
师: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范读。)
生1:听您朗诵《行路难》,仿佛感觉老师就是李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谢谢,我多么希望能将李白约出来,在这堂课上和大家见见面。
生2:我觉得老师读出了感情的变化,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注意到了这首诗情感的抑扬。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结 合书下注释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历程。
(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
师:在“花间一壶酒”之中,在“举杯邀明月”之时,在意气风发之际,在愁苦无助之刻 诵读李白的诗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谁愿意再来朗读一遍。
(一生朗读,全班掌声。)
师:情感比较到位,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的?
生3:一开始是说不出来。
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着急。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天宝元年, 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但没等到他“功成” 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 了这首诗。现在,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生3:应当是特别忧愁、苦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板书:苦闷。)
师:好,感觉出来了。那接下来呢?
生4:接下来写作者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这 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感觉越来越好。其他同学愿意接着说吗?
生 5:我觉得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 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来又感到道路崎岖,不知道身在何处,迷惘无措。
(板书:希望 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认为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伟大的抱负。
(板书:自信。)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 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 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玩味,叩击诗人心扉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 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
师:“难”在何处?面对困难,又会如何?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 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 一个___的李白”来说话。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 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
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 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老师把这句换成“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 无路心茫然”,你们看行吗?
生2:我觉得缺少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显得大而空洞。 师:此句妙在借用动词捕捉意象来刻画渲染。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重音, 语速慢些,语调低沉些,体会此处的情感。 (生齐读句子。)
生3: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读出了乐观豪迈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 的时候,可见现实之难,行路之难。 师:这里以黄河、太行隐喻人生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时,却又被赐金放还,这不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吗?
生4: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我读出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 白。
师:这句诗怎样理解?
生4: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师:这是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 也给人以美感,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师,我还觉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在全诗结构上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师:好,有眼光。“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 闲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 尚和伊尹,这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
生6: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
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与全 诗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们试着给改一下?
(生思考讨论。)
师:有没有改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改的? 生1: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师生大笑。)
师:我觉得这同学改得不错,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齐得多。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思考。)
生2:改句虽然形式上整齐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觉语气和感情好像没有原句强烈。
师:不错,你能从语气和感情方面发现问题,语感非常好。那谁能结合原文具体地说一说, 为什么原文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呢?
生3:请大家注意标点符号,前面用了两个感叹号,强烈地感叹行路之难;后面则是用问号,有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全班掌声。)
师:多聪明啊!善于捕捉细节,从标点符号入手来感悟情感。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从句式特征来体会表达效果的异同,这一点以前我们提到过。回忆起来了吗? 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
生4:短句字数少,简洁有力;长句字数多,适合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对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完整地来 说说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 的运用,这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师:你说得很好。此时的李白,为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来到君王侧,然而只如昙花一现般, 还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凋谢结束了。他向苍天诘问: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朗读时,语 调先扬后抑,语速先快后慢,顿挫错落有致。
(师深情朗读该句,生热烈鼓掌。)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你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生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 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面对挫折却自信豪迈的李白。
师:是啊,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 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 章的引用中。你认为怎样朗读,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 (生朗读最后两句,师生掌声。)
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 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 着美的理想光辉,为其折服,令人难忘。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的气象。让 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师生齐诵全诗。)
四、拓展,延宕诗歌意蕴
师: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 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 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 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 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 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师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 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 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 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和大家共勉,更希 望同学们爱诗读诗,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板书: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篇2:李白行路难课堂实录
李白行路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行路难》。今天的学习活动有三个。
活动一:资料积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生齐读。
师:请批注“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继续读——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生齐读。
师:多么美好的世外桃源的境界啊,继续。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生齐读。
师:这是诗人25岁初次离开家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继续。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齐读。
师:来到了江西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奇特,可见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继续。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生齐读。
师:故都金陵,让他怀念,但是金陵的人,让他更留恋,依依惜别。此后来到了苏州,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乌栖曲》。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生齐读。
师:写下诗名《乌栖曲》。李白的诗,开始打破传统,从写山水到对当时唐王朝的讽刺,揭露时政。你看,吴王西施的生活就是当今的奢侈生活。继续来,《赠孟浩然》,读。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生齐读。
师:这是诗人从绍兴越州返回岳阳时写的一首诗,遇到德高望重的孟浩然,充满了敬慕之情,孟浩然的风雅潇洒让李白敬佩。此后,他遇到了一位贵人,叫韩荆州,名字记下来,叫韩朝宗。深得韩朝宗的信任。当时人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什么意思?不用做官,只要得到他的赏识足矣。崔宗之、严武等人都受到他的提拔。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óu)曩(nǎ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师:“白,陇西布衣”,李白我,是陇西的平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是谦虚的说法。“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有雄心壮志。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很多人都欣赏他的才华和情义,这是我以前的心迹,怎么敢不尽于君呢?后来得到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一个小故事,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贺知章是离皇上最近的人,当他看到《乌栖曲》的时候非常赞赏,认为李白才华横溢。接来下的词,谪仙,是仙人下凡,谪,是降下、下凡的意思,不仅仅是贬谪的意思。后来皇上又封他为翰林书院,史称“内相”,为皇上起草一些文章,但是没有官衔。四十二岁的李白,雄心壮志,只是为皇上写写文章吗?皇上游玩陪着游玩吗?
: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biǎn)促诮(qiào)。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师:这首诗表达了他不愿意在宫中做官的意愿,翰林读书言怀,读。
生齐读。
师:读得已经不错了,这首诗我们没学过。其实没有职位啊,所以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李白生性傲慢洒脱,我是阳春白雪怎能与下里巴人同调呢,所以遭到人诬陷,这首诗有人告于了皇上,既然你想归隐就归隐吧,最后是赐金放还,李白很愤慨,有志不能报效。所以就写了《行路难》。打开书,翻到《行路难》。行路难,李白,读。
生齐读。
: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组诗《行路难》共三首,它们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师:做笔记,蓝色字体。“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南宋鲍照写过《拟行路难》,从这三个字可以看出来,这种诗主要写仕途坎坷,道路艰难。乐府,是古体诗,这是李白写的组诗,一共写了三首,表达怀才不遇之情。
活动二:读背积累
师:接下来我们要读背这首诗,看一下课堂效果。这首诗,我们用四三节拍来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读。
生齐读。
师:节奏还不太明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看课下注释,了解诗意,重要的内容用笔圈划出来。
生看注释。(2分钟)
师:强调几个重点,“长风破浪”,意思是?
生: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师:今安在?读。
生:如今身在何处。
师:“安”的意思是?
生:哪里。
师:“箸”什么意思?
生:筷子。
师:我们看“直”。
生:同“值”。
师:补充,价值的意思。继续读,“珍羞”,意思是?
生:珍贵的菜肴。
师:好,继续做笔记,“樽”,古代饮酒的器具,书上写盛酒的器具,不准确,是饮酒用的酒具,这个金是金属。积累几个字,快速记下来。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的酒具有,爵。我们的文化底子就厚实了。樽。觞,’衔觞赋诗”,陶渊明的诗。盅,喝两盅。斗,酌。“强饮三大白而别”的“白”。杯,现在还用。最后一个有“觥筹交错”。好了,清酒,清醇的酒。斗,注意字音。塞,堵塞。行,山名,太行山。歧,岔路。再积累一个成语,同舟共济,这个济就是渡的意思。沧海是大海。下面请一位男生来读诗句,他读一句诗句,我们读它的译文。
男生读
其他学生齐读译文。
师:谢谢!他读的有感觉吗?我们要像他那样有感觉。在每句诗的旁边批注两个字,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一边思考一边动笔,什么情感要体味出来。
学生思考。
师:把你体味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读一句诗说一说什么感情。
生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我写的是“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写的是“困顿”。
师:很好。
生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豪迈。
师:要不要看一下注释,写的什么?
生:期待。
师:噢,是期待。正确。还有?
生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觉得是坚定。
师:是坚定,太美了!
生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觉得是困难。
师:困难的。
生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觉得是怅然的。
师:怅然的,失落的,迷茫的。
师:请大家看。
生:欢乐的?
师:怎么欢乐?极写送别的场面。接下来,急转直下,欢乐的场面转入了苦闷的场景。接下来,憧憬,忽然想到有两位人原来失意后面又得到重用了,我也能像他一样。放眼开来,又回到现实,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迷惘。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这体现出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继续读诗,读出情感。行路难,读——
师:前四句叙事,写离京美宴,无法下咽。中间四句,描写,遥想仕途,期待重用。最后,抒情,回到现实,抒发壮志。给大家2分钟时间,记一记,背一背。下面背诗,用四三的节奏,注意读出情感。背。
学生齐背。
师:认真看你们的口型,背会的举手。好,学习很努力,高效学习。
活动三:赏析积累
请自由选取一联诗句,赏析其表达之妙,在书上批注。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件事,我们经常做的。这首诗很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要去品析。给大家2分钟时间,任选一联诗句,它好在什么地方。批注到书上。你知道它好,还要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有了。(学生思考、批注)说说看吧。
生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虽然怀才不遇却对当官的憧憬与期待。
师:分析得很好,记下两个字,“用典”。表达想出来做官的愿望,它的好处是委婉。
生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个是“塞”,一个是“满”,这两个动词表明了作者想要渡河和登山的困难的处境,和作者对长安的失望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感。
师:对,塞,满,形象地表达了艰难之多,它用了一个比喻。
生3:我先补充一下生1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还有虚写的手法。
师:好,记下,虚写,怎么说呢?分析一下。虚写了自己的期待。
生3:一开始他是写心情茫然,后面想到两个典故,是虚写。
师:以古说今,用典来写自己,谢谢。
生3:第二句,我要品析四个动词“停,投,拔,顾”,表达了李白内心抑郁苦闷的心情,还突出了心情的起伏。
师:心情的起伏,批注两个字,这就是古人写诗文很讲究用字,哪个字好推敲很长时间,“炼字”,一字传神。谢谢。
生4:我补充一下生1的,我觉得第四句话是一个过渡的句子,因为它把李白在之前的茫然的心态写出了,但写出了对未来的期待,他虽然被贬,但是依然有为国做事在朝为官的'远大理想,体现了李白的自信乐观不放弃,为最后一句做了铺垫,为他接下来的豪迈乐观做了铺垫,更让人体会到他有不放弃的精神。
师:非常的好。为什么下面有乘风破浪呢,就因为他有这种想法,他做了一个铺垫,或者埋了一个伏笔,多么精彩。继续。
生5:最后一句,表达作者虽然面临困难重重但是有自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坚持不懈。
师:谢谢,这首诗我们背不下来,但是这两句我们耳熟能详,这叫警句,它能打破时间的限定,让我们牢记心中,给我们以鞭策,让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鼓起勇气。这也是这首诗的“诗眼”。好吧,这个抓得好。
生6:我再说一下最后两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话联系后面一句是先抑后扬,给人反衬的手法,给抒情更加奠定了基础,情感更丰富。
师:好的,抑扬,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身在何处,行路难啊,但是本诗失望而不绝望,失意而不失志,就表现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都是短句,上面每句都是7个字,到这里语句简短,调整节奏,更加有力。
生7:我想补充一下第一句,写出了长安生活的富裕,烘托了朋友饯别的氛围,写出了作者虽然身处长安抒发了一种不屑于官场生活想成为隐士的豁达乐观的心情。
师:老师给你提升一下,这叫映衬手法,为什么宴饮场面写得这么欢乐这么丰盛呢?朋友离别了,应该是悲伤,这里用看似欢快的宴饮盛会来写心中悲伤。共同欣赏老师的赏析吧。和你们的角度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夸饰饮宴的豪华,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映衬: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师:夸张,记下这两个字,这是李白的写诗风格,夸饰饮宴的豪华,营造欢乐的气氛,用映衬来表达内心的悲伤。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突转: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将诗人彷徨、苦闷的情绪展露无遗。
师:突转,造成强烈的反差。高兴地来,结果呢,陷入悲伤,造成反差。炼字,我们已经赏析到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虚境:它由心中抽象的情感和意念而来。实境与虚境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无比美好的诗歌世界。
师:虚境,这是诗人的想象,有了实境有了虚境,共同构成美好的诗歌世界。只写实的,没有虚的不行,虚的是想象,用典,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凡见诸古籍而为后人袭用的,统称为典故。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就是引古说今。
用典的好处:精炼语言,含蓄委婉,典雅风趣。
师:这个要重点讲,典故。凡见诸古籍而为后人袭用的,统称为典故。什么是用典呢,就是使用典故,引古论今。用典的好处是,记下来12个字。精炼语言,语言要精,我们和朋友交流起来,和爸妈交流起来,你们引上一句诗,很精炼,不至于啰里啰唆老半天。含蓄委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用典。第三个典雅风趣,在你的作文里有典雅的诗句在里面,你这个同学文雅典雅的气息就出来了,书卷气就出来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你就是在用典。你看这些成语,多积累一点,用一用。读一读吧。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三顾茅庐 杞人忧天
期期艾艾 卧薪尝胆 夜郎自大 望梅止渴
草木皆兵 望洋兴叹 扑朔迷离 不求甚解
生齐读。
师:好,继续欣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短句:节奏短促,声调低抑,情感激越。
反复:抒发深长之慨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警句:就是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的语句。它能超越时代的局限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
诗眼:就是诗歌中的点睛之笔、传神之笔。
生齐读。
师:我们要抓住诗眼,《己亥杂诗》的诗眼是?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杜甫的《望岳》的诗眼是?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眼是?
生:沉舟侧畔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生齐读
师: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想一想李白的这首诗,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抱负。好,再读一下诗。
生齐读。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篇3: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
突破艰险以实现理想的信念。
篇4:李白行路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篇5:李白 《行路难》
唐代/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篇6:李白行路难
【作品简介】
《行路难》三首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阅读李白的三首《行路难》,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整首诗思维是跳跃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可以说是一股感情奔泻的激流,随着复杂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诗的起伏波澜。愤懑的激动,苦闷的彷徨,昂扬的乐观,交替而出,转折振荡,撼人心魂,表现了诗人歌行体诗的特色。全诗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写,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变化跳跃。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梁启超曾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论毅力》,《饮冰室文集·新民说》)人生遭遇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壮语,固然动人;然而无力面对人生险途的理想却无疑是虚幻的。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人。诗中,面对美酒佳肴时的茫然,“冰塞川”、“雪满山”所象征的仕途艰难,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残酷现实,既是阻挠诗人理想实现的障碍,同时也是考验诗人斗志与信心的试金石。诗人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正是他冲破重重矛盾和障碍之时,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第二首,着重表现现实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结尾的“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行路难》第三首,则更多地表现了消极颓唐,及早隐退的情绪。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性格。他对腐朽的上层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表现。
阅读李白的诗歌,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英对照翻译】
篇7:行路难 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资料: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译文:金樽美酒每杯值钱十千,玉盘珍肴一盘也值万钱。面对盛宴我停杯撂筷吃不下,拔出宝剑四面张望心茫然。想渡黄河冰块塞满了河道,要登太行大雪封了山。效仿吕尚闲暇到碧溪上垂钓,也像伊尹梦见乘舟路过日边。行路难啊!人世间处处行路难。多歧路啊!要走的正路在哪里?施展宏伟抱负的时机总会有,到那时高高挂起云帆直渡到东海。
鉴赏:《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李白行路难优质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李白行路难
2.李白 行路难






文档为doc格式